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S
Shixiang
楼主 (未名空间)

对于真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必定已经很清楚自己是未来之佛,而诸佛则是已成之佛,所以我们应该要依止、并且听从已成之佛的教导,次第修学,才能够顺利的圆成佛道。而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修学佛法的依止。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着佛弟子彼此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着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大乘非佛说”的说法出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要如何来判断哪些才是佛陀的圣言量,哪些又是伪经呢?如果以大多数人共同能够接受的观点来看,佛说的圣言量可以用法印和四依法来作为衡量的基准。我们先来探讨法印的部分。

什么是法印呢?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说:【法印,名为诸法实相。】(《大智度论》卷26)简单地说就是指佛法中真实而永远不会变动的究竟真理,也就是诸法实相;他可以含摄一切佛法以及世间法,完全没有遗漏,因为他可以用来印定证明什么才是佛陀的正法。就像是佛陀妙法的印玺,可以在一切佛法中七通八达没有障碍,所以才能够称为法印。不但如此,这个佛法的核心,在诸佛诸祖之间也都可以完全地互相印可毫无冲突,是诸佛诸祖心心相传之法,可以久远地流传,而却是亘古常新,所以才能够称之为法印。在大乘法以及二乘法都认可的通教解脱法之中,认为佛陀的法印有三种,也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等三种法印。第一个“诸行无常”印是说:一切的世间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灭、念念生灭而无常变异的。第二个“诸法无我”印是说:一切的世间蕴处界诸法当中,都没有真实我的存在。第三个“涅盘寂静”印则是说:把一切因缘生灭的世间有为法都完全灭尽之后,就能够灭除、出离一切生死流转之苦,而安处在出离世间法的永无生灭的真实、清凉、寂灭、安乐的无为法之中。另外佛陀也曾在一些经典中开示四法印,也就是在前面的三个法印之外,再加上一个“诸行是苦”法印,也就是说一切世间有为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这四个法印可以用来破除世间人贪着世间法,是常、乐、我、净的颠倒见。其实无论是三法印还是四法印,如果回归到究竟第一义来说的话,其实就只有一个法印可说。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就说:【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大智度论》卷22)而这一个法印就是龙树菩萨所说的诸法实相,在大乘法中一般就称为实相印。佛陀在经王《法华经》的〈序品〉中有提到说:【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法华经》卷1)有这样子的偈语。

另外在《华严经》中也说到:【入真三昧,离诸僻见;善观诸法,得实相印,了知如来无功用道。】(《大方廣佛华严经》卷18)这些重要的经文当中都有提到实相印,或许对于那些不相信大乘法是佛陀所说的人,不会信服大乘经中的说法,那么我们就来举阿含部的经典来证明佛陀在二乘法中,同样也已经说明了这个诸法实相印了。在阿含部的《佛说法印经》,一开始佛陀就告诉比丘们说,要为他们开示演说:什么是圣法印?请比丘们要生起清净知见,来仔细的听闻以及受持,然后佛陀就解说了空性就是圣法印的道理。佛陀说:【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这个空性是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空性他无形无色,所以当然是无处所、无色相;他也从来不会像意识妄心一样,经常会生起种种的了知以及妄想,所以说他非有想;他是从无始以来就本来自在的,也从不坏灭,所以说他是本无所生;他是七住位以上菩萨的自住境界,不是凡夫知见以思惟想象就可以得到的,所以说是非知见所及;他从来不与六尘境界相应,所以从来都是远离世间诸有法的执着;正是因为他从来都远离各种的执着,所以才能够普遍地含摄一切诸法,住于平等见中,随着众生所造的善恶业,而让众生出生到善道中受乐,或出生到恶道中受苦;如果能够找到这个真实的空性法,这才是佛法中的真实见。佛陀最后就告诉比丘们说,你们应当要知道,不但是空性有这样的体性,包括空性所出生的诸法,也同样是这样平等平等的啊!如果能够找到这个空性,而且能够以上面所说的这些体性来完全印证的话,那么这才是我所说的法印啊!

从佛陀在这部《法印经》中的开示,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佛陀在阿含部当中早就已经详细地说明了空性心,也就是如来藏的体性了,并且还说这个空性心是诸佛的根本法,是诸佛的圣法印;只是因为当时还是在初转法轮的阿含时,主要是在为弟子们开示解脱道的部分,所以对于佛法的根本——空性心如来藏,这一个实相印,还只是隐说而已;要到第二转、三转法轮的时候,诸弟子们的解脱智慧、福德资粮以及心量都逐渐广大,并且回小向大之后,才会为这些弟子们针对大乘法作更为详细的开示。譬如说在二转法轮的般若时,佛陀就多次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开示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等法,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实法印,亦是一切独觉、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果等真实法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04)佛陀在这段经文中开示说,这个甚
深的般若波罗蜜多等法,是诸佛如来的真实法印,也是二乘的初果到四果阿罗汉的真实法印。那么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和《法印经》中所说的空性,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法呢?其实是完全一样没有差别的。所谓的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说,能够由生死的洪流中,到达没有生死的涅盘彼岸。一切的世间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灭之法,唯有证得本不生灭的空性心如来藏,才能够到达涅盘彼岸,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当然就是指证得这个空性心——如来藏的真实智慧。而二乘解脱道的圣人,即使是阿罗汉也还没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证得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但是当阿罗汉灭尽了一切蕴处界有为诸法之后,安处在只剩下这个根本心——如来藏独存的境界当中,也方便说为证得了真实法印。因此我们从佛陀的开示就可以知道,即使是二乘解脱道的实证,还是不能够离开空性心如来藏而有啊!所以说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心如来藏,也是阿罗汉等二乘解脱道的真实法印。如果离开了这个空性心如来藏,而说有解脱、有般若波罗蜜多,那么就不能够说那是真实的佛法了。因此二乘解脱道的三法印,其实也是由如来藏——一实相印所开展出来的。如果这三法印背离了“如来藏”这个真实法印的话,那么那样的三法印也就不能够称为是法印了。

譬如以诸行无常印来说,“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是指会随着因缘而生灭的有为法,是在说一切有为法都是三世迁流、无常生灭的;因为无常生灭,所以是苦。而诸法无我印则是说:一切的世间蕴处界诸法当中,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有为法,都没有真实我的存在。这两个法印都是属于流转门的部分,可是佛法不是只有流转门,另外一定还有相对的还灭门;譬如佛陀在《涅盘经》中,开示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盘经》卷3)意思是说,如果已经证得了解脱十智中的尽智以及
无生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不会再去生死轮转了,那么在所有会生灭的蕴处界有为诸法全部都灭尽之后,只剩下无生无灭的空性心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是无我性,也从来不会去了别六尘境界,那么就是涅盘、究竟寂灭常乐的境界。但是这个涅盘之乐,并不是一般外道凡夫所想象的“还有一个意识心在享受寂灭之乐”;而是蕴处界诸法,包括意识、意根等因缘生灭的妄心,统统都已经灭尽了;原来的有为生灭之苦,都已经完全灭除了,所以才说是寂灭为乐;这个就是解脱道中的还灭门。也就是说,因缘生灭的蕴处界法全部都已经灭尽了,还归于空性如来藏心本体独存的状态,而其他的一切法统统都已经不存在了,这样子才能够称为是还灭门,这个就是涅盘寂静法印。

解脱道一定是包含有流转门,以及还灭门这两门的。像是四圣谛之中,苦圣谛以及苦集圣谛是属于流转门,而苦灭谛以及苦灭道谛则是属于还灭门。在十二因缘中除了由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一直推到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的流转门之外,也同样还有还灭门。从若无明灭则行灭,可以一直推到若有灭则生灭,若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所以说三法印绝对不可以只取一个法印单独来看。而且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两个法印,都是我们可以如实现观到的现象法界;看穿了这些虚妄的表相之后,我们就要以涅盘寂静法印,也就是诸法实相法界,来作为修证的目标,这才是佛陀开示三法印的用意。因此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了解,二乘法的三法印和大乘法的一实相印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和矛盾,只是般若波罗蜜多、真实法印、一实相印是大乘佛菩提道的核心,而三法印则是二乘解脱道的核心。我们如果去检验大乘佛法的话,也会发现,无论是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还是三转法轮的唯识、如来藏诸经,也都是完全符合这个一实相印的;只是般若诸经是偏在空性心如来藏的总相以及别相上来说明,让已发大菩提心的菩萨们,可以依着般若波罗蜜多之理,实际证得空性心如来藏,而完成三贤位菩萨果位的修证;而三转法轮的如来藏,以及唯识诸经则是主要在开示大乘无生法忍的般若道种智,使得三贤位的菩萨们可以入于初地乃至地地增上,最终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在上一回谈到要以一实相印或是三法印,来印定哪些是佛所说的圣教量?但是有的人会以三法印作护身符,来夹带自己的邪说;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用法印的道理,来检验他的说法是不是真的符合三法印。譬如有所谓的大法师,他提出说:“从三法印可以推断出佛法的本质是缘起,因此而说佛法的基本理则就是任何一个人、事、物等的现象,都不脱于因缘法则,会随着因缘条件的改组而变化,也会随着因缘条件的离散而销毁。”因此他认为说佛法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可是从我们上一回节目的说明就可以发现,他这个说法其实完全脱离了真实法印——空性心如来藏,他同时也远离了涅盘寂灭法印,就只剩下了诸法无常的现象法了。像他这样没有把三法印整体合并来看,而是把三法印切割开来,只取了三法印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只取了表面上观察到的现象法界来代表佛法的整体,而没有办法以包含实相法界的三法印全部来印定,更没有办法符合真实法印——一实相印;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很确定,这样的说法就是属于偏离佛法根本核心的外道邪见。

我们上回也谈到了,有一些人认为大乘法不是佛说的圣言量,但是如果是对佛法有全面用心修学的人来说,多少都可以体会到初转法轮解脱道的经典是三转法轮中最为浅显的。但是从佛教的历史来看,佛陀入灭百年之后,二乘佛法的教团就开始分裂了,最终共分成了十八个部派,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诤论。我们大家想想看:如果说连最浅显的阿含诸经,都会诤论不休了,那么被认为是数百年之后才开始编造的大乘诸经,哪里能够不产生种种的矛盾和漏洞呢?而且如果佛陀来人间,只有说完二乘解脱道的阿含诸经之后就入灭了;反而是几百年后的佛弟子们,有能力说出地上菩萨的成佛之道的话,那么是不是表示说,佛弟子们的证量超过佛陀,比佛陀更有智慧呢?您觉得这个道理说得通吗?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公认的诸大菩萨,无论是公元二世纪的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公元四、五世纪的无着菩萨、世亲菩萨、达摩祖师,还是七世纪的 玄奘菩萨,全部都
是只敢造作论典,来阐释大乘经典成佛之道的内涵,却没有一位敢说自己超越佛陀的境界了。如果说大乘经典,真的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被后人创造出来的,那么那些创造经典的人的智慧,应该也都远远超过马鸣菩萨、世亲菩萨、无着菩萨等大菩萨了,在当代应该更是有智慧名望而被人敬重的菩萨,为什么他们情愿触犯大妄语业,假冒释迦佛的名义来伪造经典,而不自己具名写出成佛之道,来显示自己的智慧已经超越传下《阿含经》解脱道的佛陀呢?您觉得这样的推论是否合理呢?但是已经实证诸法实相—空性心如来藏—的菩萨,却一定同样会发现,除了一些伪经混杂在藏经当中,很容易被检查出来之外,绝大部分的三乘经典,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广大无量、甚深微妙、互相发明,在恭读之后只能深心叹服佛陀的四智圆明,哪里有能力来增减经文呢?更别说是假造出佛经来了!只是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是要实证空性心如来藏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内涵;更是要在通达了般若的总相智以及别相智之后,才有可能开始理解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义理。而还没有实证般若空性心的人,是没有足够的般若智慧来作拣别的;但是对于有般若智、唯识种智的菩萨来说,伪经真的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胆敢伪造佛经的人,其实都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因果深重的人,也是智慧低劣而不自知的愚痴人,或许能够瞒得过一般的世间凡夫,却不可能欺瞒有般若智、道种智的菩萨的。所以说那些连初转法轮的《阿含经》都读不懂、都误会得如此严重的人,哪里能够懂得般若经的意涵呢?难怪敢大胆地说:“般若诸经就只是性空唯名的戏论而已。”既然这些连最浅显的阿含诸经都弄不清楚的人,哪里读得懂大乘经典呢?又有什么资格发表大乘非佛说的歪论呢?

其实佛陀早已经预见到末法时代会出现法师,把佛陀所开示的正法经典说为非是佛说,来毁谤正法、破谤三宝。譬如在《佛藏经》卷中,佛陀有开示说:【舍利弗!如是上妙无比之法,破戒比丘乃生瞋恨,于说法者心多不信。得闻如是佛所说经,违逆不受,而作是语“此非佛说。”,教语余人。何以故?破戒比丘不乐修道,修道比丘不逆佛语。此皆破戒愚痴恶法,谓心不信,违逆佛语;如是比丘自知有过,但生瞋恨、憍慢、狠戾,恶邪慢心,谤佛法僧。舍利弗!随此比丘闻是诸经违逆不信,心不通达无上菩提,教语诸人“非佛所说。”,舍利弗!佛说是人则为谤法,以谤法故为非沙门、非释种子,应当灭摈是等比丘。】(《佛藏经》卷2)佛陀这段开示的大意是说有一些破戒比丘,
对于佛所开示的微妙甚深、上妙无比的大乘究竟佛法无法信受,因此就说这不是佛陀所说的佛法,并且把这个邪说去教导其他的人。佛陀说“真修佛道的比丘,是不会违逆佛语的;但是不乐修道,瞋恨心、憍慢心重的愚痴比丘,因为智慧不足,无法通达无上菩提的深法,却常会自以为是,就会随意违逆佛语、谤佛法僧,把佛陀所开示的无上大法,说为非佛所说。”佛陀说“像这样作就是在毁谤正法,因为毁谤正法,所以就不是我佛法中的出家修行人,也不是我释迦佛的弟子,像这样的恶比丘,你们应该要灭摈他,也就是要除掉他的僧籍,并且把他赶出寺院去。”从佛陀的开示我们就可以明了,将佛陀的正法说为非是佛说,这个是毁谤正法、破谤三宝的重罪。犯了这种过失的人,已经就失去在佛法中出家的资格了,也没有资格再当佛弟子了;因此不但要除掉他的戒牒,还要立刻把他赶出寺院外去。可以见得,这是在佛法中极为重大的罪过啊!

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