西南大学一院长与连获三年青创奖学生是父子?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
1

西南大学一院长与连获三年青创奖学生是父子?

据澎湃新闻报道,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学生段某严分别在其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一年级时(2017-2019年)连续3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其中,段某严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的作品《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与更早前申请的一项国家专利《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高度相似,而该专利的发明人与段某严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同名。

连获三年青创赛奖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学生段某严一获奖成果与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一专利高度相似,段某严与段书凯是否为父子关系?

7月20日下午,西南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复称,相关部门正在了解情况,目前尚无
调查结果,无法给出具体反馈。

0
2

34家院士工作站被撤销!

全国多地相继有一批院士工作站被撤销,撤销院士工作站,源于去年6月中办、国办发
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意见》明确规定:“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为贯彻落实《意见》,中科院随即要求院士报
送受聘院士工作站的情况,并对超过规定数量的工作站积极主动纠正。撤销院士工作站情况详见:统计

近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公示拟备案、撤销黑龙江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备案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名单的通知,根据《黑龙江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对拟备案的4家企
业院士工作站和1家科学家工作室予以公示。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科技部关于院士工作站清理整顿通知要求,经与建站单位沟通确认,对拟撤销34家院士工作站予以公示。

0
3

同济学者:4点理由反对“顶刊论文至上”

在全面清理“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和破除“SCI至上
”顽疾的大背景下,目前国内对“顶刊”论文的“热捧”现象相当突出。典型事例就是有高校只要学者发表“顶刊”论文,便立即校内外通报、多重奖励,而学者获得其他类型的同等科研成果却并无此待遇。

这导致学界中“有本事就发表‘顶刊’论文,发表‘顶刊’论文就代表一切”的思想观念大行其道。

发表“顶刊”论文无疑值得大加赞扬和鼓励,但不能绝对化、唯“顶刊”论文是从。

客观上讲,重视“顶刊”论文是对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的一种现实解读,它体
现了对待论文“不重数量重质量”的理性诉求。

其理由不难理解,发表“顶刊”相当不易,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

但如果把“顶刊”论文成果绝对化,认为发表了“顶刊”论文就代表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最高成就和价值所在,以致形成一种更为精致的“顶刊论文至上”的局面,这对中国教育科研的发展将是极大的误导。

从论文成果的角度而言,不能把发表“顶刊”论文视为“王道”的理由有二。

一是“顶刊”论文并不必然代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二是一流的科研成果不一定都上得了“顶刊”。

从教育科研活动的角度而言,不能把发表“顶刊”论文视为“王道”的理由也有二。

一是发表“顶刊”论文并不是学者教育科研的全部内容。

二是发表“顶刊”论文并不是学者科研的终极目标。

0
4
“无条件通过”!
 我国医学教育质量获国际认可

“无条件通过”!近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这一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它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这是继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也意味着,中国医学毕业生有了学位互认的一张国际通行证。而且,通过了WFME机构认定,中国将可以全面参与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和规则的制订,医学教育国际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医学教育认证机构通过WFME的认定,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实在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该负责人表示,在冷静清醒正视我们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充满自信。

其实,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医学教育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救死扶伤,也彰显了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医学教育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健康力”。“医学教育不仅要进入新时代,更要赢得新时代!”教育部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必须痛中思痛,全面反思医学和医学教育的“短板”问题,加快推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