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听歌有神曲

y
ying
楼主 (未名空间)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周六一早淋浴,忽然俗气地要唱歌,不知觉间就哼唱出了这一句。这歌词来自宋冬野、人称“神曲”的《郭源潮》。这首歌助力宋冬野赢得第29届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奖,其间自然还有更多振聋发聩、令人赞叹乃至迷惑的如诗佳句:“你我都一样/终将被遗忘”“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你我山前没相
见/山后別相逢。”

在油管(YouTube)上听、看这首长达七分半钟的MV,也有几十次了,不光是歌词
耳熟能详,MV里黑白色调的山水画面充满跳跃、谐趣乃至荒诞,三个象征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张力,也在我脑中驻扎深久。更重要的是歌曲传递出的人生感悟,对不惑有几而又每每惶惑的我来说,似有着难以置信的魔力和蛊惑。

最不能忘的,大概是第一次听得此歌时的激动和欣慰。尤其是听到最后一小节,伴着急鼓繁弦,是歌者反复的高音呐喊,听者臂上鸡皮疙瘩顿起,鼻中发酸,眼里有泪。不由喟叹,人到中年,原来也还有神曲,可以穿心通肺,叫人肃然泫然。

油管上关于《郭源潮》MV的留言颇多。它带来的不绝于耳的回响,引发的不可捉摸的共鸣,感动的不仅是中年人,也有年轻人;不仅有讲中文的,也还有不懂中文的音乐爱好者。有人说听了不下百遍,甚至调侃说:如果宋冬野是因为吸食大麻而创作出这样的“神曲”,那么他亦完全是不虚此“吸”了。

曾经年少爱听歌。记得高中时听闻中国不多见的摇滚乐,以为一曲《一无所有》也是为十七岁的少年发言。大学里有阵子盛行从台湾传来的民谣,一首大陆原创的《同桌的你》让每个单身狗都恨不得要么成为“流浪歌手”,要么成为“流浪歌手的情人”。再后来迷上更广阔深久的欧美流行歌曲,在不一样的语言里和世界相通的旋律中,似乎我们对于爱情的认知和表达都有了新天地。

然而少年听歌,大多也不过是“人听亦听”而已。离开了和同龄人群居的大环境,伴随着音像技术对现代生活的侵蚀和融入,渐渐发现听歌的机遇和品味都已有换了人间的变化。

人到中年,一度以为再也无法听歌。失去了独身时代的独处环境,每每想听点什么,就有黄毛小丫头跟你抢“听歌权”,说她要听“天上有颗小星星”或者“两只老虎真奇怪”。中年的父亲也只能叹口气,随她去听罢了。

人到中年,更一度以为再也无歌可听。年轻时听的摇滚、民谣、爱情歌曲等等,似乎都不再合时宜。偶尔听看年轻人的情歌,也许还会有笑意,但深层的共鸣难遇难,甚至还有候偷窥、或者说偷听年轻人情爱故事的不正确、甚至“不光彩”。

然而,这世界毕竟公平,会有人届中年的芸芸你我,自也会有人到中年的歌手和音乐。过去的这几年中,宋冬野的《郭源潮》之外,李宗盛的《山丘》也是我常听的歌曲,而两首歌中满溢的、属于中年的滋味,真应了所谓异曲同工的妙处。有趣的是,油管上关于这两首歌的评论都有“神曲”二字概括出来的简单和高级。对我而言,两首歌在歌词上的造诣,更是突破了普通情爱歌词的窠臼,也难怪李宗盛和宋冬野曾先后斩获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奖了。

初听《山丘》,自己刚刚步入中年。在家里三个娃娃的笑哭吵闹声中,渐渐没有时间,没有时间静下来,静下来仔细听一首歌。某一个偶然机会,在一档歌唱节目中听到别人翻唱的《山丘》,看着屏幕上打出的歌词,犹如被电击。

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索,找到了更为正宗的李宗盛本人献声的官方MV。过去的几年,每每得空,就会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放了《山丘》来听一听,仿佛此歌此曲,大可舒缓人到中年的种种不得意、不如意以及由此而来的焦虑和困惑。老婆大人每每看到我正襟危坐在听歌,瞄一眼,只得表情复杂地又说一句:“又在听《山丘》呀!”

以前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首李宗盛的歌,我还稍稍有些不以为然。听过了《山丘》,我却不得不承认在我的生命中也终是有一首李宗盛的歌相伴了。

现代人听歌,其实也更是看歌。碰巧的是,这两首中年神曲的MV都十分耐看,不仅都大胆地以黑白画面为主来表现灰色中年的暗喻,而且歌词之外,场景里也都不乏以“山”和“水”作意象来表达人生认识的迁越和感悟。天下的河水都是相通的,音乐人看山看水的哲学和辩证似乎也有相通的地方。

最具玄机的或许是这几句相关联的歌词:在《山丘》里我们“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到了《郭源潮》中,我们却宁愿“山前没相见/山后別相逢”。人生是一场
旅行,一次翻越,也是一道有解甚至无解的方程式。

配乐方面,《山丘》里的吉他声朴素流畅,而《郭源潮》更为丰富的配乐更叫人难忘。相较于《郭源潮》MV里较为简单的人物关系的陈述,《山丘》的MV人物更多,解读歌词的故事也更丰富,生老病死,工作和事业的困境,爱情、友情和自省,都在舒缓的蒙太奇镜头中得到表现和传达。这两首歌最叫人喜欢的当然是它们的词曲和意境,而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或许也更容易因为两位同为中年男人、同为华裔的音乐人的演绎,而更容易“心有戚戚焉”吧。

算起两位音乐人的年龄,宋冬野其实三十而立,常常被称“胖子”;李宗盛年届花甲,时时自谓“小李”。我的年龄介于两位歌者之间,我们却又可同时自称及被称为“中年人”。中年,毕竟是个谱度甚宽的年龄段。

这两首歌,《郭源潮》像是中年的前奏,预言的歌者提前唱出了中年无奈悲哀的况味,“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而《山丘》更如回响,歌者在词曲里安慰
我们的不甘不舍,“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记得廿年前要来美读书,为了害怕自己犯乡愁病,要备各种解药,而各种音乐CD便是行囊里的重要物品。如今人到中年,我有时想,《郭源潮》和《山丘》这样的神曲佳品,竟也可以算作身在海外的中年男子如我聊解困愁的一剂解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