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宣而战?美军基地遇袭后,美国以色列或采取行动

o
o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编者按: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虎狼中东”也正酝酿着一轮新的风起云涌。
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便迎来了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前总统特朗普遗留的“政治资产”,在拜登的一道道行政令下被推翻、被重塑。

其中,在美国的外交领域与对外策略方面,更是在拜登高呼“美国回来了”之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特别是在乱象四起、备受各国关注的中东局势上,拜登更是频频出招,重新定义了美国对中东的态度、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一来,拜登一改特朗普时期,美国在中东“泾渭分明”的风格,不仅营造了有意与伊朗等国“缓和关系”的信号,还特地通过揭露“卡舒吉案”报告、制裁沙特人员,重新“校准”了美沙关系,同时还“冷落”以色列,塑造了美国在中东的中立角色。

尽管,拜登看起来把局面烘托得“一团和气”,但实际上却是想借着中立的形象,向中东各国更好地“薅羊毛”。甚至连昔日与美国“穿同一条裤子”的沙、以等国,都可能在拜登的“重新校准”之后,与伊朗一样面临相同的“制裁大棒”。

二来,拜登上台后的第一次对外军事活动,就发生在中东,即美军空袭叙利亚。

尽管,白宫明面上是针对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武装”,但实际上却是“一箭四雕”:

1,这一“拐弯抹角”的空袭,避免了直接打击伊朗,但却起到了相同的施压作用。

2,由于事发地在叙利亚,拜登这是想试探普京对此事的态度,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3,空袭发生后,英法公开表态支持美国,拜登无形之中“团结”了西方阵营。

4,美军在中东发起空袭,恰好与拜登拒绝从中东、阿富汗撤军“遥相呼应”,并向中东各国传递了“美国回来了”的信号。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中东地区,接下来势必还会有更多的“大动作”、并暴露更多的野心。

但人算不如天算,拜登还是低估了“虎狼中东”。就在美军空袭叙利亚一周之后,美军在伊拉克的阿萨德空军基地,突然遭到了不明武装分子的袭击。
据悉,当天有至少10枚火箭弹击中了该基地,其中一名与美军有关的承包商,在袭击中心脏病突发、当场身亡。

由于美军当初空袭叙利亚时,曾导致22名武装人员身亡,目前外界普遍认为,阿萨德基地遇袭是该武装“报复”所为。

不过,对于这场袭击,白宫似乎还有别的看法。

3月7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仍在评估谁发动了袭击、谁该为袭击负责。他还强调,若美国决定对袭击做出回应,那美方将会自己选择时间、地点采取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几天,白宫发言人和拜登都先后表示过,一旦评估出结果,那就会“以牙还牙”、采取军事行动,就如同美军上一次轰炸叙利亚那样。

因此,结合奥斯汀如今这番美军很可能再次“不宣而战”的表态来看,不排除白宫有再次如法炮制、空袭叙利亚,或者直接向伊朗动武的可能。

毕竟,一旦美方认定,该袭击与之前打击的武装组织有关,那就会借机向伊朗“泼脏水”。只不过,已经被“报复”过一次的美军,这回很可能会放弃继续轰炸叙利亚,避免“事态陷入循环”,转而向伊朗动武。

总之,一周之内,美军基地2次遇袭,这令白宫非常没面子,也变相打击了所谓的“美国回来了”言论。

因此,拜登要是在此事上“和稀泥”,美国没准就“回不来”了。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以及法国“戴高乐”航母,目前都已集结在了伊朗家门口——波斯湾。

很显然,美英法大动干戈、摆出了这么大阵仗,要说对伊朗没想法,谁都不会相信。

并且,除了美英法之外,以色列防长甘茨更是公开表示,以色列军方正在计划打击伊朗的核设施,同时称目前已锁定多处目标、将开展单独行动。

很显然,以色列这回又想向美国递“投名状”了。

不过,就在美以英法等国“磨刀霍霍”之际,普京态度突然发生转变了。

7日,普京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写了一封信,谈到了两国合作、中东局势以及加强俄伊关系等问题。

很显然,相比信件内容,外界更关注的,还是普京在眼下这一非常时期、致信哈梅内伊所传递出的重要信号——普京愿意“力挺”伊朗,美国要是执意咄咄逼人,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管。

此外,在普京写信之前,有着俄罗斯“神盾舰”自称的“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也已经抵达了中东。

据悉,该舰是目前俄军最先进的战舰,此次赶赴中东,还是它第一次远航。

可见,俄罗斯已经做好了在中东、和美欧“面对面”的准备了。

对此,浅谈几个看法吧。

第一,美欧在中东的“野心”不断膨胀,迫使普京不得不改变态度,做好“接招和反击”的准备。

毕竟,拜登一上台就轰炸叙利亚,这很显然是在向普京“下战书”。更何况,拜登还没当总统之前,就公开表示过“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敌人”。

因此,基于这样的“敌对关系”,拜登先后借助“北溪2”项目制裁俄罗斯,通过纳瓦利内事件、联合欧盟向俄施压。如今,拜登很显然又把目光瞄准了中东。

如此一来,与俄方强势反击美欧类似,普京也需要在中东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自己的铁拳,否则很容易被美欧赶下“牌桌”。

第二,中东局势再起波澜,对伊朗的考验更大了,《伊核协议》谈判也将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毕竟,相比较5年前的奥巴马,拜登想要的不仅是一份原来的核协议,而是更有利于美国、西方世界的核协议。

所以,为了迫使伊朗妥协,西方国家如今会不遗余力地施加压力,或外交施压、或军事威慑、或栽赃嫁祸都有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也是核协议签署方之一,没有普京的点头,美英法估计很难得逞。

第三,尽管,有普京出面给伊朗“压阵”,顾着“脸面”美英法暂时不会撕破脸皮,但台面下的“代理人之争”估计很难避免。

例如,以色列便有独立、不宣而战的计划,亲美武装也可能在这个时候挑事。

总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中东这张牌桌的风起云涌已经开始了,伊朗和俄罗斯也得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