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重金招聘青年人才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1

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
全球招聘博士后

01
招聘岗位
博士后
02
招聘人数
2人
03
研究方向
磁共振成像序列、图像重建、图像后处理、磁共振影像临床应用等。
04
任职要求
1、在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生物物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等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者优先考虑
2、具有磁共振物理/工程相关经验、专长等,具备弥散张量影像、高场磁共振或脑功能
成像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
3、具有磁共振神经影像方法学、成像序列设计或优化、图像重建、图像处理或线圈设
计等相关经验
4、具备程式语言(C++, Python or Matlab)能力
5、近年至少在相关专业SCI期刊发表1-2篇第一作者论文
6、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7、年龄35岁以下者优先考虑
05
福利待遇
1、首次聘期2年,可续聘至4年,年薪25万,可申请复旦超级博士后至年薪30-35万,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至年薪35-40万,国家引进人才计划与博新计划至年薪40万以上。(所
有待遇为税前年薪,含工资、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具体等级根据应聘者条件评定)
2、推荐申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求索杰出青年”计划项目,可获增量资助津
贴10万元/年/人,资助期3年。
3、支持申请各种基金与博士后项目 :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扬帆人才计划等各类国家派出项目以及学术交流项目;同时均可申请研究院内部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基金,支持力度10至20万。
4、提供我院国际合作伙伴研究机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
流访问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研究院承担的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脑与类脑等多个重大项目。.
5、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出站后留复旦大学者可申请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6、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
厅);按照复旦大学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
06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和至少两位推荐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发至:[email protected]以及[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
02

中心介绍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计算、生物、信息等多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优势,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致力于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重大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芯片、新药智能研发等领域产生重大原创突破,引领脑科学、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实现未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是高级认知功能及障碍的神经机制——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行为神经科学和精神药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基础,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记录、脑电、行为实验、教育实验干预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技术结合的研究手段,在遗传、神经回路、脑区、行为和环境等各个水平上,开展人类高级认知功能及障碍的脑机制、学习与脑的可塑性、人类和其他动物中的大脑皮层功能及化学神经递质系统调控,大脑皮层功能损伤与多种脑疾病的致病、治疗和预后评估等研究。

二是多模态多尺度数据分析理论与应用——构建并利用多模态多尺度脑数据库,开展与神经科学、癌症、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学和个性化医疗等方面的交叉及转化研究,利用与发展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等类脑智能方法寻找基因、脑影像和认知功能的诊断指标,提升脑重大疾病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效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另外,以数据为驱动,结合生物医学原理,开展脑皮层神经环路的逆向工程,初步揭示相关脑疾病致病机制。

三是神经形态计算模拟与仿真——针对制约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生物脑信息处理机制,开展认知、注意、学习与记忆过程的神经科学实验研究,融合光、磁遗传学、多通道在体电生理、多尺度脑影像等技术手段,建立生物脑学习记忆过程的大尺度计算神经网络时空模型,揭示脑信息处理机制,启发类脑智能学习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发展。

四是类脑控制器的智能算法与实现——基于类脑智能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同时结合信息、材料、制造等多专业知识,开发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功能的类脑智能器件和智能设备;突破冯.诺伊曼结构对计算芯片发展的限制,设计超低功耗的类脑芯
片,实现嵌入式类脑信息处理功能,进而突破已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研发能够协同视觉、听觉、思维和运动等多通道信息的新一代类脑机器人。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具备世界最先进的磁共振系统,包含一台7T Terra, 3T Prisma, 以及用于高阶弥散成像,全球
仅四台的3T Connectome系统。林庆波教授、罗畯义副教授在本中心致力于弥散影像的
序列开发、优化以及相关临床应用。

林庆波导师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台湾阳明大学教授、高龄研究中心副主任、转译影像中心主任。并任脑连接期刊副主编、前沿脑影像方法期刊副主编、Plos
One 期刊编辑群。专长为磁共振物理学,长期致力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及人脑神经网络体(Brain Connectome)研究,并长年应用于人脑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神经网络连接组研究。近年更协助脑外科术前导引,协助脑功能精准定位与保护技术研发。
林庆波导师
罗畯义导师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12年台湾阳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博士毕业,并于2012-2013年至剑桥大学担任参访研究员。博士期间获得台
湾临床失智症学会学术论文奖。专长为磁共振脑结构影像、脑功能影像、复杂脑网络等方法分析,致力于探讨大脑连结于老龄化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利用多模式影像技术整合大脑结构与功能连结,以找寻显着之生物影像标记为目标,以作为预防、评估及治疗依据。
罗畯义导师

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期待你的加入~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