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王立新教授含泪惜别南科大!

Y
YangCN
楼主 (未名空间)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大家好!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我对教学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愉快的周末生活再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调节一下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

Enjoying ...

王立新

---------------------------------------------------------------------

Dear X,

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想和你探讨一下(我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哈)。由于学校网站主要是用中文写的,为了更准确的引用学校的办学目标等大政方针,这封邮件用中文来写。我知道几年来你在教学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想听听你的思考。

一、对于regular faculty来讲,多少教学任务比较合适。在学校网站最开始的“学校
概况”栏目中,SUSTech到2025年的中期目标是“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25年也就是六年之后,时间很紧啊!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首先至少要做到不会对这个最重要的目标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会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长时间静心思考,因此会影响比较深刻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对跟踪性研究或许影响不大)。

这是基本事实,不应该视而不见。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聘请part-time
lecturer来上本科生的课程(这些part-time lecturer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胜任这些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regular faculty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
心于科研。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从现在开始的六年内“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想我们至少在发展方向上应该和美国这些真正的研究型大学保持一致。

二、从系网站上看,系里聘请了不少“研究助理教授”。从科研的综合能力来讲,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还是“研究助理教授”的科研能力更强呢?我想,显然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那么,为什么我们让科研能力更强的“助理教授”去从事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因而使其时间碎片化),而让科研能力更弱的“研究助理教授”全部时间去从事科研呢?打个比方,“助理教授”是“杀牛刀”,“研究助理教授”是“杀鸡刀”,本科教学是“杀鸡”,原创性科研是“杀牛”,那么我们现在的体制安排是“杀鸡用牛刀”、“杀牛用鸡刀”。对于我们这些“多目标优化”的专业学者来说,这样的体制安排能够使得科研与教学的综合产出最优化吗?

“研究助理教授”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胜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真心想改变、真心想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那么改起
来其实是很容易的:只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title改为“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就
可以了。从宣传和说法上讲也不用有什么改变,因为这些“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同样“全部具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

三、在过渡阶段,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安排:每名regular faculty一学期上一门本科
生课程,另一学期开一门研究生课程、或者干脆专心从事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如果这样安排本科生课程开不齐,那么可以先让“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顶上(改一下title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如果不想改找个理由也是很容易的),想办法加速“教学
系列教授”的招聘工作,把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尽快地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
整片时间静心思考,做出开创性的重要成果。时间不等人,六年之后我们就要实现“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啊。

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拿出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让国际同行们去评价。做出这些高质量原创性成果,需要静心思考、需要精心钻研、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有可能与能力做出这些高质量原创性成果的人群,应该是我们的regular faculty,而不是我们花钱雇来的学生
、postdoc等。我们应该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成长为“研究者”,而不是成长为“管理者”(好像SUSTech不再使用“领军教授(领导别人做科研
的教授)”的头衔了,确实进步了哈)。

四、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我是1993年、香港科大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去的,我是ECE系
最终50个左右faculty中第20个加盟的。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生,加之我们大家大部
分刚毕业不久,于是形成的风气是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干”。现在回头看,许多原创性成果就是我们当时关起门来自己干出来的,学校后来的声誉也是靠这些原创性成果打出来的。想想我们是幸运的(学校也是幸运的),如果当时就给我们很多钱来雇其他人做研究,那么很有可能就把我们引上了“管理者”的路子,早早的断送了我们“研究者”的生涯,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新兴的学校来说都是灾难。

五、“研究型大学”or“社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xx在邮件中告诉我:“计
算机系不仅承担我们系的教学任务,还在承担工学院和全校的计算机相关教学任务。南科大实行各种教学改革,学生到大二第二学期才选专业,这样就要求我们大一大二的必修课必须是滚动开出。同时我们又要开英语班和双语班(南科大在推行英语教学,这也是非常难招聘的原因之一),有些科目还要分成A B级,(B级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 好了,问题来了:招我们这些一流的学者过来,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成高质量的原
创性科研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还是让我们这些绝对的“精锐部队”来给全校开计算机的公共课,进而建成一所优秀的“社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 A Big Question!

六、其它“研究型大学”骨干教授的教学情况。我现在在国科大每年上一门研究生课(“最优控制”),而且是三位老师联合来上。也就是说,我一年的教学工作量是1/3门
研究生课,所以有大把整片的时间静心做科研,处于一种很好的“研究者”状态。其他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尤其是那些科研在国际上能拿得出手的“精锐部队”。前几年我在西安交大时,情况也类似。国内其它冲击“双一流”的大学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大家都“不差钱”,经费大把大把滴,而且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毕业的好学生“截留”。所以,在优秀研究生的来源方面,我们SUSTech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处于非常大的劣势
地位。但是,the good news is,这样一来,反而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环境,让我们更有可能做出一流的开创性成果。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学生们也就是做做跟踪性研究,发发论文充数。以后,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肯定是不行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代表作制度,由国际同行们来评价。而这些优秀的代表作,最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七、若干年后(比如2025年中期评估),如何评估SUSTech计算机系的整体科研水平。
很可能采用现在国际流行的做法:我们每位regular faculty拿出五篇在SUSTech期间完成的代表作,交给相关领域的国际同行,由这些国际同行针对这些论文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进行打分:4分(顶级原创性论文)、3分(很强的原创性、内容深刻),2分(有一
定原创性的严肃论文)、1分(缺乏原创性的跟踪型论文),这些分数的算术平均就是
每位老师的科研评分,而我们系全体regular faculty科研评分的平均值就是对我们
SUSTech计算机系整体科研水平的评估。

完成这些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如我前面所说,只有靠我们这些“最精锐的部队(
regular faculty)”自己来完成。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是一个高
起点的新系,大部分同事很年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家干劲十足,和我当年刚到HKUST时很类似。只要给大家创造一个静心钻研学问的环境与氛围,大家一起努
力,做出一些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一只很大的拦路虎(至少对计算机系来说是这样),就是繁重的本科生教学任务。

八、为什么计算机系regular faculty本科生教学任务这么繁重。xx在邮件中告诉我:
“最难招的就是教学系列教授,甚至连教学的实验员和实验工程师都非常难招”。好了,我们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了。本来,我们这些regular faculty并不是招来主要给
本科生上课的,给本科生上课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学系列教授”来完成的,我们
regular faculty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现在,招聘“教学系列教授
”的工作举步维艰,于是,就让我们regular faculty来一起“共克时艰”。应该是这
样吧?“共克时艰”的代价就是牺牲高质量原创性科研。当然,许多人并不认为教学会影响科研。全世界研究型大学都在设法减轻其核心教授们的教学负担(见第一、第六点),教学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这是基本常识。

九、我的“SUSTech梦”。这是最后一点了,说点儿自己的事情,取个“九”字,吉利
一点,“长长久久”吗。 … 我对深圳是很有感情的,希望能为深圳做些贡献。看到深圳举全市之力兴办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学”,我就很想付出自己一份力量。“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可以做出一流的贡献。但是,我必须要有充足的静心思考时间,才能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我的研究方式和许多学者不同,我的大部分论文是单一作者论文,包括近五年完成的十三篇论文中,有十一篇是单一作者论文(请参见我的科学网博文《单一作者,你自由,不孤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166668.html )。我希望一年之内起码有半年可以有连续整片的时间静心思考、精心钻研。给本科生上课会让我的时间碎片化,很难有连续整片的思考时间。其它研究风格的学者或许问题不大,但对于我这样“孤独的牧羊人”来说,影响确实很大。

SUSTech一定需要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否则“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SUSTech能给我这样“孤独的牧羊人”一片空间吗?一学期上本方向本科生课
,另一学期上研究生课(比如“智能控制”)?有可能吗?我不知道。即使可以这样,与我现在国科大每年1/3门研究生课相比,我要多付出六倍的时间用于教学。这样一来
,我现在的科研节奏还能保持的住吗?我还有能力为SUSTech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吗
?这些,确实困扰着我。难道真的要“出师未捷身先死”?That's a question。

Li-Xin
r
rogue1

无责任推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510-573498.html
王立新 于1984和198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2年于美南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现为Automatic和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s 的副主编。负责有关模糊控
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系统逼近性能等方面论文的评审工作。

最少58了,考虑文革因素,很可能超过60岁

这个人长期混香港,年纪又大,又无大陆圈子内人脉
系主任觉得引进后搞来大funding的可能性,比院士30岁的小鲜肉学生还渺茫
所以发挥余热给排了不少课
然后就谈崩了。。。。

大概下家也找好了
索性倚老卖老开始烧桥

我天朝上国就是美国的翻版 这些年灌水水平进步很快
贵版53老考题回去也只能去teaching school鸟

【 在 YangCN (老杨)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
: 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
: 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
: 大家好!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

a
ajimide029

通篇看完,看出来四个字“不想教课”。。。
x
xiaokehzt

从hk过去的应该teaching都不是问题啊,

个人不能招TA帮忙教学吗?

【 在 YangCN (老杨)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
: 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
: 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
: 大家好!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

n
nobrain

teaching load是太重了,没想到南方科大也是这个样
H
Highly

首先,一学期一门课对CS的老师真心不算多。放到北美CS研究类大学是低端。计算机的课选的人本就多,难道还指望和医学院的一个load 吗?

其次,二楼给的简历确实“无责任”啊!这人经历复杂着呢!07年他就辞了香港教职炒股去了。那次是含泪还是含笑不知道,据知乎上的说法:

前香港科大的王立新教授最近写了三篇港股交易策略的论文科学网—谁说炒股不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什么丢人的,有网友问他,很好奇王教授最后靠这些策略赚钱了木有,他回答「我07年就辞去了年薪百万、香港科大的终身教职,没赚到足够的钱敢吗?」

r
rogue1

"三、在过渡阶段,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安排:每名regular faculty一学期上一门本科生课程,另一学期开一门研究生课程、或者干脆专心从事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
"

是ta期望每学期一门课 实际load并没有提及

北美少上课也是要花钱买的

【 在 Highly (高妹)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一学期一门课对CS的老师真心不算多。放到北美CS研究类大学是低端。计算机的
: 课选的人本就多,难道还指望和医学院的一个load 吗?
: 其次,二楼给的简历确实“无责任”啊!这人经历复杂着呢!07年他就辞了香港教职炒
: 股去了。那次是含泪还是含笑不知道,据知乎上的说法:
: 前香港科大的王立新教授最近写了三篇港股交易策略的论文科学网—谁说炒股不赚钱: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什么丢人的,有网友问他,很好奇王教授最后靠这些策略赚钱
: 了木有,他回答「我07年就辞去了年薪百万、香港科大的终身教职,没赚到足够的钱敢
: 吗?」

n
nobrain

显然是多于一学期一门课啦,当然这位肯定也不是省油的灯
【 在 Highly (高妹)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一学期一门课对CS的老师真心不算多。放到北美CS研究类大学是低端。计算机的
: 课选的人本就多,难道还指望和医学院的一个load 吗?
: 其次,二楼给的简历确实“无责任”啊!这人经历复杂着呢!07年他就辞了香港教职炒
: 股去了。那次是含泪还是含笑不知道,据知乎上的说法:
: 前香港科大的王立新教授最近写了三篇港股交易策略的论文科学网—谁说炒股不赚钱: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什么丢人的,有网友问他,很好奇王教授最后靠这些策略赚钱
: 了木有,他回答「我07年就辞去了年薪百万、香港科大的终身教职,没赚到足够的钱敢
: 吗?」

j
jonahill


这个老王的论点和逻辑都是异常猥琐,毫无争议。不过他的某些论据倒是有值得天朝学习借鉴的地方,可惜天朝的成功人士成天沉浸在厉害了的幻觉中根本不care。比如下面这第四条很不错,可以说切中南科大模式的要害了,南科大给青年学者的钱太多,长远来看就是早早把他们变成管理者继而断送了他们研究者的生涯

“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我是1993年、香港科大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去的,我是ECE系最
终50个左右faculty中第20个加盟的。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生,加之我们大家大部分
刚毕业不久,于是形成的风气是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干”。现在回头看,许多原创性成果就是我们当时关起门来自己干出来的,学校后来的声誉也是靠这些原创性成果打出来的。想想我们是幸运的(学校也是幸运的),如果当时就给我们很多钱来雇其他人做研究,那么很有可能就把我们引上了“管理者”的路子,早早的断送了我们“研究者”的生涯,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新兴的学校来说都是灾难。”

a
ananpig

┏━┯━┯━┯━┯━┯━┯━┯━┯━┯━┓
┃ │ │ │ │ │ │还│一│这│是┃
┃ │ │ │ │ │ │有│堆│里│人┃
┃ │ │ │ │ │ │护│的│剩│就┃
┃ │ │ │ │ │ │卫│鸡│下│快┃
┃ │ │ │ │ │ │队│廊│的│换┃
┃ │ │ │ │ │ │删│器│只│地┃
┃ │ │ │ │ │ │帖│五│有│问┃
┃ │ │ │ │ │ │ │ │ │ ┃
┗━┷━┷━┷━┷━┷━┷━┷━┷━┷━┛

jwu

【 在 YangCN (老杨)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港科大王立新教授含泪惜别南科大!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21:09:49 2020, 美东)
:
: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
: 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
: 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 -------------------------------------------------------------------
:
: 大家好!
: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我对教学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愉快的周末生活再增添一
: 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调节一下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
:
: Enjoying ...
:
: 王立新
:
: ---------------------------------------------------------------------
:
: Dear X,
:
: 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想和你探讨一下(我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哈)。由于学校网
: 站主要是用中文写的,为了更准确的引用学校的办学目标等大政方针,这封邮件用中文
: 来写。我知道几年来你在教学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想听听你的思考。
:
: 一、对于regular faculty来讲,多少教学任务比较合适。在学校网站最开始的“学校
: 概况”栏目中,SUSTech到2025年的中期目标是“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2025年也就是六年之后,时间很紧啊!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首先至少要做
: 到不会对这个最重要的目标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的教学)
: 会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长时间静心思考,因此会影响比较深刻的原创性科研成
: 果的产出(对跟踪性研究或许影响不大)。
:
: 这是基本事实,不应该视而不见。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聘请part-time
: lecturer来上本科生的课程(这些part-time lecturer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
: 可以胜任这些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regular faculty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
: 心于科研。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从现在开始的六年内“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我想我们至少在发展方向上应该和美国这些真正的研究型大学保持一致。
:
: 二、从系网站上看,系里聘请了不少“研究助理教授”。从科研的综合能力来讲,是正
: 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还是“研究助理教授”的科研能力更强呢?我想,显
: 然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那么,为什么我们让科研能力更强的“助理教
: 授”去从事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因而使其时间碎片化),而让科研能力更弱的“研究
: 助理教授”全部时间去从事科研呢?打个比方,“助理教授”是“杀牛刀”,“研究助
: 理教授”是“杀鸡刀”,本科教学是“杀鸡”,原创性科研是“杀牛”,那么我们现在
: 的体制安排是“杀鸡用牛刀”、“杀牛用鸡刀”。对于我们这些“多目标优化”的专业
: 学者来说,这样的体制安排能够使得科研与教学的综合产出最优化吗?
:
: “研究助理教授”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胜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如
: 果我们真心想改变、真心想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那么改起
: 来其实是很容易的:只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title改为“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就
: 可以了。从宣传和说法上讲也不用有什么改变,因为这些“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同样
: “全部具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
:
: 三、在过渡阶段,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安排:每名regular faculty一学期上一门本科
: 生课程,另一学期开一门研究生课程、或者干脆专心从事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
: 如果这样安排本科生课程开不齐,那么可以先让“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顶上(改一下
: title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如果不想改找个理由也是很容易的),想办法加速“教学
: 系列教授”的招聘工作,把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尽快地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
: 整片时间静心思考,做出开创性的重要成果。时间不等人,六年之后我们就要实现“建
: 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啊。
:
: 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拿出高质量
: 的原创性成果,让国际同行们去评价。做出这些高质量原创性成果,需要静心思考、需
: 要精心钻研、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有可能与能力做出这些高
: 质量原创性成果的人群,应该是我们的regular faculty,而不是我们花钱雇来的学生
: 、postdoc等。我们应该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成长为“研究
: 者”,而不是成长为“管理者”(好像SUSTech不再使用“领军教授(领导别人做科研
: 的教授)”的头衔了,确实进步了哈)。
:
: 四、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我是1993年、香港科大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去的,我是ECE系
: 最终50个左右faculty中第20个加盟的。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生,加之我们大家大部
: 分刚毕业不久,于是形成的风气是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干”。现在回头看,许多原创性
: 成果就是我们当时关起门来自己干出来的,学校后来的声誉也是靠这些原创性成果打出
: 来的。想想我们是幸运的(学校也是幸运的),如果当时就给我们很多钱来雇其他人做
: 研究,那么很有可能就把我们引上了“管理者”的路子,早早的断送了我们“研究者”
: 的生涯,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新兴的学校来说都是灾难。
:
: 五、“研究型大学”or“社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xx在邮件中告诉我:“计
: 算机系不仅承担我们系的教学任务,还在承担工学院和全校的计算机相关教学任务。南
: 科大实行各种教学改革,学生到大二第二学期才选专业,这样就要求我们大一大二的必
: 修课必须是滚动开出。同时我们又要开英语班和双语班(南科大在推行英语教学,这也
: 是非常难招聘的原因之一),有些科目还要分成A B级,(B级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
: 。 好了,问题来了:招我们这些一流的学者过来,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成高质量的原
: 创性科研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还是
: 让我们这些绝对的“精锐部队”来给全校开计算机的公共课,进而建成一所优秀的“社
: 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 A Big Question!
:
: 六、其它“研究型大学”骨干教授的教学情况。我现在在国科大每年上一门研究生课(
: “最优控制”),而且是三位老师联合来上。也就是说,我一年的教学工作量是1/3门
: 研究生课,所以有大把整片的时间静心做科研,处于一种很好的“研究者”状态。其他
: 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尤其是那些科研在国际上能拿得出手的“精锐部队”。前几年我在
: 西安交大时,情况也类似。国内其它冲击“双一流”的大学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大家都
: “不差钱”,经费大把大把滴,而且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毕业的好学生“截留”。所以
: ,在优秀研究生的来源方面,我们SUSTech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处于非常大的劣势
: 地位。但是,the good news is,这样一来,反而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环境,让我们更有
: 可能做出一流的开创性成果。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学生们也就是做做跟踪性研究,发
: 发论文充数。以后,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肯定是不行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代表
: 作制度,由国际同行们来评价。而这些优秀的代表作,最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
: 七、若干年后(比如2025年中期评估),如何评估SUSTech计算机系的整体科研水平。
: 很可能采用现在国际流行的做法:我们每位regular faculty拿出五篇在SUSTech期间完
: 成的代表作,交给相关领域的国际同行,由这些国际同行针对这些论文的原创性和深刻
: 性进行打分:4分(顶级原创性论文)、3分(很强的原创性、内容深刻),2分(有一
: 定原创性的严肃论文)、1分(缺乏原创性的跟踪型论文),这些分数的算术平均就是
: 每位老师的科研评分,而我们系全体regular faculty科研评分的平均值就是对我们
: SUSTech计算机系整体科研水平的评估。
:
: 完成这些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如我前面所说,只有靠我们这些“最精锐的部队(
: regular faculty)”自己来完成。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是一个高
: 起点的新系,大部分同事很年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家干劲十足,和我当
: 年刚到HKUST时很类似。只要给大家创造一个静心钻研学问的环境与氛围,大家一起努
: 力,做出一些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的伟大目标,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一只很大的拦路虎(至少对计算
: 机系来说是这样),就是繁重的本科生教学任务。
:
: 八、为什么计算机系regular faculty本科生教学任务这么繁重。xx在邮件中告诉我:
: “最难招的就是教学系列教授,甚至连教学的实验员和实验工程师都非常难招”。好了
: ,我们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了。本来,我们这些regular faculty并不是招来主要给
: 本科生上课的,给本科生上课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学系列教授”来完成的,我们
: regular faculty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现在,招聘“教学系列教授
: ”的工作举步维艰,于是,就让我们regular faculty来一起“共克时艰”。应该是这
: 样吧?“共克时艰”的代价就是牺牲高质量原创性科研。当然,许多人并不认为教学会
: 影响科研。全世界研究型大学都在设法减轻其核心教授们的教学负担(见第一、第六点
: ),教学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这是基本常识。:
: 九、我的“SUSTech梦”。这是最后一点了,说点儿自己的事情,取个“九”字,吉利
: 一点,“长长久久”吗。 … 我对深圳是很有感情的,希望能为深圳做些贡献。看到深
: 圳举全市之力兴办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学”,我就很想付出自己一份力量。“一流研究
: 型大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可以做出一流的贡献。但是
: ,我必须要有充足的静心思考时间,才能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我的研究方式和许多
: 学者不同,我的大部分论文是单一作者论文,包括近五年完成的十三篇论文中,有十一
: 篇是单一作者论文(请参见我的科学网博文《单一作者,你自由,不孤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166668.html )。我希望一年之内起码有半年可以有连续整片的时间静心思考、精心钻研。给本科生上课会让我的时间碎片化,很难有连续整片的思考时间。其它研究:
: SUSTech一定需要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否则“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是一句空话
: 。但是,SUSTech能给我这样“孤独的牧羊人”一片空间吗?一学期上本方向本科生课
: ,另一学期上研究生课(比如“智能控制”)?有可能吗?我不知道。即使可以这样,
: 与我现在国科大每年1/3门研究生课相比,我要多付出六倍的时间用于教学。这样一来
: ,我现在的科研节奏还能保持的住吗?我还有能力为SUSTech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吗
: ?这些,确实困扰着我。难道真的要“出师未捷身先死”?That's a question。
:
: Li-Xin
: --
a
ananpig

大致如此。

【 在 ajimide029 (ajimide029)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港科大王立新教授含泪惜别南科大!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23:27:32 2020, 美东)
:
: 通篇看完,看出来四个字“不想教课”。。。
: --
w
wudadan

王教授在信的末尾写“enjoying”
这是什么的英语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我对教学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愉快的周末生活再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调节一下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

Enjoying ...

王立新
h
hiohiohio

晕死了, 就是不想教课还得有钱有闲。
d
ddheart

通篇看下来,就是只想一学期最多一门课,这在美国的牛校都是不太多见的啊,除非用经费买课。很多上一门课的都是有大项目支持的。
这家伙太懒了,净想美事。研究讲究教学相长,不与学生打交道,研究也是没出路的。

【 在 ajimide029 (ajimide029) 的大作中提到: 】
: 通篇看完,看出来四个字“不想教课”。。。

m
mitbbs2013

系主任应该直接给他一大把钱,不要教书,关起门来做原创,最好直接呆在香港远程工作。

【 在 YangCN (老杨)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
: 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
: 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
: 大家好!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

n
nobrain

就是转给大家看看的意思吧
【 在 wudadan (dand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教授在信的末尾写“enjoying”
: 这是什么的英语风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家好!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我对教学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愉快的周末生活再增添一
: 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调节一下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
: ...................

t
thickearth

香港几所大学差不多都是一个学期一门课

【 在 ddheart (豆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通篇看下来,就是只想一学期最多一门课,这在美国的牛校都是不太多见的啊,除非用
: 经费买课。很多上一门课的都是有大项目支持的。
: 这家伙太懒了,净想美事。研究讲究教学相长,不与学生打交道,研究也是没出路的。

t
thickearth

王立新教授是2007年从港科大辞职去做自由投资人去了,可能想学以致用,2013年加入西安交大,看信也是2018年加入南科大,是比较能折腾的。不知道为何还是写至今在港科大任职?

【 在 rogue1 (arkham state hospi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责任推测: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510-573498.html
: 王立新 于1984和198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2年于美南加州大学
: 获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
: 。现为Automatic和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s 的副主编。负责有关模糊控
: 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系统逼近性能等方面论文的评审工作。
: 最少58了,考虑文革因素,很可能超过60岁
: 这个人长期混香港,年纪又大,又无大陆圈子内人脉
: 系主任觉得引进后搞来大funding的可能性,比院士30岁的小鲜肉学生还渺茫
: 所以发挥余热给排了不少课
: ...................

L
LoveinGod

任何谈判都是需要资本的,他去了之后真的做的好,拿了大funding,用funding pay
他的工资,别说教一门课,就是不教课只搞科研都是没问题的。另外,在实验室有了大的团队,他的任务是指导大方向和分配任务,然后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亲手去做的。

E
ElonMusk

看文法像个老骗子

m
mitsoton

1. 1学期上本科生课程,1学期研究生课,teaching load已经低的发指;
2. 早离开港科大了。就算还在港科大,so what?
3. 不去就不去,还公开信,还自称“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谁跟你“
同事”了。

【 在 YangCN (老杨)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
: 。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
: 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
: 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 -------------------------------------------------------------------
: 大家好!
: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
: 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
: ...................

c
cnnet

Part time lecturer 这条属实,别说一流,二流前50名的计算机系都有大量的代课的
。不清楚四大名校的情况,他们的学生比较精贵,也许代课的糊弄不了。

p
pigvest

国内高校的教学量很小。某个中专技校升上来的东北地区(非沿海的三线城市)新本科学校,老师也就是每学期两门课。普通高校都不需要211级别的,骨干科研老师经常两
人合带一门课,985/211门道更多。很多学校50岁以上不再考核科研,自生自灭去了,
估计课程都安排给不做科研的老同志了。国内人多,老同志也就是把关,人均教学量也不多,往多了说就是每学期两门课。

非老年教师的时间都用在科研和文章上,研究生数量也非常多。硕士想带的话,十个八个随便挑。虽说大家都抱怨学生们不好带,很多就是混日子过,但是总有个别聪明听话还用功的学生,每年有一个两个这种学生就足够用了。开会经费也多,唯一头疼就是审批手续复杂。高校老师基本都去过美国之外的很多外国。

缺点嘛,就是理论深度还是有欠缺。不过多大的鸿沟也经不住人海战术的冲击。成飞的隐形飞机设计,就是在成电的计算、仿真和实验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这种高难度计算仿真没有理论做支撑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国内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还是模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没出来石破惊天的人物。我相信假以时日会有的。
g
greemint

一般叫博士生代课

这样子找工作也能积累工作经验

【 在 cnnet () 的大作中提到: 】
: Part time lecturer 这条属实,别说一流,二流前50名的计算机系都有大量的代课的
: 。不清楚四大名校的情况,他们的学生比较精贵,也许代课的糊弄不了。

n
nobrain

扯淡,国内高校现在的策略是使劲压榨年轻教师尤其是海归。科研要搞,上课也得你们上。为啥?因为老教师不服管,不听话。还是年轻人好欺负。另外国内年纪大的教师水平确实不行,稍微新一点的课也上不了,所以教学的压力全到年轻人身上了。有不少学校还没有助教制度,如果你进校后没有带研究生,那么好吧,带实验,改作业,都变成了你的任务。就算安排的课不多,也够你受的了。
【 在 pigvest (pigv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高校的教学量很小。某个中专技校升上来的东北地区(非沿海的三线城市)新本科
: 学校,老师也就是每学期两门课。普通高校都不需要211级别的,骨干科研老师经常两
: 人合带一门课,985/211门道更多。很多学校50岁以上不再考核科研,自生自灭去了,
: 估计课程都安排给不做科研的老同志了。国内人多,老同志也就是把关,人均教学量也
: 不多,往多了说就是每学期两门课。
: 非老年教师的时间都用在科研和文章上,研究生数量也非常多。硕士想带的话,十个八
: 个随便挑。虽说大家都抱怨学生们不好带,很多就是混日子过,但是总有个别聪明听话
: 还用功的学生,每年有一个两个这种学生就足够用了。开会经费也多,唯一头疼就是审
: 批手续复杂。高校老师基本都去过美国之外的很多外国。
: 缺点嘛,就是理论深度还是有欠缺。不过多大的鸿沟也经不住人海战术的冲击。成飞的
: ...................

r
rogue1

国内电子化可能做得也不如美国好

米帝如果是基础课,基本上教科书和附带的电子课件都很多
quiz评分都是自动的

【 在 nobrain (nobr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国内高校现在的策略是使劲压榨年轻教师尤其是海归。科研要搞,上课也得你们
: 上。为啥?因为老教师不服管,不听话。还是年轻人好欺负。另外国内年纪大的教师水
: 平确实不行,稍微新一点的课也上不了,所以教学的压力全到年轻人身上了。有不少学
: 校还没有助教制度,如果你进校后没有带研究生,那么好吧,带实验,改作业,都变成
: 了你的任务。就算安排的课不多,也够你受的了。

n
nobrain

国内都是纸来纸去,如果哪天哪个学校的某个系楼垮了,那可能是被实验报告压垮的。【 在 rogue1 (arkham state hospi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电子化可能做得也不如美国好
: 米帝如果是基础课,基本上教科书和附带的电子课件都很多
: quiz评分都是自动的

i
iworm

国人的逻辑是能者多劳 但多劳不一定多得。被压榨的海归 应该是没什么根系吧?

【 在 nobrain(nobr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国内高校现在的策略是使劲压榨年轻教师尤其是海归。科研要搞,上课也得你们

: 上。为啥?因为老教师不服管,不听话。还是年轻人好欺负。另外国内年纪大的教师水

: 平确实不行,稍微新一点的课也上不了,所以教学的压力全到年轻人身上了。有不少学

: 校还没有助教制度,如果你进校后没有带研究生,那么好吧,带实验,改作业,都变成

: 了你的任务。就算安排的课不多,也够你受的了。

n
nobrain

对,国内高校最重要的是抱对大腿
【 在 iworm (昵称)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人的逻辑是能者多劳 但多劳不一定多得。被压榨的海归 应该是没什么根系吧?
:
: 扯淡,国内高校现在的策略是使劲压榨年轻教师尤其是海归。科研要搞,上课也
: 得你们
:
: 上。为啥?因为老教师不服管,不听话。还是年轻人好欺负。另外国内年纪大的
: 教师水
:
: 平确实不行,稍微新一点的课也上不了,所以教学的压力全到年轻人身上了。有
: 不少学
:
: 校还没有助教制度,如果你进校后没有带研究生,那么好吧,带实验,改作业,
: 都变成
:
: 了你的任务。就算安排的课不多,也够你受的了。
: ...................

F
Freshman

王教授觉得自己是个齿轮,南科大想让他去做螺丝钉。
很显然南科大不缺齿轮,所以他的建议不可能被接受。
他的建议甚至要修改学校的体制了,比如说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头衔修改了,好用去教学。至少要达到院长级别,才可能对这种事有发言权。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r
rogue1

RAP基本是正教授手下的实验室二老板了
谁舍得派去教课

除非断了funding

【 在 Freshman (一锤)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教授觉得自己是个齿轮,南科大想让他去做螺丝钉。
: 很显然南科大不缺齿轮,所以他的建议不可能被接受。
: 他的建议甚至要修改学校的体制了,比如说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头衔修改了,好用
: 去教学。至少要达到院长级别,才可能对这种事有发言权。
: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p
pigvest

国内的人均教学课时很少,但是杂事特别多。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能把简单的实验报告改造成小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要包装成硕士论文形式,这个是最累人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各种进步还是明显的。原来课题经费结余不能流转下年只有洗发票,现在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提留成奖金收入,或者用在不好报销的吃饭开会设备方面。而且现在的学生水平进步很明显,过去研究生基本理论一问三不知,现在经常能问到关键地方了。国内朋友们的抱怨很多时候也是发嗲,其实仔细了解一下没那么严重。

【 在 rogue1 (arkham state hospit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电子化可能做得也不如美国好
: 米帝如果是基础课,基本上教科书和附带的电子课件都很多
: quiz评分都是自动的
w
whoamigo

说到点子上了
现在国内老教授日子都很滋润 但都是建立在不断有年轻教师猝死的基础上

【 在 nobrain (nobr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国内高校现在的策略是使劲压榨年轻教师尤其是海归。科研要搞,上课也得你们
: 上。为啥?因为老教师不服管,不听话。还是年轻人好欺负。另外国内年纪大的教师水
: 平确实不行,稍微新一点的课也上不了,所以教学的压力全到年轻人身上了。有不少学
: 校还没有助教制度,如果你进校后没有带研究生,那么好吧,带实验,改作业,都变成
: 了你的任务。就算安排的课不多,也够你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