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公务员考试《申论》《行测》复习方法之仿真训练。纯干货

虎扑用户147416
楼主 (虎扑)
之前转了公考复习备战的两篇文章《一个月,如何高效备战公务员考试申论》《三个月,如何高效备战公务员考试《行测》》,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了一个公考者如何高效地备战公考《申论》《行测》,反响还不错,收到了很多JR的私信。因工作较忙,比较少上这个论坛,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有空会回复大家的。
这里放上我的公众号“城三少”(ID:chsanshao),上面大都是公考备战的文章(如果不能在这里留公众号,请告知我删除,谢谢),后台回复“秘笈”二字即可免费下载上篇文章提到的《申论狂人答题秘笈》,回复“国考申论”即可下载2000-2020年国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等等。有问题可在后台直接回复,欢迎交流。再次强调,不卖书,不卖课,不开班,一切免费。
现在转一篇技术贴,详细阐述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公考复习必备--仿真训练,供品鉴(文章较长,请坚持看完)。
一、什么是仿真训练
仿真训练,重在“真”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真题 真题为王。复习过程中,要做真题,且只需做真题,这是由公务员考试的本质决定的。公考,尤其是国考,是政治意味很浓、规范性很强的全国性选拔考试。如何把最优秀的人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全靠笔试与面试。以申论为例,申论真题不是随便出的,是命题小组的智慧结晶。可以说,命题小组是用生命在出题。
试问:如果申论材料、问题出现了一些问题,无论是严重的政治性问题,还是不怎么严重的小问题,关系到的可是140+万的公考者,以及公考者的父母、招考单位、考生学校等各个方面。在当今这个年代,必然会引起全国性的大讨论,包含但不限于公考者们的口诛笔伐、命题小组成员竞争对手的打击报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旁观观众的煽风点火,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命题小组成员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哪怕是申论材料里的一句话、一个词出现了问题,命题小组都得承担责任。在如此严苛的前提下,命题小组是不是用生命在出题?
所以,申论真题里的每一个材料,材料里的每一个段落,段落里的每一句话,话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是经过命题小组反反复复研究推敲的,都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同样,申论题目,小问题、小作文、大作文,每个题目答案来源在哪里,要考虑哪些方面,有什么陷阱等等,都是遵循同样的标准,严格规定好了的。最终面世的真题,是零差错的,因为这一切尽在命题人掌握之中。
唯有真题,方值得研究。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出的任何题(模拟题、密卷、押题),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主旨没价值,材料没价值,题目没价值,答案没价值。甚至会影响考生的正常思维,让人陷入误区。如果身边还有这些东西,趁早扔掉。
简单举几个《行测》例子,看看真题是怎么规范的。
比如,题目说,这个角是38度,那么它量出来必然是38度,不会是40度,也不会是35度。所以,如果某题给出一系列条件、一堆数值,问某个角的度数?考生应该毫不客气地拿出量角器,量出来就是答案,需要列式计算吗?不需要。同样,给出某条线段的长度,再给一系列约束条件,问另外一条线的长度。聪明的考生应该毫不犹豫地拿出直尺,量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按比例一折算,大功告成。
比如行测的数学部分,它的数字都是真实的。2014年国考资料分析,国家电网公司的上网电量的数据、电影院票房数据、就业失业数据、交通拥堵数据等等,这些都是真实的。既然是真实的数据,那么它必然符合社会现实。简单的问题,给你四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数据,又是表格又是图形又是文字的,让你选择北京、天津、南京、长沙哪个城市最堵。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北京,材料中的数据肯定是不需要看的,更不需要计算的,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北京最堵,不到京城,不识神州堵城。这些数据肯定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二)严格按照考场标准和程序答题
打印出真题,备好答题纸和笔(铅笔、橡皮等),关上手机,找一个安静的无人打扰的地方,在2.5或3个小时内,认认真真地把一套真题做完,完完整整地写到答题纸上(涂到答题卡上)。即尽可能地靠近考场标准,严格地执行考场答题程序。
当然,很多考生会困惑和为难。但是,只要有魄力和决心,这并非不可克服。全职及应届生公考者,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只是想不想的问题;在职公考者,可能的借口是工作忙家务忙,难以凑足完整的时间段。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晚上8:30-11:30、9:30-12:30甚至早晨4:00-7:00以及周末呢?
也并非每天都要做一套,早期一周1-2次即可,时间不是问题。安静的地方,自习室、图书馆、会议室、阅览室、工会活动室甚至办公室,都可能符合;真题、答题纸,可以下载打印,也可以买那种集册,并没有什么困难。
二、如何高效地进行仿真训练
我给出三个方向(以申论为例)。
(一)仿真训练前精准定位
什么是精准定位,如何精准定位?规范地说,就是在严格地按照仿真训练标准的前提下,在进行仿真训练前明确自身缺陷与不足、问题与困难,以及在即将仿真训练的过程中应解决、避免的问题与失误。通俗地说,就是“找到一个安静无人打扰的环境,拿出真题和答题纸,准备好笔(钢笔、水笔、铅笔、橡皮等)、手表、水等必要工具,准备掐表开做”之前,要好好想一想:
1.截至目前,我在申论出题逻辑、答题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解、困惑、不足?
比如,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打印机等的普及,人类已经很少亲自用手写字了,书写能力退化严重:要么写起字来有一种写不由衷的无奈感,怎么写怎么不适;要么不动则已,一动惊人,手跟不上思维的节奏,导致错别字连篇。
比如,从来没有仿真训练过,3个小时内连续书写,手很容易酸累,一开始可能书写看起来像林志玲,后面就逐渐凤姐化了;或者大作文前几段还能写得像模像样,到最后一两段便会心有余而手不足。
比如,申论材料的政治高度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一直对着真题材料看就是看不出来呢?或者,为什么就是看不出来某套真题5个材料之间到底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到底有哪些看不见人的藕断丝连?
比如,上次公考时,一旦遇到稍难的问题,很容易就会心里犯怵,很容易就 “天啊,怎么这么难啊,都不会做啊,怎么办啊,白白复习了这么久啊,这次又要考砸了啊,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啊……”等戏精式表演,随之急躁,头冒汗手颤抖,影响临场答题心态和状态。
比如,按照以往的临场经历,3个小时内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前面小姑娘的小马尾所吸引,情不自禁就陷入对马尾的沉思?
……
所有可能影响3个小时答题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不要不好意思,除了你自己,谁知道呢?)。问题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
2.接下来的仿真训练中,有怎样的自我要求?
针对上面记录的所有问题,认真思考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自己能否通过某种方式,独立解决?
每一个问题,都不要放过。然后,试着告诉自己,接下来的3个小时仿真训练中,要争取解决掉哪些问题、不再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给自己定具体的目标,并做好记录。
比如,上次做题时,发现一套卷子下来有错别字15个。那么,这次,要通过集中注意力,手跟上思维节奏,控制在10个以内。
比如,上次做题时,申论小题是基本做完了,但是留给大作文的时间不多了。大作文写到了第五段,时间就没了。原因在于自己看材料耗了太多时间,小题审题太久,下笔太迟钝,书写不迅速,那么,这次,希望看快、审快、写快,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大作文最多只能剩最后一段没写。
……。
如此,虽繁琐,但必需。
(二)仿真训练中及时记录
上述所有准备完毕,那就开始掐表答题吧。答题过程中,在尽力避免、解决上面的一些问题时,也要适当记录一些东西,不只是埋头答题。记录什么?
1.记录时间
比如,答题开始时间、第一遍材料看完的时间、每一个小题的答题时间、四个小题答完的时间、大作文开始的时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大作文写完了还剩多少时间或超过了多少时间等等?
如何高效地记录?
仿真训练正式开始,瞄一眼表,材料1边写上20:01;第一遍材料看完了,大致看懂了,瞄,材料结尾处写上20:31;第一题做完了,瞄,边上写上20:51;……,大作文开始了,瞄,边上写22:16;卧槽,时间到了,大作文才写到700字,不管它,边上做个记号再说;作文没写完就这么不管了?当然得管,接着写完大作文,瞄,边上写23:18。整套下来,花不了一分钟的时间。
2.记录问题
仿真训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其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考生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大家肯定有这样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做某一个计算题时突然会很后悔:哎呀,这个事先为什么没有准备(比如单位一法应用场景);哎呀,那个题之前明明告诉自己要背诵的怎么后来忘记背诵了啊(如某些数的平方值立方值);我了个去,这个破讲话稿到底要不要取个标题啊,之前怎么就没看看讲话稿的示范呢;TMD,大作文第四段本来要写正面作用的,突然就写成原因了。……。
没关系,淡定地记录下来。
3.记录一闪而过的疑问、灵光闪现的思维
仿真训练中,会有很多平常没有的疑问、突然迸发的问题、一闪而过的念头(大作文用行书写好像更漂亮、十字交叉法是不是也可以解决工程问题)等,但是因为在紧张答题,是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的,而且做完也是记不起来的。
所以,统统将它们及时记录在试题本上。
(三)仿真训练后的沉思默想
沉思默想,是仿真训练的精髓,因为这是成绩突破的关键。前述所有的工作,如精准定位、及时记录等,都是为了仿真训练后的沉思默想。那么,沉什么思、默什么想?
1.认真思索探寻仿真训练全过程
很多人做完卷子的第一时间就是对答案。其实不然。行测常识、数学部分尚有答案可寻,申论及行测其他部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个话题已谈过,不再赘述),第一时间并不急于比对所谓的参考答案,而是思考仿真训练中,也就是答题的这个3小时里,出现的问题、疑惑、想法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可行的方案。
比如,一套申论真题,3个小时过后,大作文尚有200字未写。那么,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实际考试时大概率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时间不够?
从一套申论真题的时间分配上看,一般答题时间和分值成正比。举个例子,比如国考申论180分钟,分值100分,5题分别为10分、10分、20分、20分、40分,在不考虑答题顺序的情况下,那么花的时间比基本就是1:1:2:2:4。去掉第一遍通读材料的时间(比如20分钟),那么答题时间分别是:16分钟、16分钟、32分钟、32分钟、64分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9点开始仿真训练,9:36第一题要答完,9:52第二题要答完,10:24第三题要答完,10:56第四题要答完,12:00答题结束(这时是否明白了要及时记录时间的意义?)。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可以稍作调整,但是大体不会差太多。所以,要对照思考,在整个时间分配上是否有问题?一般情况,大作文要留足60分钟(个别人可能55分钟便可完成),那么无论何时,都要保证留60分钟。万一发现时间不够了,哪怕小题写了一半,也要果断停下来,先解决大作文。
从具体情况看,时间不够是思维速度慢还是书写速度慢?是通读材料花了太多时间,还是花了较少时间以致于没有完全理解材料意思导致答题偏慢?归纳、概述题花了太多时间,是因为找不到相关材料(通读材料印象不深对材料不熟)还是相关材料内容太多归纳速度偏慢?小作文(比如讲话稿)花的时间太多,是因为不熟悉讲话稿的格式还是因为讲话稿的内容定位不准?大作文没写完,是因为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还是时间足够但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如期完成?……等等。这些,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存在这个问题,就要正视它,并尽力解决它。否则,考场上这个问题只会更严重。
比如,这套真题做下来,最大问题出现在哪里?要及时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不然一觉醒来,啥也记不起来了。同样,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需要去思考。
比如,答题顺序的问题。建议按部就班,就是按照顺序来。为什么?要从命题者角度看。我只说一点,材料的设置、题目的设置不是随意性的,有很强的逻辑基础。对答题而言,就像我在《申论狂人答题秘笈》中隐约提及的,前面小题答案和后面题答案是类似于数学上的一种包含关系。通俗点讲,就是第一题答案是第三题答案的一部分。如果先做第一题,第三题就轻松多了;但如果先做第三题,再做第一题,则重复劳动,花的时间更多。那我把第三题答案直接拿一部分放第一题行不行?当然不行。所以,按顺序答题,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就不要再问我“可不可以趁清醒时先把大作文干掉,然后再小题各个击破呢”这种问题了。如果大家不习惯,我建议多训练,让自己习惯起来。
所以,认真思索探寻仿真训练全过程,就是对仿真训练前、中出现的、记录的那些问题、疑问、思路等,结合这套题仿真训练过程中已经解决、尚未解决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力争在下次仿真训练中尽可能多地甚至全部解决。
当然,每个人的问题都会有很多,也难以全部解决,解决也需要时间。所以,尝试着把能解决的解决掉,这就是很大的提升。进步,从来都是一点一点积累,水到渠成,不要幻想一蹴而就。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为什么我说最好的老师就是大家自己?但是,前提是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搞错了方向,盲目地病急乱投医,是适得其反的。
2.独立思考自己的答案
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指出了,市面上能见到的参考答案都是有问题的。阅卷人的参考答案(且称为标准答案)是不会公布的。
所以,考生自然可以找到三四份不同版本的参考答案,看过,想过,蔑视过,足矣。不要有“综合百家之长”的心态。首先,这是“百家”,但不一定“长”。没有营养的东西不碰它才是正确的态度。然后,考生不一定有“综合百家之长”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这种“综合”也违背了申论的本质。尤其要注意的是,切记不能以它们为评判标准。有人说,我就看看,想想有没有值得借鉴的想法和念头,可以不?这个可以。但不管哪种,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那么,独立判断的准则或依据是什么?
我只能说:2010年我写的《申论狂人答题秘笈》不是都说了么?不足两万字的秘笈你嘻嘻哈哈之余真的认真研究了么?在我的公众号回复“秘笈”两字就可以免费下载的啊(再次强调:我不卖书,不卖课,一切免费提供)。不过要注意,我这个秘笈写于2010年,差不多10年前的东西啊,虽然申论的本质,以及里面所讲的一些精髓、核心性的东西没有变(也不会变),但有些东西要懂得与时俱进,不能一字不动地生搬硬套。
当然,独立思考答案时,需要不断拷问自己: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出题?为什么对答案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什么字数限定在200以内?哪些材料才是答案的来源?我的答案改进的空间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不再细述。
只有思考到位了,找到大部分最好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了,并逐渐把它们应用在下一次仿真训练中,成绩方能突破。
3.沉思默想的形式不拘
当然,这种沉思默想需要时间,需要坚持,需要智慧,需要灵感,但不需要太教条,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并非一定强求你要坐在自习室里,面对着书本、试卷绞尽脑汁,而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
沉思默想的硬性要求比仿真训练低很多。
比如,看索肖曼联的青春风暴一直乐的时候,不要再想着穆里尼奥在热刺过得好不好了,想一下自己天马行空的字该如何写吧;和男(女)朋友约会看电影却对电影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不要再数荧幕前的小星星了,数数自己一套国考申论四小题一大题究竟各个该花多少时间;吃饭、睡觉、打豆豆的时候也都能若有所思,便会发现,突然有那么个时刻,灵光闪现,发现自己豁然开朗了。
那么OK,恭喜,已经进入新的境界了。
三、为什么要仿真训练
认真看完前述内容,自然明白:备战前,仿真训练是考生成绩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水平有所突破的重要前提;考试中,仿真训练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当然,仿真训练的重要性,也可以从考生的四种备战阶段中有所窥视。
第一阶段:光看不想。
比如,2011年国考申论第一题让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嗯,题目是问黄河规律,材料里也有规律啊,不是很简单吗,PASS。”一部分人就是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要么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加公考,要么就是先天的乐观派(智商不在线)。
第二阶段:光想不做。
回到上题。“嗯,题目是问黄河自身规律,材料里好像没有出现规律这个词啊?怎么回事?……明白了,规律是没出现,但是规律其实就是材料里的‘三善’嘛,简单德很。然后,PASS。”一部分人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初学者,对公考还没有多少概念,以为申论就是高考的阅读理解和大作文,申论材料看起来简单明了,问题也中规中矩,大作文也就那么回事,自己比划着这题要从这个材料中找这么些个句子;大作文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这么写最后那么结尾;行测数学题也就画画图列个计算式……。
第三阶段:又想又做。
“嗯,题目是问黄河自身规律,材料没有规律这个词,容我想想。……。对,规律就是材料里的‘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意思就是黄河容易淤积、决堤及改道,这就是黄河自身规律。然后,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然后,规规矩矩地把这套题的答案写在了草稿纸上。有志于公考、比较勤奋的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当然,能到这个阶段已经值得称赞了,如果基础还可以的话,答题成绩一般也不会太低。但是,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或者说弊端是:水平不稳定,波动情况较大;难以突破到更高的水平。因此,能不能进面试,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主要取决于对手。
第四阶段:仿真训练。
能到这个阶段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如果尚未达到第四阶段,那就赶紧朝着这个阶段跑步前进吧。
如前述,仿真训练,能够让水平稳定的同时,更能让成绩有所突破。如果考生行测国考卷的水平是70分,备战时坚持仿真训练,那2020年国考的行测成绩就是70分,不会高太多,也不会低太多。这就是正常发挥。不要老想着超常发挥,不存在的。突破呢?比如第一次仿真训练时的水平是60分。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真训练,以及仿真训练后的研究、总结、体会、顿悟,成绩方有突破的可能(突破到65、70等)。

 

🔥 最新回帖

汕头牛肉火锅职业选手
118 楼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首先,我只是分享下自己第一次参加考试遇到的情况,总结了一下如果考前多认真模拟一下楼主分享的仿真训练的话,在考试中排除这种题目外的因素可能能多拿10分进入面试。
其次,就算多拿10分也只是刚好能进面,基本没希望逆袭,国考大神太多了。只是想着能进面的话就是多一次训练的机会。就像第一次笔试会遇到各种情况,第一次面试能作为经验的积累是最好的。
最后,我打了那么多字分享下经验,然后这么多人抓着个就字又是嘲讽又是喷的。我想有复习过,参加考试过的,成绩出来后也都会有如果能不粗心不紧张等情况能拿多几分的这种想法吧。
我是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也并没有很纠结,只是当成一次经验的累积,也只是分享出来而已。

首先,考公和分数根本没太大关系,这个是选拔性考试,就算你多考了10分,同样的别人也都多考了你也一样不能进面,这种事后马后炮的情况真的没必要谈况且公务员0.几的差距都这一堆人了,10分的差距有多大?考公很大部分是看岗位和运气,和你同岗位的大神多你考150都可能没希望进面。所以还有人考完说自己差0.几点进面还能理解运气不好,10多分就和高考考71.0差一点进清华一样,一点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香葱苏打
117 楼
引用 @汕头牛肉火锅职业选手 发表的:
不会现在还有人觉得考公是看自己考多少分的吧。

首先,我只是分享下自己第一次参加考试遇到的情况,总结了一下如果考前多认真模拟一下楼主分享的仿真训练的话,在考试中排除这种题目外的因素可能能多拿10分进入面试。
其次,就算多拿10分也只是刚好能进面,基本没希望逆袭,国考大神太多了。只是想着能进面的话就是多一次训练的机会。就像第一次笔试会遇到各种情况,第一次面试能作为经验的积累是最好的。
最后,我打了那么多字分享下经验,然后这么多人抓着个就字又是嘲讽又是喷的。我想有复习过,参加考试过的,成绩出来后也都会有如果能不粗心不紧张等情况能拿多几分的这种想法吧。
我是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也并没有很纠结,只是当成一次经验的累积,也只是分享出来而已。

汕头牛肉火锅职业选手
116 楼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哈哈,差的这10分估计有几十人。很多题目重新做能做对,这些并不想说。
我是感觉要是之前有参加过一次考试的话,有经验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扣分,在我这次考试中这些扣分确实可以到10分。

不会现在还有人觉得考公是看自己考多少分的吧。

风一样的小后生
115 楼
马克一下,回头细品

虎扑用户862711
114 楼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我去年差7分 我舍友差两分,你就是差了0.1分也是没有上岸,光这么说“就差几分”没有意义,再多努力。

 

🛋️ 沙发板凳

呼哧先生
很棒哦

欢聚自在难得
🐴

大王派我来巡山IAM
🐴🐷

虎扑用户930166
可以的,考场心态崩了那里就像我本人

虎扑用户516869
很有作用

虎扑用户567366
🐴

华为售后中心
🐴

香葱苏打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虎扑用户523409
可以,很棒

虎扑用户028472
插眼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就差10分。。。。

虎扑用户306794
马克

香葱苏打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第一次考嘛,考完能给自己挑一堆毛病,总想着去掉正常做错的,题目外的情况发挥好点这10分是能拿到的,心态和做题的策略影响了分数。也是当一次经验吧,下次考试排除这些因素再试试看

不练怎么行
马克人

w
werqasdxry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哈哈,10分很多人了老哥
虎扑用户678049
🐴

C
Crities
🐴

虎扑用户685094
马来人

串爆是话事人


虎扑用户082546


大弟23克利夫兰
先🐴了

樱木花道521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目测要火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z
zcisno1
🐎

唯一的ID
马来人来了!

R
Ringhio0713
马克吐温
卡迪南
本人公务员一次上岸,身边也有不少人在考,说一下感悟 楼主说的很客观了,公考复习时间20天就够了,前提是复习强度达到高三高考前,再多也没啥用,行测题海战术最有效。在职的不建议辞职备考,代价太大。专业很重要,法律中文计算机财会比较吃香。只要认真准备,专业有个差不多,上岸只是时间问题。有一点点运气成分,但不是主要的。如果你指望考公来发财 趁早改变主意吧 。最后,如果你考上了,希望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要对得起初心,如果公务员都想着利己,整个国家就完了。

L
LLSearth
楼主分享的很实际,行测做题最重要,而且越投入效果越好

煙燻〆L
🐴

喷子的爹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就差十分,天秀

c
coolmaster
开班多少钱

零食归你你归我
🐎

黑德猴白
🐴

虎扑用户133466
🐴

秋雨路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第一次考嘛,考完能给自己挑一堆毛病,总想着去掉正常做错的,题目外的情况发挥好点这10分是能拿到的,心态和做题的策略影响了分数。也是当一次经验吧,下次考试排除这些因素再试试看

我人生第一次掐表做行测是2017年国考卷,考了71,万万没想到大四学了整整一年最后国考,浙江省考,山东省考才都考了74,学了一年只进步3分🐶

虎扑用户075504
🐴

香葱苏打
引用 @喷子的爹 发表的:
就差十分,天秀

哈哈,差的这10分估计有几十人。很多题目重新做能做对,这些并不想说。
我是感觉要是之前有参加过一次考试的话,有经验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扣分,在我这次考试中这些扣分确实可以到10分。

没有不会好的伤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复习准备了多久?

上交博士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哈哈,差的这10分估计有几十人。很多题目重新做能做对,这些并不想说。
我是感觉要是之前有参加过一次考试的话,有经验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扣分,在我这次考试中这些扣分确实可以到10分。

没考上说个啥,真是谜之自信,说你一句井底之蛙不为过

真话说不得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差进面10分起码要15分才算有点竞争力吧,要不还是陪跑的,一来一回差了15分以上,加油吧

喷子的爹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哈哈,差的这10分估计有几十人。很多题目重新做能做对,这些并不想说。
我是感觉要是之前有参加过一次考试的话,有经验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扣分,在我这次考试中这些扣分确实可以到10分。

朋友,我当年第一次裸考行测65,后来经过130+套卷子和散题总共可能有25000+道的磨砺,最终稳定在了74分。你把公考的1分看的太简单了

上交博士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哈哈,差的这10分估计有几十人。很多题目重新做能做对,这些并不想说。
我是感觉要是之前有参加过一次考试的话,有经验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扣分,在我这次考试中这些扣分确实可以到10分。

你高中就是那种回回考三本还自信能上清华,最后高考去了深信息吧

李玉春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10分tmd隔了几十个人呢
訄燊的爱
马来儿🐴

杠精终结者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你知道10分是什么概念吗,申论+行测你要多答20分,老弟
虎扑用户162222
牛逼

d
des17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我第一次也差十分

M
Mcdull西罗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我去年差了6分进面我都觉得差距很大了...

森林狼队卢比奥
步行街要是多些这种文章就好了

啊嘟嘟嘟嘟嘻
马一个

l
loulwh
过来人觉得,公务员考试这种的话,在掌握了大量的方法之后,行测里面其实题目的取舍策略比后期盲目的题海战术有性价比的多

紫金王朝不倒123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第一次考嘛,考完能给自己挑一堆毛病,总想着去掉正常做错的,题目外的情况发挥好点这10分是能拿到的,心态和做题的策略影响了分数。也是当一次经验吧,下次考试排除这些因素再试试看

我只能告诉你,我第一次考试,自己稀里糊涂的复习二十几天,没看网课,没请教老师,就买了三本中公教材,想当然的认为申论不需要学。然后靠行测碾压(申论我独一档,比其他人少十分左右)进面,然后笔试出分后只有一周就面试,我忙着毕业设计的事情。裸考面试,结果最后面试全场第二,总成绩招二排三,以0.3分的差距饮恨,我当时也觉得自己再稍微努力一点肯定就上岸了,但是之后的考试再也没有我想报的岗位了,毕业后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过五次了,三次笔试都过了,但是到现在都没上岸。只能说考公运气成分也很重要,不要轻视他,也少一点自我安慰。

黑曼巴就是老大
引用 @Mcdull西罗 发表的:
我去年差了6分进面我都觉得差距很大了...

同,刚过进面线那不就是炮灰吗,更何况还没进 哭哭

虎扑用户813005
说的很好

虎扑用户204638
🐴

香葱苏打
引用 @杠精终结者 发表的:
你知道10分是什么概念吗,申论+行测你要多答20分,老弟

算总分的啊,判断在图推和最后几题推理里浪费了太多,而且都是无用功,要是给10分钟给言语,最后10题阅读理解不至于看尾句和答案就蒙,错了好几题。数量也是手贱没选同一个答案结果10道全错了。申论手太僵硬,卷面错字还划了好多字。
加起来确实挺多分的了。
本来就是看到帖子分享下经历,结果一堆人抓着个只字喷。经历过高考和国考,能不知道差几分就差了很多人吗?

l
loulwh
引用 @秋雨路 发表的:
我人生第一次掐表做行测是2017年国考卷,考了71,万万没想到大四学了整整一年最后国考,浙江省考,山东省考才都考了74,学了一年只进步3分🐶

兄弟有时候学到了后面,做题策略才是值得去关注的东西啊

我登上了长城
🐴

杠精终结者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算总分的啊,判断在图推和最后几题推理里浪费了太多,而且都是无用功,要是给10分钟给言语,最后10题阅读理解不至于看尾句和答案就蒙,错了好几题。数量也是手贱没选同一个答案结果10道全错了。申论手太僵硬,卷面错字还划了好多字。
加起来确实挺多分的了。
本来就是看到帖子分享下经历,结果一堆人抓着个只字喷。经历过高考和国考,能不知道差几分就差了很多人吗?

每次做题都是不一样的体会,东方亮了西方就不亮。
我做模拟的时候行测都是稳定70,实战了两次以后实战才站稳70。
申论第一次更是拿了36,考了3次才掌握门路,分数过山车一样。考到现在第五次国考,省考事业单位加起来十几次有了,国考最后一次拿了130+还是没进面,每次考试都觉得有不该错的地方,然而你下次考,上次答对了就有新的错误
大家就是想让你摆正位置,等你考上了好好打我们脸。
C
C凯文love乐福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这10分差距可太大了

晓笨蛋啦啦啦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我笔试第七,然后有个人不去了,问我去不去,我觉得希望不大也没去。

m
mjsmove
这个必须马克一波

香葱苏打
引用 @晓笨蛋啦啦啦 发表的:
我笔试第七,然后有个人不去了,问我去不去,我觉得希望不大也没去。

能去的话,报个面试协议班啊。面试不过就是损失点时间,但是也能学到东西,积累申论知识和面试经验。要是面试运气好过了那就是血赚

虎扑用户121112
去年刚考了选调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太TM紧了,申论题目写完过十秒不到就收卷了

突然醒了
来了,挤一挤。国考

喜欢凹巴马
🐴来人来也

当部长好累
引用 @loulwh 发表的:
过来人觉得,公务员考试这种的话,在掌握了大量的方法之后,行测里面其实题目的取舍策略比后期盲目的题海战术有性价比的多

能仔细说下取舍的小技巧吗亲

N
Nic谢霆锋
马克下慢慢看。。。
香葱苏打
引用 @杠精终结者 发表的:
每次做题都是不一样的体会,东方亮了西方就不亮。
我做模拟的时候行测都是稳定70,实战了两次以后实战才站稳70。
申论第一次更是拿了36,考了3次才掌握门路,分数过山车一样。考到现在第五次国考,省考事业单位加起来十几次有了,国考最后一次拿了130+还是没进面,每次考试都觉得有不该错的地方,然而你下次考,上次答对了就有新的错误
大家就是想让你摆正位置,等你考上了好好打我们脸。

当然,我也并没有纠结自己做错的题,资料分析有一两道看走眼了也并不纠结,考试总会出错。如果这样纠结的话,每次考试没考个8.90分不得气死了。
我只是看了帖子,认为仔细的模拟考试是很重要的,考过一次实战才知道整个氛围和时间的压迫感是跟自己做粉笔模拟或者往年真题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分配,和时间不够的秒杀策略,等等,应该在考前就找出问题来,想好对策。
像这次数量,本来时间不够时想全选c的,脑子一抽就看着答案选第三大的数好像,结果全错了。我承认有赌的成分,结果就是赌输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拿个2分

杠精终结者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当然,我也并没有纠结自己做错的题,资料分析有一两道看走眼了也并不纠结,考试总会出错。如果这样纠结的话,每次考试没考个8.90分不得气死了。
我只是看了帖子,认为仔细的模拟考试是很重要的,考过一次实战才知道整个氛围和时间的压迫感是跟自己做粉笔模拟或者往年真题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分配,和时间不够的秒杀策略,等等,应该在考前就找出问题来,想好对策。
像这次数量,本来时间不够时想全选c的,脑子一抽就看着答案选第三大的数好像,结果全错了。我承认有赌的成分,结果就是赌输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拿个2分

我做题的经验就是,数量计算先跳过,重点是资料,数量计算没时间就蒙,70保底
我很狂
马克加索尔

料青山应如是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差了1.9分进面😭

虎扑用户534526
我去年面试,差0.05分上岸,这东西怎么说呢,运气实力都很重要的,多考几次,无论是对学识、还是心态,都是很好的历练,无论考上与否,一定要自己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吧。

喜刷刷0627
引用 @卡迪南 发表的:
本人公务员一次上岸,身边也有不少人在考,说一下感悟 楼主说的很客观了,公考复习时间20天就够了,前提是复习强度达到高三高考前,再多也没啥用,行测题海战术最有效。在职的不建议辞职备考,代价太大。专业很重要,法律中文计算机财会比较吃香。只要认真准备,专业有个差不多,上岸只是时间问题。有一点点运气成分,但不是主要的。如果你指望考公来发财 趁早改变主意吧 。最后,如果你考上了,希望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要对得起初心,如果公务员都想着利己,整个国家就完了。

第一次考的话,二十天复习准备考试完全不够吧?行测每个版块的题型吃透怎么也要十几二十天,还没算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时间。不过层主能复习二十天就上岸,应该是学习能力水平比较高的,普通人我认为45到60天是比较合适的。

香葱苏打
引用 @杠精终结者 发表的:
我做题的经验就是,数量计算先跳过,重点是资料,数量计算没时间就蒙,70保底

我是在模拟的时候,决定了先判断,数资,常识,言语,数量。结果因为这次判断在图推和推理实在浪费了太多时间,又没想着看不出来直接跳过,导致后面连言语都时间不够。

京东集团
马自达 出职位表了来看

好支持威武有希望
引用 @当部长好累 发表的:
能仔细说下取舍的小技巧吗亲

我教你兄弟
常识发卷发下来就用指甲划 正式开考直接做后面 常识选好了就过 绝不回头
言语和资料加起来一小时之内整完 这两个都是必须拿的 保证言语80% 资料95%正确率
判断推理没啥特别的 图推看两眼没思路就蒙bc 千万别陷进去
一拖五的题有时间做吧 没时间就放弃
估摸着一套下来水平一般的 没时间搞数量了 bc轮着选
我今年国考做题顺序就是常识 言语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然后数量瞎选
实测有效 建议从平常模拟就用固定的答题流程

虎扑用户874213
引用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高级工程师 发表的:
就差10分。。。。

鞍山的兄弟?

我是钢背兽
引用 @香葱苏打 发表的:
去年国考,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之前模拟了几次,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行测判断做的时间太长,导致言语有10题看一眼就选了答案错了几题;数量自己脑抽看答案选然后全错了,没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全选一个答案的;申论题目看太久,做着做着不确定又重新看题目;答题时整个人绷太紧,字写得又慢又歪人又不舒服等等各种问题。
现在想想就是做模拟的时候太过放松,没把自己完全放进去正式的考试氛围中。最终结果就差10分能进面。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这次省考能有好结果

你可能就考了一次国考,所以不知道就差10分是什么概念。。
虎扑用户525790
🐎

当部长好累
引用 @好支持威武有希望 发表的:
我教你兄弟
常识发卷发下来就用指甲划 正式开考直接做后面 常识选好了就过 绝不回头
言语和资料加起来一小时之内整完 这两个都是必须拿的 保证言语80% 资料95%正确率
判断推理没啥特别的 图推看两眼没思路就蒙bc 千万别陷进去
一拖五的题有时间做吧 没时间就放弃
估摸着一套下来水平一般的 没时间搞数量了 bc轮着选
我今年国考做题顺序就是常识 言语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然后数量瞎选
实测有效 建议从平常模拟就用固定的答题流程

厉害了,行测多少分,上岸了吗兄弟

虎扑用户473073
谢谢

陌上行人00
收藏

b
breezyLit
引用 @杠精终结者 发表的:
我做题的经验就是,数量计算先跳过,重点是资料,数量计算没时间就蒙,70保底

看到你这终于找到和我经验差不多的了

杠精终结者
引用 @breezyLit 发表的:
看到你这终于找到和我经验差不多的了

根据自己情况来找最合适的就是了,申论就写议论文
好支持威武有希望
引用 @当部长好累 发表的:
厉害了,行测多少分,上岸了吗兄弟

应届 144.4进面 在家准备面试呢
一点小经验分享下哈 欢迎探讨

虎扑用户034249
引用 @上交博士 发表的:
你高中就是那种回回考三本还自信能上清华,最后高考去了深信息吧

哈哈哈哈,西丽路过

虎扑用户767243
🐴

当部长好累
哇,大神啊!

当部长好累
引用 @好支持威武有希望 发表的:
应届 144.4进面 在家准备面试呢
一点小经验分享下哈 欢迎探讨

预祝你上岸成功,在家好好准备,等你凯旋然后发帖子,再找你好好学习下。

虎扑用户672064
马来人

T
Tracy库里
🐎

热爱_527
马克

l
loulwh
引用 @当部长好累 发表的:
能仔细说下取舍的小技巧吗亲

我自己的话,语言能力强,但是数学运算差,那么数量那里就放在最后,每次做题固定题型顺序,都是先言语,然后资料之类的,而且数量的话有时候一题耗费时间过长,还不如把时间分过去别的题目更好,大概得策略指的是这种

虎扑用户814094
🐴

w
wen0081


半岛铁盒放辣酱
牛逼

w
woshilzn
引用 @李玉春 发表的:
10分tmd隔了几十个人呢

大胆点,可能不止几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