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波特兰 (8-15-2021)

T
TJxing
楼主 (未名空间)

暑假里去了趟波特兰,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想去逛逛街,看看中国家具,吃个好些的中餐。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一天往返还是轻松的。
谁能料到,这次的波特兰之行,三个字概括“真可怜”。波特兰是曾经印象很好的城市之一,觉得是有空儿时可以去逛逛的地方。这次的旅行,确是要把她打成“没事不会去的地方”。
真没想到,波特兰真得成了如此受了重创的可怜城市。
上次到波特兰是一年前的八月份,当时的新冠稍有些低谷,政治游戏好像也过了巅峰。本来想去探访的朋友因为她对新冠外来访客的顾虑,取消的去拜访的计划。于是就去买了个菜,吃了个饭,没有往市区走,所以没有太多的感受。这次是打算到市中心逛逛的,于是看到了波特兰的层层创口,可怜之极。
无家可归着的帐篷似乎随处可见,高速路之间的三角公园,停车场旁边的人行道。有三两个一起的,有八九个一群的。去金马饭店的路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怎么能让人安心?看到有警察警车在周围,于是过去问问治安状况。问到“波特兰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很糟糕的样子”, “是呀,是挺糟糕的”。“去那边饭店吃饭,安全吗?”“你先
看看饭店开门了没有,好多老饭店都关门了。如果开门的,应该问题不大。趴车时,车里不要放东西”
尽管很不放心,还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还好,金马是开着门的,路旁就有停车位。走进去,看到还有一个食客,老板在接订外卖的电话。看来还是在相对正常运营中的饭店。选了窗边的座位,可以看到停在路边的车,稍稍安心地点菜,等着吃的上桌。看到马路对面停车场的人行道上有四顶帐篷,有一个帐篷边放着个大录音机,很大声的音乐声传出来。有一个年轻的女性,顶着一头紫色的头发,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停车场转圈。明显不是健身的自行车爱好者,看着象百无聊赖地骑着自行车在消磨时光。记得管过一个无家可归的女病人,她没有钱买胰岛素,于是就成了医院的病人。她给我看她刚买的一个项链,是个看着很廉价的项链。她说“我是个女人,我是该有条喜欢的项链的。买了这个,就没钱了”。真是令人无语。无家可归的这个人群,真是可怜可悲可恨的。也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可怜的故事,怒其不争的事实就是事实。前些天有个产科的病人,三十多岁,急诊剖腹产第五个孩子。她说她妈妈监管着另外四个,就是不让她进家。她只好住帐篷,才得了妊高症。一个让自己的妈妈伤透无数次心的女儿,无家可归大概能猜出个大概的缘由了。不禁让我很佩服一起工作的一个护士长。她将近五十岁了,业务不错,雷厉风行。她从小的家庭就是居无定所的无家可归者。她很自豪,她是打破她的家庭恶性循环的那个强者。她现在拥有大房子,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她很自豪地分享如何从社会的底层努力到中层的经历。她身上有纹身,闲下来时会穿上皮衣皮裤做摩托车飞侠,也许这是她少年时的印记,她的四个孩子连带孩子们的同学们都会很羡慕她的酷。可他们是否真的知道“酷”和“另类”和“时髦”和“想成名”的区别?酒和毒品通常是无家可归者的原因,不是提供一个房子就能解决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问题,有些城市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的长途车票,转移这个包袱到另外的城市,然后呢?
金龙的饭菜味道还不错,还有几个年轻的当地人进来吃饭,让饭店添了不少生气。只是饭店小舞台背景的大红双喜字,显得确尤其破旧,也许很久没有被使用,同时面临无限期被搁置的缘故,没有人有心思去打理那个喜庆的大红字了。老板娘虽然感叹生意不好,但看得出来,她不是个消极的人,能干肯干。希望她和她的饭店能度过难关,再红火起来。
以前到波特兰玩儿,逛动物园,逛日本玫瑰园,逛博物馆,逛奥特莱特,坐市中心区的公车,吃火锅店,和朋友一家步行过桥。很多美好的回忆,喜欢波特兰这样一个漂亮大气的城市。这次的旅行,却伤心得不得了。我们步行过Morrison大桥去一家东方家具店。大桥上的交通牌上竟然有涂鸦。交通牌还是横跨在高速路上的, 那么高,竟然有人
费牛劲爬那么高去涂鸦。什么样的对这个城市的仇恨才能做出这样的举止?也许是用高压喷枪喷上去的?也许是大批游行人士里掺杂着的丑恶的人做的?反正法不责众?
到Pioneer place去逛逛吧。入口的大门还是钉着厚厚的三合板,以免打砸抢会发生。
看着到处是贴着膏药一样用三合板钉着的商店橱窗,真为可怜的波特兰流泪。
还好,这次旅行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有趣之处。优衣库的店面开得不错,没有贴膏药的三合板。店里人挺多,我们还让机器人做了两杯冷饮,虽然都不好喝,但看着机器人手晃杯子的样子,挺好玩。去的那家东方家具店 Asia America (79 SE Taylor st),很
是博物馆的样子。 三层的空间里,很多古董类的家具。竟然还有从西藏某个庙的大门
,还有很可疑的盗墓笔记出品的陈旧的装饰。很是相中了那个巨大的陶瓷的鱼缸,让人联想起御用小仵作里王爷的一心想当皇帝的老师,比他的鱼缸要气派很多。还有红木太师椅,檀香木的仿古的书桌,每样家具和装饰品都价格不菲,看看就罢了。事实上,物质的东西真得是无穷尽的。同样,事实上,无论山珍海味,每个人也只有一个胃,多辉煌的华府高屋也只是遮风蔽日而已。
象波特兰这样的城市,应该不少。各个阶层的人们在这里以不同的状态生活,各自为自己的生活圈圈点点,真希望可怜的如波特兰,能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