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星先后出手,还想看新机爆料?没门!

e
e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每当一款新手机、新电脑或其它关注度较高的电子产品发布前,大家应该都会看到许多早期爆料信息,例如“XXX手机曝光,搭载更大相机模组“、“新款XXX手机要来了,起售价只要2999”,甚至还有更直接的,例如“不用等发布会,XXX手机正面照曝光,外观基本没变”。

这些爆料信息有的比产品正式发布早几天,有的早好几个月,从爆料真实程度来看,部分爆料信息真实度极高,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大量关注和转发。这些爆料信息一环传一环,经过互联网传播后形成非常复杂的信息链。


在这些爆料信息当中,要是爆料程度低且传播正向,不影响新品发布,姑且还能为厂商未发布的新产品预热,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但若是爆料信息完整,将未发布的新产品曝光得明明白白,还故意引导负面的舆论,哪家厂商坐得住?哪家厂商又受得了呢?

根据Android Authority的报道,三星将加入打击爆料账号的行列,通过向爆料账号、爆料网站发送版权声明,迫使爆料者删除爆料信息。三星的出击,或许在行业内会形成真正趋势,手机厂商们加大对爆料账号的打击,逐渐成为一项行业共识。

为何要打击爆料账号?

前文也提到了,厂商打击爆料账号的初衷,其一是过多过完整的爆料信息,会大大拉低消费者的期待值,在产品发布时可能会降低目标用户的购买欲,其二,部分负面传播的信息,伤害的不仅仅是未发布的新产品,还会影响其它已发布产品的销售,甚至会伤害品牌自身,为公司带来负面的舆论压力。


仔细想想,当我们期待一款新产品发布时,若被各种各样的爆料信息影响,是不是会降低自己的购买欲呢?各类信息有真有假,有的拉高产品有的进行贬低,当产品真正发布时容易让我们产生落差感,若是与爆料信息一一吻合,又缺少新鲜感,想想现在买还不如等下一代产品。

另一方面,厂商也担心一些过早曝光的真实信息,会给竞争对手带来更多的反应时间,在非专利技术或其它不可控因素的条件下,会减少自己新产品上市之后的“市场独占期”。当年的乐视手机就如此,因为iPhone 7取消3.5毫米耳机孔的消息曝光得较早,同时又是安卓手机Micro USB接口向Type-C接口过渡的最初阶段。凭借着时间差,乐视手机正好干掉3.5毫米耳机接口和Micro USB接口,转而以Type-C接口代替,一时间风头无二。

因为有的技术在供应链里可能早就出现了,也许是产品规划的原因,有的厂商并没有第一时间采用,若其它品牌的新机搭载的新技术新卖点过早曝光,直接给竞争对手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为了减少关键信息的爆料,不给竞争对手反映的机会,有的品牌已按奈不住,早就出手打击了!

在三星之前,苹果早就等不急了

在科技数码圈里,苹果算是顶流的存在,任何一款产品的更新信息,基本都会收获大量市场关注,这使得许多爆料账号更热衷于关注苹果的产品动态,为自己收获更多流量和粉丝。就以去年发布的iPhone 12系列为例,在产品发布之前就被国内外的各路爆料者扒了个遍,直角边框的改动、新增型号iPhone 12 mini、除Max版本外其余机型后置主摄规格基本不变等等,爆料到最后就差最终价格公布了。


就这全方位无死角的产品先期曝光,苹果自己也受不了,关键是每年都这么全面的曝光,极大影响许多用户对苹果产品的新鲜感,为此,苹果开始打击曝光账号,让爆料者体验体验苹果官方警告和律师函的震慑力。

cnBeta就曾经报道过,一位国外博主因绘制AirPods Max的概念渲染图,就被苹果发律师函警告,国内的爆料人@Kang也收到过苹果法务的来信,让他不要分享苹果未发布新品的信息。苹果的用意很明显,对爆料的发布者进行警告,促使其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减少产品正式发布前的曝光量,保持神秘感。若从信息源头来看,为何爆料信息总是查不完禁不住?

不是保密措施不严,而是各种爆料者让厂商们防不胜防

像三星和苹果这样的国际大企业,从项目立项、产品设计再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严密的安全条例和保密规范。关于企业本身员工的保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是项目保密,包括具体项目及产品名称保密制、参与人员架构保密管理规范和课题程序加密等;第二是限制和约束,包括监控摄像头、限制USB连接、划分保密安全区域、网络限制和安全加密等;第三是合同约束,通过制定严格的条款来约束员工行为,例如巨额违约金。

苹果离职工程师就透露过,初代iPhone的研发时,各个项目组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自己只知道自己负责的细分序列。微软员工表示,公司所有电脑都需要加入域,设备存储需要使用Bitlocker加密,每隔72天就要更换密码。那在如此多的约束下,消息是如何泄露的呢?

从近几年的爆料消息来看,大部分爆料信息的来源集中在供应链和销售门店上,像是生产线泄密iPhone真机照和销售门店提前开箱小米手机,其中的难点在于第三方人员管理,按照员工的意愿,主动泄密是最难防的。供应链也会与厂商签署保密协议,但供应链生产员工数量庞大,难以有效全面管理,生产线员工通过倒卖新品信息获得巨额回报。凡收益远远大于风险,即使管理再严格也不乏铤而走险的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很低,人人都是发布者,也都有可能成为爆料者,因为信息差造成的话题独特性,吸引许多人加入到爆料的链条中,让厂商们防不胜防很是头疼。

未来会如何?

继苹果之后,三星也加入到打击爆料账号的行列中,可以预想得到,未来还会有更多厂商加入到其中,加大对爆料信息的筛查和打击力度。就目前来看,厂商们的对部分爆料账号的打击,还不会影响到其它账号和网站的爆料。Android Authority同样表示,这只会加快爆料图像或视频的删除时间,并不会影响到其它爆料网站。

于厂商而言,打击不实信息是件必须要做的事,避免影响到产品发布和品牌长远发展。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还可以继续吃瓜,继续看各种爆料信息,只不过在厂商律师函的作用下,爆料者们会收敛和克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