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涉港决策一直重视香港民意屠海鸣

h
h20102010
楼主 (未名空间)

  基於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特区政府日前决定立法会选举押后一年,由此造成的立法会“真空”问题如何解决?特区政府已报告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回覆,将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这件事是香港回归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也可以说是“一国两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各界和许多市民非常关注,有人担心中央的决策会不会“不接地气”。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综观回归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涉港重大决策,都是立足香港实际,充分考虑香港市民的认同度,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香港的长远利益,可以说,是紧贴民意做决策。

  重视香港市民的认同度

  “国不安,家不宁。香港人受够了!”这是一位名叫“谭建钊”的香港市民在“香港各界撑国安立法联合阵线”街站联署签名时写下的一句话,表达了无数港人的共同心声。“撑国安立法”共征集到近293万支持立法者的签名,这说明支持“国安立法”是
香港的主流民意。

  事实上,国安立法的全过程,都充分倾听了香港各界的意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
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后,立法征询意见工作很快启动。

  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听取了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意见;6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
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深圳听取了香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意见。与此同时,全国人大法工委会同国务院港澳办、香港中联办在港举办了12场座谈会,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出席会议,听取香港政界、法律、工商、教育等界别以及社会团体、地区团体120名代
表的意见。

  中央涉港部门还通过香港代表人士和社会组织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比如,36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190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226份建议书;“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在港举办多场座谈会,充分吸纳各界建议。香港各界人士还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向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香港相关组织表达支持、反映意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草案形成之前,无文本的听取意见、征求意见;在草案形成之后,有了法律案文,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听取意见。

  法律的价值在於实施,而实施需要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因此,香港市民的认同度至关重要。从香港国安法的立法过程来看,中央以开放姿态,广纳香港民意,香港各界积极参与,高度认同国安立法,形成了“最大公约数”。

  重视政策的可操作性

  一项决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取决於其是否具有操作性?回归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涉港政策都非常重视可操作性。

  2003年6月因沙士造成的香港经济困顿而签署的CEPA,2018年12月又在CEPA框架下
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即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决策旨在帮助香港做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也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机遇,香港企业和内地企业均有积极性,实施的效果非常好。

  最近几年,中央决策实施“沪港通”“深港通”,也是事先倾听了金融界人士的意见。不少金融界人士表示,国际金融中心都离不开庞大经济体的强力支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要稳固,必须依讬内地的支持。中央在通盘考虑“香港所长,内地所需”的情况后做出决策。这一决策可实现互利双赢,操作性很强。

  鉴於香港与内地的“两制”之别,以及香港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央在涉港决策上历来十分审慎,与涉及内地的决策相比,听取意见的範围更广,形成决策的步骤更多,考虑问题更周密。

  重视维护香港长远利益

  回归以来,中央对香港历来“高看一眼”,但又从来没有把香港当“外人”,千方百计维护香港的长远利益。以下面三例为证:

  其一,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回归以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或其他适当身份参与的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41个,参与的不限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7个。同时,已有157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护
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安排。

  其二,规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狭小,一直是困扰香港发展的一个难题,众多有识之士请求中央帮助香港拓展发展空间。正是悉心倾听港人呼声,中央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力图将其打造成为与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东京湾区比肩的全球一流湾区;中央批准港深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创科园区,正是试验“飞地经济”,让香港跳出香港求发展。未来随着大湾区的发展,香港的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大。

  其三,出台一系列惠港新政。中央一直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更为香港预留了“座位”。为鼓励香港居民到内地学习、交流、就业、创业,2017年8月
至今,中央部委出台了包括公积金在内的多项惠港新政,这些都是倾听香港民意后做出的决策。应香港科技界的请求,中央还解决了科研资金“过河”问题,中央财政出资,支持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

  可以说,在涉港决策方面,中央一直立足实际、紧贴民意、关照长远,尽最大努力满足香港的诉求,香港市民不用为此担忧。道理很简单: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