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宁去世,她还是林则徐后代哦

w
wh
楼主 (未名空间)

看到刘广宁今天凌晨去世的消息,那是我最喜欢的女声配音。新闻里没说她得什么病,只有她儿子潘争的一条留言,感谢父亲的学生代他们兄弟送别母亲。看来她和童自荣一样
,子女在美国。印象中她比老一辈配音演员苏秀还年轻不少,苏秀还时不时活跃在新闻里。细看生平,刘广宁出生于1939年,享年81,那也不算走得早了。苏秀1926年出生。童自荣1944年出生。希望还能多看到他们的文字,多听到他们的声音。

刘广宁出生于香港,五岁随家人到上海。我好奇地去找背景,说是她祖父刘崇杰是外交官,曾任驻日代办、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驻西班牙兼葡萄牙特命全权公使、驻德国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不知道他在30年代后期举家定居香港时做什么官,反正这就是刘广宁出生在香港的原因。之后抗战爆发,日军攻打香港,刘家移居上海。

而刘崇杰的祖母、刘广宁的高祖母,居然是林则徐之女。因为如此显赫的家世,又配过动画片《天鹅湖》里的公主和日本片《吟公主》,所以刘广宁有银幕后的公主之美誉。不过苏秀说她“不张扬,不挑剔,一点也没有官宦人家娇小姐的习气,只有一种端庄气质。”

刘广宁回忆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所以她从小跟随祖父母生活:

“他们都是戏迷,梅兰芳、马连良、胡蝶等文艺界名人都曾到我们家做客。当年每逢梅兰芳先生访沪,祖父就请他去陕西南路红房子西菜馆吃法国大菜,喝牛尾汤。马连良先生是回族,他来我们家时,祖父则会从外面的清真馆子叫菜来款待他。我记得,有一次马连良先生还带着我和哥哥去他在上海的临时寓所吃北京炸酱面。

“在这些大家的耳濡目染下,我打小就爱听戏。那时,每当祖父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手轻轻地在扶手上叩击着板眼,随着“话匣子”吟唱时,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他腿边凝神听着。听着听着,我对京戏愈发痴迷,想要学,后来被祖母以“学戏要天天压腿”,练功如何如何苦给吓回去了。

“我那时的另一个爱好是读书。常常躲在家中一个堆满东西的小屋中,一待就是一整天,读各种书,包括一些市面上见不到的。9岁生日时,一位亲戚送了我一套《镜花缘》
,虽然有些字不认识,我竟看得津津有味,也都看懂了。

“祖母是北京人,跟着她我学了一口纯正的京腔。从小学开始老师便让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后来,我渐渐迷上了电台的广播,尤其是广播小说。高中时期的一次机缘巧合,我被选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业余广播剧团,自此每逢星期天,都要到电台录音室里对着话筒说上几句话。“

刘广宁高中毕业后没考大学,一心想去艺术团体院校。20岁时正逢上译厂招人,她写信自荐,随后参加招聘考试:
“1959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母亲和我一起在武康路坐上26路电车,然后在常熟路转乘45路公共汽车,来到万航渡路上的上译厂。第一次看到录音棚,破破烂烂的,竟然很喜欢。”
之后就都是历史了。

刘广宁配的有名的电影里,《叶塞尼娅》、《苔丝》、《冷酷的心》、《魂断蓝桥》、《绝唱》、《望乡》、《尼罗河上的惨案》我都没印象了,要么没看过,要么看的时候太小了。我记得的是《孤星血泪》里的艾斯黛拉,因为完全不是少女的甜美温柔声音,而是冷峭孤傲的金属质中音,让人还有点害怕,反而比别的片子更有印象。直到那句“过
来,小孩,你想亲就亲一下”,顿时让人感到深院锁清秋的千年寂寞。还记得《大篷车》
里的小辣椒妮莎,也是冷峭与热烈并济,与众不同的磁性音质非常抢耳。这个角色也十分悲剧,反而比纯良善终的主角更深印心中。

一直觉得上译厂的两对黄金搭档里,乔榛和丁建华是少林武当名门正派,浑厚优美,虽然为人备受质疑。童自荣和刘广宁是令狐冲练霓裳那样的异端,华丽的金属光泽和桀骜独立的性格是他们代言的人物标配。不过前两年复习老动画片,发现刘广宁配的《夹子救鹿》等也很甜美温柔。看来她不是一出道就金属质的。苏秀也说刘广宁等年轻女演员经常给男孩配音,比如《少林寺》和《少林小子》里的小男孩。我也记得在动画片里看到刘广宁配男孩的音,但想不起来是哪部,网上也找不到。

另外还找到刘广宁回忆第一次配的内参片是美国电影《红菱艳》——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没想到也是她配的。她自己喜欢的角色是像《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杰基这样的矛盾多面体,或柔或狠,塑造空间大。这段回忆很有趣:
“当年在为杰基配音时,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天在家中吃好晚饭,我突然尖声怪气地叫了起来,把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吓了一跳。受到惊吓的丈夫笑着说我:“看来你已经被那个杰基附体了!””

听听你们对刘广宁的回忆吧,你们还知道哪些她配音的片子?知不知道哪些动画片是她配的音?网上关于动画片配音的资料很少。还有苏秀的回忆录《我的配音生涯》、刘广宁的《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她儿子的《棚内棚外》,谁有电子版吗?包子感谢。

参考文章:
刘广宁的儿子潘争的回忆录《棚内棚外——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与悲怆》片段: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62919

刘广宁(口述):不曾忘却的配音往事http://www.hqrw.com.cn/2017/0607/64733.shtml

s
ss325

一个时代的结束!译制片配音完全就是艺术的再创作,非常遗憾,从某个时期开始就没有对外国片的翻译和配音了,这门艺术也要彻底终结了。在资本媒体横行的时代,让人愈发思念真正的艺术家,我们曾经享受过像刘广宁,童自荣,乔榛,李梓这些大师配音的电影,真是幸运啊。说到刘广宁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冷酷的心》还有一个广播剧《法妮娜.法妮妮》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刘广宁今天凌晨去世的消息,那是我最喜欢的女声配音。新闻里没说她得什么病,
: 只有她儿子潘争的一条留言,感谢父亲的学生代他们兄弟送别母亲。看来她和童自荣一样
: ,子女在美国。印象中她比老一辈配音演员苏秀还年轻不少,苏秀还时不时活跃在新闻
: 里。细看生平,刘广宁出生于1939年,享年81,那也不算走得早了。苏秀1926年出生。
: 童自荣1944年出生。希望还能多看到他们的文字,多听到他们的声音。
: 刘广宁出生于香港,五岁随家人到上海。我好奇地去找背景,说是她祖父刘崇杰是外交
: 官,曾任驻日代办、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驻西班牙兼
: 葡萄牙特命全权公使、驻德国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不知道他在30年代后期举家定
: 居香港时做什么官,反正这就是刘广宁出生在香港的原因。之后抗战爆发,日军攻打香
: 港,刘家移居上海。
: ...................

s
sile

那么好听而且有辨识度的声音。前两年大圣归来里的混沌,声音鹤立鸡群,一看是童自荣配的,果然不是后生可以望其项背的。因为他们,我们七八十年代的童年很幸福。一路走好。

w
wh

确实上译厂黄金时代的导演和演员是绝响。以前是有很多广播剧。还有电影剪辑广播,
不光截取电影片段,还要加上旁白来解释听众看不到的戏,旁白也是配音演员念的,很有味道。

冷酷的心和法妮娜法妮妮我只知其名,没印象了。昨晚刚快进了一遍刘广宁配的《啊野麦岭》,小时候只记得是个年轻善良的女工在同伴的哭声中死在白雪皑皑的山岭上,昨晚才发现记忆偏差很多,阿峰是死在金秋的野麦岭,身边也没有同伴,只有背她回家的哥哥,她是在山顶看着她的家乡死的。配阿峰的是李梓,配打胎女工阿雪的是刘广宁。她俩的声音可塑性都非常大:在《简爱》里李梓是铿锵冷峭的女中音简爱,刘广宁是甜美娇嫩的小姑娘阿黛尔;在《野麦岭》里倒了过来,李梓的阿峰更甜美,刘广宁的阿雪更冷峭;《叶塞尼亚》又倒过来,李梓的叶塞尼亚冷峭,刘广宁的路易莎甜美。

他们那一代演员都很拜谢老厂长陈叙一,说他对戏体会深,会用人,没有他就不会有那批译制片。童自荣是愤然指责后来的厂长、导演乔榛、丁建华等水平不够,做不出好片子。乔榛、丁建华又指责童自荣配音总是佐罗味,每部戏都是佐罗,上级验收不通过。不过苏秀也维护童自荣,说他因为音质特别,戏路受限,但他非常用功和虚心,配《少林寺》等片子时她一提醒他又佐罗了,他就会用心改,成品和佐罗相去很远,一样很成功,只是他确实需要一个好的导演来帮助他贴近人物。这么看来不仅那些老演员艺德好,刻苦用功修养深,而且陈叙一这位伯乐更是以他的修养奠定当时译制片的高品质。

【 在 ss325 (我很痛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时代的结束!译制片配音完全就是艺术的再创作,非常遗憾,从某个时期开始就没
: 有对外国片的翻译和配音了,这门艺术也要彻底终结了。在资本媒体横行的时代,让人
: 愈发思念真正的艺术家,我们曾经享受过像刘广宁,童自荣,乔榛,李梓这些大师配音
: 的电影,真是幸运啊。说到刘广宁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冷酷的心》还有一个广播剧
: 《法妮娜.法妮妮》
: 一样

w
wh

是,除了大圣归来,还有西游记和金箍棒传奇,很巧合的都是一个主题。我本来是陪小朋友学中文看的金箍棒传奇,没想到惊喜地听到童自荣的声音。找到以前写的帖子: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58727.html
豆瓣上还有童自荣给金箍棒传奇配音的幕后视频,我当时找给leawolf听,然后我们又
大大八卦起这几位上译的名嘴 :P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64497.html

【 在 sile (s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么好听而且有辨识度的声音。前两年大圣归来里的混沌,声音鹤立鸡群,一看是童自
: 荣配的,果然不是后生可以望其项背的。因为他们,我们七八十年代的童年很幸福。一
: 路走好。

w
wh

再贴一段94岁的苏秀回忆刘广宁:

“1960年刘广宁来考试的时候,我不在现场,后来他们给我听考试的录音磁带,我听到她的声音,我说这个女孩的声音真好听,把她叫来试试吧。……我还记得是一个越南电影,叫《同一条江》。然后她就来了,没什么经验,但现场配音的效果挺好,也听得进导演的意见。”

“很久了,她一直在医院,我在养老院。因为疫情,也不方便探望,我们就通通电话。前段时间,她儿子跟我说,妈妈恐怕这辈子是出不了医院了。但她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她不敢频繁吸氧,怕养成习惯,就戒不掉了,她不想用手扶的拐棍,怕用久了,自己就不会走路了……她还想着,病好了,还要上舞台,还要表演节目。”

苏秀说,刘广宁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对艺术热爱、敬畏,“无论是电视台的事情找她,还是里弄里的朗诵找她,她都会认真对待。因为她就爱艺术。”

苏秀说,她和她的老同事们,这辈子能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干了一辈子,是幸福的。

来源:
苏秀追忆刘广宁最后的日子:这辈子,她是幸福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625/13/45391590_920441582.shtml

M
Maverick

这个我可能是异类。也许是内心那种“原汁原味”的心理做祟,出国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无法直视这些译制片了,虽然声音还是熟悉的声音,但是洋人不说洋话,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不是说这个感觉就对。还是游戏举例,我最喜欢的游戏系列就是三国无双,中文字幕是有了,但是配音还是日语。不过细想想,关羽斩了华雄,我想听到哪一句回肠荡气的台词呢?想来想去,也许还是敌羞吾去脱她衣更自然一点。
f
fhnan

小时候还经常从收音机里听电影录音剪辑, 听电影,配音太重要了

【 在 ss325 (我很痛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时代的结束!译制片配音完全就是艺术的再创作,非常遗憾,从某个时期开始就没
: 有对外国片的翻译和配音了,这门艺术也要彻底终结了。在资本媒体横行的时代,让人
: 愈发思念真正的艺术家,我们曾经享受过像刘广宁,童自荣,乔榛,李梓这些大师配音
: 的电影,真是幸运啊。说到刘广宁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冷酷的心》还有一个广播剧
: 《法妮娜.法妮妮》
: 一样

s
ss325

我和你的情况正好相反。没出国的时候特别想看英文原版,刚上大学时有次放原版的克莱默夫妇,学习部给每班三张票,大伙还得抓阄。后来北图开始经常放原版片,去看过印度之行。后来到国外觉得看多了,还是以前配音的好。不过说实话,配音确实是个艺术的再创作,有次电视上台把宇津井健和简肇强同台请来一起演大岛茂,明显简肇强的声音好过对方,无论音质,力度还是情感。叶塞尼亚的主演听过李梓的配音版也认为中国版水平更好。
【 在 Maverick (好吃不过饺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可能是异类。也许是内心那种“原汁原味”的心理做祟,出国一段时间之后,感
: 觉无法直视这些译制片了,虽然声音还是熟悉的声音,但是洋人不说洋话,总感觉哪里
: 不对劲儿。
: 不是说这个感觉就对。还是游戏举例,我最喜欢的游戏系列就是三国无双,中文字幕是
: 有了,但是配音还是日语。不过细想想,关羽斩了华雄,我想听到哪一句回肠荡气的台
: 词呢?想来想去,也许还是敌羞吾去脱她衣更自然一点。

w
wh

敌羞吾去脱她衣是什么梗?
想起来很多人说从小看译制片,一直以为老外就是满嘴中国话的,哈哈。
又想起来宫崎骏的很多动画片,据说都是日本原版声优的配音最好听。我尝试听过一点点,没什么感觉,还是喜欢听中文或英文配音的,省事。就像看射雕也喜欢看国语版。粤语能听懂一点,但还是要看字幕,觉得分心。

【 在 Maverick (好吃不过饺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可能是异类。也许是内心那种“原汁原味”的心理做祟,出国一段时间之后,感
: 觉无法直视这些译制片了,虽然声音还是熟悉的声音,但是洋人不说洋话,总感觉哪里
: 不对劲儿。
: 不是说这个感觉就对。还是游戏举例,我最喜欢的游戏系列就是三国无双,中文字幕是
: 有了,但是配音还是日语。不过细想想,关羽斩了华雄,我想听到哪一句回肠荡气的台
: 词呢?想来想去,也许还是敌羞吾去脱她衣更自然一点。

w
wh

电影录音剪辑这个说法更准确。我说成广播了。youtube上有不少当年的电影录音剪辑
,真神,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来的。

【 在 fhnan (腹黑男)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时候还经常从收音机里听电影录音剪辑, 听电影,配音太重要了

w
wh

当时的配音确实大大超过职业标准,一般不需要也不会花那么多精力去搞一个翻译片。高仓健和毕克、栗原小卷和刘广宁都是因为配音而结成的好朋友,高仓健好像指名让毕克配他的所有角色,可惜毕克后来生病,没力气配了。找到两段格利高里派克等人夸上译配音演员的文章:
http://ent.sina.com.cn/x/2005-03-03/0916667559.html
毕克:(1931-2001)“中国高仓健”

  同邱岳峰一样,毕克也被称作是“配音大师”。他的声音深沉浑厚而有力度的特质,使得他在配一些英雄和硬汉角色时表现得特别出色。格利高里·派克、高仓健等世界著名演员,对他的配音艺术也都赞不绝口。格利高里·派克在听了毕克为他饰演的《海浪》中的上校配音以后,说道:“这是我接触到的最上乘的声音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而高仓健更是将毕克作为自己中文的代言,毕克在配过高仓健主演的《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作品后,被影迷冠以“中国高仓健”的称号。

  毕克1952年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开始了电影译制配音生涯。1957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成立,毕克成为开拓者之一。1991年2月《大众电影》刊登毕克回忆的
一段往事“1986年跟高仓健见面时,他非常感谢我为他配音,除了在看电影时伸大拇指外,座谈发言时,也站起来深深地鞠躬。我当时引用一句成语叫‘爱屋及乌’。其实厂里对于剧本翻译有一句话叫做‘语不惊人誓不休’,大家对每一句台词都反复推敲。”2001年3月毕克因肺功能衰竭在上海病逝。高仓健得知后给上译厂发来唁电:“突闻噩
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
https://yule.sohu.com/26/98/article210129826.shtml
乔榛与派克:声声不息,惺惺相惜

乔榛说,虽然派克来厂参观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由于语言的关系,大家直接的沟通也不多,但是派克给人的感觉“自始至终是那么的诚恳、自然、亲切,毫无大明星的架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乔老言语中充满深情:“参观之后,当派克看到由他主演的中文版电影片断时,已经70多岁的他显得很激动。后来,派克告诉翻译,当天晚上他一夜都没有睡着。他说,尽管听不懂中文,但是他已经被深深地感染了,并勾起了很多久违的记忆。他吃惊地表示,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够在遥远的中国被理解得如此到位。”随后,派克请翻译务必转达对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演员的敬意与感谢。

  第二天,乔臻又有机会陪同派克在黄浦江游览。出乎乔臻意料的是,派克见到他后,一把握住乔臻的手说:“翻译成中文版后,电影能有这样的魅力,你我的功劳是一人一半,你们的水准是世界一流的。”谦虚的态度让乔臻十分感动。

再插一句,射雕国语版也配得很好,虽然和上译没关系。

【 在 ss325 (我很痛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你的情况正好相反。没出国的时候特别想看英文原版,刚上大学时有次放原版的克
: 莱默夫妇,学习部给每班三张票,大伙还得抓阄。后来北图开始经常放原版片,去看过
: 印度之行。后来到国外觉得看多了,还是以前配音的好。不过说实话,配音确实是个艺
: 术的再创作,有次电视上台把宇津井健和简肇强同台请来一起演大岛茂,明显简肇强的
: 声音好过对方,无论音质,力度还是情感。叶塞尼亚的主演听过李梓的配音版也认为中
: 国版水平更好。

T
TEM

上译配音的作品里给我留了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加里森敢死队。不过大多是男性角色,童是队长,乔榛是戏子,尚华、杨成纯和施融都配得很好。据说对于领导的称呼"头儿",就是陈叙一在此片翻译中提出的。

w
wh

对,这个我也看到了。还有《虎口脱险》里两人在土耳其浴室的接头暗号Tea for two
本来翻译成情侣茶,但唱起来不上口,也是陈叙一想出“鸳鸯茶”。《虎口脱险》的情节我都忘了,只记得一个斗鸡眼开枪打飞机,还有就是在浴室里哼哼“鸳鸯茶”的裹浴巾的男人,从模样到唱歌都极其搞笑。这个翻译真是很妙,如果陈叙一不搞电影搞翻译,翻译界又会多一位高手。

哦还有简爱那一大段“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也是陈叙一的手笔,苏秀说他当时听李梓念原来的翻译,总不是很满意,然后罕见地提早收工。第二天一早上班,他跟苏秀聊起他晚上洗脚觉得不对劲,才发现没脱袜子。接着开始工作时他说了他改的简爱台词,大家都叫好。苏秀说他晚上洗脚没脱袜子但想出好台词,心里肯定很得意。他们那一批真是无比敬业。

【 在 TEM (把辣椒切成肉末)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译配音的作品里给我留了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加里森敢死队。不过大多是男性角色
: ,童是队长,乔榛是戏子,尚华、杨成纯和施融都配得很好。据说对于领导的称呼"头
: 儿",就是陈叙一在此片翻译中提出的。

i
ilvch

李梓,邱岳峰,刘广宁,乔榛,丁建华
配音艺术的绝唱
w
wh

居然落下童自荣……童自荣觉得陈叙一、邱岳峰和毕克最牛,其他都差一点。

【 在 ilvch (断肠人在天涯)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梓,邱岳峰,刘广宁,乔榛,丁建华
: 配音艺术的绝唱

M
Maverick

据说那是日语“敌将讨捕”的发音。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敌羞吾去脱她衣是什么梗?

w
wh

赞文绉绉的日语。

【 在 Maverick (好吃不过饺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说那是日语“敌将讨捕”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