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追空

L
LinChong
楼主 (未名空间)


----此章内容有一些是定中所见,如有宗教名词出现,是我没法用更好的片语去描述,请自动跳过,不是我本意,希各位知悉。--蝶衣按。(再,本文拼音字母是梵文)

万物具该等太虚,拂尘拈起即时用。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然後。。。。。。就没有然後了。

缘起,性空,如果你能读懂,又若果,你可以感受得到空性,这就是能量。能量此刻即时佈满全身,或者透体而过,你和虚空,合一。
缘起性空不是哲学辩解和义理,能和谐共处在性空中的人就可以和谐共处於世间万物。

我们都明白,空性(sungata)和虚空(akasa)是两码事,但,中文语言文字描述上的“空”字,脑袋根深蒂固的自动混杂,不楞一下,还是混肴了,虚空是指空间的空大,应当是泾渭分明的。

(一)顽虚空: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说的有、无之空,空虚。一间空空如也的房子。东西来了就是有,东西没有了就是空。这个空是相对的空。是指无体量(abhava)的空或是一种匮乏的情况,如在禅修中观想到自己的意识变成空无或者如虚空时,就认为自己已经证到和体验到真正的空性,这是错误的,误解了。

(二)断灭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大小乘禅修所学是消极的,把一切东西都空掉了,都没有了。认为人活着还是有的,人一死就没有了,只有把色相消灭之後才谓之空。

或是,认为空是一种形色之外或超於形色的(空性的),认为它和五蕴是没有关联的,这绝对也是错误的看法。

(三)析法真空:这是南传小乘所修。就是把一切事事物物分析到最後,全没有了,空了。五蕴分析到最後没有了,空了。这是偏空,不能起任何妙用。他们认为色是色,空是空,色和空是两回事。这是把“空性”当成一个实质的“东西”,以为一定有某种“东西”作为自己禅修的目的。这算是一种见解,但依旧是错的。

(四)体法真空:法理上的空,是大乘初级所修。他们虽然知道色相当体即空,但却不知色相就是自性的显现(色不异空,色空不二),把性、相分离了,所以,仍是偏一边的空。我们从心经中必须学到悟到,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要身受体会,不是字面上飘过,在任何形式的空性下,空和色是完全合一的(包括身体感觉等等与“我”有关的一切),五蕴与空性即不一也不异。

(五)妙有真空:是大乘所主张的。即认为空虽空,但是妙用不无,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谓之‘妙有真空’。

在红尘和身体内外界,空性遍佈一切,任何法相皆是空,这个不是透过分析而得到的,任凭你怎么去努力,你要是想通过实验和具体的修法去获得到,这个努力後的成果可以明白到一些道理,叫做有为空(samakrta sunyata),即是有条件的有组成的现象空,
这个可以看看藏密的黄教,生起次第和坛城仪轨分析很细很细,但,也只能作为解释方便而已。

空性不是超越一切现象的组合,它也不多於五蕴,也不是以为一切都皆空了,空性是否会减少了,错啦。心经早作说明,你不会见到更多,也不会亏大了见少了几分,不增不减,空性即在此。

不用长期刻意去寻找这个空性,它不会在禅修的情况下出现。你对现象变迁的认识不是体验到空性,这只能说是对空的解释(坏苦空,viparinaua sunyorta),又是手指月
亮。

小乘所有的修法都是基於空性,否则半步难行,如果没有完全确立空性义理的根基,任何禅修之法不会有任何成果。空性本身是不变的,你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去行进,大小乘处处显示出不同的缘起。但要注意,金刚乘中有四种妙乐相关的四空,这个不能和其他乘的空混为一谈,密乘的大空和大乘的空门,是不一样的。还有,西方哲学的大师们会用自己的想像力将般若乘的空性和无上瑜伽密乘空性的定义,加以错误的比拟,这也是错误的。

有一段很流行的理论认为,实修某种禅定,可以开發空性(或是达到觉悟),也错了,修行的目的不在此,我们今天学习空性的了义,只是为了消除空性显现之前道位上的障碍而已。空性可以显现禅定的力量,明白就放下,这个也不是目的。

它会在你不经意的时间出来,因为这个本性,这个一,真如性体是一个万能体,虽然无相,但它能应缘显相起用,即‘随缘起用’,缘起,才显示出性是空的,性是空的,才有缘起,房间要是事物摆满了,如何再摆得进东西,要是性是满满一杯水,就没法继续加水,缘就没有地方站,起不了啦,能够继续加水,就证明这个杯子是空的,才有缘可以在其中生起。性体虽然无相,但也不能离相,离相便无妙用了,离开了缘起的相,就没法证明性是什么,表达和表露不出性的本体(体、相、用三者,就是法、报、化三身。体是法身,相是报身,用是化身,三位是一体的)。

又比如代表大圆镜智的镜子,只要是镜子,它就能照出镜前物体的形象,在镜子裡有影像形成。你来你现,我来我显现,无论是高矮胖瘦明豔醜陋,谁来谁就会在镜了裡出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不设规矩,不用任何附加条件,即使把它放在没有一点光线的漆黑房间裡,镜子裡也会有一片黑的像。没有影像,倘若不能成像,没有影子,就不能称其为镜子了。空性也是如此,它的体就譬喻为镜子,既然有镜子,它就能显现出相来,也只有靠作用,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成像,不能起用,怎么能证得有镜子这个体呢?我们见性是在什么地方见呢?就是在镜子前,成像那一刻作用处见。既然是作用,当然是有影像,有影像才有用。见性不能离开相,但又不要执着於相,这就叫做‘不即不离’。

我早上起来洗刷,照镜子,有时喜欢盯住镜子裡边的“我”细细打量一番,有那么一会儿,我以为镜子裡边的这个“我”是真实的(而不是我反射的)物体,我知道这个是我精神不佳造成的,或是自己恍惚了一下,走神了,不够专心专注,加上卫生间灯光昏暗,看走眼了,环境因素很重要,镜子裡的“我”是虚幻不实的,它表面看起来的样子和它的真实情况不同。
我知道我这样描述也不算准确,很显然,我不是暗示映射完全不存在,或者说映射的来源物体是超实验性的存在,我之所以说镜子的成像映射是虚幻的,只是为了解释或纠正那些认为它好像不真实而实际真实的错误观念。

每种脑海境界裡的内容,要想正确的用文字描述概括出来,好难好难,因为,在情景功用中,词语的使用受说话人(比如我)所关注的交际内容影响,这是个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判断,我的目的只是为了特定的环境因素的需要,也希望大家明瞭。
镜子的成像或者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银幕上的动态映射,这个实体(我只能这样描述),它的产生是依赖(因和条件)的配置,这是很寻常的日常经验,进一步,我此时此刻的认知,也像是这种空无自性的形式产生,何其相似,不仅作为果的一切实体皆为空性,而且它们藉以产生的(各种因)也都是空性,哈,如果严格来说,一切实体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存在,因此,它们既不是永恒的,也并非不灭的(难!难!难!)。

我承认,我是多心思虑过度了,照个镜子,没那么複杂,不会有人因为照个镜子而受到困惑的,镜子还是有各种实际价值用途的,不过,你也得承认,我的所说,镜子中的成像能够暂时存在,是有各种因素原因条件的,我就是觉得这些映射具有欺惑性。

我想引申出来的思考是,第二性,更为宽广的事物存在,成立的基础是什么。虚幻算不算是一种存在,更进一步,我们所设立的概念和认知的基础呢,是吧,我们真实的世界和我们眼睛所看得到的世界大相径庭,“我”和这个世界的外部客观事物好像都是独立自足的实体,慢,请你再仔细观察,真实的因和条件结合在一起,能产生虚幻不实的果,世界的精奥妙就在此,因和果都只不过是人为虚构之物,都是没有内在本质的,并非自足的存在。

并不是空性这个概念使得万法皆空,事物本身就是空性,不是由於没有终极之因,空性概念才使得事物没有这个因。相反,事物本来就没有这样的终极之因。并不是没有终极目标(这个概念)才使事物没有终极目标,相反,事物本身确实没有终极目标。这就是中观思想。

空性涵盖一切时空,有情和无情界,没有边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论你悟不悟,我就在此。

陈蝶衣,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N
Nan

反复读了好几次,还是不太明白。。

【 在 LinChong (林冲)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章内容有一些是定中所见,如有宗教名词出现,是我没法用更好的片语去描述,
: 请自动跳过,不是我本意,希各位知悉。--蝶衣按。(再,本文拼音字母是梵文)
: 万物具该等太虚,拂尘拈起即时用。
: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然後。。。。。。就没有然後了。
: 缘起,性空,如果你能读懂,又若果,你可以感受得到空性,这就是能量。能量此刻即
: 时佈满全身,或者透体而过,你和虚空,合一。
: 缘起性空不是哲学辩解和义理,能和谐共处在性空中的人就可以和谐共处於世间万物。
: 我们都明白,空性(sungata)和虚空(akasa)是两码事,但,中文语言文字描述上的
: “空”字,脑袋根深蒂固的自动混杂,不楞一下,还是混肴了,虚空是指空间的空大,
: 应当是泾渭分明的。
: ...................

d
dreamfIy

人身难得,暇满都用来明白凡夫的胡思乱想了
呵呵,我是在提醒自己

【 在 Nan ((空)小唐唐)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复读了好几次,还是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