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争中的美国妇女和种族差异

b
byg111
楼主 (未名空间)

二战时,美国是世界上参战士兵伤亡率最低的国家,并在1940年末,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把美国变成一个“民主的武库”,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这个愿望将变成一个现实,但同时也改变了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到了1945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国总共制造了30万架军用飞机,还有8.6万辆坦克以及数字同
样庞大的其他各种军事设备。美国的军队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配置。

战争期间,大约1500万男性在美国军队服役,这个数字仅次于当时的苏联。自1942年以来,该国庞大的军工事业受到来自于五角大楼的控制。在五角大楼的核心处,是另一个全新的机构,那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是军队首长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美国的军事计划并同英国进行有效的联络组织。虽然那里曾经有过很多的争议,但英美联合计划有着更多的成效,这要比混乱的德日联盟好一些。

其实在盟军后来的大获全胜中,参谋长联席会议组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战争权力法》,授予总统更多的执行权力。更大规模的政府机构在不久之后纷纷建立起来,从而掌控着战争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其中的战时生产委员会与战争动员办公室是最重要的两个。人力或许是当时处于第一位的问题。

但是,美国境内的征兵活动却没有像其他很多国家那样,搞得如火如荼。比方说,已婚的男子几科不太会被招募到军中,未被征召入伍的男子,并不一定非得接受与战争有关的工作。大型企业以及普通百姓,在战争期间都过上了繁荣向上的生活。公司的业绩节节飙升,农业也发展迅速。实际上,那时候的工资水平平均上升了50%左右。参加家庭
之外工作的妇女数量,达到劳动力总数的22%左右。之前,参加工作的妇女基本上都是
年轻女子,但在战争期间,大分妇女都参加到各种工作之中。

虽然妇女干“男人活”的思想早已被接受,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多少妇女会真的去做应该由男人们来干的“粗活”,她们更多的是去参加新的工作。电影《传奇的铆工罗西》中的人物原型,就在不太常见的一家造船厂工作,这似乎是因为造船业在当时正迅速引入更加现代化的焊接建造工艺。其实,战争期间生产繁荣的核心是生产率的大规模提高,新技术、新机器、新生产方式的更多应用。

虽然很多妇女开始参加工作,但是她们的工资依然只是男性的三分之一左右。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非洲籍美国人以及其他在当地处于种族劣势的人群身上。在战争期间,他们的工资虽说要比白人涨得更快,但依然保持着很大的差距,而种族主义依然在日常生活和军队中无所不在。军队中也会出现种族隔离的现象,并没有多少非白人可以获准加入到战斗编队之中,更没有几个非白人可以晋升为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