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背后的故事

d
damaodamao
楼主 (未名空间)

张无忌和他所爱的人坐在茫茫大海的孤舟上。我们都在人生的船上。从哪里来,又飘向何方。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故事:

殷离唱了这几句小曲,接着又唱起歌来,这一回的歌声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中土曲子浑不相同,细辨歌声,辞意也和小昭所唱的相同:“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她翻翻覆覆唱着这两句曲子,越唱越低,终于歌声随着水声风声,消没无踪。各人想到生死无常,一人飘飘入世,实如江河流水,不知来自何处,不论你如何英雄豪杰,到头来终于不免一死,飘飘出世,又如清风之不知吹向何处。张无忌只觉掌里赵敏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

谢逊忽道:“这首波斯小曲,是韩夫人教她的,二十余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光明顶上也曾听到过一次。唉,想不到韩夫人绝情如此,竟会对这孩子痛下毒手。”

赵敏问道:“老爷子,韩夫人怎么会唱波斯小曲,这是明教的歌儿么?”谢逊道:“这曲子是两百多年前波斯一位最著名的诗人峨默做的,据说波斯人个个会唱。当日我听韩夫人唱了这歌,颇受感触,问起此歌来历,她曾详细说给我听。“其时波斯大哲野芒设帐授徒,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峨默长于文学,尼若牟擅于政事,霍山武功精强。三人意气相投,相互誓约,他年祸福与共,富贵不忘。后来尼若牟青云得意,做到教主的首相。他两个旧友前来投奔,尼若牟请于教主,授了霍山的官职。峨默不愿居官,只求一笔年金,以便静居研习天文历数,饮酒吟诗。尼若牟一一依从,相待甚厚。
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阴谋叛变。事败后结党据山,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个宗派首领。该派专以杀人为务,名为依斯美良派,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色变。各国君王丧生于‘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计其数。霍山不顾旧日恩义,更遣人刺杀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临死时口吟峨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了。“

上面的故事,凡是读过金庸小说的,几乎人人熟悉,个个印象深刻。新奇的异域故事,辗转恩仇,少年友情,人生悲欢,短短几句话写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故事背后的故事,也有人先后写过。笔者作为金庸小说的爱好者,在新未名律师事务所(www.nwmlaw.com )做移民律师工作,几千客户里面来自中国和波斯的都很多。在这
里总结和增补一下,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

“波斯最著名的诗人峨默”,就是《鲁拜集》的作者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还是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生活在九百年前的波斯。他写作的这本四行诗集,Rubaiyat,体裁类似中国的绝句,用非常优美的文笔咏叹人生。两百年前,经由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翻
译成英文,一举闻名全天下,凡是直接间接听说过的,都不会忘记。比如,回想起来,欧亨利的小说里面就有一篇“The Rubaiyat of a Scotch High”(《苏格兰威士忌酒
里面的鲁拜集》)。在中国,也先后有对于《鲁拜集》的多次翻译,包括郭沫若在1928年的翻译和定名。金庸小说里面的诗人,首相,和“山中老人”故事,就借鉴了郭沫若所译《鲁拜集》的“小引”。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根据热心的读者考据,来自于《鲁拜
集》里面的第28和29节(http://classics.mit.edu/Khayyam/rubaiyat.html ):

XXVIII
With them the seed of Wisdom did I sow,
And with mine own hand wrought to make it grow;
And this was all the Harvest that I reap'd--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XXIX
Into this Universe, and Why not knowing
Nor Whence, like Water willy-nilly flowing;
And out of it, as Wind along the Waste,
I know not Whither, willy-nilly blowing.

“山中老人” 霍山,就是哈桑·萨巴赫(Hasan Sabbah)。他确实与《鲁拜集》的诗
人作者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波斯,是暗杀派教团的创始人。九百年以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当众刺杀,这个震惊天下的事件也有山中老人一派的风格:事前,极端组织秘密聚众盟誓,一起高唱当年“山中老人”首创的“阿沙辛”----“刺客”这个词,英文叫 Assassin,来源于阿拉伯语的 Hashishin,意思是“Hashish Eaters”(吃大
麻的人)。山中老人在山巅绝顶的巢穴里面用大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舍身忘我的刺客,让他们牺牲短暂易逝的微薄生命去改变历史,做出种种事迹。少年人习惯了这种熏陶,又用了大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如飞蛾扑火,热血流尽,来如流水,逝如风。

擅于政事,“做到了首相”的尼若牟,就是尼扎姆·穆勒克(Nizam al-Mulk),并非
本名,而是国君赐给的称号,意思是“王国之权柄”,可以理解为“尚父”一类的尊号。维基百科说,他作为波斯人而掌控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军政大权近三十年,先后向西征服了小亚细亚,耶路撒冷(引发了第一次十字军),向东征服了撒马尔罕,让塞尔柱帝国的势力范围达到顶峰,领土广大,可以与此前的阿拉伯帝国,此后的奥斯曼帝国相比。远在喀什与和田的统治者也向他宣示臣服。当时是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时代,宋神宗之母高太后还没有去世,大辽南院大王萧峰还在活动,西夏还在为公主招亲,从逍遥派的缥缈峰灵鹫宫再往西,就可以抵达山中老人的地盘,再往西,就到了尼若牟做首相的都城。

在丁春秋毒死苏星河,弄盲了阿紫眼睛,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大战,虚竹结识西夏公主的那一年(公元1092年),首相尼若牟被山中老人霍山一派的暗杀者行刺身亡。游戏里面,人物退场的时候要大叫一声“吾命休矣”。日本的大名和名将们在去世前要吟一首和歌俳句。尼若牟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在天下最强大最繁华的帝国之一做了顶有权势的首相(Vizier)三十年,建功立业无数,十二个儿子都在朝中做高官;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比儒家推崇的女性圣君宋朝宣仁高太后早生十几年,早去世一年),遇到了匕首刺杀,一命呜呼。死前,照例吟诗:“Oh God! I am passing away in the hand of the wind.” 翻译成中文,就是如金庸所说,首相临死时口吟峨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了。

波斯大哲野芒“就是 Imam Mowaffak of Naishapur. 他设帐授徒,门下成就了三个闻名天下的学生,包括全世界最有名的大诗人,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帝国首相,和全世界最有威慑力的”山中老人“。然而,这个故事,其实是后世为了让艺术真实胜过生活真实而编出来的。三个学生都实际存在,而且基本算是同时代的波斯人,甚至有可能互相认识。但是,帝国首相尼若牟,年龄比诗人俄默,和山中老人霍山,要大三十来岁,不太可能是帐下同一批学生,更不可能在少年时代一起约定,平生富贵与共。

那么,这个故事是从何而来的呢?在近现代文学世界里,它最早来自于《鲁拜集》的英文译者,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这位诗人在翻译《鲁拜集》的时候使用了灵活的意译手法,算是一次再创作。郭沫若翻译的正文前面的“小引”,也直接来源于英国诗人对《鲁拜集》的“Introduction”. 那里面说,首相尼若牟写了一本回忆录提到:

One day Hasan said to me and to Khayyam, "It is a universal belief that the pupils of the Imam Mowaffak will attain to fortune. Now, even if we all do
not attain thereto, without doubt one of us will; what then shall be our
mutual pledge and bond?" We answered, "Be it what you please."

"Well," he said,

"let us make a vow, that to whomsoever this fortune falls, he shall share it equally with the rest, and reserve no pre-eminence for himself." "Be it so," we both replied, and on those terms we mutually pledged our words. Years
rolled on, and I … rose to be administrator of affairs during the Sultanate of Sultan Alp Arslan.”

现在这桩公案清楚了:英国诗人翻译了《鲁拜集》,欢喜无限,要与全世界分享。他听说了这个波斯诗人,突厥首相,山中老人,三人同学,相约有福同享,然后各自达到事业顶峰,又分道扬镳,相爱相杀的故事,于是加入到诗集前面的介绍里,增加了神秘的东方意境。他的东方,波斯和塞尔柱土耳其,却是中国读者的西域。郭沫若翻译了《鲁拜集》,连同前面的“小引“一起翻译过来。然后,金庸借鉴了这个故事,又通过《倚天屠龙记》把它介绍给天下华人,家喻户晓。现在,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像书中谢逊那样讲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这两句歌,在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年青的时候,曾经在书中听到(读到)过,今日却又重新听到。“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由《倚天屠龙记》里面这个故事而起的讨论和文章,有的只停留于“山中老人是真有的啊,后来传人恶贯满盈被蒙古军队剿灭了啊”;有的则停留于”诗人俄默也是真有的啊,甚至首相也实有其人啊“;还有的追踪到了郭沫若的”小引“。本文更进一步,指出这个故事从两百年前《鲁拜集》的英译本一开始就有了,一路辗转,写到了《倚天屠龙记》里,传到了我们大家心里,从小时候记到现在。而且,故事多半是虚构的,因为首相的年龄对不上。

不过,故事是真是假,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的心里,聪明坚定,志向远大,机缘巧合,结下同窗友情的少年;人生南北多歧路,目标相背,成就事业却渐行渐远的人间离合;和抚今追昔,伤心凄凉,无可奈何的失落痛惜,在另一个位面的平行空间,早已经是实际发生过存在过的;就像张无忌确实曾经与四个他爱的爱他的少女在无边大海上同舟,听谢逊讲遥远西域的传奇故事。何况,除了友情和盟誓,少年到中年,从读书到功名事业,和人心反覆的故事,这里还更拔高了一层,发出了对人生的永恒感叹: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所以,一切俱往。

后记:笔者是移民律师,客户大多是留学生,访问学者,和专业人士,除了中国人以外,最多的是印度人和波斯(伊朗)人。我写过一些印度故事,包括《薄伽梵歌》讨论和印度教神庙纪行。最近读到波斯古代数学家的事迹,里面讲到了《鲁拜集》的诗人作者俄默。他同时是著名数学家。我因此再次想起了《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故事和名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这两句歌,原本是来自于天下最好的诗词,难怪会打动人心。当年最初读到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在学校读书。Years rolled on,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人生易老,文学艺术永恒。写文章纪念
一下。

g
guvest

本站之前是禁止贴广告链接的。你花不少心思写的文,一贴广告。
咱就不好评论了。
【 在 damaodamao (dam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无忌和他所爱的人坐在茫茫大海的孤舟上。我们都在人生的船上。从哪里来,又飘向
: 何方。
: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故事:
: 殷离唱了这几句小曲,接着又唱起歌来,这一回的歌声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中土曲子
: 浑不相同,细辨歌声,辞意也和小昭所唱的相同:“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
: 何所终!”她翻翻覆覆唱着这两句曲子,越唱越低,终于歌声随着水声风声,消没无踪
: 。各人想到生死无常,一人飘飘入世,实如江河流水,不知来自何处,不论你如何英雄
: 豪杰,到头来终于不免一死,飘飘出世,又如清风之不知吹向何处。张无忌只觉掌里赵
: 敏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
: 谢逊忽道:“这首波斯小曲,是韩夫人教她的,二十余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光明顶上
: ...................

w
wh

未名律师所算是内部良心广告了。

【 在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站之前是禁止贴广告链接的。你花不少心思写的文,一贴广告。
: 咱就不好评论了。

w
wh

赞美门清,中印兼修。这句诗是郭沫若翻译的吗?很让人想起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倚天屠龙里的明教教歌也很悲凉,刚查了一下: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不知道有何来历。

以前和中学好友联床夜话,就倚天屠龙的结尾激烈争论。同学觉得是二女事一夫,我觉得周芷若只是被赦免和原谅,绝不能够是登堂入室做妻妾。我同学藏污纳垢的能力比我强。

说起印度寺庙,我有个老师曾经送我一本Kajuraho全图集……不知道你去过没有?欢迎继续贴薄伽梵歌或印度神庙……

【 在 damaodamao (dam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无忌和他所爱的人坐在茫茫大海的孤舟上。我们都在人生的船上。从哪里来,又飘向
: 何方。
: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故事:
: 殷离唱了这几句小曲,接着又唱起歌来,这一回的歌声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中土曲子
: 浑不相同,细辨歌声,辞意也和小昭所唱的相同:“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
: 何所终!”她翻翻覆覆唱着这两句曲子,越唱越低,终于歌声随着水声风声,消没无踪
: 。各人想到生死无常,一人飘飘入世,实如江河流水,不知来自何处,不论你如何英雄
: 豪杰,到头来终于不免一死,飘飘出世,又如清风之不知吹向何处。张无忌只觉掌里赵
: 敏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
: 谢逊忽道:“这首波斯小曲,是韩夫人教她的,二十余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光明顶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