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省级社科奖排行榜出炉 ;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开办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
1
2016-2019年中国大学省级社科奖排行榜出炉 

2020年6月,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咨询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依托国内首个免
费的“艾瑞深中国大学360度对比分析与学科水平动态监测公益咨询项目”,最新公布
《校友会2020第五轮学科评估前瞻分析报告》,报告最新发布2016-2019年中国大学省
级社科奖排行榜。

0
2
浙江牵手英国名校合办人工智能学院
 系中国首个


6月5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共建的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在杭州揭牌,正式启动办学。

据悉,这是中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人工智能学院,将引进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诺贝尔奖级科研团队,培育机器人、认知科学、智能感知和商务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端人才。

0
3

今年泉州高层次人才团队申报工作启动


为贯彻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2020年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申报工作启动。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7月22日18:
00前。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近日下发的通知,申报对象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应是泉州用人单位近3年内从国(境)外或泉州市外引进、从事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
的团队,或近3年内自带技术、项目从国(境)外或泉州市外来泉创办科技型企业、科
研机构等的团队。2.团队由1名带头人和2名以上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带头人由市地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其他相当层次人才担任;团队成员(含带头人,下同)稳定合作2年以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身体健康。3.团队掌握高
新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居于国际国内或行业内先进水平,已取得突出科研成绩或具有较好的创新潜力。

属泉州用人单位引进的团队,还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团队带头人应取得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拥有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并
取得突出业绩。2.团队成员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期限3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工作期限
应涵盖团队承担项目的实施期);申报时团队成员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协议的,应承诺入选后3个月内签订工作合同并到岗。3.在签订的工作期限内,应保证至少1名团队成员全职在泉工作(从海外引进的至少每年在泉州工作时间累计6个月以上,从国内引进
的应将人事档案或社保关系调入我市用人单位且每年在泉州工作时间累计9个月以上)
,其他成员每年在泉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属来泉创办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的团队,还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团队带头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或团队成员持企业股份总额不低于20%且成员之一担任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副总经理以上职务;至少1名团队成员全职在泉工作。2.团队成员中应具有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员或曾任国内外规模以上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拥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3.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入选团队可享受100万元—300万元的资金补助。泉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通过网络申报。符合条件的团队及其用人单位可登录“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http://shenbao2.qzkjy.net进行注册和在线申报。

0
4
都才50多岁
上海、南京2位知名教授离世

据澎湃新闻最新消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申瑞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5月
26日逝世,享年53岁。

申瑞民,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教授、博导,曾任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远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网络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多媒体网络协同工作、基于内容的检索、E-
Learning技术。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至1991年申瑞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硕士。1991
年至今申瑞民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工作,1995年被破格提拔副教授, 1997年至1998年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1998年破格提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及学术兼职: 申瑞民是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远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Intel-SJTU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电信-上海交大联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申瑞民教授多年潜心于计算机、教育技术及认知科学的交叉应用教学与研究,以新理念更新教学内容,用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以国际化手段拓宽学生视野。申瑞民富有创新与协作精神,提出新型E-Learning模型,构建东西部合作教育教学新模式,取得诸多教学科研工作成果。

南京工大刘伟庆教授因病离世,享年56岁

据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6月3日消息,南京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刘伟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3日南京逝世,享年56岁。

刘伟庆,男,1964年5月生,江苏武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工业大
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伟庆是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结构减震控制、结构复合材料、现代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973计划
及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研究计划、中美地震工程科技合作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5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