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解析人才计划的含义。。。

m
minyeon
楼主 (未名空间)


人才计划,并不是某国所独有的
日本,德国,北美都有这种计划
美国比较特殊,因为开的工资本身就比较高,所以faculty位置就已经相当于人才计划
水平了

要理解这种计划背后的本质含义

现代科学的发展是走了两种路线:

1. 大炼钢铁型

降低门槛,拉大量的人入行,内部是金字塔结构
大佬提理论,中牛跟风做扩展,下面一堆小牛和炮灰做实验收数据
其主要的人口结构是 大PI + 大量post

随着中美经济实力的对比和人名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经营模式快搞不下去了,目前看除非是很有名的知名大MD或超一流扎根本土的大教授才养得起这样的实验室
对于传统专业,phd实力很强或者很好找工作,基本找不到什么像样的post,除了海外
当跳板的

某国优秀一些的岗位比如临床医生orQQ实际生活质量是要比美国post高的,这属于第一类人才计划

2. 师傅带徒弟型

属于传统科学,研究面很窄,培养一个phd很不容易,一个老板5,6年才毕业一个学生
基本进的都是尖子生或者家族老本行
但是人家师徒(包括师叔师爷师奶奶)占了一个山头,别人攻不上来
所以正教授跳槽去新学校,都会带个团队过去,在美国一般来说是助理或副教授,在其他
国家就是人才计划,是为了补齐工资,免得从美国招不到人
在其他发达国家这种人才计划是为了维持这个研究方向的运转

乱象:

走这条路是很困难的,phd才是个起步价,往上升一级都需要脱胎换骨的认知升级

1. 招聘/升级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高级职称的认可

所以可以看到有的人post 9年才拿个州立的位置,有的刚毕业带着娃面试都能进MIT
大多数工程人不是爱因斯坦,水平伯仲之间,大佬给什么待遇完全一念之差:
1a. 短期post
1b. 长期非tt千老
1c. 长期tt
有些大佬是年纪大了,快退休了,在本单位也待了20年根深蒂固玩得起,所以给的待遇会偏高;所谓拳怕少壮,也不想进个过于aggressive的少壮派弄的自己不舒服(理论上美国tt还是完全独立的)
反正人家自身的地位和积累,校方不满也不会拿ta怎么样,顺利退休没问题,身后洪水滔天也不关人家的事, IBM CRL全体被lay这种惨剧也是时有发生

2. 53派(在某国是43年轻院长派)

这里面分化很严重,学术界不能光看title,外表光鲜亮丽的里面烂人一堆
真的能力很强的那种是不怕年轻人的
反而那种比较差的,经常喜欢弄个新人进去,反正啥也不懂也没有根基,认其摆布;但是长远看对lab学科建设非常有害,斗不过外面仇家的
一般真正的实力大佬很低调,可能也不在大学里

3. career的peak value

跟人拼体力的,基本45之后就走下坡路了,苟延残喘硬撑着
能在职场继续风生水起的,基本都是有带年龄梯队的团队,年纪大的在外面跑关系拉项目,团队第三代潜心钻研突破
或者就是著书立说,水平很高,这种45之后才是高光时刻,前面需要积累多年,有些书2030是根本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