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来是这样-拼贴画之都

j
jiuna
楼主 (未名空间)

大阪市内有个名叫“靱”的地方,我一般都不会去。前些天,我去那里转了转,不禁发出感慨,有着四百年历史的闹市之中竟然还有这样的废墟。

“靱”这个地名实在有些奇怪。在江户时期,它与船场都是大坂的商业中心地。船场,特别是北船场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其中包括面向全国的大名诸侯放债的鸿池家,也有经由长崎的生药以及唐物等的进口商,很多都是有着全国规模的流通中心作用的批发商。

还有一个名叫唐岛的地方,在江户时期是全国大米的集散地,决定全国的大米价格。另外还有汇集了全国各种木材的集市。所有这些商权都得到了幕府的认可,但明治以后都消亡了。明治维新不仅让士族失业,也让大坂陷入了萧条。

江户时期的靱也聚集了很多金肥(译注:金肥指的是用钱买的肥料,相对于草木灰等自给肥料而言的)批发商,销售比如棉花生产所需要的鲱鱼以及其他的鱼肥、鱼干等物。即使是店面狭窄的商店也是日进千金。特别是在运河拐弯处的永代滨开设的买卖从北海道运来的沙丁鱼干的集市每次都有巨大金额的流通。

明治以后,日本进入了国际经济社会,价廉物美的英国绵进来,击垮了江户时期以来以木棉为主的棉花生意。作为棉花生产肥料的沙丁鱼干也没有了需求,靱的商业景况也变得衰微了。

明治初年,全国的士族、农民之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政府不满的情绪,特别是遭到武力镇压的会津士族以及遭遇亡国命运的琉球民众之间,对政府的仇恨更深。

但大坂虽然被明治政府取消了江户时期的商权,却没有怨言。与农民和寄生于农民的士族不同,商业的成立靠的是商业规则。商业规则是自身完结的理论,所以商人没有怨言。也许商业或者商人就是如此吧?

明治期间各种商业几乎消亡了的靱直到大正时期还留下了一些作为食品的海产品的批发商。到了昭和六年,基于流通一元化的行政指导,大阪成立了中央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商离开了靱,他们赖以经营的批发商风格的建筑物也变得老朽化。我在少年时经常经过这里,感觉像是堆满了木造船的废船的垃圾场。

不过没有阴气,也有些像功能齐全的古机械群。基于那时的记忆,再比照《浪花名所图绘》、《浪华百景》,就会像机械重新活动起来似的,再现出靱的全盛期的印象。《菜花湾》里有对这一带的描写,也是靠了自己少年时代经过此地时的记忆。

靱还有更悲惨的结局。

由于遭到昭和二十年(译注:1945年)三月的美军大空袭,大部分建筑都化为了灰烬。不久,进驻美军开着推土机在烧焦的废墟里横冲直撞,把地面像推得平平的,像熨斗乌贼(译注:薄薄的乌贼鱼干)一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这里开始起降军用小型飞机。城市的一角——而且是曾经繁盛热闹的地方——变成了飞机场,这种情形恐怕从来没有过吧?靱这个地方,败给了明治维新,败给了明治时期的世界经济,败给了太平洋战争,又败给了战后处理。

靱还在继续变化。昭和二十七年,美国的对日和平条约生效,日本恢复了主权。这一年六月,美军(正式称呼是联合国军)把这个飞机场还给了大阪市。大阪市把飞机场改造成公园。方圆两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坪的大型的靱公园于昭和三十年完成,当时还是幼苗的树木如今已是郁郁葱葱。如今走在树下,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商家鳞次栉比、货物堆积如山、街道上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景象。

直到现在,靱还留下了一点残片。由于中央部分从飞机场变成了公园,感觉这点残片失去了与其他街区的关联,杂乱无章,像旧照片似的没有生气。

残片的街区不是住宅区,是商业区,但也不是有着明显的靱的特色的海产品的商店群。小商小贩挤在老朽的建筑物里,狭窄的街道没有秩序感。随处可见胡乱停驻的破车、老旧的看板以及各种垃圾箱。好像在这里经商的人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对街区的整理。

走在狭窄的街道上,每走二十几步就得在房檐下躲避身后开来的汽车。我在寻找一间画廊。一位名叫玄文叔的朋友的女儿、名叫玄美和的雕刻家在这条街道的某处举办个人作品展。我按照简单的地图走,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看板,上面有手写的“玄美和展”四个字。仔细一看,好像是一间荒废了的大正时代的小楼。

走进门,有一条搬运货物的道路直通到里面。墙壁板是古旧的舶来品,通往二楼的楼梯扶手的装饰也非常漂亮。当年繁盛时这里一定是个生意兴隆的商家。我沿着运货路一直走,眼前是一个光线静谧的庭院。旧时大阪的商家很多都是这种结构。庭院的对面是存放器具的仓库。店面是明治洋房的风格,仓库则是江户时代的模样。

这个仓库就是画廊。推开沉重的房门,里面除了木板地和白色的内壁以外,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绘画,也没有雕刻。我还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

听到门响,画廊的女主人从仓库的二楼小心翼翼地走了下来。我问作品在哪里,女主人默不作声地指着墙壁。墙上贴满了剪碎了的旧报纸。

“哦,是拼贴画吗?”我只是听说过,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造型模式。毕加索和布拉克也是这种风格,现在说来已经属于古典手法了。

仔细看看,觉得挺有趣的。

作者玄美和因为年轻,给这种现代的古典美术加入了当今流行的通俗艺术的特征。拼贴画好像是从推翻既成的沉重美术意识出发的艺术。看着这些作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不经意地表现把十公分厚的成捆的旧报纸裁断后的切口的材质感,张贴着随意撕坏的旧报纸。美和小姐静静地坐在这些作品的前面,不禁让人感觉这个有着小麦色的可爱面庞的女孩儿自身就是人类产出的重要的作品。

美和小姐安静地说道:“我从东京来,找了很多画廊都不满意,来到这里时,觉得这就是我要找的画廊。”

我从画廊出来,重新来到街上时,感觉几乎可以被称为废墟的靱的这块残留下来的街区也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作品。毫无疑问,这个作品的作者是历史。历史把靱切成碎片,做成拼贴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白昼之下,虽然没有喝酒,但已经感到醺醺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