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699元跟王力宏学唱歌,我是被骗了吗?

c
c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王力宏高举双手向天花板延伸,弯腰,脊背放松,两手下垂,缓慢向两侧摇摆。吸饱气、慢慢吐气,再一节节挺直脊柱,双手作端盘状,让肩膀回归原位。

这个动作叫“布娃娃”,在屏幕里做这个动作的王力宏,身份是声乐老师。这位在华语乐坛有巨大号召力的流行歌手告诉他的学员们,每当他感到紧张或演唱前肌肉难以放松时,就会如此练习。

2021年2月22日,他开始在一款名为“月学YUEXUE”的声乐教学App上教授“颤音”。课程的形式是视频教学,持续30天,总费用1699元。“布娃娃”这个动作出现在第20天,关于“肢体语言”课程中。


若非王力宏为了宣传这门课程,特意登上复播后第一期的《百变大咖秀》,我大概不会知道这个消息,也不会对花费上千元学声乐感兴趣。我对王力宏的印象停留在2012年,他和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合奏《金蛇狂舞》,之后独唱了一首《龙的传人》。

次年,从韩国归来的鹿晗单条微博评论数超过100万,“偶像经济”和“粉丝帝国”开始成为公共话题。明星作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话题度和商业潜力,逐渐超过他们的作品本身。王力宏等“华语流行乐坛天王”让出了舆论的中心位置。事实上,粉丝经济愈演愈烈后,就连“华语流行乐坛”这样的词,都很少再被提及了。

一位淡出公众视野数年的乐坛天王,用知识付费的方式重新出现,适当的好奇是对他的尊重。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课程,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跟着天王学唱歌”体验。

2月21日晚上8点,王力宏在微博上做了时长45分钟的直播,称之为“开学典礼”。他展示了为这期学员设计的84页课程安排,以及App的使用方法。“30多年来我学声乐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娱乐圈新陈代谢这么快,我想30天内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

这样的动员没能消除我的怀疑——单次近60元的课时费虽然算不上高昂,但声乐毕竟不像经济学或哲学,不是隔着屏幕你说我听就能学好的。如果不是粉丝,会有多少人对声乐感兴趣?多少人愿意买单?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完成30天课程?更关键的是,上完这门课,学员的歌唱水平真的能提高吗?还是用真金白银和偶像一起赶了个知识付费的时髦?

2月22日,随着第一节课的教学视频解锁,王力宏的声乐课开学了。

除了首页的宣传海报,这款专门设计的App设置了“班级”“课程”和“我的”三个功能模块。“班级”下可以查看每日作业和同班同学的动态;“课程”里是所有教学视频,每天解锁一条或两条课程视频和一条练习视频,时长从2分钟到20分钟不等。课程设计分为三大块:第1-10天学习唱歌技巧,第11-18天是把技巧用到一首歌里,第19-30天则是学习表演。每周有一天休息。

教学视频中的王力宏看上去和20多岁时没什么不同,短发、白T恤、蓝衬衫,唯一的装饰是颈间的一条银项链。他坐在一架黑色B sendorfer三角钢琴前,有两三个机位切换拍摄。30天的课程里,他没换过造型。

第一节课有两个视频,8分钟的视频主要讲“腹式呼吸”,另一条长达21分钟的,是他给几个学生面对面上课——他们都来自中国台湾。一个18岁的学生介绍自己是新竹人,刚收到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但因为疫情原因暂时去不了。王力宏建议她选一首喜欢的歌,逐句模仿跟唱。视频下方有文字解释说:“大家可以参考整个过程,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声音的发展方向。”

这不太实际。即便我有数年的钢琴基础,大学时也接受过合唱团的基本训练,但还是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音色和音域。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反馈,毫无乐理基础的人可能更难判断练习有没有误入歧途。


30天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老师或是助教来点评和辅导作业。课程的设计者可能希望通过“同学互评”的方式解决这个难题。和我同班的还有19人,但我只能看到他们的头像,以及每次上传的作业,既没有群组,也没有私聊功能。互动只能在作业下的评论区里进行,但班上有七八个人始终没有提交过作业。

直到课程结束,我都不知道和我同班的具体是什么人。第一次作业是上传自我介绍,7个人完成,其中三四个人参与了点评。课程开始之初,还有人会留下“水一期作业”“赶作业中”之类的评论,3月15日之后,按时上传作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乐理是枯燥的。一则10分钟的教学视频,只能讲一两个知识点。王力宏会试图在视频开始时铺垫一些背景性的内容,有不少是从自身经验出发。比如,在一期关于扩大音域的课程中,他说:“我绝对不是天才型歌手,最开始高音唱不上去,音色也不是那么特别。我刚开始录音的时候连中文都不会说、看、写,只能死背发音,进录音棚前一个一个查字典。”

在另一期关于麦克风的视频里,王力宏看着面前摆放的不同品牌、型号的话筒,仿佛做衣橱分享或者美妆开箱的时尚博主:“我用SM7B录了《缘分一道桥》,用Neumann U87录了《你不知道的事》,用 Manley Black录了《心跳》,而《落叶归根》对应的则是Sony 800G。”

课程结束后,同学锦强向我提起这些细节——这也许是最吸引粉丝的部分。“他不跟你说那么多原理,因为他就是很有说服力,就像一个健身教练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你只要这么做,也可以获得很大进步。”锦强是声乐专业的大三学生,会钢琴、吉他和贝斯,从4岁起就是王力宏的粉丝。

王力宏要做课程产品的消息在粉丝圈里传得更早,春节刚过很多人就已经听说了。锦强用实习收入买了课。在微博上,有粉丝提出可以建个微信群,交流学习经验,锦强当上了群主,如今成员已有300多人。

课程中,王力宏多次提起演艺生涯中的经验和感受——比如,在手机上存有名为“福尔摩斯一”和“福尔摩斯二”的两个相册,用来记录每一次演出中的小错误,比如某个破音、某句走调,通过分析原因找到问题,下次演出就能避免出错。他也会提到自己早期紧张时喜欢咬嘴唇、啧嘴,而“舞台是面镜子,你不自信时,观众也没法对你有信心。”

这些被粉丝认为是“干货”的经历和细节,有时让我感到节奏过慢,或者“正确的废话”有点多——时长4分钟的视频,可能要等到2分钟之后才开始讲解技巧。

很快,我知道了一些可以拿来和朋友们显摆的词汇:换声区的意大利文是passaggio;颤音则是vibrato,每秒振动 6 次最合适;有一种训练方式叫增强式训练(plyometrics),可以靠持续练习增强肌肉记忆。

即便对锦强这样的专业学生来说,声乐乐理也是抽象的。老师会告诉他,唱歌时声带上要感觉有个气团,后背肌肉要有对抗的感觉。但具体要怎么做,不会有更多解释。

我能感到,王力宏试图化解乐理中乏味的部分。他常用的方法是比喻。比如,讲到如何靠练习速度和灵活性提高音准时,他引用拳王阿里的一句话,“像蝴蝶飘,像马蜂蜇”。他也会拿出一些道具,比如弹簧圈,来展示声波是纵向而非横向流动的。

不过,比起乐理,更困难的是在缺乏反馈的状态下,持续练习。

我一般选在起床后或睡前,用完整的20分钟看完视频,再练声。不得不说,对于几乎没有声乐基础的我而言,歌唱技巧太枯燥了。练习难度逐日增加,从三度哼唱(1-2-3-2-1),到弹着嘴唇唱五度音阶(1-2-3-4-5-4-3-2-1),再到用“Mum”或“Tee”这样的词组感受发音时共鸣位置的变化。

弹嘴唇时,大学时在合唱团用各种稀奇古怪方法练习发音的尴尬感,一瞬间又回来了。这种练习方式需要你按住两颊,向外缓缓吐气至上下唇自然振动,同时哼唱出五度音阶。如果唇部不够放松,可能随时会把口水喷出来。

练习颤音也是——发声的同时,左手握拳贴在肚子上,右手张开五指,反复击打左拳。坐在桌前以这种姿态练习时,我的猫总从一旁的床上爬起、坐直,用尾巴盖住前脚,担忧地望向我。高音上不去时,尖锐的喉音穿破气流撞在墙壁上,也时常把它惊醒,逼它去客厅避难。


视频学习是孤独的。由于没有实时交流工具,你很难知道自己的发声方式是否正确。我找了个朋友——一位民谣歌手,一起观看了一期视频。他反馈说,“视频里王力宏的发声方式是对的,但你自己练习的时候,口腔里的肌肉还是太紧绷了,发声位置太靠前。”他觉得这种学习方式不行,“声乐还是得有老师现场纠正。”

很快,每晚差不多时间练习钢琴的邻居小女孩,也意识到了我的困境。每当我在练习十二度音阶找不到调时,她的琴声会适时响起,贴上我破碎的歌喉。这最初曾让我无所适从,但很快成为一种默契。

直到发现锦强的微信群,我才感到不那么孤独了。不过那时课程已经结束。群成员不时抛出近期录制的作品,让其他人点评,甚至把几个练声练习制作成表情包。大部分人是王力宏的粉丝。有人打趣说,希望下次演唱会的时候,王力宏在台上唱,台下的人也能跟上那些高难度歌曲。

也是在加入微信群后,我才发觉不止我一个人跟不上进度。锦强告诉我,“二哥的课还是有一些门槛。国内的音乐教育没有那么普及,比如12度音阶,大家看他弹,但是其实不知道他在唱的是哪几个音。”王力宏在家排行老二,“二哥”是粉丝对他的昵称。锦强作为他的铁杆粉丝,主动承担了助教的工作,在群里发简谱帮助学员练习,或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开直播,给需要的学员指导——虽然只有40人观看。

月学App里没有解决的交流问题,微信群的成员们也会参与讨论。早期,月学评论区出现过乱码,用来作为示范的练习音频,次序也有颠倒。3月16日之后,App增设了推送功能,及时提醒成员上课。粉丝们对这些问题表示理解,“毕竟是第一次做,团队也很小。”我曾在App的反馈留言区提出过互动不足的问题,不过尚未收到回复。

3月23日,最后一节课结束了。“为你感到骄傲,你做到了!”王力宏在屏幕那头说。结业作业是要求学员上传一段完整的歌曲演唱视频。完成所有作业,就能解锁一张有王力宏签名的“结课证书”。虽然没有更有仪式感的收梢,但粉丝们很兴奋,不少人把这张结课证书转发到微博上。锦强把整理好的课程表置了顶,也有人在微博晒出全民K歌的页面截图,说上课前唱某首歌的评级只有S,30天后再唱升到了SSS。

不过,对我来说,课程开始前的那些疑问只得到了部分解答。每个班级20位学员,但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却不得而知——如果自发加入微信群的300多人都是付费学员,那么粗略计算,仅这部分学费就超过50万元。从有限的交流来看,大部分学员是王力宏的粉丝,而即便是粉丝,也很难在缺少互动和激励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当日课程和练习。

但另一方面,我也在锦强身上感受到偶像给粉丝带来的动力。

“在音乐的舞台上,你究竟是谁、你要什么,或许这是很久没有锻炼的一块肌肉。”王力宏在一次课程中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唱歌技巧的机器人,而是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最好的歌手和最好的自己。”锦强会受到这类话语的感染。他家境普通,喜爱爵士,但家乡没有像样的Live house,也没找到可以交流的同好。而这次学习让他感觉到,唱歌是一种持久的练习,是一件不那么孤独的事。

课程结束后,群里的300多人仍然活跃,大家管他叫班长。

至于我这种没有粉丝滤镜的学员,持续30天的练声带来的感受和去健身房差不多——虽然能给生活提供某种自我提升的期许,但成效是否显著更多在于自身。

如果硬要按速成的逻辑,追求什么立竿见影的成果,那大概是词汇表中多了些厉害的名词,可以从容点评:“同学,你的气息很稳,但最好能注意从胸腔到喉腔的过渡,这样共鸣会更立体哦。”
A
Al8899

網路付費學唱歌???行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