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谈一谈废后背后的党争等】

d
dailu
楼主 (未名空间)

清平乐 【谈一谈废后背后的党争以及为什么在立曹后的问题上各派达成一致】

1.郭后被废真的仅因为她打了官家吗?
先来看史书上关于废后起由的说法

“性妒 ,屡与忿争 ,尚氏尝 于上前出不逊语 ,侵后;后不胜忿 ,起批其颊 ,上救之,后误批上颈 ,上大怒,有废后意”

但真的仅仅因为郭皇后挠了一下官家吗?当然不是。否则历史上比她泼辣无礼能害人的皇后多了去了,早该废个十万八千回了。

首先从个人感情上来说仁宗就不喜欢这个皇后,说她“善妒”“莽汉”,仁宗看不上啊,没有爱情。

其次郭皇后是大娘娘为仁宗立的,是强拗仁宗个人意志塞给他妻子。而大娘娘把持朝政多年,隐瞒官家生母,不愿让官家亲政,她的的恋权僭越早早就让官家不满已久。

再结合郭后被废的时间点——刘太后过世,官家自己开始独揽大权。

与其说郭后是因为失去了刘太后的庇佑,为人愚蠢且没有处理后宫事务的能力。不如说废后是为了消除刘太后在朝中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严。

因此,废后实际上是仁宗和刘太后累积的矛盾所致。对于官家来说,对皇后没有感情,皇后是把刘太后塞给自己的,那么废后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后是个牺牲品。

2.官家口中所说的引起党争是哪派和哪派的斗争?官家通过废后到底想干什么?
御史台和谏院合称为台谏 ,以范仲淹为首的台谏坚决反对废后。从刘太后垂帘听政时
期就一直担任宰辅大臣的保守派吕夷简力主废后。

剧里提到的党争实际上就是景佑之争中革新派和保守派这两方的斗争。

“以郭后被废为开端,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士大夫对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势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场斗争,在废后之争表面现象之 下 ,其实质则是革新
派和保守派的第一次直接交锋 。”

在亲政之初,仁宗还是非常信任吕夷简的,并和他谋划了罢黜张耆和夏竦这些刘太后代表势力。

吕夷简力主废后既源自于当年因郭后一句

“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导致自己被罢相的报复,也源自于仁宗对自己的信任,他背后支持者是仁宗。

“宋仁宗亲政后为了冲破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笼罩在他身上的陈腐阴影,对刘太后之政进行改革,但是这并不表明宋仁宗有充足的勇气和胆识会推动改革浪潮 ,改变前此积
贫积弱的窘境 ,从而抛弃保守政治 ”

革新派则借由废后以此打击保守派势力,斥责吕夷简“升迁不公任人唯亲”,争取话语权和资本。

矛盾公开化,尖锐化。革新派通过废后登上了舞台,为人所瞩目同时也引起了动荡。

仁宗废黜郭后是亲政后第一次强行执行自己意志,为的是树立自己的权威,扫平刘太后的余威。这却受到台谏势力阻碍, 要知道亲政之始的仁宗需要朝政上的支持者,而不
是反对者。

因此仁宗不可能不对革新派采取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剧里范仲淹等人会被罢黜去了睦州(桐庐郡),但仁宗也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对他们的贬黜是暂时的,只是为了自己能进一步掌握朝廷加强皇权,于是很快就召回了范仲淹。

3.为什么党争激烈的各派却在推选曹后这个问题上成了一致?
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曹后品德声望在外并且“貌丑不知惑君”,是为官家好,选出符合标准的皇后。

但实际上还是曹后看的最明白
无人任要职,其中意味应该不用多说。各派自然会在立后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