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仅7.5万人,为何就能逼清朝皇帝退位

虎扑用户178250
楼主 (虎扑)
1895年12月16日,刚刚36岁的袁世凯抵达天津小站,正式接管编练新军的任务。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出身淮系旁支的河南人,在随后的十余年里编练打造了满清王朝最精锐的北洋新军,并以此为助力一面逼清朝末代皇帝退位,一面逼孙中山革命党缴权,最终爬上了中国的权力巅峰。 但即便清朝正式灭亡那一刻,袁世凯麾下的北洋军也仅有7.5万人,比当年曾国藩的湘军还少近5万人,可当年雄才大略如曾文正公者,尚且裁撤部队、忠于朝廷,手中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并取而代之呢?

 

🔥 最新回帖

虎扑用户939061
182 楼
你当北洋六镇是闹着玩的

普拉格拉米斯特
181 楼
引用 @小手拉大手 发表的:
吊条毛,姚雨平北伐打的北洋军节节败退,北洋军阀怕继续打下去要完,才联合起来逼迫宣统下台。 ---------- 姚雨平的北伐第四军,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前身,也就是红军的前身。 红军第四军的四就是源字北伐第四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卖花布的董建昌🐶

神汉
180 楼
人数又不是打仗唯一的胜负手,清朝老祖宗和早前的蒙古不是照样以少打多统一中国的?

乔帅迪
179 楼
引用 @花花美人 发表的:
少扯淡 南方 北方打仗 压根不同

你说我扯淡,你这根本答非所问,一句捻军有马队,南北打仗不同就应付了,搁这么讲那不存在有错,最主要的你要说出我哪不对

花花美人
178 楼
引用 @乔帅迪 发表的:
淮军战胜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了湘军长期驻防围剿的战略,有无马队不是主要原因

少扯淡 南方 北方打仗 压根不同

 

🛋️ 沙发板凳

杨雁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当年情0401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野狗也有高贵的灵魂
因为兵临城下

痞子paul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听到城市的夜在哭泣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曾国藩许诺打下城先抢三天,本质上还是旧时代军队,况且将才也就那几个,李续宾还死了;况且时代局势也不允许,真打起来李鸿章左宗棠待价而沽,洋人肯定帮清政府,而且平定完太平天国曾国藩已经50多了,弟弟曾国荃无服人之能,不如老实裁军得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名;袁大头手握新军7万,麾下人才济济,共和已经崛起,清政府命不久矣,此时不反何时反,你把曾国藩和袁世凯对调一下一样也反。仅个人观点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n
nba历史迷
那一堆当个警察都困难的八旗绿营能打仗?七万五够用了

伯纳乌球王c罗
大部分省份都宣布独立了大势已去

你也喜欢喝可乐吗
朱允炆有话要说

篮球场上三分雨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不垃圾早就帮太平天国了

嘟嘟老爸
因为清廷除了八旗那帮废柴,五千可战之兵都没有。从捻军歼灭僧格林沁的部队之后,清政府手上就已经没有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了。

虎扑用户209138
李国庆啥也没有直接抢章🐶

艾孜买提吐尔孙
旧式军队能跟新式军队比嘛,而且旧式军队还没什么奉献精神,家国概念,那不是完蛋嘛。 枪一开,炮一响,人都跑光了。

用户1449588844
北洋就是清朝的,叫北洋新军是因为以前的军队已经完了,重新练兵,但是只听袁世凯的,如果当时袁世凯袁世凯不同意,清朝还是能顶一时半会的。所以新军不出兵,清朝调动的兵机会没有啥战斗力了,空有兵符有啥用。

怒舔江疏影
湖南新军够厉害了吧 照样不是北洋新军的对手

优雅小天然
和平退位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贡献,首先名义上保持了领土的做大完整,其次也避免了大规模内战,最后这对他们族人来说是最好的下场

S
SamJarl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摇人.....老耍了.....

江海之翼
人虽少但是全是高级兵,老大还有领导才能,别人扛不住的

虎扑用户790571
日本几百人把北大营打了 一万多把东北占了,有时候不是看人数的

海贼王就是我
给你找了找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军区)。1911年,因武昌起义爆发,只成立了二十六镇。共有军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 1907年,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一说为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其中装备与训练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最佳,遍布直隶、山东与东北。 在组建和训练新军的时候,一些开明地方大员如张之洞、端方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学生任军官如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这些知识青年读过书见识广,敢于持有不同政见,不同于旧军官兵愚昧效忠皇权。同时革命党人如黄兴、宋教仁等注重开展兵运,秘密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如吴禄贞、赵声、孙武等。这些军内革命党人待命伺机发动起义。 1911年武昌首义是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二省,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是新军起义。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大起义。

h
hasansas
引用 @杨雁 发表的: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北洋第一镇就是八旗军啊!

T
TeddyMa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格洛芬戴尔
引用 @TeddyMa 发表的: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那些精锐在新军面前不值一提

太平令
引用 @TeddyMa 发表的: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封建军队的精锐在近代新军面前,一碰就碎

资源回收个体户
引用 @虎扑JR1920025341 发表的:
李国庆啥也没有直接抢章🐶

带个绿林好汉杀入皇宫,直取玉玺

胡同里的猫丶
引用 @TeddyMa 发表的: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赵无极呢🐶

段特林
引用 @当年情0401 发表的: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老封建了🐶

杨雁
引用 @hasansas 发表的:
北洋第一镇就是八旗军啊!

都改编成第一镇了 属新军 概算哪门子八旗军

游客乱码
引用 @TeddyMa 发表的: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为什么捻军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呢?很少有人提到。

隔扣门将
北洋军当时装备很好的

站着躺着都180
因为这七万多人是实打实的能打仗的七万多人啊,而且都是热武器,不像旧式军队对外称二十万,能上场干的人也就不到十万

C
CCers
因为北洋算是乞丐版现代建制军队,打清政府的封建军队如同打狗

金蛇郎君夏雪宜778
引用 @胡同里的猫丶 发表的:
赵无极呢🐶

被降龙十八掌打死了

齐柏林铁匠
引用 @游客乱码 发表的:
为什么捻军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呢?很少有人提到。

因为就是没啥存在感,很轻松就灭掉了

马拉松的短跑者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慈禧活着也没用,从皇族内阁搞出来以后,地方汉族立宪派士绅就已经彻底放弃清王朝了,在历史的洪流里面,别说慈禧,就是洪太复生也没用。

有理想有纪律
我们旗人自己都明白那时候的大清国该完了,老舍的茶馆就是当时的写照,连袁世凯都不保大清了,还有谁愿意呢?

我爱举爆
引用 @优雅小天然 发表的:
和平退位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贡献,首先名义上保持了领土的做大完整,其次也避免了大规模内战,最后这对他们族人来说是最好的下场

实力太悬殊,又不得民心,你想不和平都没办法,打趴后搞个禅让简直不费力。
心中有个小男孩啊
谁认识第二张图片里的是什么炮?

浪子单80
引用 @当年情0401 发表的: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当时好多省都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了,这是大势所趋,不是天下之大不韪。

杯中窥物自难得
引用 @TeddyMa 发表的:
也摇不到人了吧?真的忠于满清的精锐在僧格林沁手里就死差不多了

瞧不起我苏乞儿的十万乞丐大军?🐶

寞离48857422
八国联军才多点人?

E
E灯女友的攻防
引用 @杨雁 发表的: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八国联军1万多人,就打进北京城让慈禧清政府跑到西安去了。

难难难起名
长征完中央红军长征前才不到八万人,7.5万北洋新罗在北方振臂一呼,你觉得清政府有什么军事力量可以阻挡?

不吹不黑不比比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就剩摇头了

柚子社我的最爱
引用 @优雅小天然 发表的:
和平退位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贡献,首先名义上保持了领土的做大完整,其次也避免了大规模内战,最后这对他们族人来说是最好的下场

想想尼古拉二世

f
fwjtx191
引用 @优雅小天然 发表的:
和平退位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贡献,首先名义上保持了领土的做大完整,其次也避免了大规模内战,最后这对他们族人来说是最好的下场

其实一点也不和平,多地革命军攻打满城双方贼血腥,没有推倒重来导致了延绵数十年的乱世

三双猛男威震天
那是新军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你八旗算个der啊!

虎扑JR0808027626
引用 @hasansas 发表的:
北洋第一镇就是八旗军啊!

那也是汉八旗吧?

T
TeddyMa
引用 @格洛芬戴尔 发表的:
那些精锐在新军面前不值一提

至少对于当时的满清来说已经是精锐了。我又没说比新军强,不知道在杠什么。

布莱顿硬糖
引用 @杨雁 发表的: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l
lennon1966
引用 @当年情0401 发表的: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百姓无不怀念

婺州小哥
引用 @听到城市的夜在哭泣 发表的: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曾国藩许诺打下城先抢三天,本质上还是旧时代军队,况且将才也就那几个,李续宾还死了;况且时代局势也不允许,真打起来李鸿章左宗棠待价而沽,洋人肯定帮清政府,而且平定完太平天国曾国藩已经50多了,弟弟曾国荃无服人之能,不如老实裁军得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名;袁大头手握新军7万,麾下人才济济,共和已经崛起,清政府命不久矣,此时不反何时反,你把曾国藩和袁世凯对调一下一样也反。仅个人观点

湘军战斗力强是因为都是泥腿子兵,老实人听话,是仿照戚继光练兵。还有曾家幕府是招揽了当时天下很多真正人才的,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幕府,比后来的袁世凯团队肯定强!袁世凯运气在当时清朝已经没有一个标志性人物了,整个清朝已经乱了!。李鸿章摇摆不定,而且跟洋人走的近,淮军战斗力确实也强。左宗棠是写信问过曾有没有考虑试一试“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霸天虎奔哥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而且正确的答案是把人摇齐了也打不过😂

h
hymnz
引用 @齐柏林铁匠 发表的:
因为就是没啥存在感,很轻松就灭掉了

也不至于很快 我是安徽人 捻军就是现在亳州蒙城县那边出来的 我读过一些详细介绍捻军的历史书 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也是在山东高楼寨被捻军击毙的

张宇老师
引用 @格洛芬戴尔 发表的:
那些精锐在新军面前不值一提

是不是类似楚云飞打吕布?

虎扑用户525103
引用 @杨雁 发表的: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吊条毛,姚雨平北伐打的北洋军节节败退,北洋军阀怕继续打下去要完,才联合起来逼迫宣统下台。 ---------- 姚雨平的北伐第四军,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前身,也就是红军的前身。 红军第四军的四就是源字北伐第四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虎扑用户783087
引用 @当年情0401 发表的: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朝遗民,老爱国了🐶

虎扑用户404365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还有一点,汉人大臣自太平天国后掌握实权,控制清廷核心赋税地区,清廷南方控制力减弱,也是原因

品如的旧衣服
引用 @听到城市的夜在哭泣 发表的: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曾国藩许诺打下城先抢三天,本质上还是旧时代军队,况且将才也就那几个,李续宾还死了;况且时代局势也不允许,真打起来李鸿章左宗棠待价而沽,洋人肯定帮清政府,而且平定完太平天国曾国藩已经50多了,弟弟曾国荃无服人之能,不如老实裁军得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名;袁大头手握新军7万,麾下人才济济,共和已经崛起,清政府命不久矣,此时不反何时反,你把曾国藩和袁世凯对调一下一样也反。仅个人观点

对调一下的话,袁世凯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不会反,因为他太清楚当时的局势,大清还是在民间有声望的,而曾国藩相对于袁世凯忠诚且懦弱,在清末慈禧死之后也不太容易轻易出反心,估计会把革命党彻底镇压然后接着当清朝的忠臣

莫凝苏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没毛病,大多数王朝末年都不是绝对数没了而是听指挥的没了,秦末南北军团,汉末各路诸侯,唐末各个节度使,明末各个总兵,清末各个地方大臣,民国各路军阀。都是中央的权威不好使了,就被单纯看人数比己方小几倍,但组织度更高的给平推,收编,打散了

虎扑用户462054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专业!

虎扑用户393912
引用 @当年情0401 发表的:
仅有数万新军的袁世凯为何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迫皇帝退位???冒天下之大不韪???

老张勋了

虎扑用户190134
引用 @无处安放的28 发表的:
专业!

转载的知乎,傅友德

海贼王就是我
引用 @用户1449588844 发表的:
北洋就是清朝的,叫北洋新军是因为以前的军队已经完了,重新练兵,但是只听袁世凯的,如果当时袁世凯袁世凯不同意,清朝还是能顶一时半会的。所以新军不出兵,清朝调动的兵机会没有啥战斗力了,空有兵符有啥用。

袁世凯不同意,这次革命肯定失败。

虎扑用户063895
因为是是近代化军队,就像戚继光吊打倭寇一样,北洋军吊打其他部队。

作梗当今
八国联军侵华打掉了清王朝北京附近所有的武装力量,袁世凯呆着在山东,北洋新军因此躲过一劫,并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谢桥
引用 @hasansas 发表的:
北洋第一镇就是八旗军啊!

第一镇士兵是满人,上层军官也是北洋系统的。满人本来就混吃等死,袁世凯练兵的时候还故意纵容他们,这一镇完全就是废柴。

一阵贾巴里__帕克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好久没听到 摇人这词了

马丁4号
引用 @听到城市的夜在哭泣 发表的: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曾国藩许诺打下城先抢三天,本质上还是旧时代军队,况且将才也就那几个,李续宾还死了;况且时代局势也不允许,真打起来李鸿章左宗棠待价而沽,洋人肯定帮清政府,而且平定完太平天国曾国藩已经50多了,弟弟曾国荃无服人之能,不如老实裁军得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名;袁大头手握新军7万,麾下人才济济,共和已经崛起,清政府命不久矣,此时不反何时反,你把曾国藩和袁世凯对调一下一样也反。仅个人观点

+1 平定太平天国 湘军都抢着往湖南老家运银子 女人 曾要反确实没那个实力

T
TaC0TUE5DAY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袁世凯觉得。清廷倒了,他机会才能来

橙归月
引用 @婺州小哥 发表的:
湘军战斗力强是因为都是泥腿子兵,老实人听话,是仿照戚继光练兵。还有曾家幕府是招揽了当时天下很多真正人才的,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幕府,比后来的袁世凯团队肯定强!袁世凯运气在当时清朝已经没有一个标志性人物了,整个清朝已经乱了!。李鸿章摇摆不定,而且跟洋人走的近,淮军战斗力确实也强。左宗棠是写信问过曾有没有考虑试一试“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不是彭玉麟写的么

琉璃橱窗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说了这么多也没说革命军有什么军队,当时黄兴手里只有会党人士,也就是黑社会 而且文章里说的意思是无法靠这三镇武力统一全国,只举了一堆二线部队失败的例子,先不说他只说北洋失败的例子,这不用他举这么多例子也知道,纯靠武力别说三镇,中国这么大就算是30镇都未必全能靠武力镇得住 纯军事对比,虽然北洋军到袁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打仗就是放放空钱,直奉战争打的也是特别难看,但北洋军就算只出三镇也是随便吊打当时革命党的军队(当然一帮黑社会,称他们为军队都抬举他们了)

大大宝吴超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这就是当时革命党的革命性和妥协性,有产者总是希望社会不要太乱

橙归月
引用 @婺州小哥 发表的:
湘军战斗力强是因为都是泥腿子兵,老实人听话,是仿照戚继光练兵。还有曾家幕府是招揽了当时天下很多真正人才的,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幕府,比后来的袁世凯团队肯定强!袁世凯运气在当时清朝已经没有一个标志性人物了,整个清朝已经乱了!。李鸿章摇摆不定,而且跟洋人走的近,淮军战斗力确实也强。左宗棠是写信问过曾有没有考虑试一试“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查了一下,这句话是左宗棠年轻的时候对曾国藩说的,鼎之轻重 或可问焉。

布莱顿硬糖
引用 @琉璃橱窗 发表的:
说了这么多也没说革命军有什么军队,当时黄兴手里只有会党人士,也就是黑社会 而且文章里说的意思是无法靠这三镇武力统一全国,只举了一堆二线部队失败的例子,先不说他只说北洋失败的例子,这不用他举这么多例子也知道,纯靠武力别说三镇,中国这么大就算是30镇都未必全能靠武力镇得住 纯军事对比,虽然北洋军到袁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打仗就是放放空钱,直奉战争打的也是特别难看,但北洋军就算只出三镇也是随便吊打当时革命党的军队(当然一帮黑社会,称他们为军队都抬举他们了)

吊打怎么不把武昌收复啦?武昌收复了跟革命党讨价还价的资本就更足了吧,请问你北洋军这么强,革命军这么菜,怎么不拿下武昌?

馄饨和紫菜
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如果三十出头。清朝早就没了。。。毕竟他不想做第二个吴三桂。

虎扑用户518342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老东北人了🐶

琉璃橱窗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吊打怎么不把武昌收复啦?武昌收复了跟革命党讨价还价的资本就更足了吧,请问你北洋军这么强,革命军这么菜,怎么不拿下武昌?

当时汉口汉阳轻轻松松就被冯国璋拿下了,为啥不拿武昌也是多方博弈,大家很困惑,网上也有很多种说法,我这跟你说,你也不会同意还会说我阴谋论,你自己看看评估一下吧,但绝对和军事实力没关,除了萨镇冰临时脱逃,武昌也是囊中之物,关键是你想想一般黑社会还是靠💰组织起来的,怎么可能有正规军有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啊

多嘴一句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  扯淡!  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是滇军!  不说别的鄂军和湘军装备都比北洋差,也就滇军装备跟北洋都是进口德制一个等级! 
鄂军前身是第8镇(相当于师)和第21混成协(相当于旅);湘军前身是第25混成协  武昌起义时,武昌全部兵力是: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人(包括新军与旧军巡防营在内的总计),其中第8镇和第21混成协中的革 命党人有五千七百多人。 
因为湖北的旧军与新军部分被调去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兵力空虚,旧军比例降到不足起义方的五分之一,才有武昌起义成功的! 
第25混成协根本就没有满员连五千人都没达到,至于军官们大多都是成堆废物,跟蔡(锷)、吴(禄贞)、蓝(天蔚)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存在!还没起事之前中、上级军官就跑光了!实际战力差得很!!长沙起义的组织者陈作新只是个排长,无论威望与资历都不足(所以后来被谭延闿、梅馨等人暗算)  长沙起义成功一方面是下级军官与士兵的反清思想,一方面是旧军巡防营对反清起事新军的同情。长沙起义时长少城内新军不过六百多人,而旧军巡防营无论数量与火力上都是占极大优势的!  (实际上所谓的辛亥革命是新军起义还不如直接说是旧军让路!有些省的旧军比新军还极积反清,真要当时清朝旧军仍忠于清政府,就算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一样很难成功!) 
[ 此帖被多嘴一句在2020-05-10 17:32:05修改 ]
余震丶
引用 @小手拉大手 发表的:
吊条毛,姚雨平北伐打的北洋军节节败退,北洋军阀怕继续打下去要完,才联合起来逼迫宣统下台。 ---------- 姚雨平的北伐第四军,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前身,也就是红军的前身。 红军第四军的四就是源字北伐第四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有道理 袁世凯可没那个觉悟 去推翻封建王朝,应该是被迫的

拉风的昵称怎么说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图来了


湖师小黄鸡
引用 @布莱顿硬糖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笑话,北洋军当时能作战的只有三个师,三个师拿头锤革命军啊。 常有清粉拿阳夏保卫战中,冯国璋、段祺瑞先后指挥北洋军(其实除了北洋系的大清国第一军以外也有闽系海军的作用啊)击败两湖民军主力来论证什么“大清足以镇压孙文乱党”、“都怪袁世凯篡国乱政”云云。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北洋军确实在阳夏战争中击败了民军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鄂军和湘军,这是事实。但是,问题是,如此战斗力强大、政治上又可靠(至少对袁世凯可靠,那么在袁世凯效忠大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大清可靠)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答案是:三个师。 到1912年,北洋军总共有七个镇:第一、二、三、四、五、六、二十镇(师)。其中第一镇虽然中上层有许多北洋军官,但是下层其实是旗人组成的,算是北洋和宗社党合营。 可是,第一镇和禁卫军(也是师级的单位)一样,中看不中用。第五、六、二十镇被民党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甚至在北方发动了起义:第五镇一度宣布山东独立;第六镇先是跟第二十镇在滦州兵谏,迫使清廷宣布实行立宪君主制,而后又试图跟晋军组成燕晋联军直接推翻清廷;第二十镇中下层军官随后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北洋派镇压下去,但是第五和第二十镇基本上就废了。 这样说来,堂堂大清国,听朝廷指挥又能打胜仗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三、四镇。其实这三个镇也有大量民党渗透,第三镇大批团、营、连级军官都逃到晋军去了,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靠三个师能占领全国吗?显然不能,否则也不用把刚刚收回来的第六镇也投入战场了。(辛亥革命战争后期,第三镇在占领山西中部,第四镇和第二、六镇各一个协在占领汉阳、汉口两镇,第二、六镇的其他部队在占领潼关。第五镇在占领山东。哪个棋子动一动,大清国的整个房子就要倒架子。) 有人说了,政治可靠就行,战斗力稍差一点的部队至少可以填充战线、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啊。再说,不能扩军吗? 问题是,还真不行。大清国战斗力比这几个师差一点的部队,以及北洋系紧急新编出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只能用废物来形容,连民军的二流部队也打不过。如果让这种部队去保护主力侧翼、驻防占领区,那我估计大清兵就是猴子掰苞谷打下哪里丢哪里,最后主力断补。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看看大清二流部队(合计大约二百营)当时的战力:豫军(新军)守潼关,被刀客组成的秦陇复汉军东路军打败;赵倜的驻豫毅军(后来的宏威军),打败秦陇复汉军东路军之后,又被秦陇复汉军主力打败,在各路大侠围攻下几乎丢失洛阳;张勋所部江防军(后来的定武军)守南京,被江浙联军攻下,退守江北又被广东来的讨虏军打得退往山东;倪嗣冲的安武军攻打淮上军成功,但随即也被讨虏军击败;升允的甘军进攻陕西,攻不下哥老会(秦陇复汉军西路军)防守的乾州。毅军另一部攻打晋军民团防御的大同,迟迟不能拿下。诸如此类。各地的巡防营、八旗更不必说,一触即溃。总而言之,凡是没有北洋嫡系主力出阵的地方,清军就不能打什么胜仗,甚至连会党武装都打不过。那么,如上所述,三四个师的军队怎么能占领全国呢?

老哥内行啊

乔帅迪
引用 @听到城市的夜在哭泣 发表的: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曾国藩许诺打下城先抢三天,本质上还是旧时代军队,况且将才也就那几个,李续宾还死了;况且时代局势也不允许,真打起来李鸿章左宗棠待价而沽,洋人肯定帮清政府,而且平定完太平天国曾国藩已经50多了,弟弟曾国荃无服人之能,不如老实裁军得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名;袁大头手握新军7万,麾下人才济济,共和已经崛起,清政府命不久矣,此时不反何时反,你把曾国藩和袁世凯对调一下一样也反。仅个人观点

当时曾国藩手下有很多人都劝他反的,曾国藩认为反了那就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会被后世所诟病,他一直以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忠君治天下的能臣,另外他反的话还有左宗棠的楚军和僧格林沁的八旗会成为他最大的障碍,但李鸿章的淮军可能会和湘军一派,还有一个原因是曾国藩已经五十多岁了,他预测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而且他也还怀疑自己那个狂妄自大的九弟可能到时会把自己废了而黄袍加身,所以种种因素加起来曾国藩就没敢反,不过我认为当时的湘军是完全有那个能力去推翻满人的统治的。。。

曾经的A3
引用 @没有玛修舔我不活了 发表的:
你想想,在天津有7.5万人的精锐部队,相当于禁卫军叛变了啊,摇人都来不及

这也是天津直辖,从河北拿出的原因之一

要赢就要当强者
引用 @hasansas 发表的:
北洋第一镇就是八旗军啊!

有啥用,还不是忠于袁世凯,袁世凯退了,其他人调都调不动

拉风的昵称怎么说
引用 @琉璃橱窗 发表的:
当时汉口汉阳轻轻松松就被冯国璋拿下了,为啥不拿武昌也是多方博弈,大家很困惑,网上也有很多种说法,我这跟你说,你也不会同意还会说我阴谋论,你自己看看评估一下吧,但绝对和军事实力没关,除了萨镇冰临时脱逃,武昌也是囊中之物,关键是你想想一般黑社会还是靠💰组织起来的,怎么可能有正规军有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啊

例如我兔呢?孙真的这样不堪?绝不可能。

威斯特亚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革命党当时部队可不少,议和签订的时候少说也有四五十万军队啦

九三闲人
引用 @痞子paul 发表的:
1 慈禧死了 满清朝廷内自己人心不齐,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各地方代言人都需要重新找一个合格的代言人,处于观望期,慈禧要是活着,你给袁世凯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2 武昌起义 革命党正儿八经也就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拿什么跟袁世凯斗,本质上只想推翻满清统治。袁世凯给合作条件,就是宣布清帝退位,满清灭亡,同时又行共和制,条件都达到了,目标也完成了,自然就去合作了

新军当时有几十万好吧。。。不知道就别乱说。。。

凯文布克
引用 @谢桥 发表的:
第一镇士兵是满人,上层军官也是北洋系统的。满人本来就混吃等死,袁世凯练兵的时候还故意纵容他们,这一镇完全就是废柴。

我咋记得第一镇原本是清朝的一个王爷领导的,然后看到袁大头势力太大,以足疾之名让回河南养伤去了,结果调不动兵力又请袁大头回来

凯文布克
引用 @谢桥 发表的:
第一镇士兵是满人,上层军官也是北洋系统的。满人本来就混吃等死,袁世凯练兵的时候还故意纵容他们,这一镇完全就是废柴。

我咋记得第一镇原本是清朝的一个王爷领导的,然后看到袁大头势力太大,以足疾之名让回河南养伤去了,结果调不动兵力又请袁大头回来

多嘴一句
引用 @威斯特亚 发表的:
革命党当时部队可不少,议和签订的时候少说也有四五十万军队啦

数字军队而以!很多都是听到武昌起义响应光复之后临时征招的,实际战力就是渣! 不说别的长江以南除了滇军,再无一支新军能与北洋六镇对抗! 这四五十万只是吓人,真上了战场顶不住北洋六镇的!
1
1dAy1hOUr
从军事角度谈谈吧
全国各省都有新军
其中最精锐的就是北洋新军
在历次秋操演习中,北洋获得一边倒的胜利,包括湖北新军
所以只要袁世凯真的愚忠满清,短时间内真的可以镇压武昌起义,但他之前因为朝廷猜忌,差点命都没了
如果袁世凯真的反,北洋听命与他,全国其他新军绑一块也不是对手 而且这时候,其余新军也大多反了,西北还有一些,力量不足,远水解不了近渴,大势已去了
多嘴一句
引用 @九三闲人 发表的:
新军当时有几十万好吧。。。不知道就别乱说。。。

把北洋六镇和各地旧军巡防营加起来有几十万倒是真的! 新军如果真有几十万可战之兵还跟袁世凯谈个吉儿呀!
名名何生
引用 @杨雁 发表的:
北洋军7.5万人能把八旗绿营和革命军吊起来锤

笑死。 革命党真正组建起军队后,一年就锤死北洋军了。

布莱顿硬糖
引用 @琉璃橱窗 发表的:
当时汉口汉阳轻轻松松就被冯国璋拿下了,为啥不拿武昌也是多方博弈,大家很困惑,网上也有很多种说法,我这跟你说,你也不会同意还会说我阴谋论,你自己看看评估一下吧,但绝对和军事实力没关,除了萨镇冰临时脱逃,武昌也是囊中之物,关键是你想想一般黑社会还是靠💰组织起来的,怎么可能有正规军有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啊

汉阳汉口打下来一点也不奇怪,你去复习一下太平天国当年是怎么打武汉的就知道了,太平军从岳阳出发,先拿下的却是江北的汉阳汉口,之后控制江面,搭设浮桥,沟通三镇,纵深拒援,才炸塌了文昌门拿下武昌。汉阳汉口能打下来,根本证明不了武昌一定也能打下来,事实上北洋军当时已经不具备攻下武昌的条件了

杨雁
引用 @名名何生 发表的:
笑死。 革命党真正组建起军队后,一年就锤死北洋军了。

笑死 讨论的是辛亥革命时候的事 你搁这来扯犊子呢?再说了 奉系被干死了?

枉叹一声
引用 @马拉松的短跑者 发表的:
慈禧活着也没用,从皇族内阁搞出来以后,地方汉族立宪派士绅就已经彻底放弃清王朝了,在历史的洪流里面,别说慈禧,就是洪太复生也没用。

洪太是谁啊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