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读书、选书、买书心得 (ZZ)

b
base66
楼主 (未名空间)

注:下面是我的心得,连建议都算不上,诸位就看个乐呵就行。

尽量读处于学习区的书,少读舒适区的书,不读恐慌区的书,这样保证读书热情,也能使读书收益最大化。这也能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文学类的书,我认为的路线大概是通俗->现实主义->文学史->现代主义->文本细读->文学批评->哲学->后现代->古典。当然这些分类里都有易懂/难懂的,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处于路线里的某个阶段,建
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体系,往自己的学习区读后放入体系即可。

不在意“读完”这件事。豆瓣呆久了,标记习惯了,会想读得快点,读完好标记。但如果往读完标记的方向走习惯,就丧失了原本的读书乐趣。而且不读完一本书也能享受,书的内容不是线性的。太追求读完后,数目也渐渐地变成了追求,就很难享受重读的乐趣。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思考也非常重要,思考与否直接决定了读书的质量。作者自序和前言都看,译序和他序看完书再看。保留在一本书内的完整思考,把他人评论都留到后面与自己的思考相较。
看正文前看目录,构建框架的同时思考作者可能的描述方式,看正文时与之比对。

输入加输出能让读书不带给人“白费”的感觉,单纯地输入,突然想要输出的时候会陷入引用误区,即对书中的权威言听计从,动不动就想要引用某人说过的某话(当然这点在与人互怼时很有效,比如用鲁迅的话)。但输出多了也就能把输入的内容内化。

其实也不一定要输出太多才能内化。我现在勤快的时候读完一本书会用自己的话总结一遍,这时候也就有点消化的意思了。懒的时候就一个短评,在大脑里回顾一遍,提取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印象。做笔记应该很好,但对我来说不太实用,懒,外加打断读书状态。之前喜欢读电子书时用手划线,不需要额外的工具,但现在实体书太多也不怎么看电子书。

方法论的书,决不“读完就算了”。方法论的书,读法应该是边读边把自己带入情境,有条件的时候实践。但方法论的书也并不是非得听从作者的方法,因为成人后虽然不自知,但还是有许多特定、私人的方法论的,而方法论很多时候也就是个人习惯,是个选择问题,无所谓好坏。

不在意一本书的读者评论。这点很难,但已经尽量在做了。一者书的评分很多时候都是被大 V 带动的,后来评分跟风为多(顺从跟风或叛逆跟风)。二者每个人的知识储备
不同时,对书的评价自然千差万别,别人视为珍宝的书自己也可能满是鄙夷。

跟风挺好的,也并没有说跟风不好。跟风读书尤其好,在社会热点出现时补充相关内容,比如之前骂家庭主妇时读《厌女》,最近就可以读读《TIME时代经典用词》和《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读的时候就可以参与骂战,骂的时候就能享受费曼学习法的好处了。

但是选书时跟风不一定好,跟风买《苏东坡新传》不如扎实读一读并不火的《苏轼十讲》,书的上下限也可以千差万别。当然不鼓吹读书鄙视链,读非虚构文学的瞧不起读通俗小说的,读严肃小说的瞧不起读非虚构文学的,读诗歌的又瞧不起读严肃小说的,这瞧不起来来去去也没啥意义,因为每种书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但是读书也是有个前后顺序的,读过好书以后不好的自然就难以下咽,不读过不好的书也难说真能体会好书的好。

其实真看书的话怎么会书荒呢,看一本书会想看千万本书。比如最近在读《小说机杼》,它里面各种或引用或反驳《小说面面观》《小说的艺术》。作者又暗戳戳地怼乔治·斯坦纳,那就可以和《语言与沉默》一起读。书里还有很多小说引文,不如读完这本后找本有引文的小说(自己买过的),对照作者的方法再读一读?而看书的时候真快乐啊,这个作者好厉害!我想买他的别的书!好了,停,书太多了先不买了,加入“想读”。

关于买书,买到心理界限就很容易停/放缓,当然这是基于“我买的书都是为了看”的
前提。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买书冲动,尤其是逛买书组的时候,这没有错,都是人嘛。我发现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整理买过却没看的那些书,整理完就没啥买书冲动了。另外就是卸载专业买书软件比如当当,能增大买书前置负担。开始凑单的时候想想:我还有那么多没看的书,多这一本有何意义。

至于砌墙,砌墙挺好的,但是买书为了看的人最好认清楚自己买书不是为了砌墙,不然跟着砌墙党买书最后也就是家里有很漂亮的一面墙。

c
chebyshev

我觉得写作很重要。而且很有意思。
Following other principles,重构作者的东西。

【 在 base66 (baba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下面是我的心得,连建议都算不上,诸位就看个乐呵就行。
: 尽量读处于学习区的书,少读舒适区的书,不读恐慌区的书,这样保证读书热情,也能
: 使读书收益最大化。这也能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文学类的书,我认为的路线大
: 概是通俗->现实主义->文学史->现代主义->文本细读->文学批评->哲学->后现代->古典
: 。当然这些分类里都有易懂/难懂的,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处于路线里的某个阶段,建
: 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体系,往自己的学习区读后放入体系即可。
: 不在意“读完”这件事。豆瓣呆久了,标记习惯了,会想读得快点,读完好标记。但如
: 果往读完标记的方向走习惯,就丧失了原本的读书乐趣。而且不读完一本书也能享受,
: 书的内容不是线性的。太追求读完后,数目也渐渐地变成了追求,就很难享受重读的乐
: 趣。
: ...................

C
Caravel

现在的微信读书非常好,so far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