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式胡八一“接地气”,是在说什么?

d
dailu
楼主 (未名空间)

我不喜欢泛泛的形容词或关键词,比如痞气、贫、军人气质、红色语录、革命友谊等等,我喜欢举例子,就用胡胖二人的兄弟情谊做例子吧。

不得不提一下精绝古城。精绝古城中有一段展示胡胖情义的,是他们在火车上要改道去昆仑冰川,老胡说此行危险让胖子一人下车,胖子不肯要和老胡共进退,此处二人有一段深入心灵的对话,台词很长,截取一部分,
胡:“...我这条命是很多战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现在却连去看看他们的勇气都
没有...”,
胖:“...70年你当兵走了,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我就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你上
战场咱俩再也见不着了,中间有几年咱俩断联系了,我在那牛心山我是真待不住了,79年你上前线,信上我啥也没说吧,我不是没话说,我是一肚子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怕说出来晦气,怕你回不来了,你不知道,知道你被部队赶回来了,我是真高兴,我和你爹一样高兴...”
对话的场景在火车的车厢连接处,两人面对面,截不出来二人同框的正面图,所以下面配两张。


两个演员台词都很棒,说得很动情,观众不由得被打动,但是...,但是...,现实生活中,男人之间,不,是,这,样,的!两个大老爷们,直接面对面用那么长的一段流畅的话表达对于对方的情感和牵挂,这太罕见也太尴尬了,当然有一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就是两个人都喝酒喝到半醉了,那没问题。男人,特别是普通的中国男人之间会不会表达情感?会,但是通常是通过动作,诉诸语言也会用戏谑玩笑来掩饰真心。这一段,不光是台词很长直抒胸臆,演员的表情也十分郑重(但没一点笑意看起来像沉重),看图,他们眼里都泛泪光了,靳东几乎控制不住要掉泪了!怎么说呢,演得好不好?好,“用力”了,但是不接地气。接地气的意思是“真实可信”,如果你知道在生活中不会是这样的,那么就知道他们是在演,这不妨碍你当时被感动,甚至很感动,但是你会很快忘掉这种感动,它钻不进你的内心。

同样展示兄弟情的,在龙岭中有一段非常类似的戏,就是当胡胖二人刚刚知道红斑由来决定和雪莉杨一起去找龙骨天书的当晚,二人在羊圈旁有一段对话,我们看看龙岭怎么设计这一段,上图。


二人并排坐,这就比面对面亲密得多,过程中两个人有传递的道具(那只烟),身体有接触,不时用胳膊肘互怼一下(男人的表达,动作比语言强),谈话的内容,也不是抒情,而是叙事(回忆小时候的故事),而且,只要有一个人讲的话带出来真情实感,另一个人一定迅速地接一句不正经的话来缓解尴尬(“你还好意思说我”、“滚蛋”),最后胡八一变得郑重了,说“你信我,我保证把你工工整整全须全尾地还给你妈”,但依然用“拿炸酱面娶上媳妇”这种戏谑来缓和气氛,而且两个人的感情输出是双向的,对等的,以胡八一的这句“全须全尾”为界,之前,是胡抒情胖子接,之后,变成了胖子抒情胡来接,体现的胡胖之间是平等的互相依靠。

这一段展现的胡胖兄弟情,就很“接地气”,因为生活中你身边的男人,好兄弟之间就是这样的,他们跟你的生活没有距离。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有编剧和导演的功劳,也有演员的功劳,潘姜两人的表演很松弛,情绪变化也有层次,有轻松的时候,认真的时候,也有茫然的时候(最后),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没有丢了笑容,好兄弟肝胆相照,是让人心安的。

龙岭的“接地气”,就是真实可信贴近生活,每个人物都很鲜活,仿佛就是你身边每天都见的邻居、同事、朋友、家人,特别是胡胖、胡杨的关系尤为自然让人信服。不够接地气的人物也有,陈瞎子就是一个,王老爷子本就是话剧演员,台词铿锵有力,陈瞎子眼瞎,墨镜遮住了半个脸,没有眼神的加持,也主要靠台词塑造角色,恰恰发挥了演员的优势,当然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少有人会那样抑扬顿挫地讲话,但是陈瞎子在剧中的设定就是个传奇人物遁世高人啊,所以他的不接地气特立独行,反而是对角色最好的成全。

贴近生活,不是随便哪个人的生活,而是“那一个”人的生活,这就涉及到对角色的理解力了,最后一集雪莉杨给胡八一酬劳,老胡把信封推回去,说“我不要”,看他那小表情,带着点欣喜、傲娇和嘚瑟,小说里那个胡八一,他就该是这样的,也只有那个胡八一,才会是这样的。


当然,接地气只是第一步,小说的主人公有那样传奇的经历,自然不会像日常生活中芸芸众生那样简单,接地气让他们活起来,让我们可以接近他们,进而看到他们不同凡俗的另一面。

剧中有一段戏堪称化腐朽为神奇,就是最后一集,胡杨二人在战友遗孀的小店,小女孩举着一只勺请连长叔叔吃馄饨,天啊真是太尬了,我当时觉得都要冒汗了,不忍心看潘老师怎么来处理这么尴尬的戏,但是...,但是...,他没有用手接过小女孩递过来的勺,而是弯下了腰,低下了头,直接用口含住勺,吃下了那只馄饨,看到这一幕,我的尴尬的感觉消失了,变得有些恍惚,更多的是感动,他做的不是一个叔叔的动作,而是一个父亲的动作,那一刻,胡八一接受了小女孩的心意,并且非常尊重和珍视这种心意,他在努力让小女孩知道,她的生活,会和父亲在的时候一样,被爱护,被宠溺。这场戏中表现的胡八一,不仅仅是仗义,还是个性情中人,有他非常温柔的一面,一个硬汉的弯腰和低头啊,稀少而珍贵,当然这一切也都落入了杨小姐眼中。


纵观全剧,胡八一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最用心也是最成功的,其他的角色,如胖子、雪莉杨、大金牙等,其特质出场时便展示得比较充分,到剧终时并无太大的变化,而胡八一不同,随着剧情的推进,他始终会有另一面展现出来,开场时浑身沾满市井烟火气,越到后来,越不同凡俗。

再说几句题外话,前文举了精绝古城的例子,纯属技术分析的需要,我当然可以找另外的剧中类似的片段,但是精绝的这个片段很合适用来解说,所以就直接拿来用了。关于男人之间通常都怎么说交心话的问题,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很正常,因为这些看法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每个人阅历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结论肯定不一样,本就没有统一答案,所以我所写的,全部都是个人见解,我愿意拿来分享。想起一件事,早些年有一部电影叫《阿司匹林》,地产大佬潘石屹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有一段,是他跟一个女孩子说了一大套,然后说“我是认真的”,潘石屹坚持要改掉这句话,改成“我不是开玩笑的”,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说“我是认真的”,只会说“我不是开玩笑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有区别吗?没区别,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定会迷惑,为什么就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个真没法解释清楚,只能说,每个人都很局限,保持谦卑,才能突破自我认知的束缚,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人性,进而拿出令人信服的创作,就像乔帮主的那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他是当代最有创造力最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始终遵循的却是“放空自我,保持谦卑”。

最后,以大结局时满屏的弹幕为此文结尾,

朋友,云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