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否极泰来:从甲午风云到抗战胜利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2月15日 9点3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D
DoctorZhao66
大约 3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倒霉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也是转机之时。如果以此点为契机,全民团结一心、卧薪尝胆,往往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就可见到成效。1894年的甲午战争就是中国人最低潮的时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地赔款;然而50年后,同样是中日两国,角色发生了反转,这次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是日本。50年的时间,不算短,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短短的瞬间。中日角色的互换,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那就是“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否”,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1. 甲午战争的背景
自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甲午战争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等,而中国军队除镇南关战役外,总体上处于劣势,屡战屡败。
而甲午战争前的洋务运动,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开了工厂,修了铁路,造了轮船、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人一种希望和幻觉,以为中国也在前进、发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成功之策,洋务运动也能救中国。然而实际情况是,此时的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清军则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而中国作为日本的紧邻,国土辽阔、国力羸弱,自然是日本扩张的首选之地。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古老帝国,一个是欣欣向荣的新兴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一切都破灭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
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2.甲午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甲午战争爆发。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场战争
的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国力日趋衰退,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个多世纪来,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它触碰了中国人百年来内心最深处的创
伤,使整个民族感到痛楚、耻辱、愤怒。这是中国人从来没有遭到的如此严重的灾难及奇耻大辱。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覆灭,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早期富强努力的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特别是败在日本这样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小国,实在是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全国震动,一片沸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议论、争执、探寻、追求。这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一个本已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终于倒台了。
3.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甲午战争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日本人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日本经甲午一战,实力大大增强,这进一步刺激起向外掠夺的野心。十年后,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对外军事扩张的不归路。这就为以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也为二战中最终的惨败及两颗原子弹埋下了伏笔。
历史事件都是连贯的,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历史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惨败,就不会激起中国人对民族存亡这一问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也不会造成中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全民族空前的团结。这也是中国人在二战后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主角的原因。反观日本,虽仍然是经济强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至今都不能摆脱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二流角色。
历史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公平的 – 否极泰来。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倒霉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也是转机之时。如果以此点为契机,全民团结一心、卧薪尝胆,往往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就可见到成效。1894年的甲午战争就是中国人最低潮的时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地赔款;然而50年后,同样是中日两国,角色发生了反转,这次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是日本。50年的时间,不算短,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短短的瞬间。中日角色的互换,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那就是“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否”,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1. 甲午战争的背景
自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甲午战争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等,而中国军队除镇南关战役外,总体上处于劣势,屡战屡败。
而甲午战争前的洋务运动,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开了工厂,修了铁路,造了轮船、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人一种希望和幻觉,以为中国也在前进、发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成功之策,洋务运动也能救中国。然而实际情况是,此时的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清军则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而中国作为日本的紧邻,国土辽阔、国力羸弱,自然是日本扩张的首选之地。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古老帝国,一个是欣欣向荣的新兴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一切都破灭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
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2.甲午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甲午战争爆发。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场战争
的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国力日趋衰退,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个多世纪来,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它触碰了中国人百年来内心最深处的创
伤,使整个民族感到痛楚、耻辱、愤怒。这是中国人从来没有遭到的如此严重的灾难及奇耻大辱。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覆灭,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早期富强努力的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特别是败在日本这样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小国,实在是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全国震动,一片沸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议论、争执、探寻、追求。这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一个本已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终于倒台了。
3.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甲午战争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日本人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日本经甲午一战,实力大大增强,这进一步刺激起向外掠夺的野心。十年后,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对外军事扩张的不归路。这就为以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也为二战中最终的惨败及两颗原子弹埋下了伏笔。
历史事件都是连贯的,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历史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惨败,就不会激起中国人对民族存亡这一问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也不会造成中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全民族空前的团结。这也是中国人在二战后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主角的原因。反观日本,虽仍然是经济强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至今都不能摆脱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二流角色。
历史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公平的 – 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