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佛法的整体理解

s
sdao
楼主 (未名空间)

读了印顺导师的大乘是佛说一文,看到wikipedia的这个logo(下图),让我联想到佛法
好比就是这个由不同的Piece拼出的球体,每一个宗派学说,甚至原始佛教的四阿含,
都是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piece而已,哪怕是佛陀当初的言行身教,也是这其中的多个
比较重要的Piece而已,为什么?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用语言100%表示出来的,真正
的佛法
,也并不是佛陀50年说法的本身就能100%表达的,佛陀只是通过说法给我们打开了那扇门,大致描述了真理是如何,也就是说他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球体,而任何口口相传或者立即记录下来的语言,甚至是阿难当时亲口听佛陀所说的,因为语言的局限性,都是不能100%表达佛法这个球体本身的,只是一种用来传达佛法的媒介。但是,修行人透过这一个个Piece进去,最终到达这个球体的核心,永远就是那一个佛法,不会有第二个。

所以,后期的发展起来的各种学说,不能仅仅因为不是佛陀亲口所述就认为是不可信的,要从佛法整体去理解,好比这个球形的立体拼图,后来发展出来的经论,好比把四阿含
对佛法800x600的分辨率,提高到4k的分辨率,但不要忘了,再高的分辨率,也是有像
素的,而不是说他本身就是100%的佛法,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某个Piece放到一
个位置能够更好地圆满佛法的整体思想,更圆满这个球体,那他就是佛法,于是否佛陀亲口所说无太大关系。当然,这不是在否认四阿含的重要性,相反四阿含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它为我们描述除了整个佛法的轮廓,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球体”,这个真理。

当然,事实上分辨并非这么简单。这些Piece中,如导师文中所言,有误传的,有误解
的,有故意曲解的,等等,所以这每一个Piece都不是完美的,有破损的,有多余的,
等等,所以这时理性的思辨才会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理性的思辨才会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在深入学习某个法门的同时,不会忘记佛法的整体思想是什么,到底在教我们什么,在表达什么,牢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那种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法门是最好的,别人的法门都有问题,会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通过一点点修行,在某一个时刻,我们终于把这个“球体”拼完整了,终于亲证佛陀所言,确实是这么个“球体”,虽然一个个piece还是那些piece,分辨率还是4k, 甚至对一些人来说还是800x600,但这个时候,这些Piece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佛法的整体,这个球体,已经真实地展现出来了,这时就是证悟的时刻。好比我们平时玩的拼图游戏,拼到最后那一刻看到整个画面的时候,那些由于Piece数量的限制而缺失的信息一瞬间
就被“脑补”了,所谓的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这也应该就是人们说的顿悟了。

d
dreamfIy

随喜师兄,根器真好,这么快就从坑里出来了!👍
末学可是花了很久才能够有些许力量摆脱反感“神话”对修行造成的障碍
因为不喜拒绝而妨碍自己透过显相干扰去真正了解法义的本质
后来意识到拒绝而不愿去了解同样来自于执着,真正的不执着是不拒绝也不被迷,这个度特别难把握
初学如果不确定自己具足正见信心不会动摇的话暂时远离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
虽然“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但毕竟凡夫分别习性烦恼深重,一时没有办法摆脱自身因缘业力造成的局限

【 在 sdao (四岛)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了印顺导师的大乘是佛说一文,看到wikipedia的这个logo(下图),让我联想到佛法
: 好比就是这个由不同的Piece拼出的球体,每一个宗派学说,甚至原始佛教的四阿含,
: 都是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piece而已,哪怕是佛陀当初的言行身教,也是这其中的多个
: 比较重要的Piece而已,为什么?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用语言100%表示出来的,真正
: 的佛法
: ,也并不是佛陀50年说法的本身就能100%表达的,佛陀只是通过说法给我们打开了那扇
: 门,大致描述了真理是如何,也就是说他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球体,而任何口口相传或
: 者立即记录下来的语言,甚至是阿难当时亲口听佛陀所说的,因为语言的局限性,都是
: 不能100%表达佛法这个球体本身的,只是一种用来传达佛法的媒介。但是,修行人透过
: 这一个个Piece进去,最终到达这个球体的核心,永远就是那一个佛法,不会有第二
个。
: ...................

c
cpath


【 在 sdao (四岛)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了印顺导师的大乘是佛说一文,看到wikipedia的这个logo(下图),让我联想到佛法
: 好比就是这个由不同的Piece拼出的球体,每一个宗派学说,甚至原始佛教的四阿含,
: 都是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piece而已,哪怕是佛陀当初的言行身教,也是这其中的多个
: 比较重要的Piece而已,为什么?因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用语言100%表示出来的,真正
: 的佛法
: ,也并不是佛陀50年说法的本身就能100%表达的,佛陀只是通过说法给我们打开了那扇
: 门,大致描述了真理是如何,也就是说他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球体,而任何口口相传或
: 者立即记录下来的语言,甚至是阿难当时亲口听佛陀所说的,因为语言的局限性,都是
: 不能100%表达佛法这个球体本身的,只是一种用来传达佛法的媒介。但是,修行人透过
: 这一个个Piece进去,最终到达这个球体的核心,永远就是那一个佛法,不会有第二
个。
: ...................

印顺导师,我认为他是伟大的开创者,让我们有一个活泼开明的佛教

虽他的立场是大乘,但他尽量站在偏中立的角度谈事情,
这在佛教界很了不起
因为偏中立,所以大小乘都对他不满
不过因为他是学者型的僧人,有开放的心,都能接受合理的批评
他的门生也受这种开放的心的影响,也会发表不同意的意见

他带出阿含的重要,对大乘是一个打击
也批评上座部的一些缺点来为大乘辩护 (如这篇)
他的心是好的,说上座部的缺点或当时的一些情况也是有道理

这篇也不是没有缺点
像他就对上座部流变的缺点就很严格挑剔,但对大乘的缺点却放过
但其实佛陀是很严格的,对他说的话不能乱改
阿含里常是众比丘同句同味,如果传错,就被佛陀叫过去责问
不像一般印度人很浪漫,随便听 随便说 随便传也不犯法
上座部是尽量遵守佛陀规定而已
不过即使已如此严格要求,仍然很多不如人意

佛陀死后本来就会有很多经文、传说…到处流传,真假难辨,本来就无法制止
这就是为什么阿罗汉们要集结制定经文的原因
第一次集结不能说是大迦叶那一派的集结,
大迦叶根本那时没有派别,孤身一人。
是后来大家不忍僧团解散,才请他主持佛陀死后的僧团
那时一堆阿罗汉听说佛陀死了就自杀,大迦叶怕佛法就此失传,
也为防止阿罗汉再自杀,大家一起商量要集结经典
上座部制定到后面还是不够严格,一些部派的传说或想法被纳入阿含
就像导师文章里说的

印度人传统习惯就是很浪漫的乱传乱说,所以大乘经典也不要用外人(非印度人)
的习惯去看他是伪经?
只是大时代的集体意识的产物 只要内容是佛法就好
这是说,经里佛陀说xxx是假的,神话故事是假的,只要佛法的部分吻合就好吗?
其实导师的意思不就是这样吗? 应该在他其他书里会这样表示

可他一下说,其实大乘经典是像阿含一样,是佛陀传下来,只是没传得那么严谨周全或只在某一派传(大抵这意思)
一下说 是大时代的集体意识的产物 只要内容是佛法就好(大抵这意思)
可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前者若是真的,免强可以原谅
后者就有待商榷
因为写经的人知道佛陀没说过这些话,是自己认为是佛法而借佛陀的口来说
如果是这样,那写经的人算不算犯戒?

用极端一点的例子,法律尽量要求完备,但因为某些因素不完备,有缺点,被抓到
于是就说杀人抢劫也合理,大家一起做没关系
导师有些地方有这个意味

大家都只看到佛法的一小片
但我觉得导师为了满足大乘的创新与变异,有点夸张于这种说法
这样不好

佛法本质的理解其实没那么难,
照导师的说法是为适应时代变化,而其对外的解释一直变异,这个较难懂
但是,这个很重要吗? 我觉得没那么重要
提出说法,只是为了适应你,看你哪个较懂 较喜欢,吸引你去信佛教
这个很难懂 那个又很难懂 若都不懂 那就好了呀
你不懂就没甚么好吸引你的 干嘛硬要去懂呢?
硬要去懂,不是削足适履了吗?

选一个你懂的就好呀

般若经有那时代的需要,需要这样解释佛法来吸引人
Xx经有另一种解释

问到修行方法呢?
只要修行方法一致,大家都到同一境界,怎么为不同人解释,那当然都可以
所以,干嘛那么在乎解释呢?

般若经说了对佛法的观点(空甚么之类)
心经 金刚经我们常念 但怎么修行?
般若经内说要我们去修四念处 修了就知道经里的意思
我们有修四念处吗? 没有 那就去修,不是吗?

西方极乐世界里,要如何修行? 还是一样说要修四念处
我们现在若有时间能修,有修四念处吗?
没有 那就去修,不是吗?

导师提出大乘有适应环境的优点,会提出各种说法来满足时代
这是对的。 其实所有人都希望这样
但有优点就有相对缺点,大乘这样也很容易被外道钻漏洞钻进来
防弊上,却没说
大乘经典常是时代集体思想的产物
那就是了,当时很多人也信印度教,印度教渗透也很广
很多人的想法里不就可能被印度教的教义混入吗?
这也不是故意的,可能是集体无意识,不小心的

而一般多数会忧心争论的是,大乘是否有被外道观点钻漏洞钻进来

请想想,如果这样可以那样可以,那古代萧居士自组一派,也可以自己写一本佛经
然后用导师这样的观点来过关

不过瑕不掩瑜,印顺导师的文章仍是很好的 值得读
有点像法庭的辩论,正反两方都可说他们的观点,由法官决定

圣严法师似乎也有这种胸襟,他觉得依他的学术观点没有神话的观音菩萨,但观音菩萨仍是他的信仰
他的学习班,我印象中还告诉学员观音菩萨各种来历,没有神话他
但要不要信仰,仍是由学员决定
这就是适应时代的进步,也吸引很多知识分子

有些人说印度人不讲历史,也鄙视佛教谈历史、考证,没意思,要比证悟
可印顺导师不就是大谈历史、考证,也没证悟吗?
我觉得他很好

d
dreamfIy

或许概念上要区分一下宗与教之别?
http://fodizi.net/qt/yinguangdashi/16842.html

【 在 cpath (秋十三)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
: 印顺导师,我认为他是伟大的开创者,让我们有一个活泼开明的佛教
: 虽他的立场是大乘,但他尽量站在偏中立的角度谈事情,
: 这在佛教界很了不起
: 因为偏中立,所以大小乘都对他不满
: 不过因为他是学者型的僧人,有开放的心,都能接受合理的批评
: 他的门生也受这种开放的心的影响,也会发表不同意的意见
: 他带出阿含的重要,对大乘是一个打击
: 也批评上座部的一些缺点来为大乘辩护 (如这篇)
: 他的心是好的,说上座部的缺点或当时的一些情况也是有道理
: ...................

s
sdao

惭愧 🙏

【 在 dreamfIy (淨揚) 的大作中提到: 】
: 随喜师兄,根器真好,这么快就从坑里出来了!👍
: 末学可是花了很久才能够有些许力量摆脱反感“神话”对修行造成的障碍
: 因为不喜拒绝而妨碍自己透过显相干扰去真正了解法义的本质
: 后来意识到拒绝而不愿去了解同样来自于执着,真正的不执着是不拒绝也不被迷,这个
: 度特别难把握
: 初学如果不确定自己具足正见信心不会动摇的话暂时远离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
: 虽然“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但毕竟凡夫分别习性烦恼深重,一时没有办法摆脱自身因
: 缘业力造成的局限
: 个。

f
fivestone

从一个更广大的时空当中来看的话,这个球体会包含佛法以及佛法的反面。所有的世间法(包括佛法在世间的流传)都不可避免的落于轮回之中。任何事物,都会发展到它的反面去,并且也一定会再次回归。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就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