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基础学科“又难又穷”?刻板印象该破除了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3月23日 23点5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w
wmrencai
3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奉献”“冷板凳”“异常艰苦”,数十年间,大学生选报志愿时对基础学科一直抱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在众多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基础学科更是被贴上“又难又穷”的标签。而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随着面向青年人才的“强基计划”推出,不少从基础学科走出来的专业人才受到瞩目。哪个才是基础学科的“真面目”?如何消除基础学科以往的刻板印象?
2020年,我国推出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强基计划”,实施首年的情况并不理想。强基计划“遇冷”,背后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在拿到高考成绩后,放弃了之前填报的志愿,认为读基础学科专业很辛苦,且“钱景”不好。当时,有人建议,要吸引学生选择基础学科专业,在推进“强基计划”的同时,要出台扶持基础学科的措施,解决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由此看来,这些建议暴露出人们对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的不甚了解。实际上,这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就业前景远远好于很多考生认为的所谓“热门”专业,那些“热门”专业由于招生人数多、报考学生多,毕业生就业时反而不易找到理想工作。
为何会出现关于基础学科的这些认知偏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不少学生不希望考进大学后还学得那么苦,因此希望选一些学起来更加轻松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学习辛苦,这是事实,也是学生不愿选择这些专业的重要原因。这也折射出当前扭曲的教育生态,所谓“玩命中小学,快乐上大学”,有的中学教师和家长还以“考上大学就解放了”来“激励”学生复习应考。这无疑是错误的。只有学得辛苦,才能掌握真本事,大学专业领域的学习更是如此。解决我国学生选专业“去苦趋乐”的问题,需要基础教育摆脱应试倾向,不能只盯着高考进行教育,也需要大学所有专业都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不要有所谓的“好混”专业。这才能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从提升能力出发,理性选择专业。
学科认知偏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宣传与“00后”考生之间有明显的“代沟”,如更多强调奉献、牺牲而不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时代,吸引青年人选择某个学科领域,继而成为专业人才的,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事业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实现等。去年国内某公司招聘数学博士开出200
万元年薪,就曾轰动一时。此外,在对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宣传时,也要更接地气一些。很多基础学科的工作环境早已大大改善,但一些宣传报道仍沿用“艰苦”话语,这固化了基础学科给公众留下的印象。
当然,还值得进一步追问的就是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学奥数、参加奥数竞赛获奖的学生,很多都选择继续就读数学专业,做数学研究;而在我国,也不排除这样的学生,但更多人将参赛获奖作为进名校的途径,进入名校后也并不选择数学专业深造。我国基础教育功利化对待兴趣发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基础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弃选”基础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关系到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事实上,培养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因此,教育要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结合能力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成为各自领域的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奉献”“冷板凳”“异常艰苦”,数十年间,大学生选报志愿时对基础学科一直抱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在众多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基础学科更是被贴上“又难又穷”的标签。而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随着面向青年人才的“强基计划”推出,不少从基础学科走出来的专业人才受到瞩目。哪个才是基础学科的“真面目”?如何消除基础学科以往的刻板印象?
2020年,我国推出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强基计划”,实施首年的情况并不理想。强基计划“遇冷”,背后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在拿到高考成绩后,放弃了之前填报的志愿,认为读基础学科专业很辛苦,且“钱景”不好。当时,有人建议,要吸引学生选择基础学科专业,在推进“强基计划”的同时,要出台扶持基础学科的措施,解决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由此看来,这些建议暴露出人们对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的不甚了解。实际上,这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就业前景远远好于很多考生认为的所谓“热门”专业,那些“热门”专业由于招生人数多、报考学生多,毕业生就业时反而不易找到理想工作。
为何会出现关于基础学科的这些认知偏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不少学生不希望考进大学后还学得那么苦,因此希望选一些学起来更加轻松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学习辛苦,这是事实,也是学生不愿选择这些专业的重要原因。这也折射出当前扭曲的教育生态,所谓“玩命中小学,快乐上大学”,有的中学教师和家长还以“考上大学就解放了”来“激励”学生复习应考。这无疑是错误的。只有学得辛苦,才能掌握真本事,大学专业领域的学习更是如此。解决我国学生选专业“去苦趋乐”的问题,需要基础教育摆脱应试倾向,不能只盯着高考进行教育,也需要大学所有专业都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不要有所谓的“好混”专业。这才能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从提升能力出发,理性选择专业。
学科认知偏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宣传与“00后”考生之间有明显的“代沟”,如更多强调奉献、牺牲而不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时代,吸引青年人选择某个学科领域,继而成为专业人才的,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事业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实现等。去年国内某公司招聘数学博士开出200
万元年薪,就曾轰动一时。此外,在对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宣传时,也要更接地气一些。很多基础学科的工作环境早已大大改善,但一些宣传报道仍沿用“艰苦”话语,这固化了基础学科给公众留下的印象。
当然,还值得进一步追问的就是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学奥数、参加奥数竞赛获奖的学生,很多都选择继续就读数学专业,做数学研究;而在我国,也不排除这样的学生,但更多人将参赛获奖作为进名校的途径,进入名校后也并不选择数学专业深造。我国基础教育功利化对待兴趣发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基础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弃选”基础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关系到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事实上,培养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因此,教育要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结合能力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成为各自领域的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