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数据女工”根本不会失业

z
zhangyx5
楼主 (未名空间)

在娱乐圈,不红就是原罪。

“‘唯流量论’由来已久,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作家、导演向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以前还没有流量的概念,评判艺人和作品主要看收视率,而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收视率造假事件发生。”

互联网的兴起造就了各种榜单满天飞的数据时代,流量一词应运而生,成为衡量艺人出名程度的重要标准。粉丝为了证明自己偶像的“实力”,形成有组织的“刷数据”模式,甚至艺人或经纪公司为了短期内达到流量要求也会参与造假。所有人仿佛都以流量为荣,但同样也承担着被流量反噬的风险。

2019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上海堡垒》号称筹备6年,投资3.6亿,并邀请了当时的顶流鹿晗担当男主角。就连滕华涛导演在某综艺节目里都直接表示,“鹿晗是最适合的男一号”。然而,《上海堡垒》惨遭票房滑铁卢,累计票房1.2亿,强撑了一周影院档期
,就基本销声匿迹。之前万分庆幸邀请到鹿晗的导演滕华涛向观众道歉,承认选角失败。

虽然流量艺人的“翻车”案例不在少数,但还是会有很多投资方、内容生产者等选择“押宝”流量这条捷径。

“流量就像一个畸形的风向标,平台投资一部戏不仅看艺人是否具有流量,甚至连导演也会优先考虑是否是流量导演。”向凯说:“对于导演来说,如果没有好看的票房就会影响下一部戏的拍摄;而对于制片方来说,则会直接影响到融资。”

随着中央网信办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微博、抖音、豆瓣、QQ音乐等平台都相继按规定进行了整改。今天,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表示,坚决反对“唯流量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选秀类节目要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不得设置场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环节和通道,严禁引导、鼓励粉丝以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变相花钱投票等,但就此断言“唯流量论”会消失还为时尚早。

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之后,整个明星流量产业链瞬间休克,但曾经由粉丝带来的流量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就像堰塞湖里的洪水终将流向某个去处。

为避免被当作“违规群组板块”,许多数据群改头换面连夜改名。将“xxx控评组”“
xxx抡博组”等群名改为“漂流瓶”“LB(抡博)”“抡增加油站”等较为隐晦的名字
,躲避平台的追查。

一旦品牌、节目等官微发声,“数据女工”们仍会冲在前线。

就像微博在其取消积分打榜公告内容中写道:“未来,微博将探索出一套集媒体评价和工作评价于一体的全新综合评价体系。”

放弃了明星势力榜,还能再造一个全新综合评价体系。如果“唯流量论”观念不能改变,就算连微博都没有了,也还会有其他“隐秘的角落”,成为“数据女工”们下一个开工的阵地,涌动的粉丝和流量终究会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