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的王老师和姜老师是两个典型

h
hongjia
楼主 (未名空间)


王老师是一个农村孩子出身,走政治路线,会混文凭。属于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的人才。姜老师是上海大城市青年,一路名校,学术实打实,知识水品没得说。属于专业领域的人才。

王老师搞政治,姜老师搞学问。结果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里,王老师混得风声水起,姜老师几乎穷途末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老师通过政治途径从农村娃翻身成权力最大的人(至少在院系是这样),成为决定姜老师命运的人(之一)。姜老师钻研科研,每家没钱没地位,几乎连工作都没有了。

王老师作为书记,书记这个岗位就是挟政治以令诸侯,别人都要看他脸色;姜老师作为普通教师,连小小
行政人员的脸色都要看,郁闷几乎无处发泄,连学生都得罪。动不动就要被别人骂作“神经病”。连个小公务员都比他强。

这两个太典型了,是两条不同道路的代表。中国这两种人都不少,我不知道王老师是否会把自己孩子送国外。但是我当年在德州读书的两个博士同学,都是在国内做党的学生支部书记的。据说没有政治分的加持,奖学金等等都不可能,出国更无望。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想起当年对着党旗宣誓的誓词:“要对党忠诚”,叛党叛国最快的是这帮党的干部,或者是干部子弟。这帮人入党完全是想成为人上人,混的比别人好。搞政治就是为了有权力,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去,管他什么党。这就难怪sha人事件一出,网民一
边倒,这回不受待见的是书记。

这两个典型从现实意义讲,浓缩了中国的社会。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姜老师的结局预示了中国搞专业的知识份子的未来。社会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哪个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我想答案大家心里有数
h
hongjia

现在姜老师不仅陪了一辆好车,还被复旦戴上了“极度利己主义”的高帽子

D
DJT

别这么说,过了38,没拿到优青,被名校解聘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复旦的话,至少也需要拿过好几个面上,发一定质量+数量的论文,才能留下。
h
hongjia

所以很多教师在问: 书记需要几篇论文?拿到“优青”?什么业绩?
还权力这么大。当然sha人是肯定不对的。
【 在 DJT (US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这么说,过了38,没拿到优青,被名校解聘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复旦的话,至少也需
: 要拿过好几个面上,发一定质量+数量的论文,才能留下。

D
DJT

时代不同了,别跟老人家比。学术界的要求涨的比房价还快,用现在的钱买零几年的房,这个命题没意义。
【 在 hongjia (hongj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很多教师在问: 书记需要几篇论文?拿到“优青”?什么业绩?
: 还权力这么大。当然sha人是肯定不对的。

h
hongjia

我觉得最变态的就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待遇差距太远了,把老人养懒了,新人逼死了。结果什么成绩都不可能有。
【 在 DJT (US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代不同了,别跟老人家比。学术界的要求涨的比房价还快,用现在的钱买零几年的房
: ,这个命题没意义。

D
DJT

Man, that's the reality.
20年前,国内学术界的工资是非常低的。70年左右出生的人,如果90年代末、00初去大学当老师,是非常清贫的。除了少数后来当上杰青长江,很多人工作了大半辈子,至今工资也就30万,虽然是正教授。如果没有投资的眼光和本钱,没有吃到房价大涨的红利的话,这些人的一生也是很失败的(从钱的角度看)。这是你向往的长聘和铁饭碗吗?【 在 hongjia (hongj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最变态的就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待遇差距太远了,把老人养懒了,
: 新人逼死了。结果什么成绩都不可能有。

m
minyeon

甭搞笑了

数学老师各个优青?数学圈子也不认这个啊

数学系好好教课,顶多工资低,一般很少有大的矛盾冲突

【 在 DJT (US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这么说,过了38,没拿到优青,被名校解聘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复旦的话,至少也需
: 要拿过好几个面上,发一定质量+数量的论文,才能留下。

m
minyeon

有福利分房的
二三线城市现在还有

实际上美国也一样啊
州大在当地算很好的工作

但是在一线大城市,当老师的工资也不高
一般都是靠外头公司兼职或者接项目到学校做

【 在 DJT (US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Man, that's the reality.
: 20年前,国内学术界的工资是非常低的。70年左右出生的人,如果90年代末、00初去大
: 学当老师,是非常清贫的。除了少数后来当上杰青长江,很多人工作了大半辈子,至今
: 工资也就30万,虽然是正教授。如果没有投资的眼光和本钱,没有吃到房价大涨的红利
: 的话,这些人的一生也是很失败的(从钱的角度看)。这是你向往的长聘和铁饭碗吗?

D
DJT

你才搞笑,谁告诉你数学圈不认优青了?
靠教课拿长聘,你活在20年前把?
【 在 minyeon (敏妍 -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 的大作中提到: 】
: 甭搞笑了
: 数学老师各个优青?数学圈子也不认这个啊
: 数学系好好教课,顶多工资低,一般很少有大的矛盾冲突

m
mitsoton

老人留校的时候给的什么待遇?拿了几分钱的启动经费?
新人QQ即使是助理教授比老人教授工资高,启动经费动辄上百万。

【 在 hongjia (hongj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最变态的就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待遇差距太远了,把老人养懒了,
: 新人逼死了。结果什么成绩都不可能有。

m
mitsoton

老人留校的时候给的什么待遇?拿了几分钱的启动经费?
新人QQ即使是助理教授比老人教授工资高,启动经费动辄上百万。

【 在 hongjia (hongj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最变态的就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待遇差距太远了,把老人养懒了,
: 新人逼死了。结果什么成绩都不可能有。

t
twed

说到点上了,我们学院的行政后勤人员就属于老人老待遇,没有科研压力,但工资低太多了。像教学秘书事情繁多,加班加点是常事,晋升天花板是科级,工资比科研系列低几倍。这样的老人新人们会嫉妒吗?还有就是科研系列的老教师很少了,几乎都退休了。
现在科研系列的老师,清一色的海归,甚至包括外籍人士。
【 在 mitsoton (what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人留校的时候给的什么待遇?拿了几分钱的启动经费?
: 新人QQ即使是助理教授比老人教授工资高,启动经费动辄上百万。

m
minyeon

老体制有房子分的
一条就顶新体制奋斗20年的了

【 在 twed (灌水技术人员)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点上了,我们学院的行政后勤人员就属于老人老待遇,没有科研压力,但工资低太
: 多了。像教学秘书事情繁多,加班加点是常事,晋升天花板是科级,工资比科研系列低
: 几倍。这样的老人新人们会嫉妒吗?还有就是科研系列的老教师很少了,几乎都退休了。
: 现在科研系列的老师,清一色的海归,甚至包括外籍人士。

D
DJT

这倒是真的。不过20年前谁能想到房子会涨成这样?别说分房了,很多人如果当年有买商品房的眼光,现在都是一千多万的身价了。
【 在 minyeon (敏妍 -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体制有房子分的
: 一条就顶新体制奋斗20年的了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