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风犬少年的天空》

m
monkey0
楼主 (未名空间)

“风犬少年的天空”——最近B站比较火的一个电视剧。一开始看这个名字,不是很懂
。网上有解释是这么说的:“风犬少年即“疯犬少年”,意思是在亲情、友情、懵懂恋情的交织中向阳奔跑的少男少女。该剧讲述千禧年间一群新时代少年们跌跌撞撞、全力奔跑的成长时光。”好吧,你解释的文艺,你有理,但是看了大部分更新的剧后,我感觉来给解释一下,可能更贴切,“风犬”少年,就是“飙”少年,飙拆开字,那就是风犬,在东北话里应该就是“虎”的意思。这部剧演员演技都还是可以,部分有点用力过度,但是过度的地方应该是导演编剧要求的,所以我个人想要吐槽一下。

一是口音问题有点扯。这部剧地点设定就是在重庆,解放碑中学,所以里面人说重庆话,四川话才是正确操作。但是有点遗憾,一群年轻高中生,说着半生不熟的重庆话,甚至于中途还跳出些普通话,至少从逻辑上,我感觉重庆人不是这么过生活的,真要这样只会感觉无比尴尬。反而是大部分配角都很符合定位和人设,刘闻钦他老汉儿,“心情自由自在”的摩托车司机。导演编剧可能觉得全程说重庆话,怕观众听不懂,但是这种川不川,普不普才是最让人难受的。方言影视作品不是没有,《让子弹飞》川话版,《无名之辈》的贵州话,动画《大理寺》里的河南话,《哪吒》里的川话太乙真人,都是成功的例子。所以这通操作,我是看不懂,我作为一个四川人,读书的时候在学校,至少在课下交流的时候全程说四川话,生活中也不会一阵川一阵普的情况,剧中的情形还是千禧年的时候,更是应该罕见。而且在四川重庆还是比较烦人说这种川普的话,感觉像吃火锅点个鸳鸯锅。
二是娇娇的“霸蛮”有点过。剧中扮演娇娇这一角色的演员应该按照导演和编剧的设想是演出效果了的。但是问题就出在设想这里。有一个场景是李思林事先以参加元旦晚会节目资格为筹码,耍了个小心思,让马田周末陪她逛街。这件事被咪咪看到了,然后到娇娇她家面摊找老狗他们去看热闹。娇娇正在给顾客端面,听到这个事直接“锤子哦”,然后把面摔桌子上。我实在搞不懂这个场景的意义在哪里,一家毕竟要做生意,气吼吼的摔客人的面到桌子上,不光是礼不礼貌的问题了,这涉及到教养问题,客人掀了你家桌子也不是不可能。摔面的场景还不只这一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个人只是觉得要表现娇娇的女汉子,假小子之类的形象,完全可以通过更好途径和场景来展现,没必要通过这么匪夷所思的设定。

三是成年人不可能陪你“飙”。有几个中二场景我感觉是极其不容易出现的。一个是开头,开学动员,那么严肃的场合,学校领导在台上讲话,咪咪在教学楼天台上大声跟圆圆表白,声音比校领导还大,最魔幻的貌似这个领导还不生气,还在台上没事人一样讲得起劲,整个感觉不是把观众当傻子,就是这群人是另一个次元的。一个是他们几个救刘闻钦打架,被学校处分。教导主任非要在后面加一句“这就是他们的青春”。拜托,你家教导主任还当别人面发这个感慨啊,怕不是鸡皮疙瘩掉一地。想当年,我们的教导主任为了抓手机蹲过草丛,为了抓早恋蹲小树林,发这样的感慨是为了扣题而扣题吗?另外一个是摩托哥在中途扔下老狗后,后面又来找到他,还来一句“你再不走命都没得了”。首先说为了个圣诞套装砸了人玻璃橱窗对不对,就因为砸个窗子命都没得了,这是个成年老司机该说得话不,而且还跑过来带着你去装圣诞老人追妹子,想想就觉得逻辑不通。

四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最后乱了。这部剧嫁接了大量的港片元素去予以致敬,像吃校园里的“精装追女仔”、咆哮式的插科打诨,都带有明显的无厘头风格。其中有一句为了台词而台词。为了《大话西游》那句“你看他好像一只狗啊”,非要让圆圆两个人对着装成圣诞老人的咪咪说,问题是他哪里像狗了,这句台词的出现相当突兀,可能在大话西游是经典,在这里就是狗尾续貂,让人很出戏。这部剧为了尽可能多地凸显时代感,该剧刻要么通过调色把色调做旧,要么穿插出现多首时代金曲:《朋友》《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一生所爱》等等。但时代感却并没有因此而凸显出来,若非字幕提示
2004年,观众几乎很难猜想到它具体的时间背景。
E
Echowood090

看了两三集看不下去了,瞎JB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