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 发表的: 就硬黑。
引用 @题目也是有天赋的 发表的:铁的导热系数大约是80 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其他不锈钢略低,与普通碳素钢相比,100℃时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约为其1/4 ” 而同铜的导热系数是401
引用 @C丶Hu晓 发表的:好好说话,带啥数据,不要面子的吗?
引用 @大猴嘈嘈如急雨小猴切切如私语 发表的:钢板和铜管比散热,真就把人当宝耍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 @mathewlemon 发表的:还不如里面放萝卜片
引用 @营养快线plus 发表的:这次还是不是奥氏体304了?
引用 @营养快线plus 发表的:都能吊打酷冷至尊那还说啥了
引用 @超级碎果器 发表的:原来有考虑换米10,但这low逼到捏鼻子的碰瓷式营销成功劝退,丢不起这个人。等月底换p40吧
引用 @Umlner 发表的: 确实荣耀和游戏本比性能👍
引用 @防弹马甲 发表的:华为to小米:一片儿顶你5片儿!
引用 @营养快线plus 发表的:20和401比,一千大约顶20片
引用 @防弹马甲 发表的:硬要杠一下的话,面积的确大了3倍多。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说到最后比谁温度控制好不就完了,你管我用铅笔水笔黑笔红笔写的试卷,最后是不是比分数?下面跟着黑的人懂吗🐶🐶🐶 能不能看事实讲数据
引用 @spanish_l 发表的: 烤熟了还可以拿出来吃?
引用 @营养快线plus 发表的:现在没数据没分数的时候小米高管不就在用面积大小来喷友商散热???最后发现不锈钢导热跟铜比就是弟中弟,就是面积唬人,这算不算信息不对称?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小米10也是铜管散热,他肯定不会喷这个,还有你管我用啥笔答得题,分数比你高就行🐶🐶 既然人家敢放出来我就相信分数比你高,加入到时候散热没有v30好,你再喷也不迟,现在你们菊粉让我感觉到散热可能没人家厉害然后就喷人家不锈钢找回颜面😂,到时候铜管输给的不锈钢,打的又是谁的脸呢?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 好像差距有点大🐶
引用 @hhaijoy 发表的:不锈钢vc到底是什么?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 数据来了 铜管那么叼为啥输了?
引用 @开局让我偷个猪 发表的:王腾大帝的也拿出来?
引用 @卡布奇诺与卡诺循环 发表的: 目前手机散热还是自然对流,总热阻=散热片热阻+空气侧热阻,假设铁片铜片导热系数分别为80和400,厚度为0.5mm,面积分别为4cm2和1cm2,空气对流换热系数为20,那么铁片散热热阻为1/(80/0. 0005×4)+1/(20×4)=0.0125,而铜片散热热阻为1/(400/0. 0005)+1/(20×1)=0.05,铜片散热因为面积小所以热阻更大,散热更差。另外你说的有漏洞,手机温度最高60多度,所以用100度的导热系数是不准确的。
引用 @Nixxh 发表的: 自我yy功力一流。讲的是小米又在这里讲些不正确的理论,你在说什么?
引用 @gh987gh 发表的:补充说一下,采用大钢板相对铜管的好处:不锈钢的比热容比铜略大,加上更大的面积,会带来散热部位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短时高负荷运行时散热部位手机表面温度上升速度慢。综合就是使用者的感官更好(在不因核心超温降频的情况下)。缺点…soc温度较铜管散热方案更高,更容易降频。
引用 @卡布奇诺与卡诺循环 发表的: 建议你了解点传热学知识,不要被随意带节奏,主要热阻在空气而不在散热金属片。铜片是比铁片导热效果好,但在散热效果上只能占5%不到的贡献,而散热面积要占90%的贡献。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 很可惜 铜片打不过人家不锈钢🐶
引用 @taocool 发表的:赶快买!赶快买!
引用 @Nixxh 发表的: 有你这么算的? 比热容呢? 你热量怎么传导的?你如何让热量均匀分布在这么大一块不锈钢上? 手机60多°谁告诉你的?核心温度远不止这个!
引用 @淘摆摆 发表的:老哥,顶你,做热分析的吧,有机会加个好友,哈哈哈
引用 @卡布奇诺与卡诺循环 发表的: 哈哈,我是在某家电大厂做热仿真的
引用 @惺惺惜惺惺在学校 发表的:你是不是只学过比热容
引用 @氵古月黑 发表的: 别拿铜片对比钢片,这是VC对热管。这么说吧,你拿着铜管,另一头放进溺水里,手不会觉得烫。但是热管的温差就只有3-4度之内了。真的不是材料导热,是气态液态转换导热。
引用 @氵古月黑 发表的: 实话实说,在手机散热方面,超薄VC相比超薄管优势大很多。VC普遍也是铜材,小米这次是绕弯路用了不锈钢,为了方便焊接,素材镀铜了。为了展示不锈钢材料,后边再镀镍。不锈钢VC是一个卖点,性能没什么差异,肯定是比铜差一点,微乎其微。
引用 @题目也是有天赋的 发表的:不锈钢镀镍? 只有铜管需要镀镍好吧....
引用 @题目也是有天赋的 发表的:联想做过实验·,铜质vc均热板比普通热管散热效率只高20% 它的主要出现原因不是因为它散热强 而是为了减少厚度
引用 @留言有一千分贝 发表的: 很可惜 你还真打不过🐶
引用 @横刀向天笑哈哈 发表的:口胡?核心温度手机你以为能到多高?
引用 @白洁为霜 发表的:自己养的kol还能测出对自己不利的?毕竟测5g都能赢
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其他不锈钢略低,与普通碳素钢相比,100℃时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约为其1/4 ”
而同铜的导热系数是401
咋啦,米粉是不是觉得他还说的挺有道理啊?
这么欢乐吗?
好好说话,带啥数据,不要面子的吗?
他不懂就硬黑
华为to小米:一片儿顶你5片儿!
都能吊打酷冷至尊那还说啥了
你们就硬黑!
我们怎么黑了?
你们重复我们的话!
烤熟了还可以拿出来吃?
再科普铜的导热性不是完爆铁嘛?
米4: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
红米:一块钢板的技术之旅
横批:科文两开花
确实荣耀和游戏本比性能👍
打钱打钱
是发布会上的?🐒???
20和401比,一千大约顶20片
硬要杠一下的话,面积的确大了3倍多。
不算硬杠,没明确前提,同等表面积的材料,说话不严谨
不锈钢vc到底是什么?
缺点…soc温度较铜管散热方案更高,更容易降频。
是时候拿出萝卜来了
跟你比相差甚远🐶
说到最后比谁温度控制好不就完了,你管我用铅笔水笔黑笔红笔写的试卷,最后是不是比分数?下面跟着黑的人懂吗🐶🐶🐶 能不能看事实讲数据
现在没数据没分数的时候小米高管不就在用面积大小来喷友商散热???
最后发现不锈钢导热跟铜比就是弟中弟,就是面积唬人,这算不算信息不对称?
目前手机散热还是自然对流,总热阻=散热片热阻+空气侧热阻,假设铁片铜片导热系数分别为80和400,厚度为0.5mm,面积分别为4cm2和1cm2,空气对流换热系数为20,那么铁片散热热阻为1/(80/0. 0005×4)+1/(20×4)=0.0125,而铜片散热热阻为1/(400/0. 0005)+1/(20×1)=0.05,铜片散热因为面积小所以热阻更大,散热更差。另外你说的有漏洞,手机温度最高60多度,所以用100度的导热系数是不准确的。
参见此贴 “如何看待小米最新发布的冰封背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和萝卜相当?”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943?utm_medium=partner
小米10也是铜管散热,他肯定不会喷这个,还有你管我用啥笔答得题,分数比你高就行🐶🐶 既然人家敢放出来我就相信分数比你高,加入到时候散热没有v30好,你再喷也不迟,现在你们菊粉让我感觉到散热可能没人家厉害然后就喷人家不锈钢找回颜面😂,到时候铜管输给的不锈钢,打的又是谁的脸呢?
谁告诉你小米10用铜管了?🤣
宣传自家产品肯定是挑自家优点说的吧
但卢本伟老是拿自己的弱点去怼别人的强点,强行胜出。
这是瞧不起我🍆散热效果么?
原因就是铜比较贵
小米告诉你频率了吗?🤣
vc银翘片知道不?现在换了新材料,用不锈钢做的🐶
王腾大帝的也拿出来?
数据有假吗?你来张数据反驳啊🐶
建议你了解点传热学知识,不要被随意带节奏,主要热阻在空气而不在散热金属片。铜片是比铁片导热效果好,但在散热效果上只能占5%不到的贡献,而散热面积要占90%的贡献。
看不懂,黑就完事了。
有你这么算的? 比热容呢? 你热量怎么传导的?你如何让热量均匀分布在这么大一块不锈钢上? 手机60多°谁告诉你的?核心温度远不止这个!
自我yy功力一流。讲的是小米又在这里讲些不正确的理论,你在说什么?
建议去找找小米9的续航成绩,尽管官方那里很吊,官方认证的第三方评测也能吊打m20p,但是大家一上手就知道米家高管有多能吹了。
这个好办,残血版865搞掂。
板冷原理
两者散热一样大 手机散热面积不是不锈钢和铜的面积/ 应该是手机背壳看空气接触的面积 ,但铜可以快速的把热量传导背壳。 [ 此帖被永远RuiCosta在2020-03-18 19:35修改 ]
无敌的萝卜静静地等待下一位挑战者
确实
老哥,顶你,做热分析的吧,有机会加个好友,哈哈哈
50度的时候呢?
赶快买!赶快买!
我买米10了🐶
你是不是只学过比热容
哈哈,我是在某家电大厂做热仿真的
你的字多,你说的对
厉害厉害
那估计你连这个都没学过
小米做得图那肯定随便吊打友商啊,当年3300的米九续航比友商4200电池强还历历在目,这种测试图,其中一个放冰箱里能让你知道了?
热传导性能差太远了
实话实说,在手机散热方面,超薄VC相比超薄管优势大很多。VC普遍也是铜材,小米这次是绕弯路用了不锈钢,为了方便焊接,素材镀铜了。为了展示不锈钢材料,后边再镀镍。
不锈钢VC是一个卖点,性能没什么差异,肯定是比铜差一点,微乎其微。
别拿铜片对比钢片,这是VC对热管。这么说吧,你拿着铜管,另一头放进溺水里,手不会觉得烫。但是热管的温差就只有3-4度之内了。真的不是材料导热,是气态液态转换导热。
联想做过实验·,铜质vc均热板比普通热管散热效率只高20%
它的主要出现原因不是因为它散热强
而是为了减少厚度
不锈钢镀镍?
只有铜管需要镀镍好吧....
镀铜焊接,焊接完再镀镍
这个20%,我觉得太武断。不同的结构会有不同的差异,怎么得出20%的差异。同样用热管,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粉厚,不同的水量,上下都能达到20%功率差。
空气自然对流一般按5左右来估算,而且铜和铁本身的导热系数相对于vc总的导热系数而言影响不大,做成不锈钢vc应该是考虑重量和结构强度
厚度也只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vc均热是二维的,热管相当于是一维的
自己的产品自己当裁判 有一丝丝可信度吗?
口胡?核心温度手机你以为能到多高?
CPU部分温度跑分上个80还是很轻松的
VC是液冷。。。一群人啥都不知道在这瞎黑
我寻思前几天街上大把人被科普了vc不锈钢啊,咋又跳出一波人在这不看细节黑材质的。。。
你这不能光看系数不看面积啊
自己养的kol还能测出对自己不利的?毕竟测5g都能赢
🐶 那第你去测来看看不就行了
这就叫专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