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大结局:我所有的眼泪都给了这个男人

b
base66
楼主 (未名空间)

01

《山海情》大结局了。

我所有的眼泪,都给了祖峰演的白崇礼 。

因为他的无私。也因为他的「反抗」

白崇礼是谁?

他是涌泉村小学的校长。

年轻的时候,他去涌泉村支教。

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干脆在那里扎根。

白崇礼这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

在众人眼中,他是儒雅温和的「白校长」

平时沉默寡言。

对谁都是一团和气。

可就是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却可以为了学生们的光明前途,与全世界为敌。

为了孩子,他得罪了学生家长。

最开始,是一个叫海春玲的学生,被父母送去南方打工。

按规定,年满16周岁,才可以出去打工。

可海春玲连15岁都不到。为了出去,她的家长谎报了年纪。

白崇礼知道后,百般阻拦。

他去做家长的工作。

他告诉家长,孩子是读书的好材料,继续念书,将来会大有出息。

可家长不听。

家长觉得读书无用,打工来钱快。

夏虫不可语冰。

家长目光短浅,白崇礼只好拿出「杀手锏」——

他说孩子不满16周岁,就是不能出去打工。

海春玲暂时留住了。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有几个不满16周岁的孩子,要出去打工。

白崇礼就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挨村挨户去家访。

结果可想而知——受尽了冷眼与嘲笑。

02

白崇礼把得罪家长的事,都做尽了。

就连他最信任的马得福,也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马得福觉得他太固执。

还劝他说,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出门打工未必是件坏事。

这个想法,彻底激怒了白崇礼。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刺耳,又一针见血。

他说——

「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啊。

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

他曾经一个女学生,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他不想让其他学生,重蹈覆辙。

白崇礼是活的太清醒了。

彼时,打工潮兴起。

家长们为了每年那一万两千块钱的工资,纷纷让孩子们辍学打工。

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只有白崇礼一个人,坚定不移地站在「必须念书」的阵营里。

只有他明白——

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出去打工,赚那么一点小钱,耽误的,是以后的人生。

读书,才是底层改变命运的「捷径」

说白了,他是希望——

多一个孩子,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他能为孩子们争取的,最后的机会了。

所以他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受尽了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

03

与全世界为敌就算了。

白崇礼更让人触动的一点在——

他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可以赔上自己的光明前途。

白崇礼安分守己了一辈子。

活到五十多岁,却做了一件「糊涂事」——

他把上头捐的教学物资电脑给卖了。

这件事,犯法,还要受处分。

白崇礼,不是不知道这件事犯法,可他也是走投无路。

他是为了孩子们。

他心里头,一直有两块大石头。

一个,是校服。

村小学成立了好多年,孩子们连个像样的校服都没有。

恰好镇上要举办合唱比赛,他想让孩子们穿得体面,高高兴兴去参加比赛。

还有一个,是操场。

他们村小学的操场,坑坑洼洼的,尘土飞扬。

他曾写了无数封报告给教育局,可因为教育局经费紧张,重修费一直没批下来。

白崇礼不忍心让孩子们每天「吃土」,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把电脑给卖了。

卖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了新校服,还修了操场。

他心里的两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

可他也因此被罢免了校长的职务。

他不后悔,也无怨,

因为「牺牲」了自己,改善了孩子们的教学环境。

再后来。

他的「牺牲」,有了更大的意义。

当地教育局下发通知——

凡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一律不许辍学打工。

他终于,为更多孩子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很难想象,如果少了这样一位好老师,那多少孩子,会永远被困在大山里,永远困在流水线上?

04

更让人感动的是——

白崇礼的故事,不是杜撰。

《山海情》播出时,大家发现,很多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白崇礼也有。

他的「原型」,叫张玉滚。

张玉滚身上,也是一个「牺牲」自己,照亮孩子们未来之路的故事。

在河南大山深处,有一个黑虎庙村。

这里交通闭塞,与世隔绝。

从村子走到镇上,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

张玉滚,就在这个小山沟里出生,长大。

长大后的张玉滚,曾有一次离开大山的机会。

那是2001年。

21岁的张玉滚从南阳师范学院毕业。

拿到高文凭的他,想留在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可就在他回家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大山的时候,村小学的校长找到了他。

校长想让他留在村小,当老师。

张玉滚自然是知道村小缺老师的原因:

这里信息闭塞,外面的老师不愿意来;

好不容易来个老师,每月30块钱的工资,也根本留不住人。

最后,让张玉滚决心留下的,不是老校长的苦口婆心,而是感同深受的苦。

这种苦,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破旧不堪的教室。

这种苦,也是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

这些,他都经历过。

他不想让更多孩子,再尝这种苦头了。

于是,他放弃了外面的世界,放弃了自己的光明前途,留在了大山深处。

留在了黑虎庙村破烂不堪的三尺讲台上,执鞭上课。

为素不相识的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前程,这是何等伟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5

可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只是一个开始。

更多苦头,还在后面。

山里交通闭塞,孩子们的教材运不上来。

张玉滚就要自己去挑。

一个人,一根扁担,两大麻袋书,重百斤。

山路崎岖难走。一次往返要12个小时。

遇上风雪天,路更难走。

张玉滚不知摔了多少跤。摔倒后,他顾不上疼,就要站起来,接着赶路。

常常到了学校,已经是午夜12点。

后来,村里学生越来越多。

老师依然留不住。

张玉滚就身兼数职,成了5门课的老师。

再后来,他不忍心孩子们吃残羹冷饭。

自费建了一个简单的学校食堂。

可因为工资太少,没人愿意来当厨子。

张玉滚就把外出打工的妻子叫了回来。

就这样,张玉滚的妻子,成了学校里的免费义工。

可如此一来,这一家的收入,也骤减。

张玉滚,却不以为意。

他说——

「我虽然过得贫困,但我看到孩子们吃的开心,我心里觉得很快乐」

他真的把这些孩子,视如己出。

张玉滚的故事里,不仅有「困难」,也有「温暖」

在所有和温暖有关的故事里,我最喜欢下面这一个。

张磊,是张玉滚的学生。

因为受老师的影响,张磊毕业后,放弃了深圳体面的工作。

带着妻子回到了黑虎庙村。

和张玉滚一样,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温暖和无私的循环。

06

张玉滚是21岁那年,去黑虎庙村当老师的。

去的那年,他跟老校长保证——

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辍学。

他在黑虎庙村当了19年老师,这个承诺,也坚守了19年。

有学生实在拿不出学费,张玉滚就自掏腰包,拿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垫上。

这20年,他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

因为他,太多孩子的命运被改变。

2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念了大学。

在黑虎庙村小学里,有一个「光荣榜」。

上面挂着的,是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的照片。

TA们中,有人考入了兰州大学。有人考上了四川大学。

毕业后,都有了体面的工作。

一个去北京念大学的姑娘永远记得,自己的命运被张玉滚改变的瞬间:

当时她刚上小学,有一天张玉滚给她辅导拼音。

因为教了太多遍,最后她有点不耐烦了,说自己不想念书了。

张玉滚没有生气,而是指着大山远处,跟小姑娘说——

大山外面,很大,很精彩,很美丽。

你要想跨过这座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要把每一个知识学好。

你才能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和这个小姑娘一样,走出大山。

TA们看过外面的山,看过外面的海,看过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的命运,一个个被改变。

曾经也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张玉滚,却永远选择留在大山里。

帮助下一批孩子,走出去。

是他让我们看到——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横行的时代 ,总有人愿意,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这些人,平凡又伟大。

d
dIdT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