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对龙树自性空思想的根本批判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8月12日 22点21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r
runsun
接近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对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的认识,困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认为“第二释迦”和“八宗共祖”龙树在《中论》里面依靠逻辑上看起来“密不透风”的论证,认为根本没有真实的生灭变化,也没有事物的真实存在,甚至也没有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诸法无自性。龙树实际是反佛陀的,把佛陀认为的生灭以及缘起的真实性,全部给否定掉了。搞清楚龙树犯了何种错误,竟然把现象的生灭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彻底否定掉,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缘起性空”理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身存在性”。一个事物如果具有基于自身的独立存在性,必须至少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必须独立于其它事物,有自身的独立个体性或者由具有独立个体性的事物组成的复合物。这种独立个体性是自体本有的,不是由外在因缘所产生和依赖于外在因缘条件。就犹如基本粒子的独立个体性是本有的,而绝不是被上帝所赋予,更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缘条件。
第二:它必须能够连续持存,有自身同一性,即便它有运动变化,但是必须要保持自身的连续性和某种内在的同一性,也称为“常一不变”或“恒常性”。我们大部分人也都实际默认自我的某种同一性以及事物现象的同一性,只是不清楚这个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根据我所说的心物波粒二象性的最高哲学原理,独立个体性实际属于粒性范畴,自身同一性和连续持存性实际属于波性范畴。波粒互补,二者不可或缺,这两种性质都无法被彻底否定。乔达摩和龙树对此做了极端否定,前者是基于经验观察而否定,后者是基于逻辑分析而极端否定,其中龙树更加彻底。然而他们全错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明确区分形而上的先验本体和形而下的经验现象,将认知过程、概念对象和因果关联顽固的封闭于有限的经验领域和物理时空范围之内。不懂得先验本体的先验全时空性的整体特征以及先验本体自否定为经验现象的辩证生成过程,忽视了连续和离散,同一和差异的互斥互补,进而导致对独立自我主体和事物真实存在性以及因果关系的极端否定。
如果把概念指称的对象限定在经验性的物理时空(现象界)范围之内,必定会产生逻辑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事物存在性等等。我们通常认为认知过程以及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只能发生在时空之内,比如苹果显然只能是时空之内的,对它的认知过程也肯定在时空之内,然而这实际是错误的,它是基于经验认知而产生的扭曲。
对象本质上不在经验时空之内,而在经验时空之外。我们的认知跨越时空内外,在时空内获得经验,在时空外使用逻辑。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实际只是被局域化、孤立化和封闭化的存在者,也因此而丧失了存在的完整特性,如果只承认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则必定遭遇到一系列的逻辑困境,表现为因果关系和生灭变化的难以成立,事物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正是大乘佛教祖师龙树提出“无自性”(nihsvabhava)的根
本原因。
语言绝不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所说的仅仅来自于经验,是现实的逻辑图像。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先验性,认识事物并建立概念的过程亦包含着先验认知,只是我们自己对此并无察觉。概念只是被后验地强行认为是指称时空内的具体经验对象,但实际上概念真正的指称对象是经验时空之外的先验本体,它是抽象的、整体的、动态的,包含着深刻的自身同一性以及全域因果性,共相认识和普遍性观念都和它密切相关。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因而可以被重新建立。
存在(物自体)绝非康德所说的不可认知,也不是龙树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玄虚之物,更不是乔达摩所说的肤浅无常和肤浅无我。关键是要超越还原论的局限,超越经验的遮蔽,善用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上的思辨理性以及先验直观,从而洞见存在和自我的本性并越来越精准的描述它,这正是哲学的使命。
——傅天行 2020.7.3
r
runsun
接近 4 年
2 楼
这篇只是点明关键要点,可以扩充的内容有很多。
龙树精心构筑的中观体系在我的破斥批判下将彻底崩塌,没了一点机会。
不过也确实有点欺负龙树了,毕竟他是将近2000多年前的人。作为对手,我还是比较尊重欣赏龙树的,他比坚持经验主义和还原论思维的乔达摩悉达多要更有智慧一些。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的认识,困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认为“第二
: 释迦”和“八宗共祖”龙树在《中论》里面依靠逻辑上看起来“密不透风”的论证,认
: 为根本没有真实的生灭变化,也没有事物的真实存在,甚至也没有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 ,诸法无自性。龙树实际是反佛陀的,把佛陀认为的生灭以及缘起的真实性,全部给否
: 定掉了。搞清楚龙树犯了何种错误,竟然把现象的生灭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彻底
: 否定掉,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缘起性空”理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
: 身存在性”。一个事物如果具有基于自身的独立存在性,必须至少有两个特征:
: 第一:它必须独立于其它事物,有自身的独立个体性或者由具有独立个体性的事物组成
: 的复合物。这种独立个体性是自体本有的,不是由外在因缘所产生和依赖于外在因缘条
: ...................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对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的认识,困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认为“第二释迦”和“八宗共祖”龙树在《中论》里面依靠逻辑上看起来“密不透风”的论证,认为根本没有真实的生灭变化,也没有事物的真实存在,甚至也没有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诸法无自性。龙树实际是反佛陀的,把佛陀认为的生灭以及缘起的真实性,全部给否定掉了。搞清楚龙树犯了何种错误,竟然把现象的生灭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彻底否定掉,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缘起性空”理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身存在性”。一个事物如果具有基于自身的独立存在性,必须至少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必须独立于其它事物,有自身的独立个体性或者由具有独立个体性的事物组成的复合物。这种独立个体性是自体本有的,不是由外在因缘所产生和依赖于外在因缘条件。就犹如基本粒子的独立个体性是本有的,而绝不是被上帝所赋予,更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缘条件。
第二:它必须能够连续持存,有自身同一性,即便它有运动变化,但是必须要保持自身的连续性和某种内在的同一性,也称为“常一不变”或“恒常性”。我们大部分人也都实际默认自我的某种同一性以及事物现象的同一性,只是不清楚这个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根据我所说的心物波粒二象性的最高哲学原理,独立个体性实际属于粒性范畴,自身同一性和连续持存性实际属于波性范畴。波粒互补,二者不可或缺,这两种性质都无法被彻底否定。乔达摩和龙树对此做了极端否定,前者是基于经验观察而否定,后者是基于逻辑分析而极端否定,其中龙树更加彻底。然而他们全错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明确区分形而上的先验本体和形而下的经验现象,将认知过程、概念对象和因果关联顽固的封闭于有限的经验领域和物理时空范围之内。不懂得先验本体的先验全时空性的整体特征以及先验本体自否定为经验现象的辩证生成过程,忽视了连续和离散,同一和差异的互斥互补,进而导致对独立自我主体和事物真实存在性以及因果关系的极端否定。
如果把概念指称的对象限定在经验性的物理时空(现象界)范围之内,必定会产生逻辑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事物存在性等等。我们通常认为认知过程以及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只能发生在时空之内,比如苹果显然只能是时空之内的,对它的认知过程也肯定在时空之内,然而这实际是错误的,它是基于经验认知而产生的扭曲。
对象本质上不在经验时空之内,而在经验时空之外。我们的认知跨越时空内外,在时空内获得经验,在时空外使用逻辑。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实际只是被局域化、孤立化和封闭化的存在者,也因此而丧失了存在的完整特性,如果只承认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则必定遭遇到一系列的逻辑困境,表现为因果关系和生灭变化的难以成立,事物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正是大乘佛教祖师龙树提出“无自性”(nihsvabhava)的根
本原因。
语言绝不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所说的仅仅来自于经验,是现实的逻辑图像。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先验性,认识事物并建立概念的过程亦包含着先验认知,只是我们自己对此并无察觉。概念只是被后验地强行认为是指称时空内的具体经验对象,但实际上概念真正的指称对象是经验时空之外的先验本体,它是抽象的、整体的、动态的,包含着深刻的自身同一性以及全域因果性,共相认识和普遍性观念都和它密切相关。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因而可以被重新建立。
存在(物自体)绝非康德所说的不可认知,也不是龙树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玄虚之物,更不是乔达摩所说的肤浅无常和肤浅无我。关键是要超越还原论的局限,超越经验的遮蔽,善用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上的思辨理性以及先验直观,从而洞见存在和自我的本性并越来越精准的描述它,这正是哲学的使命。
——傅天行 2020.7.3
这篇只是点明关键要点,可以扩充的内容有很多。
龙树精心构筑的中观体系在我的破斥批判下将彻底崩塌,没了一点机会。
不过也确实有点欺负龙树了,毕竟他是将近2000多年前的人。作为对手,我还是比较尊重欣赏龙树的,他比坚持经验主义和还原论思维的乔达摩悉达多要更有智慧一些。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的认识,困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认为“第二
: 释迦”和“八宗共祖”龙树在《中论》里面依靠逻辑上看起来“密不透风”的论证,认
: 为根本没有真实的生灭变化,也没有事物的真实存在,甚至也没有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 ,诸法无自性。龙树实际是反佛陀的,把佛陀认为的生灭以及缘起的真实性,全部给否
: 定掉了。搞清楚龙树犯了何种错误,竟然把现象的生灭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彻底
: 否定掉,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缘起性空”理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
: 身存在性”。一个事物如果具有基于自身的独立存在性,必须至少有两个特征:
: 第一:它必须独立于其它事物,有自身的独立个体性或者由具有独立个体性的事物组成
: 的复合物。这种独立个体性是自体本有的,不是由外在因缘所产生和依赖于外在因缘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