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Energy

g
guvest
楼主 (未名空间)

(本人不是医生,以下看法,乃是对我以前学术研究的个人回忆和联想。
勿转,勿传,勿信)
=====
考虑一个板,上面有个小孔。这个小孔过去一根绳子。
绳子下面接着一个球。绳子上面你用手拉着。

然后你起来这个单摆。假如拽着绳子的那只手不动,那么因为摩擦力,这个单摆会慢慢静止。

假如你的手来回动,因为单摆的摆长变化,会出现很多fancy的情况。中间很重要的一
种就是,这个球振幅会加大。哪怕你的手以不同速度,但都是往上拉,也可能会导致球振幅加大这样的效果。

对这类现象,按照牛顿的方法做研究,是另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假设你以非常小的(极限为0)速度往上拉这个单摆。试图让这个单摆慢慢归零。

这个渐进研究,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它的数学在很多地方会碰到。按照我不靠谱的记忆。这情况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也有关系。

按下这点不展开,我的看法是,CDC就是那只手。当前的CDC缓慢行动,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快速,频繁改变的措施,反而有可能会往物理系統中注入能量和动力,导致及其严重的
恶果。简单讲,系数切换,有一个方向导数,会破坏你设计的初衷。

我有个程序可以数值分析这种现象,画出来不同速度对应的稳定带和不稳定带。但是只能对很低维度做分析。

按下科学技术不讲。从管理角度来讲,(CDC也好,美国减少航班,然后再撤侨也好)
这套办法在中国,叫治大国如烹小鲜。

面对novel corona viruses,香港那个林郑月娥,在这
方面也很优秀。澳门那贺一诚简直是个神人。香港和澳门都是从1月初开始,一点一点
的加措施。

g
guvest

目测CDC早就得到足够的信息以及断开和中国人群通道的决心。它通过几十个小步骤(
媒体吹风,机场检查,撤侨武汉,减少航班,撤侨北京等城市,.... 直到最后总统令
。)我老无法说破。所以之前发了这个贴。

对防疫来说,我个人认为,让事情的发展留在可控zone之内,至少和停止疫情的时间同等重要。这是engineering practice中常见的robust vs optimization dilemma 。CDC那位主任,思路清晰,言辞铿锵,行动果断。显然是老师傅中的老师傅。目测至少博士毕业后15年经验。

前几天我司一位印度manager错误的把部分源代码打包进去发给了客户。开会面面相觑
,我中途去安排了处理步骤。跟CDC这种差不多。弄完我跟他们讲,以前你们没有一个
人相信我处理过世界最大公司的recall,现在信了吧?不要慌,not a big deal。

m
magliner

白话文是不是这么写, 如果cdc当初一口咬定是类似sars的病,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疾病流行,结果从外界看来是虚惊一场。 cdc反而下不来台了。

g
guvest

任何一個有處理複雜實際事務經驗的人,都不可能是你這種所謂的果斷處理的fan。
理論上來講,一步走到設計好的穩態是最佳的。但是現實中必須要過程可控。犧牲速度往往是必然。

斷航的決定最遲也是武漢封城,湖北封省的時候就已經做出。各種吹風
,乃至之前一天參議員的twitter都是為了留時間給要走的人。

但我不會和任何人爭論这个论点。我認為,假如一個人在武漢封城那天,看不到极大的斷航班的
可能的話,後面有的是坑踩。很快就不需要網上忙活了。

理念世界和现实命运是共生的。所以观点的对错很快就可以出现。无需再做口头表达。在这个新时代,一个人的思路和命运连接起来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 在 magliner(magliner) 的大作中提到: 】
<br>: 白话文是不是这么写, 如果cdc当初一口咬定是类似sars的病,并采取果断措施
避免疾
<br>: 病流行,结果从外界看来是虚惊一场。 cdc反而下不来台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