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里的华人同胞无伪娘

D
DoctorZhao66
楼主 (未名空间)


近期,国内男性青少年“伪娘化”问题颇受关注。这确实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一个多月前,中国教育部发文: 注重“阳刚之气”培养“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新闻中说, 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
)提案答复的函》(下称《答复》)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前几天,两会期间,又有委员及代表就此议题,提出议案。可见这个问题已相当严重。

近几年来,发现国内的综艺节目,男性嘉宾,特别是年轻朋友,打扮越来越艳丽,描眉画脸、说话拿腔作势,实在让人难受。前几年,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有的相当不错,比如“亮剑”,连看了几遍。再看有的电视剧,虽是抗战题材,但男女主人公,唇红齿白,头发一丝不乱,衣服一尘不染,真的惨不忍睹。选秀类节目,一下冒出李玉刚、霍尊、周深、于毅等一系列女声唱法者,而且颇受欢迎,屡获佳绩。近几年的春节晚会,也有这个毛病,一下冒出这么多“花样美男”,让人眼花缭乱。更有李佳琦这样的“妖孽”,专卖口红为生,看了让人想吐。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能红,大行其道,看来近年来我们的民族中,有相当多的人行为方式或品味出了问题。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张飞的勇猛、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睿智、秦琼的仗义、岳飞的爱国,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男性的楷模。这些楷模本身也是性格各异,并不影响千百年来对他们的崇敬和喜爱。但冯小宝、薛怀义这样的人,理所应当受到人们的唾弃。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批孩子,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又赶上了国家经济腾飞,与前几代相比,较少磨难,从小受到了家庭的过度关爱。日子过好了,那种在艰难和逆境中常见的阳刚之气很容易衰减。比如前面提到的霍尊,其歌曲“卷珠帘”,确实是好歌,词写得很美,但“胭脂香味”,还是很别扭;而其父火凤先生满脸络腮胡,当年的“大花轿”何等阳刚。

我的观点可能老派,但还是主张既然老天将人类分成男、女两类,赋予了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形态特征,那就是意味这男、女未来在社会和家庭中大体有着不同的分工和角色,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自古以来都认可的规则。在一个群体中,性格迥异,应该得到尊重,但总体上男人还是应该像男人,女人像女人。

缅甸佤邦,被誉为“缅甸小中华”,那里的男性青少年与国内不同,颇有阳刚之气。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
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
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为主要缅北华人聚集区。

由于生存环境比较险恶,只有60万人的人口的佤邦,却拥有4万人的正规军、6万民兵。所以那里的孩子当兵的机会,远多于其它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及气候条件,造就了那里的孩子气质不同于国内。不管男女,他们的皮肤都偏黑,但男性显得刚毅,女性显得英姿飒爽。最近看了两个佤邦青少年的视频,一个是高唱中国抗战歌曲“团结就是力量”,里面的歌词都没改,有“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之句;另一个是初中生军训的视频,背景音乐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孩子们的动作非常规范,普通话也很标准。看了这两个视频,非常感慨,有隔世的感觉,觉得他们不是生活在异国他乡,而是在那“激情燃烧的抗战岁月”。

视频1:中国抗战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响彻在佤邦军营
https://youtu.be/wT-i57jF3Jk


视频2:佤邦中学生风采
https://youtu.be/19UlOLqCMuQ


他们的环境我们无法复制,但至少要鼓励我们的孩子,要走出家门,少看些手机、电脑,多些户外活动,吃吃苦,流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