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l
langren
楼主 (未名空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城城我觉得,天堂和杭州之间,还有一个桐庐。

前段时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2021年25个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中国唯一入选的地方是杭州下属的一个县级市——

桐庐。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它虽然没有苏杭那么久负盛名,但身处浙西的它也同样带着江南水城的影子。

比起很多江南小城,桐庐更为山青水秀,清幽隐世,鲜少有人知道。这里被旅行爱好者们誉为“天堂”的后花园。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富春江水在这座小县城中穿流而过。

自古以来,就惹得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到访,为它留下诗句。

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而画里的实景地就是桐庐富春江畔的山与水。

北宋名臣范仲淹将它称为“潇洒桐庐”,一口气写下十首诗来赞美它。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在江浙沪,美得诗情画意的小城不少,但只有桐庐被称为“中国画城”。

从南北朝到清代,千位诗人在这里留下3000多首诗词,是名副其实的“诗歌第一县”。

桐庐也并非热门旅游目的地,当全国人民都奔着苏杭水乡的美时,会玩的江浙沪人民统统都跑了桐庐享受着那里悠闲的诗意生活。

慢综《向往的生活2》就曾把蘑菇屋搬到了富春江畔。

你看看桐庐,就知道中国的山水可以美成什么样子。

再看看这里的美食,就知道浙江有多好吃。

01

有江水穿过的小县城

生活在桐庐,像是身在《富春山居图》

桐庐,是一座小“江城”。

我想浙江一带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文人雅客,大多是因为这里的山水。

中国山水名气最大的要数桂林阳朔,桐庐山水虽没有阳朔有名,但也是十分惊艳的。

南朝的吴均对这里的描述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也有人说,来到桐庐就是来到了那幅《富春山居图》里。

去年上映的华语剧情长片《春江水暖》,剧情就是围绕富春江畔人家的故事来展开的,只不过地点在富春江的另一畔,富阳。

电影的片头字幕里,写着「春江,经钱塘,汇入东海。」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钱塘江从浙、皖、赣的交界处的山间发源,流到建德的梅城古镇时被人们称为“富春江”,与长江三峡、桂林的漓江齐名。

远眺江水幽静,天山共色,近看水清见底,江水缥碧,时而湍急若奔,时而幽深长流,这样多变的富春江,有着“小三峡”之称。

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交汇处。

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交汇处。

早晨,江面的氤氲把富春江与青山轻轻覆盖,让这里变得虚幻缥缈,仿佛山水墨画般景象。

夕阳西下时,阳光将江面渲染成暖金色。乘船泛舟,犹如画中人,那句“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说的就是这里。

桐庐也因这一汪江水,变得有声有色。

富春江大桥。

富春江大桥。

在浙江,水与山一并存在的,所以桐庐也是一座小“山城”。

走进若隐若现的青山,漫步途游,踏过山间富春江的小溪流,翻过田野。

徒步300余级,便能看到桐庐的另一面——在延绵的群山之中,俯视那条在桐庐流淌而
过的富春江。

很久之前,作家郁达夫曾趁着夜晚,借着火柴的光去登山,夜色之中他边看着两岸的风景,边吹着清幽的风说“就是在这里坐它一晚,也很可以”。

陪伴江水在旁的,是桐君山、桐君祠、四望亭、江天极目阁,以及山顶上的白塔。

它们是桐庐人心中的寄托,那白塔立于山间,鸟瞰富春江,却又只悄悄露个头。

在左随右伴间,为桐庐带来一片安详随和。

因为有富春江的关系,整个桐庐也被江水划做两面——

北面是烟火气十足桐庐老城,南面则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倒是与这座城的气质很相似。

曾经让无数雅客前来,留下赞美它的诗句与后人诗情画意的念想;

而如今亦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里有着华东新兴产业,“三通一达”的根据地——中国民营快递之乡。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如果说苏杭是闻名于世的江南“大闺秀”,那桐庐便是深居闺阁无人知晓的“小女儿”。

亭亭玉立,不争不抢,引得无数人对她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念想。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02

桐庐的一年四季,各有风情

春天的桐庐

吃春笋

人们都说,江南的春天要好好把握。

每到春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挖春笋、挑野菜、采新茶,势要让山野间的春风吹遍桐庐的每一处地方。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春天适宜雅食,人们乐不思肉。

一年之中,也只有春天让人们心甘情愿放弃往日的大鱼大肉,开始食「青」。例如春笋。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笋,是江南时令家常菜的代表食材之一。

“美食诗人”白居易就曾久居在江南,那些年的他对笋赞赏有加:“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桐庐多山多竹林,所以这里也传承着江南传统风俗——春日食笋。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笋油焖。

将过冬剩下的猪油和春笋在铁锅里焖一焖,丰腴的猪油包裹脆嫩的春笋,这便是诗人口中的“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竹”。

油焖笋的滋味,一吃难忘,配着桐庐的索面一起吃,简直比食肉更来得畅快。

摘野菜

在江南寻觅野菜的同时,也是在寻觅春天。

摘野菜,在江南人家心中是一种专属春天的趣味。

每当竹外的桃花成两三支时,正是野菜长满地的时候。这时的桐庐人,便会提着篮子相邀踏青,采摘野菜。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荠菜,是春天最早出现的野菜。

每年春天一到,荠菜仿佛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集体播种,在广袤的田野中,藏着掩盖不住的光芒。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荠菜馄饨、荠菜炒年糕,清香软糯,口感清雅。

不久后,远处的山间长出了蕨菜,树上的香椿也冒了芽,路边则是一簇簇的马齿笕与马兰头。

这些不起眼的小野菜,一口下去就像吃下了江南的春天。

摘春茶

春天的桐庐,田野里是一片清幽幽的绿。

这时的山上,人们已经开始采茶了,几乎都是“山山皆有茶,村村摘新芽”。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将收好的茶叶摊青,赶忙的人们才刚刚闻到第一缕茶香。

再经过杀青、烘青、理条、辉锅等工艺后,这春茶才算是“赶了个躺”。

不久,桐庐又慢慢落下春雨,冲刷着冬天尚未褪去的冷清气息。

屋舍内刚刚忙停伙的人们总算有了闲散时间,泡上一杯春茶等雨过天青。

夏天的桐庐

夏天的桐庐被绿水环绕着,江面吹来的风也迎面而来。

这个时间来到桐庐,不妨沿着周边走一趟,见识它的小城之美。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深澳古村

深澳古村,是一个隐匿在青山绿水间的一个古老村落。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这个始建于南宋的村落,有着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

相比起一直大火的乌镇、西塘、南浔,它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江南的气韵,却一分也没有因此减少。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依水而建的深澳古村,地基之下几乎都是暗渠,且由于地处较深,当地人称之为“澳”,“深澳”便由此得名。

村中的屋舍,大多数是四合式的庭院样式。凑近一看,屋舍的窗柩和沿梁处还雕刻着吉祥寓意的花卉、神仙瑞兽。

历经数百年的庭院,虽多了一分古老的气息,但依然是神采飞扬。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环溪村

追求隐逸的文人们,通常会选择清幽的地方居住。

环溪村,是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的后人聚居之地。如今,家家户户都因为先人的一篇《爱莲说》而养起了荷花。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村里的桥下溪水潺潺,环境清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小桥、流水、清莲,远离喧闹,是不可多得的古朴的江南风情。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要是逛村子逛得无聊了,就去「先锋云汐图书馆」。

图书馆立足于莪山脚下,周边皆是茂密旺盛的绿林,是眺望山光水色的好地方。

待到天色有些昏暗了,还能去「言几又」胶囊书店。

坐在超大玻璃窗的沙发旁边,吹着空调看夕阳西下,也不失为另一种“温暖”。

秋天的桐庐

无论在什么地方,秋天总是它最好的时刻。

秋天的桐庐自有风情,也深藏了更多的秋趣。曾多次到访的郁达夫,心里、嘴上虽然是念着故都的秋,但也没忘记过江南的秋。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

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

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走去郁达夫笔下的大奇山,是感受桐庐秋日的好地方。

进山前要穿过竹林,阵阵秋风吹于山间,竹叶微黄,竹涛波动,不远处的秋植也开始有了变化。

穿林海、渡索桥、涉清溪,桐庐的秋色尽撒在这深不见底的山林中。

也难怪他会说,“秋日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穿过了林海与山间,慢慢回到县城之中。

山中结了果的柿子出现在水果商店里,黄橙橙的颜色,是真正打开桐庐秋意的那一刻。

身处在诗乡画城之中,怎么能忘记这具有传奇色彩的富春江呢。

诗人刘基就曾在秋天写下那首《九日舟行至桐庐》:

“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走在富春江畔。

桂花的枝叶与花芽随风轻轻晃动,沙沙作响的同时,还散发着清香。平常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也会在这个时候特地出来沿着江边散散步。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往日春天的那番田野里,不少农人正忙,田间低下头的稻穗散发着稻香。

自古以来作为“鱼米之乡”的桐庐,饕客自然是喜欢的。秋日一到,河里、江里,甚至是田野里,都有着令人期待的野生渔获,这自然也会被爱食之人搬到餐桌之上,大快朵颐。

这一刻,每一个吃货都会在桐庐被治愈。

冬天的桐庐

当桂花香了、银杏黄了、大米收割了。

也就意味着冬天时节也临近了。

这时,大山里勤奋的村民正悄悄地酝酿着一种美味。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桐庐村民制作索面的好时机。

县城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家门口、院子里摆满一排排索面。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索面,起源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每当老人做寿、年轻人婚嫁,春节或是过冬,在村子里都能看到索面的身影。

祠堂里挂着索面的由来。

在木质的晾架上,手工擀制的桐庐索面,宛如一排排绢纱,整齐垂下。

在光的作用下,变幻出不同的色泽形态,一会儿是一字型,一会儿人字型。远看似云似雾,近观如丝如瀑,异常壮观。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古老的面架被拉得嘎嘎作响,整个农家小院也弥漫着若有似无的面香。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桐庐的索面口感劲道,有一个关键点在于:从头到尾都是手工完成。

索面的制作工艺,主要由家里女人们代代相传,但偶尔也能看到夫妻同工的场景。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制作一卷索面,不简单。

需要和面、压面、醒面、切面、揉面、盘面、上面、晒面、收面……等16道工序,经历20个小时的制作,才算完成。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煮好的索面,根根分明,口感爽滑细腻,还不易坨。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桐庐人做一件事,需要提前准备忙碌很久。

在冬天即将远去之际,盼望着春日的来临,去踏青、摘野菜;

夏天则到山间竹林里踩溪、吹夏风;

全球最佳旅行地,它配得上

秋天到了,就会好好观赏那熟悉的富春江,走回田野里看稻收,看鱼在水下游;

到了冬天,吃一碗象征着吉祥寓意的索面,与家人温馨地过冬,再次盼望春日到来。

如此周而复始,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