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从心不从相

d
dreamfIy
楼主 (未名空间)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时,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时候,尊者忽然说道:“今天,在印度的一个修喜金刚的修行者,已经堕入了声闻的灭定(灭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维都间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入了一种很清净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中保持很长时间)。”尊者的弟子就说:“修喜金刚的行者,有可能落入声闻的灭定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尊者说:“喜金刚本身是无上密法,但是如果修法动机不对,修喜金刚的人也可能堕入地狱、饿鬼和旁生道;如果如理修法,也可以成佛。因此,发心比所修的法更重要。”

本故事摘自《慧灯之光》第一册《三个差别》

《慧灯之光》第二册《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无论是修大威德也好,修时轮金刚、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也好,如果发心不正确,都有可能成为世间法或小乘法。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阿底峡尊者强调,其差别只在于是否发了菩提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差别了。

在宁玛巴的论典中,提到了“九乘”佛法。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属于小乘,声闻、缘觉就是不但超越而且脱离了轮回,他们安住在灭定中,因定力有限,所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度化众生。

小乘的声闻、独觉、阿罗汉知道轮回充满了痛苦,所以不愿意在轮回中流转,只想自己一个人解脱,而不考虑其他众生的解脱。

大乘佛法不是这样。大乘佛法告诉我们,你不愿意接受痛苦,其他的生命也是不愿意的;你愿意接受快乐,其他的众生也是同样的。你不应该只为你一人着想,不应该只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应该为一切众生着想,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这就是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呢巴美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那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观音心咒,这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

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独善其身,而是为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你所念的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法;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这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差别。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经常念佛或坐禅。那么,请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也是一样,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者,你的目的又是什么?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704219_0.html
细细品^_*

d
dreamfIy

就像空气虽然存在,但是它不会给我们的视线造成任何障碍。同样的,如果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心的本性,就会发现所有的情绪都像梦境一样不真实,这个时候,外面的这些东西存在不存在都无所谓,只要我的心不存在,我是没有办法去抓住、没办法去执著这些东西的。用什么东西去执著呢?没有任何东西。那我就没办法执著了,就像中阴身的手或身体没有办法推开门一样。

我们发现我们的内心是如幻如梦时,我们的心是没办法抓住这些东西的——“内外不住”就是这个意思。它没有办法住于内,没有办法住于外,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住。平时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这一分钟或者是几分钟当中,我们可以不想任何事情、静下来,完全可以做得到,但这不等于“不住”,只是当时没有明显的执著或者是情绪而已,实际上根本就不叫内外不住。

现在我们看见了心的本性,彻底地了解了它的本质,如果它本质是一个真实的东西的话,那更加强了我们的执著了,但不会,因为它的本质是虚幻的,它就像中阴身和梦里面的身体一样,对现实生活的这些东西不起任何作用。即便这些万事万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的心不真实,那么我们的心没有办法跟外在的东西发生任何的关系,所以也不会让我们产生烦恼、欲望、愤怒,这就是通达无碍和来去自由。

这些都不是口号,是很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经验,如果有一天我们证悟了,这些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得到的。“内外不住”就是因为心是虚幻的,没办法抓住外面的这些东西。平时我们认为,不是我去抓住这些东西,而是外面的东西进入了我的内心,其实不可能的。没有任何东西进入我们的内心,而是我们的内心去抓住这些外面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密法不太去关心外面的世界,世界在或不在都无所谓,它关心内在的精神。中观就不一样了,它就一定要弄清楚外面的这些东西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所以它把外面的这些事物一个一个去观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把它抉择空性,认定外面的都是不成立的、不存在的。但是密法、尤其是密法的窍诀认为外面的这些都是自己心的投影,关注自己的内心,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所以这几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通达了什么呢?通达了自己的心的本性;无碍了什么呢?没有任何障碍,障碍就是这些执著。

“心修此行”,如果我们去修“内外不住,来去自由”的法,这样的话,“即与《般若波罗蜜经》本无差别”。如果我们的境界达到了“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就和佛经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没有什么差别了——现在证悟的境界,也就是大般若的内容。

我们刚刚开始闻思、学习佛经的时候,我们是通过佛经来解读自己心的本性,当我们证悟了以后,我们是通过自己内心的境界去解读般若佛经、解读整个世界,是这样的过程。那个时候就不需要文字了,因为文字的作用是让我们明白这个本性,那在内心当中已经找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文字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禅宗不立文字。因此本无差别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