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香港电影的崩溃台湾因素最大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楼主 (虎扑)


当年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是台湾,主要靠卖片花赚钱。从93年开始,香港电影市场包括台湾韩国香港等地,市场都开始萎缩。

 

🔥 最新回帖

清仓鬼见愁
160 楼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你都不把市场开 放出来,他们怎么赚?事实上1992年内地发行收入最高的电影是《新龙门客栈》,但是吴思远赚不到一分钱还得倒贴广告费。1993年发行陆港合拍片的内地电影厂全部都赚钱了,1994年内地发行收入前十也是香港电影占一半以上,但是那些香港电影人根本分不到钱。直到2003年,香港电影才有机会真正拥抱内地市场。

90年代乡港电影还无需特别在意大陆市场,东南亚、东亚市场才是大头。。
直到03年真正开放后乡港电影生意人的本能反应还是很快的,这点从《无间道》(正好跨越该时间点)三部曲之间不一样的演员阵容也能明显看出来。
那时候说他们不想努力赚大陆钱那是挽尊,12年之前乡港元素确实还能捞点票房,逐渐就没落了,两地之间欣赏口味的隔阂他们真就抹平不了,最近连出动周星驰也救不了啦,
话说周星驰自少林足球后主动靠拢拥抱大陆市场抛弃乡港电影不知不觉也有近20年了、现在已有崩塌迹象
清仓鬼见愁
159 楼
引用 @新垣德纲 发表的:
我觉得庄文强和麦兆辉也还可以

其实周星驰也可以,只不过最近一部口碑不怎么好后,人家好像一时忘记他罢了
周星驰可是从2000年少林足球开始、向内地元素靠拢越来越多,后边出品的电影甚至已找不到多少乡港影子,甚至发展到演员都不要乡港人,除了对白跟节奏依然有港片烙印
法则与秩序
158 楼
引用 @HITOMI 发表的:
林超贤是抱对了爱国正能量这一路子,实际上他的片一直都那样除了突突突外几乎没有感情戏填充又或者他本身并不擅长拍文戏。陈可辛一直都是最不“港味”的香港导演可能跟他外国成长经历有关,视野和想象力的确比一般香港本土导演来的广袤一点。至于所谓的“共鸣”大多是剧本的锅,虽然两地文化有差但大家都是中国人对于一些基本的情感共鸣还是一致的,但是近些年内地或者香港剧本创作的水平江河日下才是主因。

送脸?远的江湖告急不说 激战也是突突没有文戏?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157 楼
引用 @人至贱 发表的:
我百度了也没找到,优酷10分钟的,这段连续播了3次,操作挺骚的

我只找到了一个非常短的视频,也是同一期,王晶说他知道很多娱乐圈的事情,但是他不能说

人至贱
156 楼
引用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发表的:
没有找到

我百度了也没找到,优酷10分钟的,这段连续播了3次,操作挺骚的

 

🛋️ 沙发板凳

银色的度度鸟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超级小金龙
还是冠希哥也出了不少力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超级小金龙 发表的:
还是冠希哥也出了不少力

跟冠希哥一点关系都没有

益达是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H
Heartarson
王晶毕竟是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的很到位

是雁不是燕
香港电影没有长远的打算,疯狂一时的产物,盛极而衰再正常不过了

香港现在的定位还是很符合的
芒果芝士年糕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流水线产业……

凌零哀凌零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讲道理,王晶的流水线还是蛮有水平的,要不然不会基本都赚。 比王晶没下线的多了去了。

V
VAN仔男
引用 @凌零哀凌零 发表的:
讲道理,王晶的流水线还是蛮有水平的,要不然不会基本都赚。 比王晶没下线的多了去了。

王晶的烂片可不少!

Y
Yaksa9527
香港影业太膨胀了,怎么可能没片放…

发奋图强爱
引用 @Heartarson 发表的:
王晶毕竟是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的很到位

这就是他的经历啊。

凌零哀凌零
引用 @VAN仔男 发表的:
王晶的烂片可不少!

好歹能看,有百倍比王晶烂的

益达是
引用 @凌零哀凌零 发表的:
讲道理,王晶的流水线还是蛮有水平的,要不然不会基本都赚。 比王晶没下线的多了去了。

没有单指王晶,就是说这种流水线模式。当时的那些捞快钱的独立公司的戏当然比王晶没下限多了,王晶至少剧本有点保证,电影看着不闷。不过王晶到现在也还在玩90年代那一套,同时代的其他导演但凡有点进取心的早都转型了,他自然只能背上烂片王的称号。 [ 此帖被益达是在2020-04-07 15:28修改 ]

米糕佐敦藕滴神
这才叫专业🐶

还差还差还差哈哈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讲!大陆崛起了,内地有钱的投资商太多了,冯小刚97年开始拍贺岁片,内地的商业电影就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张艺谋拍英雄的那一套班底香港只有无间道可以比的了,但是制作上也不是一个档次了,往后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都来到内地了!台湾的综艺节目在10年以后也没有办法继续了,内地综艺一集的制作成本就是台湾节目几个月的费用,差别太大,电影也要赚钱的,没市场没投资商,自己玩自己的就会被淘汰!

确定赢木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任何电影题材热了肯定是电影公司扎堆去拍的,你面向市场,当然观众爱看什么题材电影公司就去拍什么题材啊,80年代蝙蝠侠火热,还不是一部接一部拍到烂,2000年初蜘蛛侠三部曲大爆,后面不一样扎堆一个接一个拍漫画超级英雄,结果都扑的底朝天,哪里的电影公司本质都是一样的,什么题材赚钱拍什么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90年代中后期东亚各国开始重视保护各自的电影产业和市场,而好莱坞是唯一能够靠工业和电脑特效打破壁垒的,没有了东亚甚至东南亚的作为市场依托,仅靠香港本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加上盗版肆虐,电影利润下降了,肯投资的自然少了
篮球迷魂药
感觉王胖子分析挺到位

另外他普通话这么好吗?就个别字发音不准外,几乎没什么香港口音
李梅胖子小男孩
放着中国大陆这么大个市场不来,早期来大陆的明星都挣翻了
强势来袭0424
里面说的“王英祥”其实是“王应祥”,是台湾龙祥公司的老板,台湾八大片商之一,与他并称的还有吴敦(长宏)、蔡松林(学者)、杨登魁(登峰)、邱复生(年代)、徐枫(汤臣)等。
1993年台湾片商爆发过一次集体抵制港片行动,就因为香港电影被宠坏了,收了钱到期不交片,有些演员的片酬还各种坐地起价(王祖贤就因此被称为“叛徒”),所以片商当时决定,除了之前买的片子必须按时交片,还连续三个月不买新片,因为80年代后期,片花潮是很火的,连剧本都不要,给个主演阵容,这些台湾片商就投资给香港电影人开拍新片,结果当时都是没开拍就赚钱的节奏。
惨绿青年ak
求问这是什么节目啊?想看完整版

叁肆虎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八大台商过海撒钱才催生出大量的这种烂片。
港影确实是台湾资金催生了辉煌也摧毁了它。

经略幽州我童贯
以前港片都是台湾的金主

益达是
引用 @凌零哀凌零 发表的:
好歹能看,有百倍比王晶烂的

近二十年王晶可没什么下限,烂片就不说了,赔钱电影也不少。同时代的香港导演,北上之后有点追求的都在转型,王晶还在玩90年代那一套。

印客李白
还是被好莱坞打败了 香港那种两三个月的速成片好莱坞一来就是摧枯拉朽 台湾电影是啥也没有 只有文艺 比香港电影还惨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VAN仔男 发表的:
王晶的烂片可不少!

烂片多,但是他的烂片相对来说赚钱,香港那些年每年产出很多电影,很多戏票房很低的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惨绿青年ak 发表的:
求问这是什么节目啊?想看完整版

不好意思,我也没有找到完整版,找到了告诉你

圣域斗魂
王晶的电影虽然烂,但他的片子赚钱,这是他的原则,说楚原告诉他的,圣经有10戒,电影只有1戒,你可以吃喝嫖赌抽,就只有一条绝对不能不卖钱,所以他不做成本特别大的电影。

柔软而细腻的胖子
肥腻...王胖子才是肥腻

忠威一生
引用 @凌零哀凌零 发表的:
好歹能看,有百倍比王晶烂的

王晶光豆瓣评分4分以下的都有十多部,更别说一大堆4、5分的,比他还烂的真不多见了

恶魔的耳语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最多算次要原因,好莱坞包括现在国内,哪个不是跟风呢?

凌零哀凌零
引用 @忠威一生 发表的:
王晶光豆瓣评分4分以下的都有十多部,更别说一大堆4、5分的,比他还烂的真不多见了

那是因为太多片子烂的豆瓣根本不会收录

天涯匆匆
错了,是大陆人的眼光审美上去了

我爱杨ying
引用 @超级小金龙 发表的:
还是冠希哥也出了不少力

这都有这么多人点赞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还差还差还差哈哈还 发表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讲!大陆崛起了,内地有钱的投资商太多了,冯小刚97年开始拍贺岁片,内地的商业电影就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张艺谋拍英雄的那一套班底香港只有无间道可以比的了,但是制作上也不是一个档次了,往后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都来到内地了!台湾的综艺节目在10年以后也没有办法继续了,内地综艺一集的制作成本就是台湾节目几个月的费用,差别太大,电影也要赚钱的,没市场没投资商,自己玩自己的就会被淘汰!

在内地还没有崛起的时候,香港电影已经在走下坡路,在2000年出头的时候,内地大制作的演员还是港台演员为主
幽灵marss
引用 @超级小金龙 发表的:
还是冠希哥也出了不少力

这锅不背,08年那件事除了废掉了冠希自己,受影响的女星除了张柏芝和阿娇,其他的根本就是不知道几线的小明星。

阿娇本身有局限,在电影圈撑不起大场面。而张柏芝的素质决定了08年的她已经到巅峰了,后面本来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F
FionaTLee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谁还不是呢?内地火了一个甄嬛后面跟风多少清宫剧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是的,所以现在内地票房前几名都是国产电影,我认为这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强势来袭0424
引用 @圣域斗魂 发表的:
王晶的电影虽然烂,但他的片子赚钱,这是他的原则,说楚原告诉他的,圣经有10戒,电影只有1戒,你可以吃喝嫖赌抽,就只有一条绝对不能不卖钱,所以他不做成本特别大的电影。

好莱坞就是这样的金科玉律,为什么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就是超支乃重罪,王家卫这类导演在好莱坞就是被制片人炒掉的命。而且好莱坞如果拍的戏票房扑街,导演就要回老家,其中一个例子,当年拍《猎鹿人》的迈克尔西米诺,拿了奥斯卡又收割票房后,能很土豪地拍《天堂之门》,结果把公司赔到关门,结果坐了五年冷板凳才拍了一部《龙年》,又惹毛了美国的华裔群体,演艺生涯完蛋。
益达是
引用 @李梅胖子小男孩 发表的:
放着中国大陆这么大个市场不来,早期来大陆的明星都挣翻了

90年代的大陆市场多数香港电影根本进不来,当时香港电影只有两种方式能进大陆市场

一是和内地电影厂(北影厂上影厂珠江影厂西影厂等等)合拍电影,这样可以借用内地相对廉价的人力物力来支持电影拍摄,但是最后都是中影独家发行,除了中影的买断费根本赚不到其他钱(92年《新龙门客栈》是内地电影发行冠军,但是吴思远除了一点买断费之外收不到其他一分钱,还得自己搭上广告费),况且93年内地也开始限制陆港合拍片的数量。

二是占用每年15部的引进片名额,参与分帐,成龙94年以后不少电影就是走这种模式打入内地市场的。但是这单单成龙而已,其他多数人都分不到这份羹。

香港电影真正拥抱内地市场是2003年以后了。而且直到今天,纯港片在内地发行也是有门槛的。 [ 此帖被益达是在2020-04-07 15:24修改 ]

益达是
引用 @还差还差还差哈哈还 发表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讲!大陆崛起了,内地有钱的投资商太多了,冯小刚97年开始拍贺岁片,内地的商业电影就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张艺谋拍英雄的那一套班底香港只有无间道可以比的了,但是制作上也不是一个档次了,往后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都来到内地了!台湾的综艺节目在10年以后也没有办法继续了,内地综艺一集的制作成本就是台湾节目几个月的费用,差别太大,电影也要赚钱的,没市场没投资商,自己玩自己的就会被淘汰!

《英雄》的幕后一水的香港班底,这部电影属于陆港合拍的。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李梅胖子小男孩 发表的:
放着中国大陆这么大个市场不来,早期来大陆的明星都挣翻了

90年代不管是电影还是唱片在内地都没有多少利润的,内地购买引进电影数量有限,中影也要考虑发行成本和利润。而且盗版太过猖狂,内地那些录影带你觉得是哪里来的 [ 此帖被不知道说什么好吧在2020-04-07 14:22修改 ]
燕赤霞暴打哥斯拉
引用 @强势来袭0424 发表的:
里面说的“王英祥”其实是“王应祥”,是台湾龙祥公司的老板,台湾八大片商之一,与他并称的还有吴敦(长宏)、蔡松林(学者)、杨登魁(登峰)、邱复生(年代)、徐枫(汤臣)等。
1993年台湾片商爆发过一次集体抵制港片行动,就因为香港电影被宠坏了,收了钱到期不交片,有些演员的片酬还各种坐地起价(王祖贤就因此被称为“叛徒”),所以片商当时决定,除了之前买的片子必须按时交片,还连续三个月不买新片,因为80年代后期,片花潮是很火的,连剧本都不要,给个主演阵容,这些台湾片商就投资给香港电影人开拍新片,结果当时都是没开拍就赚钱的节奏。

当时的台湾八大片商应该是不包含徐枫的。

王祖贤不是因为坐地起价被台 湾片商骂的,实际上她的片酬才林青霞、杨紫琼的一半,她是因为台湾片商抵制港片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对意见,被认为她身为tw人却偏向香港电影人,所以台湾片商拉入黑名单(后面又和解了),同样因为表示反对意见被台湾片商拉黑的还有刘嘉玲,这个和没和解就不知道了。
队宠冯俊彦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为什么没落

人的这张嘴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就是这样
事实上说这个原因那个原因,都逃不出香港电影他自身的的格局问题,以及外国电影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冲击力太大
到现在还是只能用那几个老面孔炒炒老港片
就是你自己东西不行了嘛~都新世纪了

人的这张嘴
引用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发表的:
是的,所以现在内地票房前几名都是国产电影,我认为这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内地市场的上限还远远没达到哇

益达是
引用 @恶魔的耳语 发表的:
最多算次要原因,好莱坞包括现在国内,哪个不是跟风呢?

好莱坞的市场,还有内地市场足够大。但是香港就只有600万人,当时香港电影很依赖外埠市场的,一旦外埠市场不买单了,崩盘就是很自然的事。

益达是
引用 @FionaTLee 发表的:
谁还不是呢?内地火了一个甄嬛后面跟风多少清宫剧

内地有足够大的市场来供养这些跟风剧啊,香港有么?当时香港电影极度依赖外埠市场,一旦海外片商不买单了,自然就崩溃。

江东一条鱼
引用 @我爱杨ying 发表的:
这都有这么多人点赞

抖机灵本来就很容易亮

h
heykidkidkids
如果有条件想看看完整版 里边干货不少

G
Gabriel1
引用 @确定赢木 发表的:
任何电影题材热了肯定是电影公司扎堆去拍的,你面向市场,当然观众爱看什么题材电影公司就去拍什么题材啊,80年代蝙蝠侠火热,还不是一部接一部拍到烂,2000年初蜘蛛侠三部曲大爆,后面不一样扎堆一个接一个拍漫画超级英雄,结果都扑的底朝天,哪里的电影公司本质都是一样的,什么题材赚钱拍什么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90年代中后期东亚各国开始重视保护各自的电影产业和市场,而好莱坞是唯一能够靠工业和电脑特效打破壁垒的,没有了东亚甚至东南亚的作为市场依托,仅靠香港本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加上盗版肆虐,电影利润下降了,肯投资的自然少了

你这才有道理,哪里人不都是看啥赚钱就去搞的。

说的妇联四部曲中间拉了好几十年一样,即使四部曲有好几年,中间还是穿插着拍了好多超级英雄。

国产电影那几年是人是鬼都来投资拍摄,是个人你不跨界导演一下你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赵薇,何炅,吴克群,郭敬明,邓超,那几年算不算神鬼乱舞?算不算把青春片给拍烂了?

这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
哭脸王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什么叫别说港台,那时候大陆的商业电影产业远不如香港成熟

L
LBJKI18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还真是……澳门风云1赚钱了,就又堆砌明星拍烂了后面几部

h
hanfeizi5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没有单指王晶,就是说这种流水线模式。当时的那些捞快钱的独立公司的戏当然比王晶没下限多了,王晶至少剧本有点保证,电影看着不闷。不过王晶到现在也还在玩90年代那一套,同时代的其他导演但凡有点进取心的早都转型了,他自然只能背上烂片王的称号。

王晶也说过很多经典的灵感都是一瞬间产生的,当年每天都在拍片,同时拍几部电影,但灵感就是用不完,说是流水线的结果,不如说是灵感用完了。
砸假乌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没有单指王晶,就是说这种流水线模式。当时的那些捞快钱的独立公司的戏当然比王晶没下限多了,王晶至少剧本有点保证,电影看着不闷。不过王晶到现在也还在玩90年代那一套,同时代的其他导演但凡有点进取心的早都转型了,他自然只能背上烂片王的称号。

澳门风云3真的是要尬哭了……

半生瓜阿44
引用 @是雁不是燕 发表的:
香港电影没有长远的打算,疯狂一时的产物,盛极而衰再正常不过了

香港现在的定位还是很符合的

普通的演员、导演,编剧等一系列人都要吃饭都要养家都要开好车吃大餐呀,为了所谓的长远打算去放着好赚的钱不赚,付出努力去博未知收益,还有层层阻力,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做的
恶魔的耳语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好莱坞的市场,还有内地市场足够大。但是香港就只有600万人,当时香港电影很依赖外埠市场的,一旦外埠市场不买单了,崩盘就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还是市场。

F
FionaTLee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内地有足够大的市场来供养这些跟风剧啊,香港有么?当时香港电影极度依赖外埠市场,一旦海外片商不买单了,自然就崩溃。

荧幕市场本就离不开经济支持 国内跟风垃圾剧有人买单也是同理 8-90年代那会东亚经济起飞的时候别人十天半个月出一部电影不照样有人买单 说到底这一套还是从别人港片模式里学来的

游客乱码
引用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发表的:
在内地还没有崛起的时候,香港电影已经在走下坡路,在2000年出头的时候,内地大制作的演员还是港台演员为主

尤其是电影男主角,一直被港台把持着,好像从画皮开始,这种局面才转过来。
罗马球迷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那会中国基本没有市场吧
清仓鬼见愁
引用 @是雁不是燕 发表的:
香港电影没有长远的打算,疯狂一时的产物,盛极而衰再正常不过了

香港现在的定位还是很符合的

三千万买周星驰的《济公》都会大亏?
只能说台湾包括乡港市场体量太小了,总体票房高不到哪去,一部由正当红头部明星主演的片子不仅连三千万都赚不回来,而且几千万就还会成“大亏”?
。。
换现在这种头部明星大片子上大陆院线,随随便便资本对赌都会二十几亿起步啦
肆拾伍点伍
引用 @FionaTLee 发表的:
谁还不是呢?内地火了一个甄嬛后面跟风多少清宫剧

清宫应该从还珠格格开始吧…

请放下你的键盘我投降
无线当初就曾怕蓝洁瑛跑台湾不回来了。。。。
银色的度度鸟
引用 @罗马球迷 发表的:
那会中国基本没有市场吧

还有有一点的,虽然不大,97年上映的甲方乙方票房3600万,但美国大片一进来,例如真实的谎言都是破亿的,完全把国产片给冲垮了。。
我干HP
意外啊,没想到王晶的国语那么好,几乎听不出粤语口音?
用户1730851396
引用 @清仓鬼见愁 发表的:
三千万买周星驰的《济公》都会大亏?
只能说台湾包括乡港市场体量太小了,总体票房高不到哪去,一部由正当红头部明星主演的片子不仅连三千万都赚不回来,而且几千万就还会成“大亏”?
。。
换现在这种头部明星大片子上大陆院线,随随便便资本对赌都会二十几亿起步啦

你咋不上天呢

济公是1993年的,那个时候国内才市场多大
李梅胖子小男孩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90年代的大陆市场多数香港电影根本进不来,当时香港电影只有两种方式能进大陆市场

一是和内地电影厂(北影厂上影厂珠江影厂西影厂等等)合拍电影,这样可以借用内地相对廉价的人力物力来支持电影拍摄,但是最后都是中影独家发行,除了中影的买断费根本赚不到其他钱(92年《新龙门客栈》是内地电影发行冠军,但是吴思远除了一点买断费之外收不到其他一分钱,还得自己搭上广告费),况且93年内地也开始限制陆港合拍片的数量。

二是占用每年15部的引进片名额,参与分帐,成龙94年以后不少电影就是走这种模式打入内地市场的。但是这单单成龙而已,其他多数人都分不到这份羹。

香港电影真正拥抱内地市场是2003年以后了。而且直到今天,纯港片在内地发行也是有门槛的。

我记的看阵佩丝采访,他说过当时票房最好的是外国还是港片然后才是他们……。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清仓鬼见愁 发表的:
三千万买周星驰的《济公》都会大亏?
只能说台湾包括乡港市场体量太小了,总体票房高不到哪去,一部由正当红头部明星主演的片子不仅连三千万都赚不回来,而且几千万就还会成“大亏”?
。。
换现在这种头部明星大片子上大陆院线,随随便便资本对赌都会二十几亿起步啦

有的时候只能说题材不吃香,刚好那部电影不待见
浑身再无力
引用 @超级小金龙 发表的:
还是冠希哥也出了不少力

他算个屁……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一个行业的下滑,尤其是娱乐行业,并不会是因为某几个明星的丑事被曝光就完蛋了,因为明星的丑事经常被曝光 [ 此帖被浑身再无力在2020-04-07 15:30修改 ]
清仓鬼见愁
引用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发表的:
是的,所以现在内地票房前几名都是国产电影,我认为这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王晶自己也说过,台湾市场垮了算什么?还有个更大的多的市场在向香港电影开放。。在台湾几千万买回的片子卖不好都能“大亏”,在大陆象这种级别的数额根本就不够看。
问题是比台湾市场高好多个层级的大陆市场香港电影人没本事赚啊?
他说因为港台电影人缺乏大陆生活的经历,难以在电影内容上把握到内地观众需要的那种“共鸣”,
这么多年北漂摸索、不少乡港导演都不得窥门径而入,无数次尝试都失败后,要恰饭要糊口,所以又只能退回去乡港拍那些低成本的“本土”小片了。
目前也就林超贤、陈可辛和后者一手带出来的小曾导演,算是能把握到一点讲对讲好内地故事的门路。。。
单手打游戏
引用 @我干HP 发表的:
意外啊,没想到王晶的国语那么好,几乎听不出粤语口音?

应该是比较早到大陆开拓市场,比如天下第一就是他拍的
清仓鬼见愁
引用 @用户1730851396 发表的:
你咋不上天呢

济公是1993年的,那个时候国内才市场多大

。。。。阅读理解不及格就不要乱发言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李梅胖子小男孩 发表的:
我记的看阵佩丝采访,他说过当时票房最好的是外国还是港片然后才是他们……。

就是事实啊!当时内地引进的港片基本上以动作武侠片喜剧为主,黑帮题材都算少的,但是录像带市场受欢迎,而文艺片完全不吃香。在90年代,好莱坞的拷贝数量远远超过港台电影,票房最高也是由好莱坞把控,而成龙在香港一众演员里面是一枝独秀的存在
拉风拉不动啊
引用 @确定赢木 发表的:
任何电影题材热了肯定是电影公司扎堆去拍的,你面向市场,当然观众爱看什么题材电影公司就去拍什么题材啊,80年代蝙蝠侠火热,还不是一部接一部拍到烂,2000年初蜘蛛侠三部曲大爆,后面不一样扎堆一个接一个拍漫画超级英雄,结果都扑的底朝天,哪里的电影公司本质都是一样的,什么题材赚钱拍什么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90年代中后期东亚各国开始重视保护各自的电影产业和市场,而好莱坞是唯一能够靠工业和电脑特效打破壁垒的,没有了东亚甚至东南亚的作为市场依托,仅靠香港本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加上盗版肆虐,电影利润下降了,肯投资的自然少了

韩国电影崛起也是一个原因,韩国市场几乎丢弃了

益达是
引用 @李梅胖子小男孩 发表的:
我记的看阵佩丝采访,他说过当时票房最好的是外国还是港片然后才是他们……。

内地93年以前没有票房统计,而且当时内地票房容量就10亿左右,和整个香港市场的容量差不多(2000年左右一年连10亿都不到,还不如香港市场)。

香港电影当时也指望过内地市场,但是没指望上。
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引用 @拉风拉不动啊 发表的:
韩国电影崛起也是一个原因,韩国市场几乎丢弃了

当年香港电影在韩国非常火爆,比很多好莱坞演员都受欢迎。也正是这个原因,韩国对香港电影版权压价,扶持本土电影,开始对香港电影进行打压。例如香港歌星到韩国的登台表演必须要带上韩国歌星一起表演才可以
益达是
引用 @清仓鬼见愁 发表的:
王晶自己也说过,台湾市场垮了算什么?还有个更大的多的市场在向香港电影开放。。在台湾几千万买回的片子卖不好都能“大亏”,在大陆象这种级别的数额根本就不够看。
问题是比台湾市场高好多个层级的大陆市场香港电影人没本事赚啊?
他说因为港台电影人缺乏大陆生活的经历,难以在电影内容上把握到内地观众需要的那种“共鸣”,
这么多年北漂摸索、不少乡港导演都不得窥门径而入,无数次尝试都失败后,要恰饭要糊口,所以又只能退回去乡港拍那些低成本的“本土”小片了。
目前也就林超贤、陈可辛和后者一手带出来的小曾导演,算是能把握到一点讲对讲好内地故事的门路。。。

你知道90年代内 地 电影市场一年的票房总量才多少点吗?不仅市场不大,限 制还多(港片在内 地发行拿票房分账只能和好莱坞电影一起占用每年15部引进片的名额,当时港片在台湾可是国片待遇,发行不受限制的)。当时内地一年的票房总量和香港差不多,都别说和tw比了。

内地票房市场开始急速扩张的时候,香港电影都走下坡路快20年了。
李梅胖子小男孩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内地93年以前没有票房统计,而且当时内地票房容量就10亿左右,和整个香港市场的容量差不多(2000年左右一年连10亿都不到,还不如香港市场)。

香港电影当时也指望过内地市场,但是没指望上。

也算给大陆做贡献了,养活了一堆录像听。
益达是
引用 @清仓鬼见愁 发表的:
王晶自己也说过,台湾市场垮了算什么?还有个更大的多的市场在向香港电影开放。。在台湾几千万买回的片子卖不好都能“大亏”,在大陆象这种级别的数额根本就不够看。
问题是比台湾市场高好多个层级的大陆市场香港电影人没本事赚啊?
他说因为港台电影人缺乏大陆生活的经历,难以在电影内容上把握到内地观众需要的那种“共鸣”,
这么多年北漂摸索、不少乡港导演都不得窥门径而入,无数次尝试都失败后,要恰饭要糊口,所以又只能退回去乡港拍那些低成本的“本土”小片了。
目前也就林超贤、陈可辛和后者一手带出来的小曾导演,算是能把握到一点讲对讲好内地故事的门路。。。

你都不把市场开 放出来,他们怎么赚?事实上1992年内地发行收入最高的电影是《新龙门客栈》,但是吴思远赚不到一分钱还得倒贴广告费。1993年发行陆港合拍片的内地电影厂全部都赚钱了,1994年内地发行收入前十也是香港电影占一半以上,但是那些香港电影人根本分不到钱。直到2003年,香港电影才有机会真正拥抱内地市场。
快转回拉就是一个科变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一开始港片做的非常吊,日本一个大市场,尤其韩国简直是港片的天下,韩国人超爱港星,还有东南亚以及台湾的极大的市场,台湾导演只会拍文艺片扑街,大家只看港片,于是台湾的有钱人全都跑来香港投资,而且全找小导演和当红明星拍圈钱片,因为小导演薪酬少明星有票房嘛,然后香港电影人在台湾人的投资下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影院想自己当老板挣大头,导致香港影院最多时期达到了四五百家,香港才有五六百万人啊,这一下子影院放的都是烂片,观众直接懒得进电影院,于是影院放一两周就下映换另一片,恶性循环,台湾人赔钱了就不投了走人,香港小影院纷纷关门,再加上vcd的兴起,台湾盗版盛行,港片几乎赚不到钱,甚至最赚钱的成龙都偶尔会亏本,邵氏倒了,嘉禾低迷,新艺城老板沉迷炒股,其他更不用说了,台湾这个大市场成了好莱坞的天下,日韩自己也开始搞自己的电影,香港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说本质上还是台湾老板们带来的冲击

伊犁将军府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香港娱乐业的衰落是大时代之下的一个缩影。本身就是香港衰落的连带现象。。再往大了说,香港的发展本身就不是正常现象,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当老虎回来以后,猴子就会回到它自己应该呆的位置。。。。。

益达是
引用 @李梅胖子小男孩 发表的:
也算给大陆做贡献了,养活了一堆录像听。

当年向华胜来大 陆 谈生意,发现《赌神》基本上所有人都看过,但是他们一分钱也赚不到。
潘达伍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这个模式不是王晶搞的,70年代邵氏就这么玩了,搞的武侠功夫片一度很没落,后来成龙搞功夫喜剧才又重回巅峰 跟风拍不是问题,因为压根阻止不了…

D
DJ小可
大陆的影视剧 也一样,只要演员片酬起来了

然后烂片 也起来了

因为为了节约成本,明星外的制作,全都压缩

肯定烂片 全起来了


所以 我总结了

根据TVB 电视台的精品时代经验和90年代 四大名著的央视的经验

我发现,影视界,需要 电视台和市场调控,需要平衡

也就是说用10年是 TVB 模式和央视 电视台拍四大名著那种模式 进行10年调控演员拍摄(这期间绝大部分演员的工资低,作品高质量)

然后再放开 10年 是市场 自己调控(演员高工资)

然后再来10年 TVB模式和央视四大名著的模式

依次循环


这样才会出现好作品!不能一根筋 市场走,市场走 都像各个小鲜肉 流量明星动不动8000万片酬,直接歇菜的烂片!
妖甲99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电影这东西极其烧钱,每天监制一睁眼,几百人吃喝拉撒都要给开票,金主们更没有观众那么阳春白雪,哪怕吃点剩饭,起码能回本

益达是
引用 @妖甲99 发表的:
电影这东西极其烧钱,每天监制一睁眼,几百人吃喝拉撒都要给开票,金主们更没有观众那么阳春白雪,哪怕吃点剩饭,起码能回本

就80年代末的时候,港片成本根本不高的,一般来说b级制作就5、600万能搞定,有一线明星坐镇的电影,一般成本也就1000万出头,除了成龙的电影拍摄成本能烧到5000万以上,其他人开电影根本不烧钱的。

到92年演员片酬翻番,影片成本翻番,投资港片才逐渐不赚钱的。
t
tiandong1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王晶说的是专业的,你说的只是个人意愿而已。


益达是
引用 @tiandong1 发表的:
王晶说的是专业的,你说的只是个人意愿而已。

呵呵,那我可以指出王晶的错漏之处么?

1993年6月台 湾 片商就联 合 抵 制港片,协 议3个月内不购买港片,而《济公》1993年8月才在台湾上映,事实上这个时候港台片商都谈得差不多了。王晶说《济公》扑街导致台湾片商 抵 制 港片,是他记忆错乱了,还是因为和周星驰的恩怨故意这么说的?
小泽柚沐枫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那种创作模式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一大因素,什么题材赚钱就跟风什么题材,带起赌片潮流就把赌片拍到烂,带起武侠热,就把武侠这种题材拍到烂。甚至剧本都不要,只管堆明星就开工,走快餐模式。

以前演员不贵成本不高的时候,这种批发模式还能赚钱,后面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还玩这种模式不扑街才怪。

昨天刚看完王晶拍的赌城大亨表示深以为然。雷军传的原班人马,结果拍出一坨屎,感觉都没剧本,就是感趁着雷洛传的热度,快速的凑出一部赌王传。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IP。

潜龙勿用1992
引用 @银色的度度鸟 发表的:
主要还是被米国商业大片冲击了。那些年,别说港台,就连大陆市场也被米国大片占领了。。

王晶我觉得也有死犟的心理,经历过压制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无法接受被技术性击倒的事实,从93年侏罗纪公园拉开数字化特效大片的序幕,到95年全数字化的玩具总动员的完成,好莱坞技术力的绝对优势就已经宣告港片时代的终结。
天天聊天
引用 @VAN仔男 发表的:
王晶的烂片可不少!

产量多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潜龙勿用1992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内地有足够大的市场来供养这些跟风剧啊,香港有么?当时香港电影极度依赖外埠市场,一旦海外片商不买单了,自然就崩溃。

香港跟风潮又不是90年代才有的,780年代一样不少,归根到底是90年代好莱坞特效大片终结了香港模式。
益达是
引用 @天天聊天 发表的:
产量多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王晶这20年只有一部电影能上7分,已经不能叫参差不齐了,反倒可以说发挥很稳定。
七熙叶
讲的挺道理的 毕竟真的身在其中经历过

七熙叶
引用 @凌零哀凌零 发表的:
讲道理,王晶的流水线还是蛮有水平的,要不然不会基本都赚。 比王晶没下线的多了去了。

算牛逼的了。。。有些一个星期拍出来的也牛逼啊 城市猎人。。。好像就行一两个星期

天天聊天
引用 @益达是 发表的:
王晶这20年只有一部电影能上7分,已经不能叫参差不齐了,反倒可以说发挥很稳定。

6分算合格线 他还是比很多人强的 刚随便找了下链接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4212069/?start=50&sort=time&playable=0&sub_type= 他的片大多在6--8.5分的区间 算是挺成功的了  [ 此帖被天天聊天在2020-04-07 17:13修改 ]
燕赤霞暴打哥斯拉
引用 @七熙叶 发表的:
算牛逼的了。。。有些一个星期拍出来的也牛逼啊 城市猎人。。。好像就行一两个星期

《城市猎人》拍了差不多半年,而且王晶在执导《城市猎人》的时候还在外面兼职执导《鹿鼎记续集》,所以实际上不少戏份是成龙在片场实际执导的。

s
satzu是真的
早期续集那么多有一半是因为台商啊,台商给钱多就要你拍续集不创新别的,所以导致后面台商不行了之后也挺难拍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