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说说片中引用的不少杜诗,小部分由小编道来,大部分是Dumbledore的演员 Michael Gambon吟诵的。本来好奇用英语朗读中文诗歌会是什么味道,听下来铿锵顿挫,很有诗味。我没仔细看译文;小朋友说Dumbledore读得好,不懂的地方被他一读似乎就懂了。不过小朋友也说英译破坏了中文诗的节奏感。中文这样的单音节文字在诗歌节奏上的优越性是多音节语言望尘莫及的;英诗自有节奏,就是不如中诗那么鲜明。
~20 min And I was amazed. In a single day, my reputation had become brilliant. 自怪一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I've no role at all in court discussions, just one of thousands who attended every whim of the son of heaven. 可能是: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也可能是:多士盈朝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5 min I have chosen a place to grow old. Far from the capital, I have become a farmer.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
~37 min I keep finding myself grieving bitterly. 我何苦哀伤。——《成都府》
~38 min The road ahead is blurred and lost. Where is the captial now? 路迷何处见三秦。——《冬至》
~41 min Long wanderings will be my fate. 久客应吾道。——《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不过以下几个也差不多: 我生本飘飘。——《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我生无根蒂。——《四松》)
~48 min For so long now, I've had no fixed abode. My children have grown up on the road. In every place, I've left a house and a garden. 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
~52 min His line of life was running to an end. 可能是:终是老湘潭。——《楼上》 也可能是:日觉死生忙。——《壮游》
~53 min 1000 leagues from home. 根据上下文应该是:畏人千里井。——《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不过以下几个也差不多: 洛城一别四千里。——《恨别》 不辞万里长为客。——《秋尽》 东来万里客。——《归雁》 长为万里客。——《中夜》)
~57 min Poetry was my family's business. 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51 min They celebrated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on the 1st of February, they had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 ——《宗武生日》(但是宗武生日是秋天,不知道是不是弄错了。)
~52 min There’s a sweet poem in which Du Fu describes teaching the boy about poetic composition. ——《又示宗武》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个月BBC推出纪录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我家小孩一听就说:难 : 道不是李白吗?BBC这帮中国文盲…… : 上周末我们一块看了,小朋友们大力表扬中国文盲们拍得不错,对他们来说听英文可远 : 比中文轻松多了。我也觉得比想象中的好得多,本来怕用英文说中文诗歌很隔,但这位 : BBC小编Michael Wood对杜甫真是情有所钟,演绎十分动情,让路人也听得动容。选材 : 又很个人化,比如开头说杜甫幼年丧母,被阿姨收养;正值瘟疫流行,阿姨为保杜甫的 : 命,让自己的孩子送了死。Michael Wood说这个经历可能让杜甫有一种天将降大任的使 : 命感;我倒是觉得一家人同气相连,此事如果属实,一定加强了杜甫本就很浓重的悲悯 : 心。 : 从一个最易感动中国人的传说开始,小编追寻杜甫一生的足迹,从巩义到西安再到成都 : ...................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太难翻译了,当然这个字幕组做得也不那么用心。 : ~20 min : And I was amazed. In a single day, my reputation had become brilliant. : 自怪一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 I've no role at all in court discussions, just one of thousands who attended : every whim of the son of heaven. : 可能是: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也可能是:多士盈朝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35 min : I have chosen a place to grow old. Far from the capital, I have become a : ...................
嗯,我刚看我自己写的主帖,也写的是生女儿。我前面看你引的那句“they had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把birthday看成birth了,搞 混了。也想起来曾祥波说洪业的书,原来他翻译了,不错。你对杜甫颇有研究啊,知道洪业不同于主流。看看你的集句诗?
前几个月BBC推出纪录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我家小孩一听就说:难道不是李白吗?BBC这帮中国文盲……
上周末我们一块看了,小朋友们大力表扬中国文盲们拍得不错,对他们来说听英文可远比中文轻松多了。我也觉得比想象中的好得多,本来怕用英文说中文诗歌很隔,但这位BBC小编Michael Wood对杜甫真是情有所钟,演绎十分动情,让路人也听得动容。选材
又很个人化,比如开头说杜甫幼年丧母,被阿姨收养;正值瘟疫流行,阿姨为保杜甫的命,让自己的孩子送了死。Michael Wood说这个经历可能让杜甫有一种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我倒是觉得一家人同气相连,此事如果属实,一定加强了杜甫本就很浓重的悲悯心。
从一个最易感动中国人的传说开始,小编追寻杜甫一生的足迹,从巩义到西安再到成都,夹叙夹议;现实与历史场景交错,引人入胜。不过成都之后约三分之一的篇幅似有虎头蛇尾之嫌。成都之前的杜甫一路目标明确,从报效国家到战乱逃难。成都之后却似乎完全丧失了人生目的,好好的居家日子不过,非要携家带口,没头苍蝇似地到处乱跑。为什么舍弃住了五年多的杜甫草堂,涉江前往重庆?小编含糊其辞。在重庆的小山包上诗人倒也开荒种田,过了两年小康生活,可为什么再次抛弃安稳的家园,携全家再漂长江?这次漂到长沙,住了一年不到,遇到市府政变,只能重上游轮。而这次入水,再没能回到岸上,几个月后病死湘江。小编也不知道杜甫为什么数度放弃家园,执意漂呀漂,只说他就是个流浪者(wanderer)。
说李白是流浪者我信;说杜甫可不太像。看完上网查,杜甫离开成都是因为他投靠的地方官去世;离开重庆说是因为他想回老家。不知是否有其他说法,也不知是否小编功课没做足,反正看到最后感觉模模糊糊。
虽然目的不明,但小编说杜甫在长沙之际还生了个小女儿。掐指一算,其时诗人已57岁。虽然浪迹江湖,贫病交加,却依然精力旺盛,不愧是文艺人啊。
还要说说片中引用的不少杜诗,小部分由小编道来,大部分是Dumbledore的演员
Michael Gambon吟诵的。本来好奇用英语朗读中文诗歌会是什么味道,听下来铿锵顿挫,很有诗味。我没仔细看译文;小朋友说Dumbledore读得好,不懂的地方被他一读似乎就懂了。不过小朋友也说英译破坏了中文诗的节奏感。中文这样的单音节文字在诗歌节奏上的优越性是多音节语言望尘莫及的;英诗自有节奏,就是不如中诗那么鲜明。
最后再扯一下片中采访的几位学界大拿。哈佛的宇文所安应为头牌,不过说话囫囵,听着都是些冠冕俗套的人云亦云,没什么独到见解。倒是牛津一位叫刘陶陶的女教授清晰有力,说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杜甫,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的最高诗歌境界,让我耳朵一亮。人大的曾祥波和中南大学的杨雨这两位国内年轻学者的发言功力尚浅,听得无动于衷。杨雨让学生穿上唐装,操起唐代流行的琵琶、月琴、二胡和箫,演唱杜甫在长沙写的《江南逢李龟年》。新鲜是新鲜,但听着像平庸的现代流行歌曲,作曲有待改进。
看了纪录片或熟悉杜甫的请分享感想,包子感谢。YouTube有中文字幕版:
vhttps://www.youtube.com/v/Sm0lziolZyM
好几句英译还找不到中文原诗,知道的朋友也请贴一下答案,每个出处一个包子,谢谢!
奖励:
CCOMddz 找到11个出处,奖励110伪币
嗯这个很不错
好多杜甫的生平片段我还是从这里才知道
我也是。小朋友看英语也容易。希望BBC再做个李白。
【 在 ilvch (断肠人在天涯)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这个很不错
: 好多杜甫的生平片段我还是从这里才知道
诗太难翻译了,当然这个字幕组做得也不那么用心。
~20 min
And I was amazed. In a single day, my reputation had become brilliant.
自怪一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I've no role at all in court discussions, just one of thousands who attended every whim of the son of heaven.
可能是: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也可能是:多士盈朝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5 min
I have chosen a place to grow old. Far from the capital, I have become a
farmer.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
~37 min
I keep finding myself grieving bitterly.
我何苦哀伤。——《成都府》
~38 min
The road ahead is blurred and lost. Where is the captial now?
路迷何处见三秦。——《冬至》
~41 min
Long wanderings will be my fate.
久客应吾道。——《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不过以下几个也差不多:
我生本飘飘。——《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我生无根蒂。——《四松》)
~48 min
For so long now, I've had no fixed abode. My children have grown up on the
road. In every place, I've left a house and a garden.
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
~52 min
His line of life was running to an end.
可能是:终是老湘潭。——《楼上》
也可能是:日觉死生忙。——《壮游》
~53 min
1000 leagues from home.
根据上下文应该是:畏人千里井。——《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不过以下几个也差不多:
洛城一别四千里。——《恨别》
不辞万里长为客。——《秋尽》
东来万里客。——《归雁》
长为万里客。——《中夜》)
~57 min
Poetry was my family's business.
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51 min
They celebrated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on the 1st of February, they had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
——《宗武生日》(但是宗武生日是秋天,不知道是不是弄错了。)
~52 min
There’s a sweet poem in which Du Fu describes teaching the boy about poetic composition.
——《又示宗武》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个月BBC推出纪录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我家小孩一听就说:难
: 道不是李白吗?BBC这帮中国文盲……
: 上周末我们一块看了,小朋友们大力表扬中国文盲们拍得不错,对他们来说听英文可远
: 比中文轻松多了。我也觉得比想象中的好得多,本来怕用英文说中文诗歌很隔,但这位
: BBC小编Michael Wood对杜甫真是情有所钟,演绎十分动情,让路人也听得动容。选材
: 又很个人化,比如开头说杜甫幼年丧母,被阿姨收养;正值瘟疫流行,阿姨为保杜甫的
: 命,让自己的孩子送了死。Michael Wood说这个经历可能让杜甫有一种天将降大任的使
: 命感;我倒是觉得一家人同气相连,此事如果属实,一定加强了杜甫本就很浓重的悲悯
: 心。
: 从一个最易感动中国人的传说开始,小编追寻杜甫一生的足迹,从巩义到西安再到成都
: ...................
以洪业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为底本的纪录片,将杜甫一生59个年头浓缩在这59分钟里。全片的基调是杜甫的漂泊和淹留,叙故国、话巴蜀、道潇湘,只可惜诗还是很难翻译得形神兼具。
Michael Wood每次说长安,我听着都像香港,哈哈。在长沙生女儿不知道是依据的什么史实,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个月BBC推出纪录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我家小孩一听就说:难
: 道不是李白吗?BBC这帮中国文盲……
: 上周末我们一块看了,小朋友们大力表扬中国文盲们拍得不错,对他们来说听英文可远
: 比中文轻松多了。我也觉得比想象中的好得多,本来怕用英文说中文诗歌很隔,但这位
: BBC小编Michael Wood对杜甫真是情有所钟,演绎十分动情,让路人也听得动容。选材
: 又很个人化,比如开头说杜甫幼年丧母,被阿姨收养;正值瘟疫流行,阿姨为保杜甫的
: 命,让自己的孩子送了死。Michael Wood说这个经历可能让杜甫有一种天将降大任的使
: 命感;我倒是觉得一家人同气相连,此事如果属实,一定加强了杜甫本就很浓重的悲悯
: 心。
: 从一个最易感动中国人的传说开始,小编追寻杜甫一生的足迹,从巩义到西安再到成都
: ...................
你太厉害了!怎么找的?有洪业这本书吗?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太难翻译了,当然这个字幕组做得也不那么用心。
: ~20 min
: And I was amazed. In a single day, my reputation had become brilliant.
: 自怪一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 I've no role at all in court discussions, just one of thousands who
attended
: every whim of the son of heaven.
: 可能是: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也可能是:多士盈朝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35 min
: I have chosen a place to grow old. Far from the capital, I have become a
: ...................
为什么像香港?因为镜头灯红酒绿?哈哈。我和小朋友刚去过西安,都觉得学中文真得去一趟西安,秦汉唐这些最重要的朝代、最光辉的事迹都和西安关联。
在长沙生的不是那个Little Bear、是女儿?我记不太清了,以为那个Little Bear就是最小的孩子。
第一段是你概括的啊?很漂亮啊!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洪业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为底本的纪录片,将杜甫一生59个年头浓缩在
: 这59分钟里。全片的基调是杜甫的漂泊和淹留,叙故国、话巴蜀、道潇湘,只可惜诗还
: 是很难翻译得形神兼具。
: Michael Wood每次说长安,我听着都像香港,哈哈。在长沙生女儿不知道是依据的什么
: 史实,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想在网上找这本书的PDF版,不那么容易下载就放弃了。有的是看到网上有人总结的,
有的是根据含义查的。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太厉害了!怎么找的?有洪业这本书吗?
: attended
他的发音有点像香港,我觉得他可能把chang/an读成了chan/gan。我就去过一次西安,是很小的时候跟我妈入蜀半路上在西安停留了一天。后来在成都还有幸瞻仰了一下杜甫草堂。再见杜甫草堂就是后来看高圆圆的电影《好雨时节》了。
纪录片里说的是在长沙生了一个女儿,而Little Bear是小儿子。由于这个片依据的是
洪业那本书,而且还请了曾祥波做嘉宾(曾祥波是洪业那本书的中文译者),所以对于杜甫俩儿子的研究跟主流不同。通常认为杜甫大儿子宗文是熊儿,小儿子宗武是骥子,但洪业认为是反过来的。
第一段是我概括的,每年都写个影单跟简评,这就是我的简评了。很久不写诗了,上回写还是去年中秋送给亲朋的集句诗,里面用了杜甫一句,这次看到杜甫的纪录片还挺激动。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像香港?因为镜头灯红酒绿?哈哈。我和小朋友刚去过西安,都觉得学中文真得
: 去一趟西安,秦汉唐这些最重要的朝代、最光辉的事迹都和西安关联。
: 在长沙生的不是那个Little Bear、是女儿?我记不太清了,以为那个Little Bear就是
: 最小的孩子。
: 第一段是你概括的啊?很漂亮啊!
厉害!!我的兴趣和行动力都没你大,也不熟杜诗。如果找到pdf版告诉我哦,我也想
看,这个福建人厉害,英语学得那么好,古文功底又好。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在网上找这本书的PDF版,不那么容易下载就放弃了。有的是看到网上有人总结的,
: 有的是根据含义查的。
你是说他的中文发音?我没注意到。
西安我读本科时几乎每年暑假去,去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玩时都要经过,会中途下火车玩一玩。记得晚饭经常去小吃街吃一种菜啊肉啊混一块的煲,便宜管饱。眼看那个煲以每年五毛的价格递增,从一块涨到一块五再到两块两块五。肉夹馍和玉米我都带回家过,觉得太好吃了。玉米非常糯,在上海杭州没吃到过。不过火车一两天下来都不新鲜了,只有我妹很给面子地兴致盎然地边吃边叫好。
四川我还没去过,一定要找机会把四川和贵州干掉,我就走遍全国各省了,哈哈。
嗯,我刚看我自己写的主帖,也写的是生女儿。我前面看你引的那句“they had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把birthday看成birth了,搞
混了。也想起来曾祥波说洪业的书,原来他翻译了,不错。你对杜甫颇有研究啊,知道洪业不同于主流。看看你的集句诗?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的发音有点像香港,我觉得他可能把chang/an读成了chan/gan。我就去过一次西安,
: 是很小的时候跟我妈入蜀半路上在西安停留了一天。后来在成都还有幸瞻仰了一下杜甫
: 草堂。再见杜甫草堂就是后来看高圆圆的电影《好雨时节》了。
: 纪录片里说的是在长沙生了一个女儿,而Little Bear是小儿子。由于这个片依据的是
: 洪业那本书,而且还请了曾祥波做嘉宾(曾祥波是洪业那本书的中文译者),所以对于
: 杜甫俩儿子的研究跟主流不同。通常认为杜甫大儿子宗文是熊儿,小儿子宗武是骥子,
: 但洪业认为是反过来的。
: 第一段是我概括的,每年都写个影单跟简评,这就是我的简评了。很久不写诗了,上回
: 写还是去年中秋送给亲朋的集句诗,里面用了杜甫一句,这次看到杜甫的纪录片还挺激
: 动。
可能书太老了,不好找。曾祥波的译本倒是好找:https://b-ok.cc/dl/5642708/041e6a
另外,宇文所安翻译了杜甫所有的诗:https://library.oapen.org/bitstream/handle/20.500.12657/27423/9781501501890.pdf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厉害!!我的兴趣和行动力都没你大,也不熟杜诗。如果找到pdf版告诉我哦,我也想
: 看,这个福建人厉害,英语学得那么好,古文功底又好。
能走遍全中国很厉害啊,我就去过四分之一的地方。读诗绕不过杜甫,但不敢说对杜甫有什么研究。曾祥波接受了洪业对于杜甫俩儿子的考证,写过一篇文章:https://www.zz-news.com/com/dfyjxk/news/itemid-1002232.html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去反驳他的:https://www.zz-news.com/com/dfyjxk/news/itemid-1002045.html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说他的中文发音?我没注意到。
: 西安我读本科时几乎每年暑假去,去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玩时都要经过,会中途下火
: 车玩一玩。记得晚饭经常去小吃街吃一种菜啊肉啊混一块的煲,便宜管饱。眼看那个煲
: 以每年五毛的价格递增,从一块涨到一块五再到两块两块五。肉夹馍和玉米我都带回家
: 过,觉得太好吃了。玉米非常糯,在上海杭州没吃到过。不过火车一两天下来都不新鲜
: 了,只有我妹很给面子地兴致盎然地边吃边叫好。
: 四川我还没去过,一定要找机会把四川和贵州干掉,我就走遍全国各省了,哈哈。
: 嗯,我刚看我自己写的主帖,也写的是生女儿。我前面看你引的那句“they had
: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把birthday看成birth了,搞
: 混了。也想起来曾祥波说洪业的书,原来他翻译了,不错。你对杜甫颇有研究啊,知道
: ...................
集句诗就写着玩的:经岁待佳节,良辰难合并。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李杜各一句,不偏心,哈哈。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说他的中文发音?我没注意到。
: 西安我读本科时几乎每年暑假去,去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玩时都要经过,会中途下火
: 车玩一玩。记得晚饭经常去小吃街吃一种菜啊肉啊混一块的煲,便宜管饱。眼看那个煲
: 以每年五毛的价格递增,从一块涨到一块五再到两块两块五。肉夹馍和玉米我都带回家
: 过,觉得太好吃了。玉米非常糯,在上海杭州没吃到过。不过火车一两天下来都不新鲜
: 了,只有我妹很给面子地兴致盎然地边吃边叫好。
: 四川我还没去过,一定要找机会把四川和贵州干掉,我就走遍全国各省了,哈哈。
: 嗯,我刚看我自己写的主帖,也写的是生女儿。我前面看你引的那句“they had
: the birthday of their youngest son Little Bear”,把birthday看成birth了,搞
: 混了。也想起来曾祥波说洪业的书,原来他翻译了,不错。你对杜甫颇有研究啊,知道
: ...................
哇多谢多谢,等有时间一定读一下中译本。
纪录片里读的英译诗就是宇文所安的译文是吗?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书太老了,不好找。曾祥波的译本倒是好找:
: https://b-ok.cc/dl/5642708/041e6a
: 另外,宇文所安翻译了杜甫所有的诗:
: https://library.oapen.org/bitstream/handle/20.500.12657/27423/
9781501501890.
: pdf
唐宋都全了,很辉煌,哈哈。你读诗真不少!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集句诗就写着玩的:经岁待佳节,良辰难合并。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李杜各一句
: ,不偏心,哈哈。
应该不是,对照了几句都不一样,我感觉可能是洪业译的。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哇多谢多谢,等有时间一定读一下中译本。
: 纪录片里读的英译诗就是宇文所安的译文是吗?
: 9781501501890.
得归功于爸妈教得好,哈哈。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宋都全了,很辉煌,哈哈。你读诗真不少!
他们研究这个还是对诗词感兴趣?
【 在 CCOMddz (王爷府里的Hotzenplotz) 的大作中提到: 】
: 得归功于爸妈教得好,哈哈。
他们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研究这个还是对诗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