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清华园

z
zuoer
楼主 (未名空间)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别时主任看着我出门,眼神似乎别有深意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新生欢迎大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提到心理辅导中心在10号楼,和加餐卡的地方在一起。。。似乎彰显着园子里心理与生理同等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这些预防针不是打得多余,而是远远不够。我华丽丽的自由落体甚至来不及“转体几周”拖延一下。在大一那些不无阴暗的日子,总是需要在主楼上通宵自习来做建筑制图的功课:手绘一号白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项过时的学习,因为绘图已经全部使用 AutoCAD,可那个时候还是要求手绘粗细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墙体,线条要求首尾粗细一致,图面整洁优美。不知是因为心浮还是手笨亦或两者兼有,我总是画得不合格,然后一再地被要求重画。主楼的8楼,有一个通宵教室。常常会有一些清华学生,
出于种种的原因,和我一样需要在交图之前通宵加班。宿舍里9点熄灯的规定显然不具
备这种豁出去用功的条件,于是大家都挤到这样唯一的一间教室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抱着沉重而绝望的心情。爬到8楼的途中会经过无数楼梯转角出的
落地窗,奇怪的是有的玻璃没了也不及时安装,似乎“方便”着“想不开”得同学。高空的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号号得刮进,令人心惊胆颤。我总是默默地把丁字尺和图纸铺在前面充当讲台的桌子上,因为那里有略微大一点的空间,然后开始不断的提醒自己,线条是不是连续,宽度是不是合格。越到深夜,人会陆陆续续越走越多,我常常奇怪他们都去了哪里,因为据说主楼十点以后是锁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一到入夜,楼梯上的灯都会熄灭,说不出的黑暗,我会吓得不敢走楼梯下楼。但有那么一次,我带了北大的好友一起来自习,我给她讲了我的猜疑,她胆子大,坚持要一探究竟。我们摸摸索索下到四楼还是五楼的光景,突然在黑暗中摸到面前有一扇铁栅栏门,似乎把整个楼梯锁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逃回了8楼,从此再没有兴
起探索的念头。这些所谓的通宵自习,往往伴随着坚持到两三点之后,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的入睡,可是日出之前总能醒过来。那些个日出的景象印象深刻至今: 微微发亮的天边,泛出了鱼肚白的颜色,中关村(?)高楼的身影微微先露了出来,最后太阳一跃
而出,金光四射,好像眼前乱冒的金星。(到我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虽然还上建筑制图,但再也不需要手工画一号白图了)。

度过了大一大二,适应了在清华“底层”的生活之后,记忆中的图片变得忙忙碌碌,却有些色彩:上课,自习,考G,考T之余,有时也会思亲想家,或为未来迷茫。遇到这种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走到荒岛上去。荒岛春晓是记忆中的一桢清华风景图片,也的确被印在我们那一年招生的宣传材料上,算是清华一景。岛上有很多人造景致,我独爱零零阁。拾阶而上,台阶的尽头是一个两层的亭子。名字也是有些来历的,因为清华都是按年份叫做几字班,他们那一届是和上一届一起毕业的(忘了原因),上一届是零级,他们就被叫做零零级。是亭为他们所建,所以被称作零零亭。亭有两层,我初到清华的时候,二层还不开放,后来才可以通过亭中央螺旋式的楼梯上去。站在零零阁的二层,荒岛的景色一览无余,也看得见校医院的一角。对少年人来说,实在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第一胜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清华风景图片是在工字厅。大学后期借常常背红宝书的名义去那里看花。工字厅里有两株很大很漂亮的玉兰花,据说和颐和园的玉兰年代差不多久远。玉兰在后进的院子里,要穿过有曲廊的前进,走到里面的院落里去。路上会经过一间办公室,写着校长办公室。房子是以前的式样,古色古香的,只有空调机悬在红棱窗扇的下方,呼呼得向外吹着热风。我也偷偷向里面张望过,装修和陈设都非常的现代化。但没亲眼见过校长在里面办公,心里常常琢磨:在这样清雅的王府旧院案牍劳形,也算别有风味吧?记忆中在后边的院子里,靠左边的有一小片竹子,夏天走过去总是很阴凉的;靠右边的院子里则长着玉兰。也许是有年头的关系,这里的玉兰树长得比四教后面的粗壮的多,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繁花似雪。玉兰附近的蜜蜂比赏花的人多,每每既让我独享花色,又不无浪费时间--这些下午本应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三教四教自习的--的一点负罪感。工字厅前面种着一排紫薇,但我总觉得那花的样子并没有美到可以被叫做"紫薇"这样好听的名字。

说到清华园的花景,最著名的自然是荷塘月色里的荷花,然而看得最多的还是三教四教周边附近的花儿--毕竟自习的时候,出来在附近转一转消磨时间,不是更经常吗?四教后面所谓的牡丹花坛,是一处消闲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好地方。有石桌椅,可以买瓶饮料坐在那里慢慢的喝,四处观望。靠墙种着一排紫荆,春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挤满整个枝条。牡丹的花期似乎不算长,倒是旁边花坛的单瓣月季如火如荼的开满整个春夏季节。如果往学堂的方向略走一走,有几个填着泥土的水泥方框里种着元宝枫,秋天叶子红了,结出的果实象个倒着的小元宝。再往前走到学堂,路口有一个西式的花亭,夏天会长满绿色藤蔓,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亭子上面似乎有个小坡,坡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放着一张孤零零的石凳。我从没有见人坐到上面去过!四月份的时候,那个小坡上开满了二月兰,密密匝匝,铺满每一寸土地。

教学楼周边繁花盛开,宿舍楼前银杏成行,就是每天来去匆匆的主干道两边,也列队着高大笔直的白杨。但一进入本科的宿舍楼里,就变成了旧社会上海的小弄堂。走廊里昏黄的灯光,两侧总是高高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让人有时心生沮丧。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搬到30号楼,宿舍条件有所改善。首先有个阳台,虽说不上非常赏心悦目--因为大部分的地方都堆着我们的杂物—但有了一个凭栏远眺的地方。夏日的夜晚,我总会站到阳台的一角,靠着栏杆向外望。记忆中炎热了一天的园子到夜晚,总是深蓝色的夜空,月亮悬挂在施工中的游泳馆上空,银色的光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宿舍里通向阳台的纱门在夏天总是半开着,身后能感到从宿舍里传来的一股接一股的热浪,但是也有略微清凉的夜风从身前掠过,伴随着篮球场边啪啪的打球声和干道两边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夏天的小夜曲。有的时候,室友也会出来,和我一同在阳台上吹风。彼时彼刻,风轻月明,即使是理工科的女生,也绝不会谈起试验和学术的话题,随便说些女生之间的闲话八卦,不是私房话也是私房话。我一点都不能回忆起任何一段的对话了,只是留恋那种感觉。温柔感性,易于触动,犹如夏夜晚风。

二十年白驹过隙,往事历历,雪泥鸿爪。昔日的同窗同寝,如今都四散在不同的地方。在园子里度过的七年也就只余了断断续续的回忆。这些不连续的,却又难于抹去的记忆,就好像用岁月的墨水写下的文字,虽然书页发黄,墨水褪色,甚至有些段落已经无法辨认,可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文字中鲜活过的日子,触动过的感觉,遗留下的痕迹;而在那其中飘浮过的花香,缠绕过的情感,行走过的地方。。。就是我记忆中的清华园.

w
wh

你记性真好,那么喜欢各种花,细节记得那么清晰。我是花盲,现在想想,完全不记得大学校园有什么花了。

不知道是不是北方大学里自杀的比南方多?我在江南上大学,没有经历过新生心理培训大会,也不记得有心理辅导中心。倒是一进校就听说某教旁边是自杀林,但却是一片灌木林,当时就疑惑这怎么自杀?都没个高一点的枝桠能把我挂起来。在校几年也没听说有自杀的。不过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倒是毕业那年老师让每人上台讲讲大学生涯,一个东北男生上来说,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学生干部、区或县或市优秀队员或干部,反正一路辉煌。直到我校,如堕地狱。戛然结尾,归座。全场鸦雀无声。那么多年了,别人说啥我都忘了,只记得这个。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我们大学也有通宵教室,好像只在考试前通宵,平时不通。我只去过一次,确实很多人是在浪费时间,不是睡觉就是三三两两进进出出。我也没干到通宵,好像两三点时收工回家。因为宿舍已经关门,所以骑车回亲戚家。夜半三更在无人的夜路上飚车非常爽。

我们学校也有些亭子啊啥的,我几乎没去过。大部分同学也不怎么去。可能因为在校门口,离教室宿舍都不近,人少蚊子多,没事不会去那儿。

清华我只去过一次,记得王国维的碑很高大。好像有两片荷塘?回头查游记。:)

【 在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
: ,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
: 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
: 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
: 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
: 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
: 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
: 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
: 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
: ...................

d
directshoot

好文。我也在清华呆了七年

文章基本代替我的回忆了

C
CCOMddz

现在制图和画法几何常常是合在一起当一门课了。
【 在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
: ,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
: 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
: 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
: 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
: 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
: 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
: 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
: 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
: ...................

r
realoption

主楼晚上总给人一种要闹鬼的感觉,昏暗的灯光下,长长的走廊冷不丁就出来个黑黝黝的人

【 在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
: ,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
: 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
: 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
: 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
: 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
: 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
: 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
: 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