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残羹冷饭换之 发表的:实车真的丑爆炸
引用 @暗夜雨人 发表的: 我在网上只看过RS6 现实里有个大叔买了a6 avant还是叫什么 反正是旅行的 感觉好帅
引用 @一煊大师 发表的: A6才是偏运动的
引用 @heige1987 发表的: 这个测试不科学,这个减速带距离都是一样的,但每辆车轴距不一样
引用 @比你打又点 发表的:奥迪20寸,但是扁平比是45还是40的,宝马是35的扁平比,而且是防爆胎,硬很多
引用 @郭老师爱的抱抱 发表的: ?19寸防爆胎硬有问题?而且我跟你说同样两辆车,调整一下减速带间距,宝马就能反过来吊打奥迪,阻尼区间不同。我学车辆的马上读博了,确实不如你懂
引用 @邓博小允允 发表的: 减速带的高度不同才会扯到阻尼区间上去,减速带的间距关阻尼区间毛事?
引用 @郭老师爱的抱抱 发表的: 间距影响垂直跳动输入频率,不同阻尼区间对输入频率的适应范围不同,你理解一下吧,感兴趣可以探讨
引用 @ABSB15 发表的: 不抬杠的说不论你买A6还是5系在路上遇到的状况坑洼路面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的阻尼不一样这条路上的坑就会变,所以这种测试是给买车坐车的人看的不是给实验室的人看的,拿实验室的标准来衡量就不对了
引用 @邓博小允允 发表的: 5系和A6的轴距差别,没有大到可以影响测试结果。
引用 @郭老师爱的抱抱 发表的: 你这不就是抬杠吗…不信实验室和数据,难道信一个感性分析的自媒体?整车动力学是一个系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熟悉开发流程的都知道,垂直动力学是要基于大量实验的,单靠理论是行不通的。视频所做的类似实验,厂家和技术单位在实验室台架上也做过无数次了,各种输入频率都有,不同车型针对的适应区间不同罢了,这方面论文很多的,感兴趣可以去查一下,就中汽研就有大量实验数据。不要看一个视频就下定论了,被带了节奏
引用 @heige1987 发表的: 这个看看就可以了,80时速的时候5系给了车外视角,A6没有
引用 @ABSB15 发表的: 你又把实验室搬出来了,我知道你懂的多,然而在这里辆车遇到的状况是一样的这个评测就是合理的,因为在路上A6和5系遇到的坑是一个坑,难道因为两个车阻尼啥的不一样就得给5系单找一个坑才行吗,这个不是实验室
引用 @邓博小允允 发表的: 我的理解是,测试了三种速度,也就是悬架每次压缩间隔时间不一样,其实和恒定速度每次减速带摆放间距不一样效果相同。和车速无关,只和每次压缩间隔时间有关。因为不能说不同车速下,悬架的阻尼不一样吧,而且都是80以内的速度,要是100以上,速度越快悬架越硬我能理解,所以这里只讨论压缩间隔时间。回到测试,测试里的三种速度,基本上模拟了日常开车能遇到的压缩间隔时间,所以这个测试还是说服力的,你宝马不能说你是设定的120的速度下过减速带很稳吧(或者说压缩间隔时间非常短),就算是,那你这个设定也有问题,完全不符合实际使用场景。
引用 @郭老师爱的抱抱 发表的: 这就相当于是球鞋自媒体给你掰两下鞋,就跟你说这个辣鸡另一个牛逼。这玩意就跑两下破减速带啥也说明不了,这种实验就是感性分析,看个乐就行了。换换减速带,5系说不定又赢了,没意思,还是得自己去试驾。
引用 @ABSB15 发表的: 宝马哪个配置是35扁平比的轮胎?
引用 @煞手中 发表的:看来还是A6适合送豆腐 藤原家新车买A6
引用 @徐州球鞋童工 发表的: 牛逼,聋了说的,真尼玛说话不过脑子
引用 @黑人bu黑语 发表的: 减震波长不同,各有适合的速度。 我家出门就是一公里烂道加减速带。开四十稳的很。但大多数司机就开10。 我用四五辆不同品牌的车给媳妇试过,最佳舒适速度都在30-50。她也开始跟我瞧不起龟速司机了。
引用 @流川turbo 发表的: 不是马区吗
引用 @比你打又点 发表的: 看清了吗????
引用 @雷电法王Mr杨 发表的: AE86简称A6🐶
引用 @尊师 发表的: 都他妈开到80了 还差这点儿扁平比么?
引用 @NBA新秀周琦 发表的: 这扁平比差了1/8了,不小了
引用 @尊师 发表的: 那低速怎么没差别甚至更优呢?
我比较喜欢桑塔纳旅行版 a6旅行这些
那个屁股不在我的审美点
我寻思视频里不是说了a6路感更明显么,5系是整个颠,a6还能有左右的区别,他这怎么得出向路感倾斜的😂
5系和A6的轴距差别,没有大到可以影响测试结果。
到这个份上了扁平比已经不足以影响测试结果了,关键点全在悬架上了。
减速带的高度不同才会扯到阻尼区间上去,减速带的间距关阻尼区间毛事?
间距影响垂直跳动输入频率,不同阻尼区间对输入频率的适应范围不同,你理解一下吧,感兴趣可以探讨
不抬杠的说不论你买A6还是5系在路上遇到的状况坑洼路面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的阻尼不一样这条路上的坑就会变,所以这种测试是给买车坐车的人看的不是给实验室的人看的,拿实验室的标准来衡量就不对了
你这不就是抬杠吗…不信实验室和数据,难道信一个感性分析的自媒体?整车动力学是一个系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熟悉开发流程的都知道,垂直动力学是要基于大量实验的,单靠理论是行不通的。视频所做的类似实验,厂家和技术单位在实验室台架上也做过无数次了,各种输入频率都有,不同车型针对的适应区间不同罢了,这方面论文很多的,感兴趣可以去查一下,就中汽研就有大量实验数据。不要看一个视频就下定论了,被带了节奏
不仅轴距,还有阻尼区间适应输入频率的范围差别。
你又把实验室搬出来了,我知道你懂的多,然而在这里辆车遇到的状况是一样的这个评测就是合理的,因为在路上A6和5系遇到的坑是一个坑,难道因为两个车阻尼啥的不一样就得给5系单找一个坑才行吗,这个不是实验室
这个看看就可以了,80时速的时候5系给了车外视角,A6没有
我的理解是,测试了三种速度,也就是悬架每次压缩间隔时间不一样,其实和恒定速度每次减速带摆放间距不一样效果相同。和车速无关,只和每次压缩间隔时间有关。因为不能说不同车速下,悬架的阻尼不一样吧,而且都是80以内的速度,要是100以上,速度越快悬架越硬我能理解,所以这里只讨论压缩间隔时间。回到测试,测试里的三种速度,基本上模拟了日常开车能遇到的压缩间隔时间,所以这个测试还是说服力的,你宝马不能说你是设定的120的速度下过减速带很稳吧(或者说压缩间隔时间非常短),就算是,那你这个设定也有问题,完全不符合实际使用场景。
这个视频不全
这就相当于是球鞋自媒体给你掰两下鞋,就跟你说这个辣鸡另一个牛逼。这玩意就跑两下破减速带啥也说明不了,这种实验就是感性分析,看个乐就行了。换换减速带,5系说不定又赢了,没意思,还是得自己去试驾。
后面解释了好多了,我不再多重复了,另一个老哥也说了,搬实验那套没意思。喜欢哪个就去试驾吧,自媒体这种视频就是看个乐
嗯 我也注意到这点了 只是我觉得应该不至于这么黑吧
试驾的过程就是个感性分析的过程,这种测试就是模拟日常的使用不是作研究用的,重点是两车的测试条件是一致的
运动的后胎都是275/35
旅行车很好看的。。
买个E300上树不香吗🐶
他这夸张了 但是我上次坐的新a6具体什么型号没看 隔音是真的很一般很一般
我家里的电动车配上摩托的减震,40码过减速带都不抖一下的,比奥迪稳多了
真要是马区,能被别人这么叫么?
这个主管审美问题没必要过度讨论哈 瓦罐车毕竟小众车型
它不回你了
都他妈开到80了 还差这点儿扁平比么?
那樱木花道简称 樱道?
这扁平比差了1/8了,不小了
那低速怎么没差别甚至更优呢?
问得好啊,那说明颠不颠和扁平比没啥关系,更不存在你说的“上了80不看扁平比”的逻辑,因为视频证明低速时候A6的扁平比高也没卵用。
在家搞上测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