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重生之rugesuiyue 2020年3月第1更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3月18日 3点29分 PT
共 (7)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j
jiuweiljp
5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第一章 外事活动
“老领导,您最近身体可好,”魏志军几句寒暄,然后语气一转:“老领导,最近咱们学校接到个外事任务,那是,自然要好好完成,可市委派来个小年青,叫什么楚明秋,借这个外事活动,兴风作浪,非要将五七干校黑专家黑权威全数放过来,您说,这不是翻案吗,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岂不毁于一旦。”
“哦,是这样,那我们坚决与他展开斗争,”魏志军神情有些兴奋:“可这楚明秋说,这是谢书记的指示。”
“哦,那是,对谢书记,我当然是尊敬的,谢书记的指示,我一定照办,绝不与她对着干。”
.....
放下电话,魏志军的神情阴晴不定,孟国柱有些着急:“老魏,这是怎么啦?领导有什么指示?”
魏志军摇头没有说话,电话里,领导开始还对楚明秋不以为然,可随后听说是谢书记的指示,领导的态度就变了,让他服从谢书记的领导,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外事任务。
看到魏志军的态度不对,孟国柱和孙临川也不由紧张起来,魏志军在市委还有后台,孟国柱和孙临川则没有。
孟国柱不过是搪瓷厂的造反派头目,六八年作为工宣队队长派来中医学院,那时他的靠山是已经死去的谢书记,谢书记死后,他也没找到新的靠山,更要命的是,当初搪瓷厂造反派是反市委的,当时的市委是李雪峰书记,现任的吴书记还被他们抓去开过批判会。
自从前任谢书记死后,孟国柱便紧靠着魏志军,凡事听他的,现在看到魏志军摇摆不定,心里也禁不住惶恐起来。
看着学院里对自己最忠心的两个部下,魏志军勉强露出个笑容:“领导指示,要搞好这次外事任务,服从谢书记的领导,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孟国柱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孙临川轻轻咳嗽两声:“既然这样,那目前还在学校内打扫清洁的几个教授副教授,是不是也重新安排下工作?”
“嗯,老孙这个提议好,咱们主动点。”魏志军想着刚才老领导的吩咐,老领导告诉他,谢静宜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刚到燕京市委担任书记,要避其锋芒,况且,市委早有文件,要落实干部政策,对以前的牛鬼蛇神进行甄别处理。
“唉。”魏志军沮丧的坐到边上,孙临川见魏志军也退缩了,心情更加复杂:“那好,我这就去办。”
“还是校革委会出个文件吧。”魏志军摆手说:“几个老牛鬼蛇神,都是死老虎,谢书记指示,为人民群众看病也是一种劳动改造。”
死老虎也是有用的,有什么政治运动,他们就可以拉出来站台。
散会后,楚明秋没有离开中医学院,而是到附属医院去了,他也不在门诊看,而是到住院部去了,在病房里四下看。
“你谁啊!别乱动。”
有护士发现他在翻看记录,忍不住问道,楚明秋抬头看她一眼:“没什么,我就看看。”
护士一把将记录夺过去,不满的说:“你谁啊!这里病人家属不准进来,出去!” 楚明秋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便出来了。
在住院部逛了一圈后,他给魏志军打电话,让魏志军带着校革委会党委和附属医院院革委会到住院部来,他在住院部等他们。
住院部是个五层大楼,这栋大楼是六三年修的,总共有床位六百多个,其中五楼是手术室,一楼还有两间矫正室。
住院部的床位永远不够,走廊上全是加床,只留下窄窄的一条过道。
魏志军带着白敬棠和孟国柱匆匆赶来,自从那个电话后,魏志军对楚明秋再没有轻视之心。
“小楚同志,有什么事?”魏志军看到楚明秋站在住院部门口,便开口问道。
楚明秋说:“是有事,等附属医院的同志到了,再一块说。”
魏志军只好点头,在边上等着,又等了一会,附属医院革委会副主任孙临川朱成栋匆匆赶来。
附属医院的院长是白敬棠兼任,孙临川和朱成栋都是副主任,其中孙临川又是常务副主任,平时主持工作。
“魏主任,什么事,这样着急?”孙临川看了眼楚明秋,问道。
楚明秋过来说道:“大家都到齐了,是我要大家过来的。”
“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请大家来住院部看看。”楚明秋说道:“刚才,我从一楼走到五楼,走马观花了一圈,嗯,我有个问题,你们这些主任副主任,这个月来过住院部几次?”
魏志军没说话,孟国柱也不吭声,俩人压根不懂医术,自然不会到这住院部来。
“小楚同志,你说说吧,都有那些问题,我们一定整改。”孙临川知道楚明秋在这住院部混了五六年,对住院部上下再熟不过了,这几年,住院部管理松懈,而且文革前的做法也有很多改变了。
“走吧,咱们边走边说。”楚明秋说着朝病房走,住院部这栋大楼是有电梯的,是一台老式电梯,但这电梯一般不用,按照规定只能运送手术病人。
“你们看,这里多乱,空气中是不是有股怪味?”楚明秋问道。
魏志军点头,楚明秋说:“我记得以前有通风机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通风机坏了,”孙临川连忙答道。
“坏了多久?”
孙临川迟疑答道:“有两年多了。”
“两年多没修好?这修理工在干什么?”楚明秋皱眉说:“他是什么出身?”
“工人,工人阶级。”孙临川连忙说道。
“既然是工人阶级,你看看,”楚明秋随口问一个加床的病人:“大叔,您是作什么?”
“什么事?工人啊!”
楚明秋扭头问道:“你看看,他们都是工人,农民,那个修理工的阶级感情到哪去?”
孙临川不知道该说什么,楚明秋叹口气:“保持通风顺畅,是为了避免感染,浑浊的空气里有很多细菌,这是医生的常识,白主任,孙副主任,你们没有忘记吧。”
白敬棠苦涩的低下头,孙临川也叹口气:“现在的职工不好管,管严了吧,说你是资本家,不管吧,又不行。”
“这与资本家有什么关系?这医院是国家的医院,病人是工人农民,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人民服务,还有,你们看看,那堆的是什么?”楚明秋指着角落的一堆垃圾:“医院什么时候规定了,垃圾可以乱堆乱放!”
孙临川额头开始冒汗了,现在的工人很不好管,也不敢管得太严,文革前,医院当然不敢这样,可正因为管得太严,文革开始后,医院的领导大部分被批斗。
“魏主任,部队可以这样吗?”楚明秋随口问道。
“那可不行,部队有严格的纪律。”魏志军只好答道,部队当然不敢这样,部队有严格的制度。
“士兵没骂你们国民党。”
“怎么会。”
“对了,国民党应该管得才松,所以,他们才被打败了。”
楚明秋深深叹口气,他带着他们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来。
“查房制度还在执行吗?”
“在,这个不会变。”孙临川赶紧说道。
楚明秋带着他们上楼,在医生工作室,房间里的医生看到领导们来了,其中好几个医生,楚明秋都认识,他们正目瞪口呆的看着楚明秋。
楚明秋很随意的冲他们点下头,然后拿起一份记录问道:“现在每天查房是什么时间?”
科室主任看了魏志军和白敬棠一眼,孙临川插话道:“楚同志是市委代表,我们医院最近要承担一次外事任务,楚同志是来检查和协调工作的,他代表市委。”
楚明秋冲众人笑了笑说:“大家别紧张,我就是来了解下情况,看看,那些该整顿改变下。”
科室主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楚明秋自然也认识,文革前,他还不是科室主任,只是住院医生。
“欢迎,欢迎,欢迎楚同志来检查工作。”
楚明秋笑了下,继续问道:“现在每天是什么时候查房?”
“八点半开始查房。”
楚明秋微微点头:“参加查房的是主治医生,其他还有那些人?”
“其他就是,护士和实习医生。”
楚明秋翻看记录:“你们的病历记录,怎么乱七八糟的,我记得以前不是这样的。”
楚明秋对中医院太熟悉了,高庆他们在的时候,对病历记录,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管床护士要了解每个病人的状况,而实习医生是没有处方权的。
“这,以前不是资产阶级吗!”
“不要什么都往资产阶级这口锅里装,外面躺着的,绝大部分都是无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就可以马虎了事,你们的阶级感情哪去了!”
科室主任额头开始冒汗了,他求援似的看着孙临川,孙临川却面无表情,好像没有看见。
“这个初诊记录怎么写的?”楚明秋摇头说:“文革前的规章制度,你们是不是都废止了?”
“有些是废除了,有些保留了。”孙临川说:“现在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
楚明秋微微点头:“初诊记录还是要作好,这初诊记录没作好,难受的是你们住院医生,你们只能重新作检查,这不耽误了病情吗。”
说完这话后,楚明秋就出去了,科室主任松口气,赶紧送出来,楚明秋继续向上走。
这一天,他带着校革委会和附属医院革委会成员,从一楼一直走到五楼,将问题一个一个指出来。
问题最少的是手术室。
从住院部出来,已经是下午了,他们已经错过吃饭时间了,楚明秋在楼前站住。
“今儿就到这里,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楚明秋说道:“美国朋友到我们这来参观,咱们不能给人家看一个垃圾堆吧,文革前的有些制度是比较僵化,群众有意见也正常,但有些制度还是可行的,不要一概否定。”
“楚同志说得好,”魏志军忍气吞声的说,一个毛还褪干净的小屁孩,狐假虎威的扛着市委的大旗,把他们当学生在训,可他们还不得不咽下这口气:“老孙,住院部,不,附属医院全体要整顿,三天内,整个医院都要变个样子,记住了,外事任务,不能出丝毫纰漏。”
“是,我一定按照院领导的指示,对全院进行整顿。”孙临川满口应承。
“学校也要整顿,”楚明秋说:“清洁卫生要搞一搞,教室,宿舍,还有实验室,这些地方都要检查。我再说一遍,美国人都是专业人士,人家拥有的设备比咱们强,但咱们就算差一点,至少要表现出咱们在努力。”
楚明秋苦口婆心,魏志军连声答应,楚明秋这才告辞,临走前,告诉魏志军,他随时会再来,如果这次外事任务,因为他们失败,给美国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会建议市委对中医学院领导层进行更换。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魏志军脸色难看之极,白敬棠不知该怎么办,孟国柱眨巴着眼睛,不知在转什么念头。
魏志军在学校展开整顿,楚明秋在外面匆匆吃了碗面,便赶到卫生组。
“方老,”楚明秋一屁股坐在方老对面的椅子上,叹着气说道:“看来中医学院的领导班子有必要进行调整。”
方老抬头看他,含笑问:“今天去看了。”
楚明秋点头:“还只是看了住院部,问题不少,给了他们三天时间整改,可,仅仅应付这次任务,倒没什么,可将来....” 楚明秋不住摇头,方老苦笑下起身,将门关上,然后才压低嗓门:“你也别唉声叹气了,这魏志军和盟国这可不那么好换,魏志军是卫戍区来的,原来是卫戍区卫生部的,很受杨书记的赏识,你想撤换他,很难。”
“文革前的规章制度几乎全废了,连查房都不在意了,我是十点多去的,医生护士聊天吹牛打毛线,干什么的都有,病人到处都是,方老,这样作不行啊!”
“什么事都不要着急,慢慢来嘛,唉。”方老深深的叹口气,神情很是无奈,说句老实话,他在卫生组也管不了多少事,多半是块招牌,他之所以能当上这个组长,与他在解放初期的表现有关,要论医术,他在燕京并不出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燕京城的这些医生们没有李白的仙气,但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清高还是有的,视官场为污浊之地,少有出仕的,更别说那些名医了。
手术刀比印把子干净。
“其他医院呢?也差不多?”楚明秋抬头问道。
方老再度叹气:“我已经好长时间没去医院了,看着心烦。”
“唉,我辈做不到采菊东篱下,就将就吧。”楚明秋心里也很感慨,这大概是自作自受的现世报,医院规章制度的崩坏,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老百姓自己。
整顿中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完全是他出于多年受到的训练,从老爸到高庆,四岁开始,一直到十六岁,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他现在恐怕还在高庆门下学习,甚至可能就到中医院行医。
文化大革命把一切都打乱了,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弄不走魏志军,把孟国柱调走如何?”楚明秋退而求其次,反正中医学院的领导层,他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几个混蛋在当家,能把这个家当好!
“这个,人事调整需要科教组同意,中医学院是双重领导。”方老很是苦涩,卫生组可以管附属医院,但中医学院毕竟挂了个高等院校的牌子,要调整它的人事,必须得到科教组的同意,同时报市委批准。
动人事,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牵扯面太大,走的程序也多,除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政治上的,那没说的;另一种便是有明显问题,比如贪污受贿,或者生活作风问题,后者还需要抓现行。有了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很顺利的拿下。
魏志军和孟国柱都有生活作风问题嫌疑,可这毕竟只是嫌疑,没有扎实的证据,要拿下他们,哪怕是失去后台的孟国柱,都不是那样容易的。
楚明秋打算三天后再到中医院去检查,同时,那个时候,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专家也该到了,顺便看看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
可没想到,两天后,陆鸣舟便打电话通知他,让他到城西看守所接高庆。
“无罪释放!!!太好了!陆哥,太谢谢了!”
楚明秋十分兴奋,放下电话便从跑出来,发动吉普车便冲出大院,让卫生组的人惊讶万分。
城西看守所可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靠近昌平的七里渠,距离比较远,就算吉普车也要跑一个小时。
这个时期的燕京是没有堵车之说的,楚明秋风驰电掣的赶到看守所,这个看守所与楚诚志的那个可不一样,那个就是收容普通治安罪犯,甚至都用不着去劳改农场的,这个看守所实际就是转运站,进了这个看守所的,多半要转送到劳改农场。
到门卫那问了下,知道高庆还没走,正在办手续,马上就出来,楚明秋松口气,赶了半天,总算没白跑。
等了大约十多分钟,高庆提着个网兜出来,他也象岳秀秀那样,抬头看看天空,楚明秋赶紧迎上去。
“老师!我来接您了。”楚明秋说着伸手接过网兜。
高庆愣了下,下意识的将网兜往后缩,楚明秋探手抓住:“老师,是我,小秋。” 高庆这才认出楚明秋,轻声说:“小秋啊,你怎么来了?”
高庆觉着被释放很突然,上午还好好的,没有任何动静,忽然就叫他半手续,告诉他,他被释放了,也没给个解释。
“老师,走吧,咱们回家。”
楚明秋一手提着网兜,一手扶着高庆。
坐上吉普车,高庆还有点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楚明秋也不解释,发动吉普车。
半路上,高庆才问起,倒底发生了什么?
楚明秋笑道:“您哪,稀里糊涂进去,稀里糊涂出来,坐了七年牢,现在无罪释放,回去就恢复名誉,该补发的补发,您也别谦让,至于发生了什么回去我告诉您。”
高庆轻轻嗯了声,吉普车驶到中医学院,高庆有两套房子,中医学院有一套,他是中医学院唯二的一级教授,也是中科院院士,所以,学校给的房子是独门小院。
除了这套房子,高庆在胡同里还有一套四合院,作为燕京名医,买套房子压根不是事,不过,高庆在中医学院任职后,这套房子便给了儿子,他儿子并不是医生,而是工程师,在燕京钢铁厂工作,五七年成为右派,现在也不知在那劳改,剩下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那。
高庆有两子一女,小儿子在四八年时出国留学,目前定居法国,还有个女儿,女儿是学医的,五五年大学毕业后,便去了新疆支边,在那结婚了,现在定居新疆,也不知有没有受他的株连。
高庆的两个孙子,大的下乡插队去了,小的还在念书,现在念到初中二年级。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高庆没判的缘故,中医学院没有收回高庆的房子,分给他的小院依旧由他老婆在住。
吉普车在校园内停下,楚明秋搀扶着高庆往家走,沿途遇见的人都惊讶的看着高庆。
高庆的罪名太吓人了,谋害江青,这放在前清,那等于就是说谋害皇后,那可是灭族之罪。
高庆回来了!
这个消息就象十二级台风,在很短时间里,刮遍了整个学院,范中行在第一时间便赶过来了,看到高庆,范中行眼泪就掉下来,抓着高庆的手哽咽着不知说什么。
这几年,范中行冒着极大的风险,不管不顾的照顾着师母,他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与这个有很深的关系。
高庆的学生陆续赶来,张琦葛爱国都来了,众人就在客厅里说着话,都在打听倒底发生了什么,高庆怎么就突然出来了。
楚明秋当然知道原因,这是谢静宜出力了,看来这人不算坏,就是笨,或者说是愚忠,毛主席怎么说就怎么作,而且是下死力去作,不留后路。
所以,她也是个可怜人!
与谢静宜的接触不多,可楚明秋已经给定位了。
可利用,不可深交,随时准备撤退。
谢静宜的地位应该还会上升,可她的能力配得上吗?
在能力与地位不匹配时,高位可不是福。
魏志军和孟国柱自然也很快得到这个消息,俩人也都惊呆了,第二天,楚明秋陪着高庆到校革委会办手续。
“高庆教授,无罪释放,恢复工作。”楚明秋胸有成竹,昨天他向谢静宜汇报工作,将事情打听得更详细了:“至于他的工作安排,市委领导有指示,在学校当校革委会副主任,鉴于附属医院的混乱状况,免去白副主任兼任的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一职,由高教授接任。”
魏志军和孟国柱傻眼了,俩人心有不甘,又不敢反对,只好沉默不说话。
“怎么?有意见?”楚明秋笑了笑:“有意见可以当面给谢书记提,通知你们,下午两点,谢书记要到中医学院视察。”
“好,好,我们这就准备。”魏志军连忙起身,有些慌乱的说道。
“不用准备,谢书记有指示,她就是来看看,为欢迎美国人作准备,所以,不用特别准备。”
说服谢静宜到中医学院来视察,破费了他一番口舌,谢静宜最初是不想来的,但楚明秋告诉她,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是她到燕京市委的第一个外事任务,是第一炮,只能炸响,不能放空炮,否则上下都不好交代,谢静宜这才答应。
白敬棠被免了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一职,倒没什么在意,散会后,他便与高庆作交接。
孟国柱忍不住又开始发牢骚:“这算什么,无罪释放,回来就升官了,高庆虽然没有谋害江青同志,可他还有海外关系,他儿子还在法国。”
魏志军有些烦躁,再度拿起电话给杨书记那,结果被杨书记训斥一番,告诉他,坚决执行市委的决定,特别是谢书记的指示。
魏志军心里很埋怨,杨书记主要工作放在卫戍区,在市里名义上分管工业,可实际上就没管过,卫戍区的几个领导都在市委兼职,这卫戍区还是要人管的,杨书记实际上是看家。
下午一点五十,谢静宜的车就开到中医学院,楚明秋带着中医学院的领导们一点半就等在行政楼前。
“谢书记!”楚明秋抢上前,谢静宜温和的冲他笑了笑,楚明秋然后一一给她介绍,谢静宜略微矜持的与魏志军等人一一握手,到了高庆这,她才含笑说:“高教授,我们见过,在主席那。”
高庆仔细端详下,好像记得有这么回事,谢静宜爽快的说:“您是贵人多忘事,有人说您谋害江青同志,毛主席就说不可能,主席特别指示,象您这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要好好保护。”
“主席,主席,还记得老朽!”高庆声音有些颤抖,极力控制着,老实说,当听到他的罪名后,他也很绝望。
“主席当然记得您,他说,您还批评过他,说他作息不规律,抽烟太凶,是个敢直言上谏的好医生。”
“我,我,...”高庆不知该说什么好,楚明秋很惊讶的看到,他的眼眶都红了。
“您身体可还好?工作怎么安排的?”
楚明秋立刻插话道:“高教授身体还好,明天打算作个全面检查,工作呢,校革委会决定,他出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和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您看这样可好?”
谢静宜迟疑下,勉强点头,扭头对魏志军和孟国柱说:“你是军队代表,你是工宣队队长,这大学里,特别是中医院这样的大学,类似高教授这样从旧社会出来的知识分子,一个是要爱护,另一个是要帮助。
爱护,是什么呢?就是在生活上待遇上,给以优待,在工作中大胆使用;帮助呢,他们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身上有些旧社会的习惯,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习惯,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过,同志们,帮助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在工作中帮助进步。” 在这之前,魏志军孟国柱都傻了,高庆能出狱,居然是毛主席亲自决定,他们还在那傻乎乎的想顶着不办,天啊,幸亏上午没与楚明秋冲突,否则他们的仕途就到头了,不,不只是仕途的问题。
此刻听到谢静宜的话,魏志军象从梦中惊醒,连忙说:“谢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照办,爱护,帮助。”
魏志军有点语无伦次,谢静宜心中有几分得意,笑道:“这可不是我说的,我没那个水平,是毛主席说的。”
楚明秋心里暗笑,这就是谢静宜的优势,你不知道倒底是毛主席说的,还是她的意思,外人没法问,也不敢问。
这个优势巨大,连吴书记都深为忌惮。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楚明秋肚里都要笑破了,严肃的答道:“谢书记的指示,我们也会向全校师生传达,认真学习。”
谢书记这才满意的点头:“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毛主席就说过,中医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中医学院与华清燕大这样的学校不一样,那两所学校要复杂得多,阶级斗争很激烈。”
楚明秋听着她的话,感觉到毛主席对中医好像挺有好感。
魏志军和孟国柱频频点头,谢静宜说了几句后,才又说道:“这次美国医疗代表团过来,是中医学院第一次接受外事任务,你们要完成好这次任务,小楚同志是我派来的,负责协调这次外事任务,你们要好好合作。”
“是,是,一定,一定。”魏志军已经被打傻了,压根不敢提反对意见,只能连连点头。
楚明秋笑道:“魏主任对我的工作很配合,谢书记,按照您指示,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副教授正在路上,估计最迟明天,就能回校,对他们的工作安排,您有什么指示?”
“他们的工作嘛,”谢静宜想了想,扭头问高庆:“高教授,您有什么意见?”
高庆想了下说:“我觉着,两方面吧,一方面增强一线的医疗力量和教学力量;另一方面,我建议组建两到三个医疗队,以巡诊的方式,到农村去,一方面就地培养农村医疗力量,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服务。”
谢静宜点点头:“很好,高教授这个意见好,六五年,主席就批评过卫生部,批评他们只为官老爷服务,这个意见好,高教授,您写个计划书交给我。”
高庆点头说好,随即叹口气:“以前主席说,农村缺医少药,我对这个认识还不深,可六三年,我参加下乡医疗组,那一次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触目惊心,农民小病挺着,大病等死,唉,我建议,这个下乡医疗组,要成为常态,每年都要从医院抽调一批医生护士到农村去,作巡视医疗。”
“在这方面,”楚明秋也插话道:“中医比西医要好,西医严重依赖检查手段,咱们中医的检查手段简单,不需要那么多设备,而且,用药也便宜,草药嘛,比西药便宜。”
“落实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赤脚医生是关键,我们的赤脚医生计划,在国际上有很大反响,去年,美国那个什么大学的学者来我国拍摄了一个赤脚医生,那部片子虽然不全面,但依旧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影响,可国际上依旧一些敌对我们的势力,在污蔑我们的赤脚医生,对了,你们有《赤脚医生手册》吗》?”
“有的。”魏志军连忙答道。
这《赤脚医生手册》是浙江中医学院和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这本书很全面,从疾病预防,到常见病的医治,还有中草药的运用,等等,上面都有,楚明秋都还特地买了本。
“高教授,您看过这本书吗?”
高庆摇头:“这几年...”
“瞧我,”谢静宜自嘲的笑了笑,楚明秋插话说:“我看过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不但农村可以,城里的人也可以用,中医学院应该多买几本,每个医生人手一册,特别是去年出版的那个版本。”
高庆感到意外,楚明秋对这本书的评价居然这样高,他开始重视起来,心里想着,找这本书来看看。
谢静宜在行政楼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又到教学楼去看了看,很多学生正在上课,白敬棠给她介绍了下学校培训短期学院的情况。
“主要培训在针灸,伤科,在药学上,我们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
白敬棠的介绍很简单,楚明秋接过话题说:“我看了他们的材料,学生学习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两种,基础课程分为中医基本诊断,中药药物学,临床课程又分为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由于时间只有一年,学习非常紧张。”
谢静宜正要开口,楚明秋迟疑下补充道:“不过,这里面还是有问题,我建议增加三个月的实习期,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学过医,如果能有三个月的实习期,可以帮他们渡过最初的紧张阶段,毕竟这医生关乎人的性命,刚才高教授提出组建下乡医疗队,这些学生在毕业前抽调一部分,嗯,大约三分之二吧,到下乡医疗队,剩下的则在附属医院实习,让老师再带带他们。”
谢静宜想了想说:“在实践中学习吧,医学院学制要缩短,这是毛主席的指示,现在各中医学院都是一年,咱们延长三个月,这不是变相延长了教学时间。”
楚明秋没有坚持,退到一边,高庆却插话说:“谢书记,这医生不同于其他行业,是关乎人命的,还是有实习为好。”
谢静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白敬棠连忙说:“学制缩短,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医学院坚决执行,至于是不是需要实习,校革委会再研究,您看如何?”
谢静宜这才勉强点头,高庆还想坚持,楚明秋给他使个眼色,他才勉强点头。
医生没有实习,当然是不对的,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复杂情况,差别很大。
谢静宜在教学楼看了会,作了几个决定,而后又到住院部门诊部视察。
住院部的嘈杂让谢静宜皱起眉头,这时,孙临川也来了,他给谢静宜解释说,病人太多了,实在安置不下,只能在过道加床。
“这些病人有些是城西的,多数还是从外地来的,大兴通县,保定张家口都有,让他们住旅馆也不行,我们也实在没办法。”
这倒是实情,全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便是燕京,现在交通没那么便利,还只是附近两三天路程的来看病,几十年后,交通便利,全国的疑难杂症都往燕京跑,那有不挤的,看病那有不难的。
笔者家附近有个二级医院,医生护士闲得很,平时压根就没几个病人,住院部都快成了老人托管中心了。可到本市的三甲医院,那是人满为患,等一个床位要一周。
“这不过是小事,”楚明秋说道:“不会有什么影响,与美国西欧比起来,我们是穷国弱国,医疗资源紧张,很正常。”
谢静宜没有说话,在住院部看了一圈后,又到门诊去视察,等全部视察完了,天色已经黑下来。
“还需要再整顿,卫生至少要打扫干净,我看有些护士的衣服都比较脏,这不行,美国医疗代表团还有四天便到了,中医学院是重点,外交部转来的材料,美国人已经正式提出要看赤脚医生,中央已经同意了。”
魏志军马上表态:“我们一定作好准备,决不让这个外事活动出现任何问题。”
楚明秋问道:“外交部到时派谁来?市委到时派谁来?您会来吗?”
谢静宜摇头说:“我肯定不会来,到时候,卫生组方组长会来,外交部要派两个人来,一个翻译,一个接待,另外卫生部也会派人来,估计人也不多,市委嘛,小楚,我会向市委建议,让你全权负责,另外,外事组也会派人来,也不多,一两个人。”
谢静宜又对魏志军说:“你们要支持小楚的工作,他代表市委,代表我。”
当着魏志军和孟国柱的面,敲定了楚明秋的地位,代表市委,超越了校革委会。
孙临川都快嫉妒得发狂了。
楚明秋则不动声色,高庆很是纳闷,楚明秋怎么成了市委代表了。
送走谢静宜后,楚明秋就对魏志军说:“接下来几天,在美国人来学院参观交流之前,我就在学校工作,替我收拾张办公桌就行,不需要独立的办公室。”
“好,我马上让办。”魏志军再没提异议,楚明秋含笑说:“不用这么着急,明天办也行,一张办公桌,用不了多少时间。散了吧,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去想想,如何顺利完成这次外事任务。”
楚明秋毫不掩饰自己与高庆的关系,冲高庆说道:“老师,到您家里叨扰一顿。” 高庆面无表情的点头,俩人自顾自的走了,白敬棠看看魏志军孟国柱,又看看高庆,也转身走了,他的心情很高兴。
孟国柱看着高庆和楚明秋背影,半响才重重的啐口唾沫,魏志军皱眉:“老孟,这是干什么,回吧。”
说完转身就走,孙临川迟疑追上去:“听说高庆要来附属医院担任院革委会主任?”
“嗯,你也知道了,高庆是谢书记亲自点的,还给毛主席看过病,他当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没有问题。”
魏志军心里有点烦躁,感觉最紧诸事不顺,孙临川有点傻了,附属医院的革委会主任,他已经想了很久,为了扳倒白敬棠,他已经花了很多精力,这凭空又出来个高庆,而且来头还这样大,要扳倒他的难度太大了。
“可,高庆的海外关系,还有黑权威黑专家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让他出任革委会主任,这恐怕不妥吧。”孙临川小心的说。
“这,我没办法,”魏志军脸色阴沉:“这是上级的决定,另外,附属医院的革委会还可能改组,这次会来的教授比较多,还有科室主任....”
魏志军猛地站住:“你也别多想了,你的副主任还是好好的。”
魏志军转身快步走了,孙临川站在那,半响没挪步。
孟国柱在后面看到这一切,心里冷笑,这些臭知识分子,看着清高,实际还是权利熏心。
高庆和楚明秋则轻松得多,到了没人处,高庆才问:“放我出来,就是为这美国医疗代表团?”
楚明秋摇头:“这不过是个药引,这谢书记刚到市委工作,想干出点什么来,她恐怕也知道,有人在议论,她就是靠毛主席,本事不大,所以,想做出点成绩,给那些人看看,正好,美国医疗代表团要来,而文化卫生组,又是她分管范围,所以,我就通过她,把那些老教授从五七干校弄回来,您呢,我本来是没把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她提了下,没成想,她还真办成了。”
昨天,高家人太多了,楚明秋没来得及说便走了,现在他才详细给高庆解释,为什么他会突然出来,以及自己利用美国医疗代表团来访,作了那些事情。
“老师,现在您得忍着,赤脚医生,是毛主席亲自肯定了的东西,您要反对这个,那可正好给别人提供子弹。”
高庆摇头:“我不反对赤脚医生,相反,我支持赤脚医生,我们国家太穷,人口太多,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短期培训一批赤脚医生,可以缓解这种情况,我的想法是,他们既然能到学校来学习,那为什么不准备更充分一点呢,多三个月实习期,可极大的减少他们将来的误诊率。”
“在这点上,老师,我同意,您是对的,但要分场合,谢静宜志大才疏,这种人,最不愿的便是有人当众反对她,所以,您呀,把嘴巴闭紧点,明哲保身吧,闭紧,现在,您可以给病人看病了。” 高庆没有回答,过了好一会才轻轻嗯了声。
“从根上说,咱们国家好多事都在探索中,赤脚医生也是一种探索,还有农村搞的合作医疗制度,都是这样。”
楚明秋的语气中有几分感慨,除了赤脚医生,还有农村合作医疗,以前,他压根不知道,中国还有过这种合作医疗制度。
这个合作医疗制度与几十年后的新农和大不相同,也是缓和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高庆并不清楚这个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东西,于是楚明秋便给他解释了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早是在湖北省西部一个土家山寨,一个名叫覃祥官的赤脚医生创立的。
这个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公社建立一个公社卫生所,每个大队一个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收五角到一块钱,再从队集体公益金中收取五角左右,农民每次看病给两三分钱,最高不过五分钱的门诊费,而吃药就不要钱。
老实话,楚明秋看到这个合作医疗方式,觉着比几十年后的新农和还好,毕竟吃药不要钱。
但宣传归宣传,宣传难免放大,这个医疗制度,在实际执行中,还有那些问题,效果好不好,他也不知道。
国家现在穷,不可能建立起全民福利医疗,如果,这个合作医疗制度能保证药品,那还真是不错。
覃祥官创立的这个制度,被湖北省上报到中央,中央专门派人去核实,总结经验后,在燕京郊区召集农村开了两次会,会上农民都赞成这个制度,六八年底,中央将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报告送到毛主席那,毛主席当即批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
从此,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推行。
高庆听后,忍不住连声称好。
“毛主席还是英明的,没被那些奸臣蒙蔽,这样好的制度,也只有他老人家能推行下去!”高庆很感慨,他告诉楚明秋:“当初我参加下乡医疗队,农民真的很苦,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卖了口粮,再来看病,别说一块钱了,就算五毛钱的药都吃不起,现在好了,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吃药不要钱,好!好!”
楚明秋也赞同的点头,他也想起当初遇见狗子的事,狗子爸爸生病了,狗子爷爷没办法,就只能卖了种子粮,而且还得卖高价,要不是遇见他,狗子爸爸坟头上的草都多高了。
俩人说着闲话,楚明秋告诉高庆,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和副教授要尽快安排工作,这段时间自己都在学院,市委代表的招牌要尽量用,要用足。
“既然给我披上了老虎皮,怎么也要吼上两声。”
高庆忍不住放声大笑。
这顿晚饭高庆吃得很舒畅,他好像没有什么刚从看守所出来的模样,楚明秋忍不住问起这些年,他在看守所怎么过的。
“还能怎么过,”高庆随意的说道:“开始关在房间里,后来所里就让我给人看病,先是给犯人看,后来是给所里的警察看,再后来就是给不知哪来的人看。”
楚明秋噗嗤笑出声来,每个人都需要医生,高庆这样的名医,在那都有用,警察也不是傻瓜。
晚饭后,范中行又过来了,楚明秋便趁机告辞,还没出门,白敬棠便已经到门口了。
高庆回来,震动了整个中医学院,甚至可以说震动了整个燕京卫生系统。
官场上的事情很复杂,各方面都要照顾到,楚明秋便犯错了,谢静宜到中医学院视察的事,当天便传到卫生组,卫生组方老知道后,第二天下午便带着人到中医学院来,见到楚明秋便将他拉到一边,好好埋怨了一通。
楚明秋很快明白了,心中很是无奈,他也没推诿,立刻向方老道歉,另外传达了谢书记的指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楚,你还年青,做事不可太冒进。”方老语重心长的叮嘱着,他对楚明秋还是照顾的,不过,这个消息传到卫生组后,下面的人反应很大,他这个组长压根就压不住。
副组长狄生看着方老和楚明秋在边上嘀嘀咕咕的,心中很厌恶,这个凭空落下的年青人不知使了什么手段,让谢书记这样信任他,将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的工作交给他,这万一要搞砸了,怎么办?!
更何况,谢书记视察中医学院,这样大的事,居然敢不通知卫生组,他这是想干什么!要抛开卫生组,另立山头!
方老带着楚明秋回来,卫生组今天来的人有四个,除了方老外,另外三人,一个是副组长狄生,另外两个年青人,男的大约二十七八的样子,有些矮胖,戴着一副眼镜,方老介绍说叫曲路;女的大约二十来岁,留了个马尾巴,身材不高,上面穿着小花衬衣,下身则是条红裙子,看着就是个不会打扮的女生,名叫黎心蕊。
楚明秋对两个年青人倒不是很在意,冲狄生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狄副组长,是我冒失了,忘记通知卫生组了,以后这样的事,绝不会再发生。”
“那里,那里,”狄生皮笑肉不笑的答道:“楚同志鹏城万里,以后卫生组的工作,还需要楚同志多指点。”
“狄副组长言重了,是我的错,我检讨。”楚明秋连连道歉。
方老有些不耐:“好了,老狄,小楚同志年青没经验,既然已经意识到错误,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狄生在才讪讪的收拾起态度,魏志军和孟国柱一前一后的出来,办公楼前人很多,多数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个个穿着都比较陈旧,手里都提包包。
方老很容易的便在其中看到不少熟悉的人,他极好的掩饰着自己的惊讶。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
“哦,他们是刚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今天上午刚到。”魏志军解释道。
楚明秋则很高兴,笑呵呵的看着正在报道的教授们,这里面一大半他都很熟悉。
“嗯,动作很快,”方老很满意的点头,魏志军勉强说道:“不算快了,谢书记批评我们了,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力度不够。”
“毛主席的干部政策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谢书记的指示也要全面落实,这些教授回来后,学校打算怎么安排?”方老问道。
“嗯,照从前那样,恢复工作,恢复待遇。”魏志军答道。
方老点头:“这样好,待遇嘛,要恢复,至于工作,还是以看病为主。”
魏志军会意点头,孟国柱要傻点:“方组长说得对,这些人还是该控制使用,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改造好。”
“那就在工作中改造,”楚明秋插话道:“谢书记的指示是,给人民群众看病也是一种劳动改造。”
说着他上前一步,走到方身边:“这些教授回来,主要放在一线,看病教书,至于是不是提拔,或恢复原行政职务,要看他们的表现和群众的意见。”
这些教授在文革前,有不少担任了行政职务,比如系主任科室主任什么的,现在他们回来了,要不要恢复职务,这曾经让他为难,昨晚,他与高庆商量后,决定暂时不恢复职务,这样可以避免激化矛盾。
“嗯,这样好,”方老终于放心了,恢复职务是件大事,不但要得到科教组的同意,还要上报国务院,现在不恢复职务,只是恢复工作,那就简单多了:“美国医疗代表团还有三天便来了,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正在准备中,”魏志军答道:“市委已经将外交部转来的资料转给我们了,我们正在作针对性的准备,另外,希望到时候,上级派出有经验的同志协助我们。”
方老微微皱眉,楚明秋笑了下:“魏主任说得对,我太年青,没什么工作经验。” “市委都相信你,我也相信你,不过,到时候,我们卫生组还是要来人的,对我们卫生组来说,这次美国医疗代表团来,虽然只是民间代表团,但对我们卫生组也是个大事。”
“到时候您来吗?”楚明秋问道。
方老摇头:“明天我就要去杭州,在杭州有个全国卫生工作会,会议时间是五天,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的事,就由狄副组长和小曲小黎负责。”
扭头对狄生三人说道:“老狄,小楚同志代表市委,也代表谢书记,你要多听他的。”
狄生的脸色顿时变得精彩无比,小曲和小黎倒不觉着什么,连忙答应。
楚明秋笑呵呵的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帮助。”
魏志军不动声色,引着方老几人又重新在学校和附属医院走了一圈,方老也提出了几点,特别是在住院部,检查得非常仔细。
在楚明秋上次提出后,这住院部也整顿了一番,可比起文革前来,还是有不少差距,但在另一方面,卫生干得不错,整洁和有条理了。
楚明秋知道,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现在就靠回来的这批教授专家了。
在方老他们走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附属医院动刀,除了高庆接任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外,他没有动附属医院革委会,尽管非常讨厌孙临川,但还是没动他。
高庆决定调整住院部主任,将原住院部主任调去药房当主任,药房主任范中行调去当住院部主任,各科室中,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们都在科室兼任副主任。
高庆又恢复了文革前的一些做法,比如初诊制度,管床护士职责,查房制度,特别是病历档案,每个病人的档案都必须清楚,每个医生的医嘱都必须记录清楚,字迹必须每个人都能看懂。
这些决定在医院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医生的欢迎,在护士中引起不少怨气,这增加了她们的工作量。
但,这不要紧,因为高庆现在身上有毛主席的加持,毛主席亲口称赞过的教授,谁要反对他,都要掂量掂量。
经过一番整顿,附属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b
braindamager
5 年多
2 楼
感谢分享~
【 在 jiuweiljp (jiuweiljp)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章 外事活动
: “老领导,您最近身体可好,”魏志军几句寒暄,然后语气一转:“老领导,最近
: 咱们学校接到个外事任务,那是,自然要好好完成,可市委派来个小年青,叫什么楚明
: 秋,借这个外事活动,兴风作浪,非要将五七干校黑专家黑权威全数放过来,您说,这
: 不是翻案吗,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岂不毁于一旦。”
: “哦,是这样,那我们坚决与他展开斗争,”魏志军神情有些兴奋:“可这楚明秋
: 说,这是谢书记的指示。”
: “哦,那是,对谢书记,我当然是尊敬的,谢书记的指示,我一定照办,绝不与她
: 对着干。”
: .....
: ...................
a
alex1688
5 年多
3 楼
感谢分享。疫情如火盼名医
s
starysky
5 年多
4 楼
感谢分享
m
microknife
5 年多
5 楼
多谢多谢!
n
nirvanna
5 年多
6 楼
Thanks a lot!
v
vensonkam
5 年多
7 楼
精神粮食啊!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第一章 外事活动
“老领导,您最近身体可好,”魏志军几句寒暄,然后语气一转:“老领导,最近咱们学校接到个外事任务,那是,自然要好好完成,可市委派来个小年青,叫什么楚明秋,借这个外事活动,兴风作浪,非要将五七干校黑专家黑权威全数放过来,您说,这不是翻案吗,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岂不毁于一旦。”
“哦,是这样,那我们坚决与他展开斗争,”魏志军神情有些兴奋:“可这楚明秋说,这是谢书记的指示。”
“哦,那是,对谢书记,我当然是尊敬的,谢书记的指示,我一定照办,绝不与她对着干。”
.....
放下电话,魏志军的神情阴晴不定,孟国柱有些着急:“老魏,这是怎么啦?领导有什么指示?”
魏志军摇头没有说话,电话里,领导开始还对楚明秋不以为然,可随后听说是谢书记的指示,领导的态度就变了,让他服从谢书记的领导,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外事任务。
看到魏志军的态度不对,孟国柱和孙临川也不由紧张起来,魏志军在市委还有后台,孟国柱和孙临川则没有。
孟国柱不过是搪瓷厂的造反派头目,六八年作为工宣队队长派来中医学院,那时他的靠山是已经死去的谢书记,谢书记死后,他也没找到新的靠山,更要命的是,当初搪瓷厂造反派是反市委的,当时的市委是李雪峰书记,现任的吴书记还被他们抓去开过批判会。
自从前任谢书记死后,孟国柱便紧靠着魏志军,凡事听他的,现在看到魏志军摇摆不定,心里也禁不住惶恐起来。
看着学院里对自己最忠心的两个部下,魏志军勉强露出个笑容:“领导指示,要搞好这次外事任务,服从谢书记的领导,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孟国柱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孙临川轻轻咳嗽两声:“既然这样,那目前还在学校内打扫清洁的几个教授副教授,是不是也重新安排下工作?”
“嗯,老孙这个提议好,咱们主动点。”魏志军想着刚才老领导的吩咐,老领导告诉他,谢静宜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刚到燕京市委担任书记,要避其锋芒,况且,市委早有文件,要落实干部政策,对以前的牛鬼蛇神进行甄别处理。
“唉。”魏志军沮丧的坐到边上,孙临川见魏志军也退缩了,心情更加复杂:“那好,我这就去办。”
“还是校革委会出个文件吧。”魏志军摆手说:“几个老牛鬼蛇神,都是死老虎,谢书记指示,为人民群众看病也是一种劳动改造。”
死老虎也是有用的,有什么政治运动,他们就可以拉出来站台。
散会后,楚明秋没有离开中医学院,而是到附属医院去了,他也不在门诊看,而是到住院部去了,在病房里四下看。
“你谁啊!别乱动。”
有护士发现他在翻看记录,忍不住问道,楚明秋抬头看她一眼:“没什么,我就看看。”
护士一把将记录夺过去,不满的说:“你谁啊!这里病人家属不准进来,出去!” 楚明秋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便出来了。
在住院部逛了一圈后,他给魏志军打电话,让魏志军带着校革委会党委和附属医院院革委会到住院部来,他在住院部等他们。
住院部是个五层大楼,这栋大楼是六三年修的,总共有床位六百多个,其中五楼是手术室,一楼还有两间矫正室。
住院部的床位永远不够,走廊上全是加床,只留下窄窄的一条过道。
魏志军带着白敬棠和孟国柱匆匆赶来,自从那个电话后,魏志军对楚明秋再没有轻视之心。
“小楚同志,有什么事?”魏志军看到楚明秋站在住院部门口,便开口问道。
楚明秋说:“是有事,等附属医院的同志到了,再一块说。”
魏志军只好点头,在边上等着,又等了一会,附属医院革委会副主任孙临川朱成栋匆匆赶来。
附属医院的院长是白敬棠兼任,孙临川和朱成栋都是副主任,其中孙临川又是常务副主任,平时主持工作。
“魏主任,什么事,这样着急?”孙临川看了眼楚明秋,问道。
楚明秋过来说道:“大家都到齐了,是我要大家过来的。”
“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请大家来住院部看看。”楚明秋说道:“刚才,我从一楼走到五楼,走马观花了一圈,嗯,我有个问题,你们这些主任副主任,这个月来过住院部几次?”
魏志军没说话,孟国柱也不吭声,俩人压根不懂医术,自然不会到这住院部来。
“小楚同志,你说说吧,都有那些问题,我们一定整改。”孙临川知道楚明秋在这住院部混了五六年,对住院部上下再熟不过了,这几年,住院部管理松懈,而且文革前的做法也有很多改变了。
“走吧,咱们边走边说。”楚明秋说着朝病房走,住院部这栋大楼是有电梯的,是一台老式电梯,但这电梯一般不用,按照规定只能运送手术病人。
“你们看,这里多乱,空气中是不是有股怪味?”楚明秋问道。
魏志军点头,楚明秋说:“我记得以前有通风机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通风机坏了,”孙临川连忙答道。
“坏了多久?”
孙临川迟疑答道:“有两年多了。”
“两年多没修好?这修理工在干什么?”楚明秋皱眉说:“他是什么出身?”
“工人,工人阶级。”孙临川连忙说道。
“既然是工人阶级,你看看,”楚明秋随口问一个加床的病人:“大叔,您是作什么?”
“什么事?工人啊!”
楚明秋扭头问道:“你看看,他们都是工人,农民,那个修理工的阶级感情到哪去?”
孙临川不知道该说什么,楚明秋叹口气:“保持通风顺畅,是为了避免感染,浑浊的空气里有很多细菌,这是医生的常识,白主任,孙副主任,你们没有忘记吧。”
白敬棠苦涩的低下头,孙临川也叹口气:“现在的职工不好管,管严了吧,说你是资本家,不管吧,又不行。”
“这与资本家有什么关系?这医院是国家的医院,病人是工人农民,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人民服务,还有,你们看看,那堆的是什么?”楚明秋指着角落的一堆垃圾:“医院什么时候规定了,垃圾可以乱堆乱放!”
孙临川额头开始冒汗了,现在的工人很不好管,也不敢管得太严,文革前,医院当然不敢这样,可正因为管得太严,文革开始后,医院的领导大部分被批斗。
“魏主任,部队可以这样吗?”楚明秋随口问道。
“那可不行,部队有严格的纪律。”魏志军只好答道,部队当然不敢这样,部队有严格的制度。
“士兵没骂你们国民党。”
“怎么会。”
“对了,国民党应该管得才松,所以,他们才被打败了。”
楚明秋深深叹口气,他带着他们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来。
“查房制度还在执行吗?”
“在,这个不会变。”孙临川赶紧说道。
楚明秋带着他们上楼,在医生工作室,房间里的医生看到领导们来了,其中好几个医生,楚明秋都认识,他们正目瞪口呆的看着楚明秋。
楚明秋很随意的冲他们点下头,然后拿起一份记录问道:“现在每天查房是什么时间?”
科室主任看了魏志军和白敬棠一眼,孙临川插话道:“楚同志是市委代表,我们医院最近要承担一次外事任务,楚同志是来检查和协调工作的,他代表市委。”
楚明秋冲众人笑了笑说:“大家别紧张,我就是来了解下情况,看看,那些该整顿改变下。”
科室主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楚明秋自然也认识,文革前,他还不是科室主任,只是住院医生。
“欢迎,欢迎,欢迎楚同志来检查工作。”
楚明秋笑了下,继续问道:“现在每天是什么时候查房?”
“八点半开始查房。”
楚明秋微微点头:“参加查房的是主治医生,其他还有那些人?”
“其他就是,护士和实习医生。”
楚明秋翻看记录:“你们的病历记录,怎么乱七八糟的,我记得以前不是这样的。”
楚明秋对中医院太熟悉了,高庆他们在的时候,对病历记录,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管床护士要了解每个病人的状况,而实习医生是没有处方权的。
“这,以前不是资产阶级吗!”
“不要什么都往资产阶级这口锅里装,外面躺着的,绝大部分都是无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就可以马虎了事,你们的阶级感情哪去了!”
科室主任额头开始冒汗了,他求援似的看着孙临川,孙临川却面无表情,好像没有看见。
“这个初诊记录怎么写的?”楚明秋摇头说:“文革前的规章制度,你们是不是都废止了?”
“有些是废除了,有些保留了。”孙临川说:“现在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
楚明秋微微点头:“初诊记录还是要作好,这初诊记录没作好,难受的是你们住院医生,你们只能重新作检查,这不耽误了病情吗。”
说完这话后,楚明秋就出去了,科室主任松口气,赶紧送出来,楚明秋继续向上走。
这一天,他带着校革委会和附属医院革委会成员,从一楼一直走到五楼,将问题一个一个指出来。
问题最少的是手术室。
从住院部出来,已经是下午了,他们已经错过吃饭时间了,楚明秋在楼前站住。
“今儿就到这里,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楚明秋说道:“美国朋友到我们这来参观,咱们不能给人家看一个垃圾堆吧,文革前的有些制度是比较僵化,群众有意见也正常,但有些制度还是可行的,不要一概否定。”
“楚同志说得好,”魏志军忍气吞声的说,一个毛还褪干净的小屁孩,狐假虎威的扛着市委的大旗,把他们当学生在训,可他们还不得不咽下这口气:“老孙,住院部,不,附属医院全体要整顿,三天内,整个医院都要变个样子,记住了,外事任务,不能出丝毫纰漏。”
“是,我一定按照院领导的指示,对全院进行整顿。”孙临川满口应承。
“学校也要整顿,”楚明秋说:“清洁卫生要搞一搞,教室,宿舍,还有实验室,这些地方都要检查。我再说一遍,美国人都是专业人士,人家拥有的设备比咱们强,但咱们就算差一点,至少要表现出咱们在努力。”
楚明秋苦口婆心,魏志军连声答应,楚明秋这才告辞,临走前,告诉魏志军,他随时会再来,如果这次外事任务,因为他们失败,给美国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会建议市委对中医学院领导层进行更换。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魏志军脸色难看之极,白敬棠不知该怎么办,孟国柱眨巴着眼睛,不知在转什么念头。
魏志军在学校展开整顿,楚明秋在外面匆匆吃了碗面,便赶到卫生组。
“方老,”楚明秋一屁股坐在方老对面的椅子上,叹着气说道:“看来中医学院的领导班子有必要进行调整。”
方老抬头看他,含笑问:“今天去看了。”
楚明秋点头:“还只是看了住院部,问题不少,给了他们三天时间整改,可,仅仅应付这次任务,倒没什么,可将来....” 楚明秋不住摇头,方老苦笑下起身,将门关上,然后才压低嗓门:“你也别唉声叹气了,这魏志军和盟国这可不那么好换,魏志军是卫戍区来的,原来是卫戍区卫生部的,很受杨书记的赏识,你想撤换他,很难。”
“文革前的规章制度几乎全废了,连查房都不在意了,我是十点多去的,医生护士聊天吹牛打毛线,干什么的都有,病人到处都是,方老,这样作不行啊!”
“什么事都不要着急,慢慢来嘛,唉。”方老深深的叹口气,神情很是无奈,说句老实话,他在卫生组也管不了多少事,多半是块招牌,他之所以能当上这个组长,与他在解放初期的表现有关,要论医术,他在燕京并不出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燕京城的这些医生们没有李白的仙气,但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清高还是有的,视官场为污浊之地,少有出仕的,更别说那些名医了。
手术刀比印把子干净。
“其他医院呢?也差不多?”楚明秋抬头问道。
方老再度叹气:“我已经好长时间没去医院了,看着心烦。”
“唉,我辈做不到采菊东篱下,就将就吧。”楚明秋心里也很感慨,这大概是自作自受的现世报,医院规章制度的崩坏,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老百姓自己。
整顿中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完全是他出于多年受到的训练,从老爸到高庆,四岁开始,一直到十六岁,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他现在恐怕还在高庆门下学习,甚至可能就到中医院行医。
文化大革命把一切都打乱了,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弄不走魏志军,把孟国柱调走如何?”楚明秋退而求其次,反正中医学院的领导层,他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几个混蛋在当家,能把这个家当好!
“这个,人事调整需要科教组同意,中医学院是双重领导。”方老很是苦涩,卫生组可以管附属医院,但中医学院毕竟挂了个高等院校的牌子,要调整它的人事,必须得到科教组的同意,同时报市委批准。
动人事,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牵扯面太大,走的程序也多,除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政治上的,那没说的;另一种便是有明显问题,比如贪污受贿,或者生活作风问题,后者还需要抓现行。有了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很顺利的拿下。
魏志军和孟国柱都有生活作风问题嫌疑,可这毕竟只是嫌疑,没有扎实的证据,要拿下他们,哪怕是失去后台的孟国柱,都不是那样容易的。
楚明秋打算三天后再到中医院去检查,同时,那个时候,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专家也该到了,顺便看看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
可没想到,两天后,陆鸣舟便打电话通知他,让他到城西看守所接高庆。
“无罪释放!!!太好了!陆哥,太谢谢了!”
楚明秋十分兴奋,放下电话便从跑出来,发动吉普车便冲出大院,让卫生组的人惊讶万分。
城西看守所可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靠近昌平的七里渠,距离比较远,就算吉普车也要跑一个小时。
这个时期的燕京是没有堵车之说的,楚明秋风驰电掣的赶到看守所,这个看守所与楚诚志的那个可不一样,那个就是收容普通治安罪犯,甚至都用不着去劳改农场的,这个看守所实际就是转运站,进了这个看守所的,多半要转送到劳改农场。
到门卫那问了下,知道高庆还没走,正在办手续,马上就出来,楚明秋松口气,赶了半天,总算没白跑。
等了大约十多分钟,高庆提着个网兜出来,他也象岳秀秀那样,抬头看看天空,楚明秋赶紧迎上去。
“老师!我来接您了。”楚明秋说着伸手接过网兜。
高庆愣了下,下意识的将网兜往后缩,楚明秋探手抓住:“老师,是我,小秋。” 高庆这才认出楚明秋,轻声说:“小秋啊,你怎么来了?”
高庆觉着被释放很突然,上午还好好的,没有任何动静,忽然就叫他半手续,告诉他,他被释放了,也没给个解释。
“老师,走吧,咱们回家。”
楚明秋一手提着网兜,一手扶着高庆。
坐上吉普车,高庆还有点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楚明秋也不解释,发动吉普车。
半路上,高庆才问起,倒底发生了什么?
楚明秋笑道:“您哪,稀里糊涂进去,稀里糊涂出来,坐了七年牢,现在无罪释放,回去就恢复名誉,该补发的补发,您也别谦让,至于发生了什么回去我告诉您。”
高庆轻轻嗯了声,吉普车驶到中医学院,高庆有两套房子,中医学院有一套,他是中医学院唯二的一级教授,也是中科院院士,所以,学校给的房子是独门小院。
除了这套房子,高庆在胡同里还有一套四合院,作为燕京名医,买套房子压根不是事,不过,高庆在中医学院任职后,这套房子便给了儿子,他儿子并不是医生,而是工程师,在燕京钢铁厂工作,五七年成为右派,现在也不知在那劳改,剩下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那。
高庆有两子一女,小儿子在四八年时出国留学,目前定居法国,还有个女儿,女儿是学医的,五五年大学毕业后,便去了新疆支边,在那结婚了,现在定居新疆,也不知有没有受他的株连。
高庆的两个孙子,大的下乡插队去了,小的还在念书,现在念到初中二年级。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高庆没判的缘故,中医学院没有收回高庆的房子,分给他的小院依旧由他老婆在住。
吉普车在校园内停下,楚明秋搀扶着高庆往家走,沿途遇见的人都惊讶的看着高庆。
高庆的罪名太吓人了,谋害江青,这放在前清,那等于就是说谋害皇后,那可是灭族之罪。
高庆回来了!
这个消息就象十二级台风,在很短时间里,刮遍了整个学院,范中行在第一时间便赶过来了,看到高庆,范中行眼泪就掉下来,抓着高庆的手哽咽着不知说什么。
这几年,范中行冒着极大的风险,不管不顾的照顾着师母,他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与这个有很深的关系。
高庆的学生陆续赶来,张琦葛爱国都来了,众人就在客厅里说着话,都在打听倒底发生了什么,高庆怎么就突然出来了。
楚明秋当然知道原因,这是谢静宜出力了,看来这人不算坏,就是笨,或者说是愚忠,毛主席怎么说就怎么作,而且是下死力去作,不留后路。
所以,她也是个可怜人!
与谢静宜的接触不多,可楚明秋已经给定位了。
可利用,不可深交,随时准备撤退。
谢静宜的地位应该还会上升,可她的能力配得上吗?
在能力与地位不匹配时,高位可不是福。
魏志军和孟国柱自然也很快得到这个消息,俩人也都惊呆了,第二天,楚明秋陪着高庆到校革委会办手续。
“高庆教授,无罪释放,恢复工作。”楚明秋胸有成竹,昨天他向谢静宜汇报工作,将事情打听得更详细了:“至于他的工作安排,市委领导有指示,在学校当校革委会副主任,鉴于附属医院的混乱状况,免去白副主任兼任的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一职,由高教授接任。”
魏志军和孟国柱傻眼了,俩人心有不甘,又不敢反对,只好沉默不说话。
“怎么?有意见?”楚明秋笑了笑:“有意见可以当面给谢书记提,通知你们,下午两点,谢书记要到中医学院视察。”
“好,好,我们这就准备。”魏志军连忙起身,有些慌乱的说道。
“不用准备,谢书记有指示,她就是来看看,为欢迎美国人作准备,所以,不用特别准备。”
说服谢静宜到中医学院来视察,破费了他一番口舌,谢静宜最初是不想来的,但楚明秋告诉她,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是她到燕京市委的第一个外事任务,是第一炮,只能炸响,不能放空炮,否则上下都不好交代,谢静宜这才答应。
白敬棠被免了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一职,倒没什么在意,散会后,他便与高庆作交接。
孟国柱忍不住又开始发牢骚:“这算什么,无罪释放,回来就升官了,高庆虽然没有谋害江青同志,可他还有海外关系,他儿子还在法国。”
魏志军有些烦躁,再度拿起电话给杨书记那,结果被杨书记训斥一番,告诉他,坚决执行市委的决定,特别是谢书记的指示。
魏志军心里很埋怨,杨书记主要工作放在卫戍区,在市里名义上分管工业,可实际上就没管过,卫戍区的几个领导都在市委兼职,这卫戍区还是要人管的,杨书记实际上是看家。
下午一点五十,谢静宜的车就开到中医学院,楚明秋带着中医学院的领导们一点半就等在行政楼前。
“谢书记!”楚明秋抢上前,谢静宜温和的冲他笑了笑,楚明秋然后一一给她介绍,谢静宜略微矜持的与魏志军等人一一握手,到了高庆这,她才含笑说:“高教授,我们见过,在主席那。”
高庆仔细端详下,好像记得有这么回事,谢静宜爽快的说:“您是贵人多忘事,有人说您谋害江青同志,毛主席就说不可能,主席特别指示,象您这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要好好保护。”
“主席,主席,还记得老朽!”高庆声音有些颤抖,极力控制着,老实说,当听到他的罪名后,他也很绝望。
“主席当然记得您,他说,您还批评过他,说他作息不规律,抽烟太凶,是个敢直言上谏的好医生。”
“我,我,...”高庆不知该说什么好,楚明秋很惊讶的看到,他的眼眶都红了。
“您身体可还好?工作怎么安排的?”
楚明秋立刻插话道:“高教授身体还好,明天打算作个全面检查,工作呢,校革委会决定,他出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和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您看这样可好?”
谢静宜迟疑下,勉强点头,扭头对魏志军和孟国柱说:“你是军队代表,你是工宣队队长,这大学里,特别是中医院这样的大学,类似高教授这样从旧社会出来的知识分子,一个是要爱护,另一个是要帮助。
爱护,是什么呢?就是在生活上待遇上,给以优待,在工作中大胆使用;帮助呢,他们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身上有些旧社会的习惯,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习惯,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过,同志们,帮助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在工作中帮助进步。” 在这之前,魏志军孟国柱都傻了,高庆能出狱,居然是毛主席亲自决定,他们还在那傻乎乎的想顶着不办,天啊,幸亏上午没与楚明秋冲突,否则他们的仕途就到头了,不,不只是仕途的问题。
此刻听到谢静宜的话,魏志军象从梦中惊醒,连忙说:“谢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照办,爱护,帮助。”
魏志军有点语无伦次,谢静宜心中有几分得意,笑道:“这可不是我说的,我没那个水平,是毛主席说的。”
楚明秋心里暗笑,这就是谢静宜的优势,你不知道倒底是毛主席说的,还是她的意思,外人没法问,也不敢问。
这个优势巨大,连吴书记都深为忌惮。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楚明秋肚里都要笑破了,严肃的答道:“谢书记的指示,我们也会向全校师生传达,认真学习。”
谢书记这才满意的点头:“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毛主席就说过,中医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中医学院与华清燕大这样的学校不一样,那两所学校要复杂得多,阶级斗争很激烈。”
楚明秋听着她的话,感觉到毛主席对中医好像挺有好感。
魏志军和孟国柱频频点头,谢静宜说了几句后,才又说道:“这次美国医疗代表团过来,是中医学院第一次接受外事任务,你们要完成好这次任务,小楚同志是我派来的,负责协调这次外事任务,你们要好好合作。”
“是,是,一定,一定。”魏志军已经被打傻了,压根不敢提反对意见,只能连连点头。
楚明秋笑道:“魏主任对我的工作很配合,谢书记,按照您指示,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副教授正在路上,估计最迟明天,就能回校,对他们的工作安排,您有什么指示?”
“他们的工作嘛,”谢静宜想了想,扭头问高庆:“高教授,您有什么意见?”
高庆想了下说:“我觉着,两方面吧,一方面增强一线的医疗力量和教学力量;另一方面,我建议组建两到三个医疗队,以巡诊的方式,到农村去,一方面就地培养农村医疗力量,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服务。”
谢静宜点点头:“很好,高教授这个意见好,六五年,主席就批评过卫生部,批评他们只为官老爷服务,这个意见好,高教授,您写个计划书交给我。”
高庆点头说好,随即叹口气:“以前主席说,农村缺医少药,我对这个认识还不深,可六三年,我参加下乡医疗组,那一次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触目惊心,农民小病挺着,大病等死,唉,我建议,这个下乡医疗组,要成为常态,每年都要从医院抽调一批医生护士到农村去,作巡视医疗。”
“在这方面,”楚明秋也插话道:“中医比西医要好,西医严重依赖检查手段,咱们中医的检查手段简单,不需要那么多设备,而且,用药也便宜,草药嘛,比西药便宜。”
“落实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赤脚医生是关键,我们的赤脚医生计划,在国际上有很大反响,去年,美国那个什么大学的学者来我国拍摄了一个赤脚医生,那部片子虽然不全面,但依旧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影响,可国际上依旧一些敌对我们的势力,在污蔑我们的赤脚医生,对了,你们有《赤脚医生手册》吗》?”
“有的。”魏志军连忙答道。
这《赤脚医生手册》是浙江中医学院和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这本书很全面,从疾病预防,到常见病的医治,还有中草药的运用,等等,上面都有,楚明秋都还特地买了本。
“高教授,您看过这本书吗?”
高庆摇头:“这几年...”
“瞧我,”谢静宜自嘲的笑了笑,楚明秋插话说:“我看过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不但农村可以,城里的人也可以用,中医学院应该多买几本,每个医生人手一册,特别是去年出版的那个版本。”
高庆感到意外,楚明秋对这本书的评价居然这样高,他开始重视起来,心里想着,找这本书来看看。
谢静宜在行政楼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又到教学楼去看了看,很多学生正在上课,白敬棠给她介绍了下学校培训短期学院的情况。
“主要培训在针灸,伤科,在药学上,我们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
白敬棠的介绍很简单,楚明秋接过话题说:“我看了他们的材料,学生学习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两种,基础课程分为中医基本诊断,中药药物学,临床课程又分为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由于时间只有一年,学习非常紧张。”
谢静宜正要开口,楚明秋迟疑下补充道:“不过,这里面还是有问题,我建议增加三个月的实习期,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学过医,如果能有三个月的实习期,可以帮他们渡过最初的紧张阶段,毕竟这医生关乎人的性命,刚才高教授提出组建下乡医疗队,这些学生在毕业前抽调一部分,嗯,大约三分之二吧,到下乡医疗队,剩下的则在附属医院实习,让老师再带带他们。”
谢静宜想了想说:“在实践中学习吧,医学院学制要缩短,这是毛主席的指示,现在各中医学院都是一年,咱们延长三个月,这不是变相延长了教学时间。”
楚明秋没有坚持,退到一边,高庆却插话说:“谢书记,这医生不同于其他行业,是关乎人命的,还是有实习为好。”
谢静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白敬棠连忙说:“学制缩短,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医学院坚决执行,至于是不是需要实习,校革委会再研究,您看如何?”
谢静宜这才勉强点头,高庆还想坚持,楚明秋给他使个眼色,他才勉强点头。
医生没有实习,当然是不对的,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复杂情况,差别很大。
谢静宜在教学楼看了会,作了几个决定,而后又到住院部门诊部视察。
住院部的嘈杂让谢静宜皱起眉头,这时,孙临川也来了,他给谢静宜解释说,病人太多了,实在安置不下,只能在过道加床。
“这些病人有些是城西的,多数还是从外地来的,大兴通县,保定张家口都有,让他们住旅馆也不行,我们也实在没办法。”
这倒是实情,全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便是燕京,现在交通没那么便利,还只是附近两三天路程的来看病,几十年后,交通便利,全国的疑难杂症都往燕京跑,那有不挤的,看病那有不难的。
笔者家附近有个二级医院,医生护士闲得很,平时压根就没几个病人,住院部都快成了老人托管中心了。可到本市的三甲医院,那是人满为患,等一个床位要一周。
“这不过是小事,”楚明秋说道:“不会有什么影响,与美国西欧比起来,我们是穷国弱国,医疗资源紧张,很正常。”
谢静宜没有说话,在住院部看了一圈后,又到门诊去视察,等全部视察完了,天色已经黑下来。
“还需要再整顿,卫生至少要打扫干净,我看有些护士的衣服都比较脏,这不行,美国医疗代表团还有四天便到了,中医学院是重点,外交部转来的材料,美国人已经正式提出要看赤脚医生,中央已经同意了。”
魏志军马上表态:“我们一定作好准备,决不让这个外事活动出现任何问题。”
楚明秋问道:“外交部到时派谁来?市委到时派谁来?您会来吗?”
谢静宜摇头说:“我肯定不会来,到时候,卫生组方组长会来,外交部要派两个人来,一个翻译,一个接待,另外卫生部也会派人来,估计人也不多,市委嘛,小楚,我会向市委建议,让你全权负责,另外,外事组也会派人来,也不多,一两个人。”
谢静宜又对魏志军说:“你们要支持小楚的工作,他代表市委,代表我。”
当着魏志军和孟国柱的面,敲定了楚明秋的地位,代表市委,超越了校革委会。
孙临川都快嫉妒得发狂了。
楚明秋则不动声色,高庆很是纳闷,楚明秋怎么成了市委代表了。
送走谢静宜后,楚明秋就对魏志军说:“接下来几天,在美国人来学院参观交流之前,我就在学校工作,替我收拾张办公桌就行,不需要独立的办公室。”
“好,我马上让办。”魏志军再没提异议,楚明秋含笑说:“不用这么着急,明天办也行,一张办公桌,用不了多少时间。散了吧,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去想想,如何顺利完成这次外事任务。”
楚明秋毫不掩饰自己与高庆的关系,冲高庆说道:“老师,到您家里叨扰一顿。” 高庆面无表情的点头,俩人自顾自的走了,白敬棠看看魏志军孟国柱,又看看高庆,也转身走了,他的心情很高兴。
孟国柱看着高庆和楚明秋背影,半响才重重的啐口唾沫,魏志军皱眉:“老孟,这是干什么,回吧。”
说完转身就走,孙临川迟疑追上去:“听说高庆要来附属医院担任院革委会主任?”
“嗯,你也知道了,高庆是谢书记亲自点的,还给毛主席看过病,他当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没有问题。”
魏志军心里有点烦躁,感觉最紧诸事不顺,孙临川有点傻了,附属医院的革委会主任,他已经想了很久,为了扳倒白敬棠,他已经花了很多精力,这凭空又出来个高庆,而且来头还这样大,要扳倒他的难度太大了。
“可,高庆的海外关系,还有黑权威黑专家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让他出任革委会主任,这恐怕不妥吧。”孙临川小心的说。
“这,我没办法,”魏志军脸色阴沉:“这是上级的决定,另外,附属医院的革委会还可能改组,这次会来的教授比较多,还有科室主任....”
魏志军猛地站住:“你也别多想了,你的副主任还是好好的。”
魏志军转身快步走了,孙临川站在那,半响没挪步。
孟国柱在后面看到这一切,心里冷笑,这些臭知识分子,看着清高,实际还是权利熏心。
高庆和楚明秋则轻松得多,到了没人处,高庆才问:“放我出来,就是为这美国医疗代表团?”
楚明秋摇头:“这不过是个药引,这谢书记刚到市委工作,想干出点什么来,她恐怕也知道,有人在议论,她就是靠毛主席,本事不大,所以,想做出点成绩,给那些人看看,正好,美国医疗代表团要来,而文化卫生组,又是她分管范围,所以,我就通过她,把那些老教授从五七干校弄回来,您呢,我本来是没把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她提了下,没成想,她还真办成了。”
昨天,高家人太多了,楚明秋没来得及说便走了,现在他才详细给高庆解释,为什么他会突然出来,以及自己利用美国医疗代表团来访,作了那些事情。
“老师,现在您得忍着,赤脚医生,是毛主席亲自肯定了的东西,您要反对这个,那可正好给别人提供子弹。”
高庆摇头:“我不反对赤脚医生,相反,我支持赤脚医生,我们国家太穷,人口太多,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短期培训一批赤脚医生,可以缓解这种情况,我的想法是,他们既然能到学校来学习,那为什么不准备更充分一点呢,多三个月实习期,可极大的减少他们将来的误诊率。”
“在这点上,老师,我同意,您是对的,但要分场合,谢静宜志大才疏,这种人,最不愿的便是有人当众反对她,所以,您呀,把嘴巴闭紧点,明哲保身吧,闭紧,现在,您可以给病人看病了。” 高庆没有回答,过了好一会才轻轻嗯了声。
“从根上说,咱们国家好多事都在探索中,赤脚医生也是一种探索,还有农村搞的合作医疗制度,都是这样。”
楚明秋的语气中有几分感慨,除了赤脚医生,还有农村合作医疗,以前,他压根不知道,中国还有过这种合作医疗制度。
这个合作医疗制度与几十年后的新农和大不相同,也是缓和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高庆并不清楚这个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东西,于是楚明秋便给他解释了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早是在湖北省西部一个土家山寨,一个名叫覃祥官的赤脚医生创立的。
这个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公社建立一个公社卫生所,每个大队一个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收五角到一块钱,再从队集体公益金中收取五角左右,农民每次看病给两三分钱,最高不过五分钱的门诊费,而吃药就不要钱。
老实话,楚明秋看到这个合作医疗方式,觉着比几十年后的新农和还好,毕竟吃药不要钱。
但宣传归宣传,宣传难免放大,这个医疗制度,在实际执行中,还有那些问题,效果好不好,他也不知道。
国家现在穷,不可能建立起全民福利医疗,如果,这个合作医疗制度能保证药品,那还真是不错。
覃祥官创立的这个制度,被湖北省上报到中央,中央专门派人去核实,总结经验后,在燕京郊区召集农村开了两次会,会上农民都赞成这个制度,六八年底,中央将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报告送到毛主席那,毛主席当即批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
从此,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推行。
高庆听后,忍不住连声称好。
“毛主席还是英明的,没被那些奸臣蒙蔽,这样好的制度,也只有他老人家能推行下去!”高庆很感慨,他告诉楚明秋:“当初我参加下乡医疗队,农民真的很苦,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卖了口粮,再来看病,别说一块钱了,就算五毛钱的药都吃不起,现在好了,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吃药不要钱,好!好!”
楚明秋也赞同的点头,他也想起当初遇见狗子的事,狗子爸爸生病了,狗子爷爷没办法,就只能卖了种子粮,而且还得卖高价,要不是遇见他,狗子爸爸坟头上的草都多高了。
俩人说着闲话,楚明秋告诉高庆,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和副教授要尽快安排工作,这段时间自己都在学院,市委代表的招牌要尽量用,要用足。
“既然给我披上了老虎皮,怎么也要吼上两声。”
高庆忍不住放声大笑。
这顿晚饭高庆吃得很舒畅,他好像没有什么刚从看守所出来的模样,楚明秋忍不住问起这些年,他在看守所怎么过的。
“还能怎么过,”高庆随意的说道:“开始关在房间里,后来所里就让我给人看病,先是给犯人看,后来是给所里的警察看,再后来就是给不知哪来的人看。”
楚明秋噗嗤笑出声来,每个人都需要医生,高庆这样的名医,在那都有用,警察也不是傻瓜。
晚饭后,范中行又过来了,楚明秋便趁机告辞,还没出门,白敬棠便已经到门口了。
高庆回来,震动了整个中医学院,甚至可以说震动了整个燕京卫生系统。
官场上的事情很复杂,各方面都要照顾到,楚明秋便犯错了,谢静宜到中医学院视察的事,当天便传到卫生组,卫生组方老知道后,第二天下午便带着人到中医学院来,见到楚明秋便将他拉到一边,好好埋怨了一通。
楚明秋很快明白了,心中很是无奈,他也没推诿,立刻向方老道歉,另外传达了谢书记的指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楚,你还年青,做事不可太冒进。”方老语重心长的叮嘱着,他对楚明秋还是照顾的,不过,这个消息传到卫生组后,下面的人反应很大,他这个组长压根就压不住。
副组长狄生看着方老和楚明秋在边上嘀嘀咕咕的,心中很厌恶,这个凭空落下的年青人不知使了什么手段,让谢书记这样信任他,将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的工作交给他,这万一要搞砸了,怎么办?!
更何况,谢书记视察中医学院,这样大的事,居然敢不通知卫生组,他这是想干什么!要抛开卫生组,另立山头!
方老带着楚明秋回来,卫生组今天来的人有四个,除了方老外,另外三人,一个是副组长狄生,另外两个年青人,男的大约二十七八的样子,有些矮胖,戴着一副眼镜,方老介绍说叫曲路;女的大约二十来岁,留了个马尾巴,身材不高,上面穿着小花衬衣,下身则是条红裙子,看着就是个不会打扮的女生,名叫黎心蕊。
楚明秋对两个年青人倒不是很在意,冲狄生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狄副组长,是我冒失了,忘记通知卫生组了,以后这样的事,绝不会再发生。”
“那里,那里,”狄生皮笑肉不笑的答道:“楚同志鹏城万里,以后卫生组的工作,还需要楚同志多指点。”
“狄副组长言重了,是我的错,我检讨。”楚明秋连连道歉。
方老有些不耐:“好了,老狄,小楚同志年青没经验,既然已经意识到错误,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狄生在才讪讪的收拾起态度,魏志军和孟国柱一前一后的出来,办公楼前人很多,多数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个个穿着都比较陈旧,手里都提包包。
方老很容易的便在其中看到不少熟悉的人,他极好的掩饰着自己的惊讶。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
“哦,他们是刚从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今天上午刚到。”魏志军解释道。
楚明秋则很高兴,笑呵呵的看着正在报道的教授们,这里面一大半他都很熟悉。
“嗯,动作很快,”方老很满意的点头,魏志军勉强说道:“不算快了,谢书记批评我们了,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力度不够。”
“毛主席的干部政策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谢书记的指示也要全面落实,这些教授回来后,学校打算怎么安排?”方老问道。
“嗯,照从前那样,恢复工作,恢复待遇。”魏志军答道。
方老点头:“这样好,待遇嘛,要恢复,至于工作,还是以看病为主。”
魏志军会意点头,孟国柱要傻点:“方组长说得对,这些人还是该控制使用,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改造好。”
“那就在工作中改造,”楚明秋插话道:“谢书记的指示是,给人民群众看病也是一种劳动改造。”
说着他上前一步,走到方身边:“这些教授回来,主要放在一线,看病教书,至于是不是提拔,或恢复原行政职务,要看他们的表现和群众的意见。”
这些教授在文革前,有不少担任了行政职务,比如系主任科室主任什么的,现在他们回来了,要不要恢复职务,这曾经让他为难,昨晚,他与高庆商量后,决定暂时不恢复职务,这样可以避免激化矛盾。
“嗯,这样好,”方老终于放心了,恢复职务是件大事,不但要得到科教组的同意,还要上报国务院,现在不恢复职务,只是恢复工作,那就简单多了:“美国医疗代表团还有三天便来了,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正在准备中,”魏志军答道:“市委已经将外交部转来的资料转给我们了,我们正在作针对性的准备,另外,希望到时候,上级派出有经验的同志协助我们。”
方老微微皱眉,楚明秋笑了下:“魏主任说得对,我太年青,没什么工作经验。” “市委都相信你,我也相信你,不过,到时候,我们卫生组还是要来人的,对我们卫生组来说,这次美国医疗代表团来,虽然只是民间代表团,但对我们卫生组也是个大事。”
“到时候您来吗?”楚明秋问道。
方老摇头:“明天我就要去杭州,在杭州有个全国卫生工作会,会议时间是五天,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的事,就由狄副组长和小曲小黎负责。”
扭头对狄生三人说道:“老狄,小楚同志代表市委,也代表谢书记,你要多听他的。”
狄生的脸色顿时变得精彩无比,小曲和小黎倒不觉着什么,连忙答应。
楚明秋笑呵呵的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帮助。”
魏志军不动声色,引着方老几人又重新在学校和附属医院走了一圈,方老也提出了几点,特别是在住院部,检查得非常仔细。
在楚明秋上次提出后,这住院部也整顿了一番,可比起文革前来,还是有不少差距,但在另一方面,卫生干得不错,整洁和有条理了。
楚明秋知道,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现在就靠回来的这批教授专家了。
在方老他们走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附属医院动刀,除了高庆接任附属医院革委会主任外,他没有动附属医院革委会,尽管非常讨厌孙临川,但还是没动他。
高庆决定调整住院部主任,将原住院部主任调去药房当主任,药房主任范中行调去当住院部主任,各科室中,五七干校回来的教授们都在科室兼任副主任。
高庆又恢复了文革前的一些做法,比如初诊制度,管床护士职责,查房制度,特别是病历档案,每个病人的档案都必须清楚,每个医生的医嘱都必须记录清楚,字迹必须每个人都能看懂。
这些决定在医院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医生的欢迎,在护士中引起不少怨气,这增加了她们的工作量。
但,这不要紧,因为高庆现在身上有毛主席的加持,毛主席亲口称赞过的教授,谁要反对他,都要掂量掂量。
经过一番整顿,附属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感谢分享~
【 在 jiuweiljp (jiuweiljp)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章 外事活动
: “老领导,您最近身体可好,”魏志军几句寒暄,然后语气一转:“老领导,最近
: 咱们学校接到个外事任务,那是,自然要好好完成,可市委派来个小年青,叫什么楚明
: 秋,借这个外事活动,兴风作浪,非要将五七干校黑专家黑权威全数放过来,您说,这
: 不是翻案吗,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岂不毁于一旦。”
: “哦,是这样,那我们坚决与他展开斗争,”魏志军神情有些兴奋:“可这楚明秋
: 说,这是谢书记的指示。”
: “哦,那是,对谢书记,我当然是尊敬的,谢书记的指示,我一定照办,绝不与她
: 对着干。”
: .....
: ...................
感谢分享。疫情如火盼名医
感谢分享
多谢多谢!
Thanks a lot!
精神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