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自救 面对美国的芯片禁令 华为放弃幻想后的自救之道

a
a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编者按:美国对华为的第二轮禁令已经达到60天,即将出台详细的禁令解析,多家跟华为有深度合作的企业急切地等待结果。在此期间,美国还将对华为员工实施制裁,进行签证限制。华为内部则已经放弃幻想,早就开始了自谋生路。

华为准备的芯片自救之道其实也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自救之道,这次由华为来开始做,也算是莫大的荣誉了,尽管极其悲壮。

华为芯片自救有底气

在美国打压的第一轮过后,华为在2020年的上半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营收4540亿,同比增长13.1%。


这可是一份在新冠肺炎和美国制裁的双重影响之下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难能可贵。

华为这份成绩单中,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稳定增长,在消费者业务上同样保持增长很不容易了,毕竟在旗舰机华为P40上砍掉了大量的美国零部件,并且在海外因为无法使用GMS的缘故下,导致海外销售大幅度下降,但总体依然取得了增长,非常不容易。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华为业务依然没有下降,可以说是非常顽强,有一种打不死的精神。

这也是华为芯片能够自救的底气所在!

华为芯片的自救之道——从Fabless模式转向IDM模式

在芯片企业运作模式中,一般存在三种模式:Fabless,IDM,Foundry。


Fabless——无工厂芯片设计商,只负责芯片设计与销售;将生产、封测等环节外包。华为海思和联发科等都是这类代表。

IDM——芯片设计,生产和封测等全部自己来干的模式,典型企业是三星。

Foundry——只负责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其中一个环节,不进行芯片设计,典型企业就是台积电,中芯国际。


华为海思当前的模式是Fabless,可以自行设计芯片,封装和测试上有国内企业可以做,但在芯片制造上被美国卡脖子,要自救,就只能解决芯片制造的问题。

华为逼于无奈之下只能转向IDM模式,自建(合建)芯片制造生产线,目前已经做了如下规划:

​①晶圆产线进度:

已经找到一条130nm的不含美国技术的8寸晶圆代工线,可以马上为华为生产相应规格的芯片;

12寸晶圆制程,正与国内一个代工厂联合打造一条45nm工艺不含美国技术代工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换掉4~5台有美国技术的关键设备,或能在2020年内解决;

在12寸晶圆先进制程上,在外密切与三星、台积电联系合作,对内与中芯国际联系合作,将打造一条28nm的不含美国技术的代工生产线。

②一旦在①中的晶圆产线得到解决,除了手机SoC芯片因为需要7nm,5nm的制程工艺,目前只能从联发科,高通,展讯等采购外,其它的华为产品都可以通过上面的产线进行生产。

③华为的零部件库存足以支撑到上述IDM产线的建成,手机芯片有半年的库存,用于mate 40 的1000万部基本没问题,基站大约有两年的库存,对于运营商业务可以有足够的支撑。

④对于芯片设计来说,设计工具EDA是个头等问题,华为亦在着手自行解决芯片设计工具EDA的问题。

⑤资金问题,因为构建晶圆产线,大量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华为不缺钱,但对于晶圆产线来说,烧钱的速度更大更快,这块可能需要国家各种芯片产业基金进行支援了。

总体来说,华为这条自救之路,方向性是正确的,但其中难度也不小,特别是28nm生产线,绕不开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能否顺利实施,还比较难说。

一旦解决了晶圆代工生产线的问题,对于中国整个芯片行业来说,将是一次质的飞跃,在芯片上完全摆脱国外束缚将是大概率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