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这些店主也够窝囊的。。。 (转载)

u
uncle4
楼主 (未名空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renzaimg (michael), 信区: USANews
标 题: 纽约市这些店主也够窝囊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 14:57:48 2020, 美东)

保险金能赔多少?不自卫,乖乖等死吧。

转一篇华文极左媒体的文章:疫区手记/黑白种族冲突下 惶恐又无奈的华裔社区

“我不断看着网络上大家上传的影片,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睡,我为华埠社区担心、为纽约担心,也为美国的将来担心。”华埠居民伍丽卿一边滑着手机,看友人们在网络上发布一条一条,关于反警示威者在华埠奔跑大叫、放火的消息,一边眉头紧皱的跟我说。

明州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沙文(Derek Chauvin)单膝压颈致死
案在全美引发暴动,已经至少有75个城市出现示威活动,更有超过40个城市实施宵禁,纽约市也无可幸免,州长葛谟(Andrew Cuomo)也在1日宣布于晚间11时至隔日早5时进行宵禁,另有1万3000名国民兵待命,以因应当前状况。

曼哈顿华埠社区自5月30日晚,连续两天都有商铺遭到示威者打破玻璃,受害者包括珠
宝店、药局,还有手机店,而百货、精品商店林立的苏活区(SoHo)灾情更是惨重,不少精品店的商品趁乱被抢走,像是知名运动品牌爱迪达(Adidas)、衣服品牌Urban
Outfitters,也可看到店内商品散落满地、满目疮痍。

在其中几部流传在网络上的影片中,拍到示威者在店里“挑选著”商品,即便商店的警铃大作,而玻璃窗外可看到警车上的警示灯光忽明忽亮的闪烁,但这些人仍然肆无忌惮、慢条斯理的拣选。

大楼管理员:无论如何,我都得保护房客
走在前一晚才遭受“洗劫”的华埠街道上,我明显感到大家注目的眼光不同了,我试着要采访那些玻璃遭到打破的店家,站在破碎的玻璃门外,用唇语试着与他们沟通,要求店家打开门与我聊聊,但其中有不少人即便与我对到眼,仍不敢将门打开,对于晚间发生的示威活动也不愿意多谈。

包厘街(Bowery)和喜士打街(Hester St.)和勿街(Mott St.)在5月30日晚,涌入数十名
示威者,有许多影片的场景都是在这几条街上,我试着询问有没有目击者愿意受访,后来才碰到一名正在为住家加装监视器的大楼管理员方Justin。

方Justin说,他是第三代移民,就像其他的移民一样,他的祖父母当年从香港来到华埠之后辛苦做工,后来在喜士打街置产,如今家庭靠着收租过活,五层楼的公寓楼下是店面、楼上住着的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华裔耆老,在经过一夜惊魂后,原本就受到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已经不敢出门,如今更是躲在家里,担心被示威活动波及。

虽然门口左右两边原本就有装上监视器,但方Justin坦言,这两个监视器在之前无法运作,装在大门口的用途主要为了起吓阻作用,完全只能够“防君子”,在他看到示威活动演变成暴力行为后,趁着白天赶紧再加装几个可拍摄不同角度的监视器;不过暴动四起,但疫情却仍未尘埃落定,在无法找到工人来协助装设的情况下,方Justin从一早就开始内外奔波,自己动手DIY,研究要如何装监视器。

他说:“这栋楼是我的祖父母辛苦存下来的基业,这些示威者拿着纸箱在华埠街头乱窜叫嚣,无论如何我都得保护这栋建筑,房客中也有很多老爷爷、奶奶,我也得保护他们的安全。”

珠宝店业主:少数族裔,都在同一条船上
由于担心再遭到攻击,原本在疫情之下就相对冷清的华埠街头,如今又再添一分紧张感,在方Justin的牵线下,我得以访问一间珠宝店业主;虽然有了方Justin的介绍,但该名业主依然要求我出示记者证,确认我身分后,才愿意在店门口接受我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不愿透露姓名,即便只是姓也不愿意,为了保护自己,也不想让我拍下店门口,怕一旦曝光之后,恐将遭来“报复”。

该名业主说,他的珠宝店从2月受到疫情影响就开始关门,近日虽然疫情好转,他也在
等待州长下令后开业,但在看到示威活动的报导后,如今他的心境从期待转为忧心,不知是否将可如期重新营业。

珠宝店业主说,不论是亚裔、非洲裔或是西语裔,在美国的种族议题上,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但是示威活动却遭到有心人利用,趁乱打劫、放火,而华埠邻近市议会、市警总局等机关,正是“大河汇聚海洋的交点”,示威者经过社区属自然,不过行为让无辜的商店遭受池鱼之殃,就不应该。

种族议题一直都是美国敏感议题,民权律师委员会主席兼执行理事克拉克( Kristen
Clarke)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多数民众在家隔离,导致数千万人失业,而受到
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有色人种社区感染率偏高,让许多非洲裔和支持者充满愤怒与沮丧,在群众感到绝望的同时,警察暴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引发一场完美风暴。

如今席卷全美的示威活动,为民权领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1968年遇刺以来,最严重的骚乱局势;事实上,我在几年前曾经到过位于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国家民权和人权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Civil and Human Rights)参观,该中心介
绍美国民权运动,以及全世界的人权运动成就,博物馆有很大的部分都围绕着金恩博士。

在博物馆中,其中有一个交互式展览令我印象深刻。那个展览只有三个座位,旁边没有任何相关的介绍文字,志工要求我戴上耳机、坐在座位上闭着眼睛,把双手平放在前面的桌子上;在调整耳机时我看到桌子上写着大大的“警告”,要参加者若感到不适,立刻睁开眼睛并举手要求志工帮助。

戴上耳机、闭起眼睛后没多久,我听到耳机里面传出有人在远方讲话的声音,交谈、碰杯的声音此起彼落,接着耳机中传来有两名男子接近,对着我大喊“起来黑鬼”、“从座位上站起来”、“这不是你应该坐的地方”,然后身下的椅子模拟男子用力推我的感觉,感觉要把我推落椅子一样的大力,整个过程我感到强烈的愤怒,虽然体验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但在拿下耳机后我感到眼框湿热。志工向我介绍,这个展览是在模拟19年代初期黑白隔离时,非洲裔在酒吧中可能遭遇到歧视的情形。

伍丽卿:身为亚裔,不能保持沉默
同样身为移民,虽然我没有遭遇过什么歧视,但在疫情期间听到太多亚裔遭到歧视的故事,每每都让我感到心里很沉,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就像大家说的,亚裔在疫情期间积极提供协助,捐物资、捐口罩,但在外界的眼中,只要你拥有亚洲面孔,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是否在美国出生长大,你就是“外国人”。

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伍丽卿说,不听、不看、不说,但种族歧视仍存在着,身为亚裔,我们无法也不想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面对种族问题更不能保持沉默;为了让社区、社会知道,示威者波及无辜的做法是不对的,她和几名社区组织成员,在日前则借由和平游行的方式表达对华埠居民和商家的支持。

美国的种族问题像是一道刀伤,当你不去碰它时,你和它表面上相安无事、相处融洽,同时你也暗自希望,等到有一天刀伤消失无影无踪、奇蹟似的愈合;但当你不小心碰到它时,又感到无比的疼痛,与此同时,你也只能忍着,希望让这分疼痛感尽快消失,并继续祈祷著,时间能让刀伤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