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系统说说火坑专业,原创哈 (转载)

m
minyeon
楼主 (未名空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sa (拉萨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我来系统说说火坑专业,原创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5 17:23:02 2021, 美东)

Once upon a time,地球上有一些专业,就业面很窄,只有两种人读:nerds和学二代
。前者是因为莫名的执念或者天赋,后者是家长有关系,给解决个大学或研究所的工作不
难。此外有些纯粹偶然报了这些专业的,服从白噪声分布,忽略不表。总之,普通人家的孩子,不会学这些。这是火坑专业的定义。

再考虑80年代的美国上述专业,符合上述描述。二战后的三十年,开始搞研究性大学,资金多,这些专业扩大了不少。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依然不会去读。

再考虑80年代的中国上述专业,基本符合上述描述,但有第三种读火坑专业的学生:从热门专业调剂过去的。但他们不算是倒霉蛋,因为中国当时的大学体系是专业化的,化工学院,铁道学院,纺织学院,海事学院,etc。国家给你调剂过去,毕业时也给你分
配个工作,没坑你。这个系统是自洽的。

然后不正常的事情发生了。一位中国政治老人鼓励留学,说出去十个回来一个也好。这个思路或许没错,但他指的是工业应用的专业,工业应用广的专业大多不是火坑专业,至少不是哥上面定义的火坑专业。这是祸根,但危害还没有彻底显现出来。因为当时读火坑专业出国,回国依然有职位,就业没问题,混好了还能评院士。

灾难开始于中国大学扩招的那一年。这时大学不再管分配,毕业生去向由市场决定。这本身没毛病,因为就业难的专业,按理说不会有人读。但是火坑专业呢,突然发现出国有前途而且有钱途,按当时的中美生活水平,到美国当个post doc,按人民币购买力也不算穷。火坑专业出国,集中在好学校,P大,T大,华5,C9等等。

这种廉价劳力的出现,严重破坏了美国火坑专业的均衡。火坑专业本来房顶就不多,所以规模不大,所以都有饭吃。结果突然来了这么多一流脑瓜,马上僧多粥少、内卷严重、待遇下降、灌水难度大大上升。

中国火坑专业的学生,从进入火坑专业的那一刻开始,悲剧就注定了。国内就业出路很少,所以毕业出国是唯一体面的出路。但出国不是一份职业,到了国外,还是要有找工作的那一天。结局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形:

1,内卷成功。在美国进入学界或者国家实验室之类的,并且成功呆住。这种人绝对数
量不小,但比例很小。博士项目、老板势力、博后单位、英语、情商、逆商,不能有一块短板,而且运气得足够好。

2,转行。脑子活泛点,或者因祸得福(比如哥,老板自己被赶走了),转成马公码农
,过上一个屋子两辆车,三个孩子一只狗的生活。这条路看着光鲜,但人生就此定格。就算是互联网泡沫不二次破裂,人生也没啥希望了。反倒是当年没转行的四大牛人,真有熬出头的,当上中国美国院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相比之下,一个码农,形影相吊,夜半无语,无地自容。

有人说心态重要,这种东西装逼容易,做着难。读火坑专业的锁男锁女,常常是中美名校,一路鲜花掌声,“别人家的孩子”。在司领导和领导的领导,论智力论出身,常常差得多。跟傻逼混久了,自己也变傻逼了。回想起what if,或许还在写着长篇宏论,
改变世界,跟四大牛人一样。

3,当上“科学家”。这个我不熟,就不多说了。大约是上述1-2的加权平均。谁还记得润涛阎?

总之,火坑专业是lose-lose的局面。火坑专业就应该局限在开头的两种人读,才是
sustainable的。但因为中国某位政治老人的“举重若轻”、大学扩招、高教产业化、
中美收入的临时差距、美国经费偶然的扩张和近些年来持续的下降等等,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绝对人数不多,实际损害极大。这些智慧的脑袋,在中国
读个不错的专业,此刻正家人环绕、单位中层、油光满面地跟人吹着牛逼。他们所从事的事
业,也在为国家的高速增长行业,贡献着力量。但就在那个高考填报志愿的盛夏时节,火坑专业有关“我们专业百分之XX”出国的蛊惑,便走上了不归之路,几乎每一个节点都只
能按照惯性走下去。

又到夏季高招,劝世良言,后生当引以为戒。

m
minyeon


然而市场真正崩盘的 turning point 是
"华人PI "
这种奇葩生物的出现

众所周知,华人PI平庸,水平是远远不及欧美系的大佬的
大概相当于某国的双非二本博导,偶而拼到top的基本也呆不下去,53不是被抓就是海归
但是没办法,你帝承平日久日子舒服,中后段的州立大学根本没有本地精英愿意去了
本质也是州大走下坡路的表现

你帝州大之前的各路老学究基本是欧美系的,mean归mean,一般学生出路还可以
立了老庙还要在美国混饭吃,总不能砸自家门派的招牌太狠
毕业生至少英文还算流利,在grind下对美国系统也算adapt
最差去个college教书或者公司
生源/水平相当or高于美国本土学生

而华人PI即使混到系主任,本地也招不到学生(包括F1本硕)
那个年代出来的人,没什么人文修养教育
同时作为移民心眼很小,做到正教授的人连个post都要提防lol,名声很臭
只得大肆回中国搬运
华人PI自身是 包工头 + 宫里太监
肯跟华人老板的基本是 二三本 & 英文差 & 老实芭蕉

这样的特质过了行业繁荣期,基本就跟洪水中裸泳差不多
即使在国内也不好混

【 在 minyeon (敏妍 -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lasa (拉萨号),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我来系统说说火坑专业,原创哈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5 17:23:02 2021, 美东)
: Once upon a time,地球上有一些专业,就业面很窄,只有两种人读:nerds和学二代
: 。前者是因为莫名的执念或者天赋,后者是家长有关系,给解决个大学或研究所的工作不
: 难。此外有些纯粹偶然报了这些专业的,服从白噪声分布,忽略不表。总之,普通人家
: 的孩子,不会学这些。这是火坑专业的定义。
: 再考虑80年代的美国上述专业,符合上述描述。二战后的三十年,开始搞研究性大学,
: 资金多,这些专业扩大了不少。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依然不会去读。
: ...................

s
sethxu

说得靠谱。

2,转行。脑子活泛点,或者因祸得福(比如哥,老板自己被赶走了),转成马公码农
,过上一个屋子两辆车,三个孩子一只狗的生活。这条路看着光鲜,但人生就此定格。就算是互联网泡沫不二次破裂,人生也没啥希望了。反倒是当年没转行的四大牛人,真有熬出头的,当上中国美国院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相比之下,一个码农,形影相吊,夜半无语,无地自容。

这种归宿,女人是很喜欢的。但总有些男人,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还是想着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