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是看透了?

长袖缕述
楼主 (虎扑)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彼狄夷贱种,皆人面而兽心,强则侵寇,弱则卑伏,不侍恩义,特以威服之耳。”
”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

 

🔥 最新回帖

虎扑用户470430
183 楼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李世民对狄夷的态度是变化发展的,很多人拿李世民初期狄夷观和一点点母系鲜卑血统做文章,其目的李世民自己都总结好”扰其根本以厚枝叶”!

翻的我累死了

四川小伙子
182 楼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硬核

E
Evildeeds
181 楼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说吧,你小子是不是复制完,就等着一天🐶

曹大维
180 楼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我愿意叫你你一声老师!!!!

T
Tmacrazy
179 楼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马克

 

🛋️ 沙发板凳

奉孝1007
本末倒置,必大难临头

海漫天花
那时候也叫中国?

犀马河牛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中国、中华、华夏一个意思

长袖缕述
李世民对狄夷的态度是变化发展的,很多人拿李世民初期狄夷观和一点点母系鲜卑血统做文章,其目的李世民自己都总结好”扰其根本以厚枝叶”!

顶薪高富帅
李家本来就有外族血统,隋唐都是继承拓跋氏的北魏而来,真正的汉族国家在南朝后就灭亡了。

长袖缕述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探险者六号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虎扑用户336821
越来越喜欢的人,古人还是有些人有远见的,装傻的和真傻的就不好说了

X
Xiao宇宙丶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李世民对狄夷的态度是变化发展的,很多人拿李世民初期狄夷观和一点点母系鲜卑血统做文章,其目的李世民自己都总结好”扰其根本以厚枝叶”!

不止一点点血统吧。唐朝本来就是胡人化最严重的汉族朝代。重视胡人也很正常吧。

长袖缕述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在唐朝,外国人都是追求汉化而来,还胡人化???

来根烟如何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我可以告诉你,即使是拓跋鲜卑家族后期也以汉人血统为主了,更多的是文化,东西魏诞生于六镇大起义,对民族融合的认识尤其深刻

X
Xiao宇宙丶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在唐朝,外国人都是追求汉化而来,还胡人化???

唐朝朝廷习惯收干儿子,习惯赐姓,赐名字外族酋长一大批姓李的,这都是从北朝继承来的胡人习性。而且唐朝内部胡人为官非常普遍。就算胡人都是仰慕唐朝文化来的,但是各民族文化融合唐朝相对于汉明更胡人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大批外族人为高官的情况。

一位卖葱的网友
看透了

L
LayChou
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做的最好的皇帝,天可汗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库里历史第二控卫
?我进来上语文课来了??

西
西瓜地位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哈哈哈,你这么说还有人先灭你,我比你极端,我觉得李家就是胡人习俗,儿子娶老子的媳妇,这剧情我没见过。这不就是胡人习俗么

挺好去打球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什么叫专业

虎扑用户982590
太长了,不看了,坐等大佬概括
虎扑用户206157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你他娘的是个人才,我竟然看完了!!!🐮🍺

虎扑用户925228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逼

皇如月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他不回你了

雨夜变态杀人狂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

帅气迷人的明天哥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潇洒的大香蕉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你看抬杠的不回你了

中二宋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恨只能亮一次啊!!!

长袖缕述
引用 @西瓜地位 发表的:
哈哈哈,你这么说还有人先灭你,我比你极端,我觉得李家就是胡人习俗,儿子娶老子的媳妇,这剧情我没见过。这不就是胡人习俗么

还胡人习俗……怎么不说是春秋战国习俗……

蒹葭从风hq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何尊铭文: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四方水神子淼
看国家宝藏里面有一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过不是现在这个中国概念,

拉风的年终奖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写那么多干嘛,给你点赞都要划很久

南屏晚钟是你的风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现在只有客家人的一部分才算真正的汉族。
所以强调纯正汉族没有意义,像鲜卑族这样优秀的民族早就融入了汉族。
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代名词。

虎扑JR1663044507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忘了最早的宅兹中国😄

安澜仙王
引用 @皇如月 发表的:
他不回你了

别人这不叫抬杠吧,也没接着说什么啊 [ 此帖被安澜仙王在2020-04-10 08:43修改 ]

安澜仙王
引用 @潇洒的大香蕉 发表的:
你看抬杠的不回你了

别人也这也不叫抬杠吧,不就问了一句吗 [ 此帖被安澜仙王在2020-04-10 08:42修改 ]

答案在这风中飘扬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这就叫专业!

C
C_我皇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仗也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打的,而是多民族混战,鲜卑本来认为自己是中原正统,同理,辽也是

大闲人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逼,是都有看过吗

k
kb一生推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不会真的有人认认真真看完了吧🐶

虎扑用户345024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少看点地摊文学吧 前两天有个很好的科普贴

勒布朗GD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谁给翻译一下

河基石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大了

同学在干嘛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是的

我还是支持中国足球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在唐朝,外国人都是追求汉化而来,还胡人化???

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高仙芝,初唐时期这些外族将领,臣服大唐、各个为了汉人天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无数战功。
这就是国力强大的铁证,然后竟然还有人拿这些来质疑唐朝血统不存,真不知道脑袋都怎么想的。。。

烟波芥舟
我要是说了算,我就淡化民族
都是公民,
守法就是好公民
不守法就严惩
快船队夺冠啦小卡连庄mvp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逼🐮 兄弟图书馆工作的吧

西
西瓜地位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胡人习俗……怎么不说是春秋战国习俗……

胡人就是,除了亲妈,爸爸的媳妇是财产,一起继承

N
NB毒王戈贝尔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真的牛逼

我取得名字都有了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我滴个娘嘞!!层主牛逼

浮云远上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拓跋鲜卑跟前秦有什么关系啊?
屮艸芔茻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海漫天花 出来对线

波多黎各麦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你特么真🐮🍺 再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y
yao112002
这不民族团结

波多黎各麦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那时候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不是一个涵义

顶薪高富帅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北魏哪里有继承?前秦早在北魏建立前就自己崩溃了。中国第一王朝结束于陈。北魏是中国第二王朝的起点,然后被北周继承,之后隋朝直接摘桃子,李家吃相稍微好看点,但能得天下也是得益于北周时期关陇贵族的身份地位,跟胡人大有渊源。

官官哥哥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兄弟,别这样,一个论坛给人点面子

长袖缕述
引用 @我还是支持中国足球 发表的:
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高仙芝,初唐时期这些外族将领,臣服大唐、各个为了汉人天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无数战功。
这就是国力强大的铁证,然后竟然还有人拿这些来质疑唐朝血统不存,真不知道脑袋都怎么想的。。。

截取两段上面的回复:”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说明能和中国婚姻
是要高级别许可,并有突出贡献的…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上面这一段是唐朝中国贵族女性对外嫁的看法……

长袖缕述
引用 @浮云远上 发表的:
拓跋鲜卑跟前秦有什么关系啊?

拓跋祖上也当过汉朝晋朝官的……

骚韦_Dw
引用 @安澜仙王 发表的:
别人也这也不叫抬杠吧,不就问了一句吗

反问跟提问是两码事

鼓捣猫呢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手指头疼

K
KeViN就随便逛逛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你这…让人家怎么回!?聊不下去了啊!

青竹spurs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干的漂亮

N
NBA希币
引用 @勒布朗GD 发表的:
谁给翻译一下

打死你

2
22Wiggins22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我在虎扑看过最长的评论

长袖缕述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霍霍,照这么说,先皇帝的妃子岂不是要新皇帝全纳了?汉朝爱寡妇,曹魏爱人妻,赃唐喜媳妇,别扯胡不胡的

秋风亲落叶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卧槽,🐮皮

勇士季后主场全胜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太专业了,有人能看完看懂吗

梦公子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比,,

远行见山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这是按在地上狂打半小时脸啊

三罚绝杀王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句记了很多年
H
HUPU步行街街霸
引用 @曼彻斯特的爵士 发表的:
你他娘的是个人才,我竟然看完了!!!🐮🍺

我不信,除非你翻译一下{doge}
中度社交恐惧症患者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别打脸 别打

虎扑用户934103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又强又秀

虎扑JR1978815093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牛逼

e
eTatummmmm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这应该是我在虎扑看到的最长的回复了🐮

米兰传奇之奉先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前秦继承东晋什么鬼,符坚淝水之战败成什么样了。

回到2000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师爷,翻译翻译

H
HCKD35
引用 @长袖缕述 发表的:
还继承……那么多仗白打了?拓跋北魏还继承前秦,前秦还继承东晋呢……

制度和经济体系有一定继承性 不过这些不继承是几乎不可能的
楚天行龙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印象中在周朝的时候,就叫中国了

虎扑用户864022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这是写论文吗…

D
DoubleOT
引用 @南屏晚钟是你的风 发表的:
现在只有客家人的一部分才算真正的汉族。
所以强调纯正汉族没有意义,像鲜卑族这样优秀的民族早就融入了汉族。
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代名词。

去知乎搜索看看,汉族的父系基因一直都是那几个,何来汉族血统不纯的说法?

s
sky_chan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恨只能灭一次,写的都是什么东东。。

首席鉴定官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这叫吸纳包容,所以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封建王朝,就这叫胡化,怕是笑死人。

摇头小风扇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黑夜问白天M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专业!

看热闹会罚款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好长,就看到了这句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人言者17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看到的最长回帖👍

大么么驴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别杀了别杀了

八神隆之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太长了 太长了哥 受不了了

X
Xiao宇宙丶
引用 @sky_chan 发表的:
恨只能灭一次,写的都是什么东东。。

你要觉得我说的那句话错了就说出来。给我来个这回复你估计啥也不懂想当然把。

破风jc
引用 @勒布朗GD 发表的:
谁给翻译一下

中国啊 就是中国啊 中国就是自古以来 就叫中国

舍我其谁利拉德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有病吧?这么长谁看

虎扑用户285799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老哥你是真的猛,哈哈哈
慕容锋寒
引用 @南屏晚钟是你的风 发表的:
现在只有客家人的一部分才算真正的汉族。
所以强调纯正汉族没有意义,像鲜卑族这样优秀的民族早就融入了汉族。
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代名词。

拉倒吧,回去看看兵马俑,跟客家人长得像吗

羊干我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引用 @顶薪高富帅 发表的:
北魏哪里有继承?前秦早在北魏建立前就自己崩溃了。中国第一王朝结束于陈。北魏是中国第二王朝的起点,然后被北周继承,之后隋朝直接摘桃子,李家吃相稍微好看点,但能得天下也是得益于北周时期关陇贵族的身份地位,跟胡人大有渊源。

听矮大紧放屁呢?中国第一王朝是秦。所谓第二王朝才是汉。
北魏法统来自西晋(孝文帝法统大讨论的结果)南朝法统也来自东晋,也追溯到西晋。
另外,按照司马光等人的看法,不承认北朝法统,以东晋宋齐梁陈为正统,隋法统来源于陈。法统这玩意太乱,看看就好。

华工小diaos
第二段魏征说的吧

_
_Ricky_Rubio_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你这是要保送研究生?
哒哒哒嗒大
引用 @探险者六号 发表的:
《史记》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


《汉书》
左将军公孙禄以为“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躬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

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

《后汉书》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前书朝错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

今若拒绝,埶归北属,夷虏并力以寇并、凉,则中国之费不止千亿。置之诚便。”

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车师于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于是收夺所赐卑君印绶,更立阿罗多为王,仍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别属役之,食其税。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晋书》
会敏欲诛诸士人,荣说之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今日不能复振华夏,百姓无复遗种。江南虽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

骞谓梁曰:“光武创业,中国未平,故隗嚣断陇右,窦融兼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

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预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大秦国)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庠欲观廞意旨,再拜进曰:“今中国大乱,无复纲维,晋室当不可复兴也。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盖貌之不恭,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五胡之乱,此又失在狂也。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宋书》

晋武帝泰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太康中,天下又以氈为絈头及络带、衿口,百姓相戏曰,中国必为胡所破也。

史臣曰:久矣,匈奴之与中国并也。自汉氏以前,绵跨年世,纷梗外区,惊震中宇。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南齐书》
是年,王肃为虏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

《魏书》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魏书》
史臣曰:夷狄之于中国,羁縻而已。

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北齐书》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隋书》

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

高丽之先,出自夫余……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兵器与中国略同。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新罗国,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顾可汗母向氏,本中国人,归在京师,处于宾馆。闻天子之诏,惧可汗之灭,旦夕守阙,哭泣悲哀。

史臣曰: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

《旧唐书》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敕不得买新罗人为奴婢,已在中国者即放归其国。

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伦曰:“突厥凭凌,有轻中国之意,必谓兵弱而不能战。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徵谏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则不自安。

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诸蕃闻之,以为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失义矣。

陛下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

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

奕对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

于是报吐蕃,告思摩,示中国,五尺童子人皆知之。

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

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丘但行粗法。

时两河罢兵,中土宁乂,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已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

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夫以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能屈膝称臣,归心受制,拒之则阻其向化,威之则类于杀降,安得不存而抚之,即而序之也?又如中国强盛,夷狄衰微,而尚弃信奸盟,蔑恩肆毒,谕之不变,责之不惩,安得不取乱推亡,息人固境也?

于是吐蕃乘衅,吞噬无厌;回纥矜功,凭陵亦甚。中国不遑振旅,四十余年。

今四夷之最强盛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举国胜兵之徒,才当中国十数大郡而已。

由是讫开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

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命祠部郎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中国。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至是,有回鹘将军李暢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

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

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

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特勒大奈,隋大业中与曷萨那可汗同归中国。
中国使人先为咄陆所拘者,射匮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

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

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又报云:“元帅即唐太子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相拒久之,车鼻遂引子昂、李进、少华、魏琚各搒捶一百,少华、琚因搒捶,一宿而死。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北邻突厥之可萨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临大海。户数十万。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犹中国之离宫。

《新唐书》
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

师都惧,遣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曰:“隋亡,中国裂为四五,势均力弱,皆争附突厥。
《新唐书》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鏚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犹孤星之对太阳,有自然之大小、不疑之明暗,夷狄虽禽兽,亦知爱其性命,岂肯前尽死而后进哉!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其人非可以礼义诚信约也。

自禄山构乱,肃宗始撤边备,以靖中邦,借外威,宁内难,于是吐蕃乘衅,回纥矜功,中国不振,四十余年。

大历中,持节吊回纥。回纥恃功,廷让昕曰:“乃中国乱,非我无以平,奈何市马不时归我直?”众失色。

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复议边,中国遂安。

《新唐书》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

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

在外曰那延,犹中国刺史也。

阁罗凤立,召守隅并妻归河睒,不通中国。

《新五代史》
于阗,国地、君世、物俗见于唐。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

《新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

黑水靺鞨,本号勿吉。当后魏时见中国。

占城,在西南海上……自前世未尝通中国。

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

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兒,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从益,委以中国。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其奔契丹也,数引契丹攻掠幽、蓟之间,虏其人民,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初,唐兵破王都于中山,得契丹大将荝剌等十馀人。已而契丹与中国通和,遣使者求荝剌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后莹病将卒,告于契丹,愿以尸还中国,契丹许之。

是岁,契丹陷京师,中国无主,而景方以觉等疲兵东南

判官孙光宪叱之曰:“汝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

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不幸世宗遇疾,功志不就。然瀛、莫、三关,遂得复为中国之人,而十四州之俗,至今陷于夷狄。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

《宋史》

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

元丰二年,贾人入高丽,赀及五千缗者,明州籍其名,岁责保给引发船,无引者如盗贩法。先是,禁人私贩,然不能绝;至是,复通中国,故明立是法。

大抵蕃部之情,视西夏与中国强弱为向背。若中国形势强,附中国为利,即不假杀伐,自当坚附。

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其四曰制远人。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中国之势。

契丹遣萧蕴、杜防来,蕴出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上高位,今我位乃下,请升之。」

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

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

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主喜曰:「与中国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欢甚。

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因列上备边四事。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然契丹遂得以猖狂恣睢,与中国抗衡,俨然为南北两朝,而头目手足浑然无别。

此所以不能洗契丹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嘉祐六年,上书自言慕中国衣冠,明年当以此迎使者。

尚书右丞朱胜非曰:「彼邻金人,与中国隔海,利害甚明。

昨有商人蒲卢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来,比诣阇婆国,遇猛风破其船,不得去。此时闻自中国来,国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卢歇导达入朝贡,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见皇帝。

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

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

《辽史》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元史》
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兒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

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

《明史》

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万达议曰: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舍黄河,卫东胜。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套地遂沦失。

其后,俺答与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告,请与中国夹攻以立信。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肉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中国,在我朝为乱魁。

而朝鲜兵燹之余,千里萧条,贼掠无所得,故但积粟全罗,为久留计,而中国兵亦渐集。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

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

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

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资米于朝鲜。兵兴后,绝开市,因百计胁款。秀吉死,我军尽撤,朝鲜畏倭滋甚。欲与倭通款,又惧开罪中国。

初,朝鲜失守,赖中国力得复,倭弃釜山遁。然阴谋启疆,为患不已。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

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乃改元文禄,并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益大治兵甲,缮舟舰,与其下谋,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自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

撒马儿罕,即汉罽宾地,隋曰漕国,唐复名罽宾,皆通中国。

缅甸,古硃波地。宋宁宗时,缅甸、波斯等国进白象,缅甸通中国自此始。

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

老挝,俗呼为挝家,古不通中国。

文化人就是这么打脸的吗 爱了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