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文学“鼻祖”新冠过世——你们猜到是谁吗?

w
wh
楼主 (未名空间)

我一看标题就猜於梨华了,其实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她被冠为留学生文学鼻祖,但我们版因为她有过大争论,印象深。争论的是《在离去与道别之间》,留个记号: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8929.html
几部晚年作品,实在不看也罢。梦回青河和又见棕榈我还是很想再看一下的,主要因为以前看的时候刚读本科,对留学毫无感觉,现在也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各位看过於梨华的什么书?在海外文学里又喜欢哪位作家或哪本书?欢迎讨论,包子奖励。长帖请开主帖,700b(约350字)以上奖励100伪币,上首页加倍。

再转贴介绍文:

突发: 留学生文学“鼻祖”新冠过世

陈屹视线 留美学子 2020-5-2

旅美作家於梨华因新冠肺炎,于5月1日凌晨病逝华府,享寿89岁。於梨华早年从台湾来到美国留学,从一位廉价女佣起始,在极其艰难的心路历程中,一步一步打拼出创作天地,作品之多、内容之深刻、影响力之大,她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领头雁”和“鼻祖”。

早年的她

1931年11月,於梨华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之家,曾经留学法国的父亲在光华大学教化学和法文,但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父亲常常失业,全家随之漂泊到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等地谋生。

对于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於梨华记忆中是这样回忆的:

“看到了真正的不以金钱衡量的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在危难中损人利己的人。等到一
家人像叫花子一样,到了嘉陵江畔的重庆时,我虽然只有十四五岁,却已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观察、分析和辨别被世俗装饰起来的真伪。”

1953年,於梨华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旧金山求学,住在了曾经与她父亲经商认识的犹太人家, 为了免去吃住费用,她给犹太人家里做起最廉价的女佣,平日和周末,他要负责
完成七间屋子、两个浴室、一个厨房的清理打扫,还有外面庭院里除草捡叶子的体力活。

20岁出头的她,除了想家就是孤独,两个月后终于见到了在其他地方读书的华人留学生,终于可以说中文了。

认识他们后,於梨华了解到可以去读更好的美国大学,当她把被其他大学录取的通知书交给犹太家人后,竟然激起他们的恼羞成怒,因为对于犹太人家庭,他们认为於梨华所作所为,就是忘恩负义。

到了新的学校,於梨华为了节省生活开支,继续为美国人家庭做家佣、或者照顾小孩。

文学之旅

勤奋努力的於梨华终于在完成新学校里的第一学期,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证实了自己后,她幸运的拿到了一笔奖学金, 而此奖让她入住到属于自己的女生宿舍。

这次的转学,最重要的一次机遇,就是她在那里了解到了一个米高梅文学创作奖。

所谓米高梅文学创作奖,是好莱坞的米高梅公司老板为提携青年作家在这个学校设立的,在校学生都可参加竞选。

於梨华悄悄完成了自己的短篇小说《扬子江头几多愁》。

小说叙述了一个年轻女孩从汉口到重庆寻找离家出走的父亲,女孩以应征做女仆的方式在重庆郊区进入她父亲及另一个妻子的家,慢慢让父亲认出她的真实身分,进一步动之以情,当父亲偕她返回汉口家中时,她的母亲已在忧伤中去世。

在众多世界级高手云集的竞赛中,於梨华因为此篇小说,荣获了1956年的米高梅文学奖,这也让於梨华的文学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63年於梨华再次成功塑造留美华人形象的《梦回青河》,出版后一版再版印刷、被台湾广播电台连播、还有香港邵氏公司购得电影制作权。

后来她的创作一部接一部,内容都聚焦在留美学生、或华人家庭在美国生活的千姿百态。以事业、婚姻、文化距离、乡情以及与下一代的隔阂呈现出来。

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写在1966年她留美旅居的第13年之后,也是於梨华描写留美华人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十年的留学生涯,从一个把梦捧在头上的少女,变成一个把梦拿在手上的少妇,最后变成一个把梦踩在脚下的妇女。”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说:“这一则不太温馨而充分象征时代苦闷的恋爱故事是於梨华小说艺术已臻新阶段的明证。”通过去美国前后、系列人物交织与迷茫,看到深深扎根的棕榈树,忽然醒悟到,自己是“没有根的一代,挖出寂寞和苦恼的总根源。展示了无根的一代内心的迷惘和孤寂,成为当代留学生文学之缘起。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背景来自八十年代的台湾和美国。

八十年代的台湾年轻人都把出国留学作为最有前途的人生选择,但是真正身处美国后,则又发现生活依旧迷茫与艰难。

故事以留美归台省亲的牟天磊博士作为缘由,讲述了他回台湾两个月发生的跌宕起伏的事件。牟天磊回味十年来自己留美旅居后,丢掉的梦想、失去的拼劲,心态暮年。与之相对比的是,回到台湾,品味着童年少年成长和熟悉的人、事和场景…. 他在找寻根在何方?

正如於梨华笔下的文字所述:

“美国的生活像一只黄橙橙的油条,里面是空的”

“正如一个在冬寒里没有衣服穿的人需要一件温暖的大衣一样,它是一件温馨柔软的大衣,他知道,但是他不是一年四季都要它。”

记得李安回台湾巡讲时说过,在台湾,人家说他是留美华人,在美国,美国人又说他是华人导演。

“在美国的修炼使留学生变得更加成熟,而成熟,是经过各种各样对生活的失望。”於梨华如是说。

永远的於梨华

为何於梨华的作品读者这么钟爱,很大的原因,她说出了千万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感悟,也让更多人发现以前不曾知晓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於梨华作品最有价值之处。

於梨华“善怒善喜,爱憎分明,活泼好动,爱好网球、游泳、滑雪……” 她既是教书人、又是一位能干的主妇、更是一位最出色的作家,即使从那么低点起步,从一为女佣到正式留学生,然后按照自己的梦想,跟随自己的内心,把自己活成了作品,把作品呈现给了世界!

“书桌对于她就好像饭桌对于一个饥饿的人一样,有无尽吸引力”

“一天不写作,就觉得生活失去了平衡,一切都不对了。”

这是於梨华写作的动力与挚爱。

j
jsolomon

Lexi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看标题就猜於梨华了,其实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她被冠为留学生文学鼻祖,但我们版
: 因为她有过大争论,印象深。争论的是《在离去与道别之间》,留个记号:
: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8929.html
: 几部晚年作品,实在不看也罢。梦回青河和又见棕榈我还是很想再看一下的,主要因为
: 以前看的时候刚读本科,对留学毫无感觉,现在也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 各位看过於梨华的什么书?在海外文学里又喜欢哪位作家或哪本书?欢迎讨论,包子奖
: 励。长帖请开主帖,700b(约350字)以上奖励100伪币,上首页加倍。
: 再转贴介绍文:
: 突发: 留学生文学“鼻祖”新冠过世
:
: ...................

w
wh

什么意思?很久不见啊,你们那儿可以出门吗?

【 在 jsolomon (风擎万钟) 的大作中提到: 】
: Lexi

m
mermaidyu

基本上都看过,不知道为什么记得最清楚的是她笔下的一个暑期打工的留学生
从阿拉斯加开卡车往加州运鱼,说打工一个暑假就够一年的学费了,忘了是哪部作品里的。

说实话我还以为她早就去世了呢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看标题就猜於梨华了,其实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她被冠为留学生文学鼻祖,但我们版
: 因为她有过大争论,印象深。争论的是《在离去与道别之间》,留个记号:
: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8929.html
: 几部晚年作品,实在不看也罢。梦回青河和又见棕榈我还是很想再看一下的,主要因为
: 以前看的时候刚读本科,对留学毫无感觉,现在也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 各位看过於梨华的什么书?在海外文学里又喜欢哪位作家或哪本书?欢迎讨论,包子奖
: 励。长帖请开主帖,700b(约350字)以上奖励100伪币,上首页加倍。
: 再转贴介绍文:
: 突发: 留学生文学“鼻祖”新冠过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