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美国两成青少年至少经历一次性取向改变

a
a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编者按: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在青春期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性取向改变,女孩性取向改变的概率是男孩的3倍。

心理学家对美国东南部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描述自己的性取向、恋爱倾向和性行为方式。他们发现19%学生表示自己的“性身份”至少发生一次变化,21%学生表示他们的性吸引发生了变化,例如:在第一年他们认为自己是异性恋,第二年认为自己是双性恋,平均而言,女孩比男孩更认为自己有吸引力。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强调了青少年在识别和体验性方面非常微妙和动态化。据悉,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心理学家J.斯图尔特(J. Stewart)和同事对美国东南部农村高中744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性取向调查分析,参与者54%是女孩,46%是男孩。

研究人员发现女孩和男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6%女孩声称研究期间至少有一次“性身份”变化,而只有11%的男孩声称自己出现的“性身份”变化。

除了性取向之外,研究小组还询问了参与者对异性的吸引力,即他们是被男孩还是女孩所吸引。结果显示,21%学生声称他们至少对一个人产生兴趣,而多数人表现出多样性变化。

女孩和男孩对自定义的性别认同也存在显著差异,31%女孩表示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发生了变化,相比之下,仅有10%的男孩这样认为。

斯图尔特指出,在过去3年时间里,一些青少年在性少数群体身份和吸引力之间转移——同性恋、双性恋,以及不同程度的同性吸引力。其他青少年则在异性恋和性取向少数群体之间波动转换,当我们研究性别认同、吸引力和性行为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一致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趋势。

性少数群体也叫“彩虹族群”,是指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间性人、无性恋以及以上未提及的其他非规范性的性取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人群总称。

研究小组发现,大多数被认为是性少数群体的青少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性吸引力,其中大多数都曾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那些自认为是异性恋的学生,尤其是参与该研究的女学生,她们有更多的可变性。事实上,9%的女孩参与者称自己是异性恋,至少存在一些同性吸引力。

此外,12%的女孩参与者称自己曾有过同性性行为,尽管她们认为自己是异性恋,并表示自己对其他女孩没有性吸引力。

青春期是青少年探索性取向身份的重要时期,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讲,性身份发展的过程非常微妙,基于对年轻人群研究分析,预测该情况可能会持续到30多岁,甚至更大的年龄阶段,需要强调的是,当前谈论的是关于性取向的自身驱动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