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我说81-98基本都没问题。99-120有很多败笔,但是也有很多精彩之处。你说的问题都发生在后面吧
引用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发表的:你说的差距指哪些?单从这本书来说,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差距
引用 @湘江旧迹 发表的:问题是白先勇也不一定是对的。另外大众被刘心武带节奏不太说得过去,刘心武还没这个水平。
引用 @马冬什么马东锡 发表的:后40回也有精彩之处,与前面也有呼应
引用 @湘江旧迹 发表的:也没有职业红学家吧,红学也是那些学者一个研究的分支。更多的人也就看看小说,就觉得红学家跳,因为只读得懂小说而已。就周汝昌来说,有几个人看过周汝昌其他著作的,他的很多学术观点都有问题,但为更多人熟知的仅仅是红楼梦。时代因素,政治因素,研究方法因素都是会影响学者判断和研究思路的,对这些学者,不能一下子全否定掉吧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是的,81-98基本没问题。99-120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引用 @花落飞空 发表的:楼主好样的。
引用 @龙布罗梭 发表的: 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都是一个问题。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更是一个问题。
引用 @北斗星521 发表的:我一直觉得所谓的红学家挺搞笑的
引用 @马冬什么马东锡 发表的:黛玉之死写的很动人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你说的很对,砍了后40回,他们发挥空间就太大了,名和利就都来了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黛死钗嫁,这个情节,其文笔和思想深度,清朝时期你说除了曹雪芹还有一个人能写出来,我是完全不信的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八十二回就写到宝玉下了学去找黛玉,黛玉提到小时候跟贾雨村读书时觉得书里也有些好的,“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然后就是宝玉觉得不堪入耳还“不敢在他跟前驳回”便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八十五回北静王生日贾家去拜寿,太监请几人进殿,“只见北静郡王穿着礼服已迎到殿门廊下。贾赦贾政先上来请安……北静王吩咐太监等让在众戚旧一处好生款待,却单留宝玉在这里说话。又赏了坐,宝玉又磕头谢了恩,在挨门边绣墩上侧座……”,这还是单独见面。十四十五回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宝玉先是听闻水溶是个贤王,“不为官俗国体所缚”,之后当着贾政等人二人相见,衣冠着装的描述就不用提了,只看行动“……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水溶……向贾政笑到‘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相比起来反差有点大
引用 @马冬什么马东锡 发表的:我看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写的,没修订吧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关键是现在主流红学界腰斩红楼梦,黛死钗嫁他们更本就不认,还污蔑说这个情节降低了全书的水平。所以我说这些人根本看不懂红楼梦。 他们这个思想完全体现在87版电视剧,这个电视剧明天我就开始扒黑料
引用 @马冬什么马东锡 发表的:楼主这种精读的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文学作品那么较真干嘛呢,一千个读者就不能有一千个红楼梦?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关于林黛玉这点我之前文章专门分析过了,你可以看一下,估计对你有所帮助: https://bbs.hupu.com/32821315.html 贾宝玉此时年纪比书刚开始大很多了,有些举止产生变化可以理解,我也写文分析过了: https://bbs.hupu.com/32837939.html 就贾宝玉见北静王前后的变化,我之前没注意过,但是感觉不是反差特别大。考虑到二人此时的年纪,贾宝玉的举止不一也可以用年龄的增长去解释。这个地方我认为对全局影响不大。 当然后40回中有很明显封建文人跪舔统治阶级的丑陋文笔,这个大家都知道。你说的这点也有可能是后来程高二人改过的。 程高保全120回红楼梦首功一件不假,但是他俩也对有些情节改动过。这个后面我会专门发文分析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之前是办丧事,尚且要写北静王衣着,后面是贾政带人祝寿,北静王在自家宫殿招待,衣着仅仅一个礼服带过。如果衣着容貌程高二人要改为何只改后一回。年龄变化导致前后言行不一之说……到底是水溶挨了社会的毒打,还是林黛玉也吃上了薛宝钗的冷香丸……年龄变了“成熟了”为何还要在日后安排贾母说因为黛玉的性格所以对她没起初那么喜欢了……最要紧的是宝玉自己跟黛玉朝夕相处那么些年黛玉竟然在宝玉不知道的时候随着年龄成长“成熟”了……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专职红学家是有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红楼梦研究所就是官方红学界,82版红楼梦就是他们校注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5%BC%E6%A2%A6%E7%A0%94%E7%A9%B6%E6%89%80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是恶魔混账,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一概是假,这种做派没有一点搞学术研究的样子……
引用 @湘江旧迹 发表的:红学家和红楼梦研究者不一样吧。如果您说那些红学家或者红楼梦研究者有问题可以,也确实有问题,不过大家都要吃饭。再者,不同学者所执的思路和想法也不一样,很多问题也研究不清楚,也不是所有人的意志,但肯定也是经过论证过的,这些论证对错属于学术上的问题了,至于对错我看谁也不好说。另外现在红楼梦真本质疑声确实很大,简直鱼龙混杂,还有一派人直接否定胡适所有的研究,还有说脂砚斋就是胡适扯出来的,草草看了您的论述,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是持这种观点?我也不是学者,只是有时候会关注,但乱花渐欲迷人眼,好像大家说的都有那么点道理,但也都没有石锤的证据,,,已关注,会持续关注您的观点和更新,多讨论还是有些好处的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谢谢您非常真挚的意见。我前面已经发了很多文章了,您有空可以看看,包括对胡适的观点、对脂批脂本的态度,相信您看了之后就会对我的观点是否偏激做出判断的。也会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痛恨这些破坏红楼梦、误导大众的学者。 明后几天是关于87版电视剧的文字,有空的话可以留意一下。
引用 @执与挥 发表的:我是纯“红盲”,请教楼主些基本问题:所以这本书前98回都是曹雪芹亲笔,但经过多人抄写或修改有些小出入?后续出自包括高鄂多人之手甚至有曹雪芹亲笔?沿袭曹雪芹原意能达到几成?
引用 @走位风骚的墙黑 发表的: 咋说呢,就说说养活这么多专家这事吧,楼主提到的这些人都是有自己专业的,并不靠红楼养活,红学说着是门学问,但不指着它靠国家拨经费,而且以上的这几个人想赚钱都很简单,不需要通过指定的哪本小说,胡适,鲁迅,张爱玲,这些民国时期研究红楼的就不说了,就说现代楼主说的这俩,周汝昌本职好像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刘心武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正儿八经的作家,他们或许有沽名钓誉之处,但是是不是听了楼主一席话就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我劝你慎重,毕竟你不会觉得楼主比他们有斤两吧
引用 @杰克斯Jacks 发表的:其他不说,楼主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堪忧啊。“很遗憾,第一句话他们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了谎。此时距离胡适标注出版程乙本不过30年,再往前130多年流行的就是“程甲本”,这点胡适自己都是考证并且承认的。”——原文是什么?“第一,因为它尽管不是原本,却是一百六十年来唯一流行并发生了广大影响的本子,已经有它独立的价值。真正的原本——脂砚斋本,只在程本刊行以前流传过二三十年,而且因为是写本,流传的数量也有限。”这里说的流行160多年的,显然指的是程本,包括了程甲本和程乙本,比较的对象也是脂砚斋本。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为什么选择程本而不是脂砚斋本。和程乙本流传了多少年有什么关系?至于为什么选择程乙本,在后面也做了阐述,在甲本和乙本之间进行了对比。具体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不论,至少这段话在事实阐述与论证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连这么清晰的语言逻辑都弄不明白,楼主说自己对红学有研究,我是不信的。当然,除非是楼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故意曲解了原文。
引用 @贝格霍夫 发表的: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谢谢支持
引用 @冬堡学院新生 发表的:恕我直言,红楼梦的研究者和读者群体近年来大有一种饭圈化的趋势,脂本看不起程本,这个看不起那个这样,然而终究没人读过原本,曹雪芹后面到底如何想,只能靠着判词去猜,这就养活了一大帮红学家,没事就在犄角旮旯里找,刘心武一个秦可卿的死都能联系到康雍朝的事,这不扯淡么。可咱们要是真是谈艺术,我觉得大可一笑置之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在红楼梦上就非得搞个正本清源,读者各个层次都有,有的读者还就喜欢各种红学家解读,这其实对艺术传播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不是谁说谁正宗谁就正宗,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事,楼主一口一个耻辱,其实也不过是解读不同罢了的事,真有想法,为何不去文学期刊上认真讨论,上来就扣帽子,这样的做法恐怕未必高明。人都有局限性,但艺术是包容的,艺术存在不同看法才是正常的现象,但也应该有理有据,别像泼妇骂街。
引用 @土星来客 发表的:不扣帽子就不会说话?有问题可以指出来,不要人身攻击好吧
引用 @花落飞空 发表的:今天看了你写的,核对了一下最近人民文艺出版社的红楼梦,有地方确实不符合逻辑。楼主读书还是细心,佩服佩服。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你看我骂的这些人,他们是否给过流传200多年,深受大众喜爱的后40回文字一丝丝尊重;是否给保全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说过一句好话。他们自己先不尊重别人的,我又何必尊重他们呢?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我分析林黛玉后40回的变化: https://bbs.hupu.com/32821315.html 贾母后40回的变化: https://bbs.hupu.com/32845327.html 建议你先看下这两篇文章,若有分析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教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谢谢您的建议。 关于打假周汝昌那篇文章,我引用了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胥惠民老先生于2011年发表的《“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 ——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评价》学术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比我水平高多了。但是,这么好的文章,又有几个人看过呢?发在期刊局限性就在于此。 我非常希望我的文字能让更多普通红楼梦读者看到,而不是写出来只给几百个人去看;否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 至于我是不是民科,反正文章就在这里。主流红学界到底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我写东西都用的真材实料,绝不主观编造谎言。大家觉得不对,完全可以同样用实锤锤我,我求之不得。我是小丑的话,就任由大家嘲笑好了。
引用 @bigearmons 发表的:后四十回大摸儿都把住了曹雪芹原义,文字也学的非常像,人物故事流程和结局也基本都没有走偏,可能可以相信续书者看过部分原稿。只是读着感觉确有些许不同,而且高鹗穷酸文人,全然不懂贵族风采,所以也有一些翻车的地方,比如宝玉用鼻子哼一声啊,或是黛玉生日像嫦娥一样害羞的出来等等。总体还是可以给85分优秀,5分扣在文风不像和修改小部分结局是个莫须有,10分扣在穷酸气上,这也是非战之罪,不是续书者自己能选择的。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否定后四十回尚且属于是对续/改书之事而不对程高二人的范畴,一旦对人就谈不上入流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就82回这一处,一是简简单单一个“黛玉道”不加表情神态描写不给铺垫,二是面对如此突兀的转变,宝玉对黛玉说的话直接就信了而不是先怀疑黛玉是逗他玩,三是鼻子里一笑以后不安排黛玉的神态表现,哪怕是皱了皱眉这种半句话的描写都没有,反而直接让黛玉下线,安排秋纹等人进屋来把宝玉叫走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从开始到结束不只有一处可以安排得更合理,硬是造成黛玉这句话十分突兀的观感,这怎么让人相信这是原笔,无法排除经人删改过甚至是他人重写的可能性。还是北静王的问题。不仅服装描写一个详细一个“礼服”,当着贾政的面北静王第一次见宝玉尚且有急迎上去的举动,反而到了后面与宝玉独处时却没有这种不俗的行为,只有亲手把自己的东西交给宝玉这点还算一致,前后反差。后40回大量人物性格有变,前后对衣食起居的描写差别明显,续书可能性客观存在,仅靠解释难免会有牵强附会过度解读之嫌。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自己的理解就是确有客观可能性,别人的理解就是牵强附会过度理解?这两个问题我知道你什么水平了。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吧,请问你如何看待黛死钗嫁这一情节除了曹雪芹,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写的?
引用 @尤文揍鸡谠 发表的:学文科的,说的难听就是百无一用。。。为了混口饭吃,就和戏子一般,台上人伺候台下人而已。。早就没有什么学术尊严了。。除了恰饭,别无生路。。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跟谁理解的无关,除非你否定客观存在性,这是逻辑问题不是立场问题。别人可以写,有人都好意思能把水浒全写死还有人把刘备写到统一全国为啥不能有人研究过判词把红楼梦部分人写死,续书没点水平能流传得下来那简直不可思议。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简单一句,黛死钗嫁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一帮子人毫无根据,借续书之名骂了程高几十年还是对书不对人?我刚刚写了几篇文章,实锤揭露他们学术不端行为就是不入流?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你怕是真的逻辑有问题……曹(极大概率)写过,但这句话不意味着只有曹写过,写过的未必是曹雪芹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大概率不是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我真服了你了,现在通行的120回红楼梦,我们看到的黛死钗嫁情节,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引用 @江上花火 发表的: 楼主能发到别的平台上吗,虎扑还是人太少了。
引用 @默无言 发表的:还有你们这些索引派讨论这些问题,纠结这个问题,就完全违背探讨红学的初衷了。曹雪芹这个名字是脂砚斋明写在抄本上的。你可以否定曹雪芹是不是现在认为的曹雪芹,但跟那群人说作者这那的真没意思。
引用 @龙布罗梭 发表的: 探讨红学的初衷?我笑了,求真难道不是初衷?曹雪芹是否为笔名,是否是第一作者,是否以所谓四次接驾的江宁织造曹家作为故事原型这种非常重要的元问题都得不到最有力的铁证,只是胡适的考证。胡适拿“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就“旧有”一口咬定是曹写的,《枣窗闲笔》更是直接打了胡适“第一作者”说法的脸。所谓考据派自己都一大堆问题。所以我的观点一直认为,在红楼梦这个领域去努力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一个因为年代久远丢失证据,可能的删改导致我们无法复原原貌的残缺之美。像作者这种不去对某些近代有力说如何变为通说的思维,自己先入为主了都不知道,批来批去毫无意义。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恕我直言,我猜你没看过红楼梦或者看过就忘了。你要是读书读出感情,再去看看红学界无理腰斩红楼梦,对曹公亲笔和保全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没有一丝丝尊重,你就会明白我的言辞为何如此激烈了。类似红楼梦打假学术文章也有,但是都是弱势群体,普通读者根本看不到。这样打假,又有什么意义呢
引用 @默无言 发表的:我好几年前跟你一样,索引派,考据派。到现在我喜欢蒋勋的生活美学派,文本派。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楼主似乎还回了点其他内容?不巧没看到,然后提示好像被删了……之前那稍微长一点的一段算是对后四十回不像原书的补充说明,这里用这句话再为那一段作个注。
引用 @美国Dei长 发表的:三国和水浒遗憾在于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不然三国演义砍掉40回正好是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如果没有真实历史存在 完全也可以有一堆学者讨论谁能夺取天下。。。水浒传砍掉后40回正好是宋江三败高太尉,活捉高逑。完全也会有一群学者研究讨论宋江到底是被诏安了还是斩了高太尉一口气打到汴梁城当皇帝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哈哈,有意思,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能解答:如果一直宣传70回以后都是续作,你会不会觉得抄检大观园、晴雯之地至迎春出嫁与前面笔调相差太多,缺乏铺垫?如果你坚持认为这也是曹公原笔,你该怎么去证明呢?再往前一点,如果宣传60回往后都是续作,你是否会认为二尤两个“淫妇”的故事和前面一众千斤小姐格格不入呢?如果你坚持认为二尤的故事是曹公亲笔,该怎么去说服别人呢?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嗯,虎扑、贴吧、天涯一起更新完就去知乎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 红楼梦有很多改动这一点你应该也同意。从零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应当是以整本书连贯为基本假定去讨论哪些章节有问题。后四十就是因为毛病太多才被怀疑是有人改过,是“有了问题再得结论”而不是“坚持认为再去证明”。
引用 @阿姨无诶哦 发表的:LZ我从虎扑看到了天涯,想弱弱问一下,你之前说过这一系列文章你已经写完了。你有什么地方能把所有文章一起放出来啊。我想一次性看完。。。。
引用 @斯嘉丽的隔壁老王 发表的:我觉得后四十回可能夹杂了一些曹雪芹本人的原稿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你说的很有道理。请问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结尾的不满是不是主要集中在黛死钗嫁之后的某些角色最终归宿?现在对于81-98回的贬低,是不是受了脂本只有80回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得出的结论?81-98的不足,是因为原稿缺乏作者进一步润色,还是因为续书人水平有限导致的?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第一个问题,不满主要集中在之后。第二个问题,不排除这种情况,对各类观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个问题,两种可能性皆有。或是原作者仔细润色了前八十回导致前后言行不一矛盾频出,带来的结果就是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割裂,好处在于延续了整体的思路架构,但具体情节、尤其是前后矛盾部分的赏析价值大降;或是八十回之后有别人续写,因此故事情节走向发生较大变化,这其中还有续书人看没看过原稿、看过几成原稿的区别,具体价值降低更多。
引用 @埃迪雷德梅尼 发表的:楼主就是民科啊。。。
引用 @nasrivela 发表的: 楼主对癸酉本石头记有什么看法?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好,那既然如此,过去几十年红学界没有真凭实据,就大肆宣扬腰斩红楼梦之说,有没有道理可言?他们这种轻率的行为,对于普通人阅读红楼梦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
引用 @御殿将军息衍 发表的:前几个高亮 证明民科还是很受欢迎的🐶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稍微用点科学严肃的态度看这些所谓红学家的观点,你会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学术道德都没有,这帮人能研究出什么呢?
引用 @obsidiann 发表的: 熟读红楼梦的人质疑红学家,是有一番道理的。可不要被没读过有些人浑水摸鱼一起质疑了才好。
引用 @九五二柒丶 发表的: 人文社科算是民科重灾区,勉强看完了楼主写的,感觉不过叶公好龙。
八十二回就写到宝玉下了学去找黛玉,黛玉提到小时候跟贾雨村读书时觉得书里也有些好的,“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然后就是宝玉觉得不堪入耳还“不敢在他跟前驳回”便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
八十五回北静王生日贾家去拜寿,太监请几人进殿,“只见北静郡王穿着礼服已迎到殿门廊下。贾赦贾政先上来请安……北静王吩咐太监等让在众戚旧一处好生款待,却单留宝玉在这里说话。又赏了坐,宝玉又磕头谢了恩,在挨门边绣墩上侧座……”,这还是单独见面。十四十五回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宝玉先是听闻水溶是个贤王,“不为官俗国体所缚”,之后当着贾政等人二人相见,衣冠着装的描述就不用提了,只看行动“……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水溶……向贾政笑到‘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相比起来反差有点大
百家讲坛有啊
是的,81-98基本没问题。99-120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专职红学家是有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红楼梦研究所就是官方红学界,82版红楼梦就是他们校注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5%BC%E6%A2%A6%E7%A0%94%E7%A9%B6%E6%89%80
黛玉之死写的很动人
谢谢支持
还有你们这些索引派讨论这些问题,纠结这个问题,就完全违背探讨红学的初衷了。曹雪芹这个名字是脂砚斋明写在抄本上的。你可以否定曹雪芹是不是现在认为的曹雪芹,但跟那群人说作者这那的真没意思。
我觉得属于装逼类型的,显得自己高大尚🐶
黛死钗嫁,这个情节,其文笔和思想深度,清朝时期你说除了曹雪芹还有一个人能写出来,我是完全不信的
其他的我没看懂,这句话我看懂了。
如果红楼梦是完整的,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红学家
我看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写的,没修订吧
关于林黛玉这点我之前文章专门分析过了,你可以看一下,估计对你有所帮助:
https://bbs.hupu.com/32821315.html
贾宝玉此时年纪比书刚开始大很多了,有些举止产生变化可以理解,我也写文分析过了:
https://bbs.hupu.com/32837939.html
就贾宝玉见北静王前后的变化,我之前没注意过,但是感觉不是反差特别大。考虑到二人此时的年纪,贾宝玉的举止不一也可以用年龄的增长去解释。这个地方我认为对全局影响不大。
当然后40回中有很明显封建文人跪舔统治阶级的丑陋文笔,这个大家都知道。你说的这点也有可能是后来程高二人改过的。
程高保全120回红楼梦首功一件不假,但是他俩也对有些情节改动过。这个后面我会专门发文分析
关键是现在主流红学界腰斩红楼梦,黛死钗嫁他们更本就不认,还污蔑说这个情节降低了全书的水平。所以我说这些人根本看不懂红楼梦。
他们这个思想完全体现在87版电视剧,这个电视剧明天我就开始扒黑料
楼主这种精读的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文学作品那么较真干嘛呢,一千个读者就不能有一千个红楼梦?
唉,说句实话,我看红楼梦真的看出感情了。你看我系列文章第一篇,序文和前言就知道了。我看这么人顶着专家的名义大肆破坏这么优美的文字,贬低程高的功绩,我是真的受不了。总要有人出来帮这些不会开口的文字、故人说句公道话吧
之前是办丧事,尚且要写北静王衣着,后面是贾政带人祝寿,北静王在自家宫殿招待,衣着仅仅一个礼服带过。
如果衣着容貌程高二人要改为何只改后一回。
年龄变化导致前后言行不一之说……到底是水溶挨了社会的毒打,还是林黛玉也吃上了薛宝钗的冷香丸……年龄变了“成熟了”为何还要在日后安排贾母说因为黛玉的性格所以对她没起初那么喜欢了……最要紧的是宝玉自己跟黛玉朝夕相处那么些年黛玉竟然在宝玉不知道的时候随着年龄成长“成熟”了……
贾宝玉见北静王的变化哪比得上北静王见宝玉的变化大……
三国和水浒遗憾在于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不然三国演义砍掉40回正好是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如果没有真实历史存在 完全也可以有一堆学者讨论谁能夺取天下。。。水浒传砍掉后40回正好是宋江三败高太尉,活捉高逑。完全也会有一群学者研究讨论宋江到底是被诏安了还是斩了高太尉一口气打到汴梁城当皇帝
我分析林黛玉后40回的变化:
https://bbs.hupu.com/32821315.html
贾母后40回的变化:
https://bbs.hupu.com/32845327.html
建议你先看下这两篇文章,若有分析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教
红学家和红楼梦研究者不一样吧。如果您说那些红学家或者红楼梦研究者有问题可以,也确实有问题,不过大家都要吃饭。再者,不同学者所执的思路和想法也不一样,很多问题也研究不清楚,也不是所有人的意志,但肯定也是经过论证过的,这些论证对错属于学术上的问题了,至于对错我看谁也不好说。另外现在红楼梦真本质疑声确实很大,简直鱼龙混杂,还有一派人直接否定胡适所有的研究,还有说脂砚斋就是胡适扯出来的,草草看了您的论述,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是持这种观点?我也不是学者,只是有时候会关注,但乱花渐欲迷人眼,好像大家说的都有那么点道理,但也都没有石锤的证据,,,
已关注,会持续关注您的观点和更新,多讨论还是有些好处的
你看我骂的这些人,他们是否给过流传200多年,深受大众喜爱的后40回文字一丝丝尊重;是否给保全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说过一句好话。他们自己先不尊重别人的,我又何必尊重他们呢?
曹雪芹又不是只写了这一本书,他还写了一本扎风筝教材呢,这个人应该还是有的,再说不是都有故居么。。。。
谢谢您非常真挚的意见。我前面已经发了很多文章了,您有空可以看看,包括对胡适的观点、对脂批脂本的态度,相信您看了之后就会对我的观点是否偏激做出判断的。也会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痛恨这些破坏红楼梦、误导大众的学者。
明后几天是关于87版电视剧的文字,有空的话可以留意一下。
好的😄
书直到98回完全可以认为是曹公亲笔。后面真的很复杂,但是为了不浪费其中曹公原笔,还是要都看。
我为后40回打分至少85。这个高分是因为全书的最高潮黛死钗嫁非常完美,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处理好了,高分是肯定的。后面基本笔调还是符合曹公原意,当然什么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是绝对的败笔。
你说的对。
你说的完全对,这么明显、明确的表达,得什么阅读理解水平才能误解
谢谢您的建议。
关于打假周汝昌那篇文章,我引用了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胥惠民老先生于2011年发表的《“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 ——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评价》学术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比我水平高多了。但是,这么好的文章,又有几个人看过呢?发在期刊局限性就在于此。
我非常希望我的文字能让更多普通红楼梦读者看到,而不是写出来只给几百个人去看;否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
至于我是不是民科,反正文章就在这里。主流红学界到底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我写东西都用的真材实料,绝不主观编造谎言。大家觉得不对,完全可以同样用实锤锤我,我求之不得。我是小丑的话,就任由大家嘲笑好了。
可咱们要是真是谈艺术,我觉得大可一笑置之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在红楼梦上就非得搞个正本清源,读者各个层次都有,有的读者还就喜欢各种红学家解读,这其实对艺术传播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不是谁说谁正宗谁就正宗,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事,楼主一口一个耻辱,其实也不过是解读不同罢了的事,真有想法,为何不去文学期刊上认真讨论,上来就扣帽子,这样的做法恐怕未必高明。
人都有局限性,但艺术是包容的,艺术存在不同看法才是正常的现象,但也应该有理有据,别像泼妇骂街。
今天看了你写的,核对了一下最近人民文艺出版社的红楼梦,有地方确实不符合逻辑。楼主读书还是细心,佩服佩服。
那些跟不上连载的签约爽文作者为啥就拿不到钱甚至被解约,而不是获得若干文学奖名利双收
恕我直言,我猜你没看过红楼梦或者看过就忘了。你要是读书读出感情,再去看看红学界无理腰斩红楼梦,对曹公亲笔和保全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没有一丝丝尊重,你就会明白我的言辞为何如此激烈了。
类似红楼梦打假学术文章也有,但是都是弱势群体,普通读者根本看不到。这样打假,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的观点全部针对他们的学术行为。你如果读红楼梦读出感情,可以看看我前面一系列文章,我说的到底过不过分
这你放心,没有干货,我是不敢在这口出狂言的。别忘了,我要破解元春判词判曲,好戏还在后面
??你上来先给红学家打个标签,不是你先不尊重别人的?贼喊捉贼?
否定后四十回尚且属于是对续/改书之事而不对程高二人的范畴,一旦对人就谈不上入流
就82回这一处,一是简简单单一个“黛玉道”不加表情神态描写不给铺垫,二是面对如此突兀的转变,宝玉对黛玉说的话直接就信了而不是先怀疑黛玉是逗他玩,三是鼻子里一笑以后不安排黛玉的神态表现,哪怕是皱了皱眉这种半句话的描写都没有,反而直接让黛玉下线,安排秋纹等人进屋来把宝玉叫走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从开始到结束不只有一处可以安排得更合理,硬是造成黛玉这句话十分突兀的观感,这怎么让人相信这是原笔,无法排除经人删改过甚至是他人重写的可能性。
还是北静王的问题。不仅服装描写一个详细一个“礼服”,当着贾政的面北静王第一次见宝玉尚且有急迎上去的举动,反而到了后面与宝玉独处时却没有这种不俗的行为,只有亲手把自己的东西交给宝玉这点还算一致,前后反差。
后40回大量人物性格有变,前后对衣食起居的描写差别明显,续书可能性客观存在,仅靠解释难免会有牵强附会过度解读之嫌。
挺你,主流不但全错且百年来全在恶意带节奏。。。但你跟他们说,对牛弹琴啊
学文科的,说的难听就是百无一用。。。为了混口饭吃,就和戏子一般,台上人伺候台下人而已。。早就没有什么学术尊严了。。
除了恰饭,别无生路。。
大结局不也是违反曹本意的吗
一帮子人毫无根据,借续书之名骂了程高几十年还是对书不对人?我刚刚写了几篇文章,实锤揭露他们学术不端行为就是不入流?
自己的理解就是确有客观可能性,别人的理解就是牵强附会过度理解?
这两个问题我知道你什么水平了。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吧,请问你如何看待黛死钗嫁这一情节除了曹雪芹,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写的?
跟谁理解的无关,除非你否定客观存在性,这是逻辑问题不是立场问题。
别人可以写,有人都好意思能把水浒全写死还有人把刘备写到统一全国为啥不能有人研究过判词把红楼梦部分人写死,续书没点水平能流传得下来那简直不可思议。
兄弟冷静点
能形成一个吃饭行业。。也是千古奇谈了。。。
几百年后不知道后人如何看。。
简单一句,黛死钗嫁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你怕是真的逻辑有问题……
曹(极大概率)写过,但这句话不意味着只有曹写过,写过的未必是曹雪芹
骂程高几十年还是骂程高续的书几十年?
你直接骂周刘这点没啥好争议的,他俩欠骂的也是观点不是人。
我真服了你了,现在通行的120回红楼梦,我们看到的黛死钗嫁情节,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懂了
大概率不是
嗯,虎扑、贴吧、天涯一起更新完就去知乎
前面提到了,前后人物反差多且大,尤其人物的思想行为没有中间过程;前后对环境和人物行为表现描绘方式有较明显不同。从这两点出发,可以怀疑现在通行的后四十回有人做出较大删改或是有人续书。
前面提到了,前后人物反差多且大,尤其人物的思想行为没有中间过程;前后对环境和人物行为表现描绘方式有较明显不同。从这两点出发,可以怀疑现在通行的后四十回有人做出较大删改或是有人续书。
楼主似乎还回了点其他内容?
不巧没看到,然后提示好像被删了……
之前那稍微长一点的一段算是对后四十回不像原书的补充说明,这里用这句话再为那一段作个注。
至于红楼梦的补遗论还是续写论,我觉得都有,有争论却不要过于纠结…无论是哪种,都不影响程高对《红楼梦》的杰出贡献!…今天的所谓“红学”,“主流”也好,“草根”也罢,已经没必要再关注了。哗众取宠,沽名争利者居多。着眼于文字本身,得出自己的结论,才是读书的正确态度!
探讨红学的初衷?我笑了,求真难道不是初衷?
曹雪芹是否为笔名,是否是第一作者,是否以所谓四次接驾的江宁织造曹家作为故事原型这种非常重要的元问题都得不到最有力的铁证,只是胡适的考证。胡适拿“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就“旧有”一口咬定是曹写的,《枣窗闲笔》更是直接打了胡适“第一作者”说法的脸。所谓考据派自己都一大堆问题。所以我的观点一直认为,在红楼梦这个领域去努力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一个因为年代久远丢失证据,可能的删改导致我们无法复原原貌的残缺之美。像作者这种不去对某些近代有力说如何变为通说的思维,自己先入为主了都不知道,批来批去毫无意义。
我好几年前跟你一样,索引派,考据派。到现在我喜欢蒋勋的生活美学派,文本派。
所以呢,对于究竟是不是续这种严谨的考据找证据问题。还能以作者这种小众想法的“读出感情”的非理性来批判,也是挺逗的。我不否认把红楼断臂维纳斯化能给学阀带来利益,但如果不是作品因为很多原因本身导致的断臂维纳斯化给了机会,他们也不会有机会,毕竟人都不是傻子。送楼主一句,天下不是你最聪明,你的主观感受不一定代表真相。
所以我们本质上没有分歧,这个无法搞严谨论据的领域像楼主这么搞激烈的学术批评一点价值都没有。我的留言的意思也是劝楼主跳脱出来。
这本书留下的最无可争议的就是你说的文字与生活美学。原本更高的文本立意因为结局不清晰与众说纷纭已经无法窥见全貌,但是少了这个立意并不会真的影响什么。
对于很多说法采取包容的态度,采取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的态度,比像作者这种读了书进去出不来的,要好的多。甚至我都不反对他的观点和提出观点的权利。我甚至认为就算是“学阀”为了利益真的刻意制造一些空间,都不是问题。因为一千个开放的想法和结局总比一个结局要来的有趣。
哈哈,有意思,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能解答:
如果一直宣传70回以后都是续作,你会不会觉得抄检大观园、晴雯之地至迎春出嫁与前面笔调相差太多,缺乏铺垫?如果你坚持认为这也是曹公原笔,你该怎么去证明呢?
再往前一点,如果宣传60回往后都是续作,你是否会认为二尤两个“淫妇”的故事和前面一众千斤小姐格格不入呢?如果你坚持认为二尤的故事是曹公亲笔,该怎么去说服别人呢?
水浒传版本也很复杂,金评本、郭武定本、繁本简本、容与堂本、袁无涯本……后几十回内容各有增删,因为有金圣叹腰斩版本存在,有别于通行本的各种续书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梅藏本”和《荡寇志》。
红楼梦有很多改动这一点你应该也同意。从零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应当是以整本书连贯为基本假定去讨论哪些章节有问题。后四十就是因为毛病太多才被怀疑是有人改过,是“有了问题再得结论”而不是“坚持认为再去证明”。
深受大众喜爱?你确定?
LZ我从虎扑看到了天涯,想弱弱问一下,你之前说过这一系列文章你已经写完了。你有什么地方能把所有文章一起放出来啊。我想一次性看完。。。。
我觉得后四十回可能夹杂了一些曹雪芹本人的原稿
你说的很有道理。请问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结尾的不满是不是主要集中在黛死钗嫁之后的某些角色最终归宿?现在对于81-98回的贬低,是不是受了脂本只有80回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得出的结论?81-98的不足,是因为原稿缺乏作者进一步润色,还是因为续书人水平有限导致的?
我基本都写完了,还没更完。估计还要十天左右。谢谢你的支持
后四十回成书时间可能还要早于前八十回
第一个问题,不满主要集中在之后。
第二个问题,不排除这种情况,对各类观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个问题,两种可能性皆有。或是原作者仔细润色了前八十回导致前后言行不一矛盾频出,带来的结果就是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割裂,好处在于延续了整体的思路架构,但具体情节、尤其是前后矛盾部分的赏析价值大降;或是八十回之后有别人续写,因此故事情节走向发生较大变化,这其中还有续书人看没看过原稿、看过几成原稿的区别,具体价值降低更多。
你也挺搞笑的,就事论事上来说一句没头没脑的嘲讽真没意思。
好,那既然如此,过去几十年红学界没有真凭实据,就大肆宣扬腰斩红楼梦之说,有没有道理可言?他们这种轻率的行为,对于普通人阅读红楼梦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
考据学派是最逗的,某著名带师根据秦可卿房间里的东西两件和公主有关得出秦可卿是公主的结论,把我整笑了
水浒版本很杂的,我觉得金圣叹砍到71回蠢的可以
前几个高亮 证明民科还是很受欢迎的🐶
垃圾中的垃圾。
说实在的,很多人都对续书一事跃跃欲试,如果你摆明了自己写的就是同人小说,我不但不反对,还会支持,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但是你非常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失传的古本(癸酉本),或者自己的写法是根据探佚、比现有后40回更加符合曹公原笔(刘心武续书),这种作假、扰乱大众视听的说法,这种人就是跳梁小丑,我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就和看海贼王成天撕逼战力的一样,准大将皇副实力,有个🔨用。
第一问,有一定道理。行文方式和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的前后矛盾客观存在,哪怕不腰斩也需要分开看。影响力最广的脂评本及程高各本,只有时间较晚的后者有后四十回,其他所其他所谓红楼梦全本大可不提。另,查到有说法后四十回程甲程乙在人物塑造上也各有不同,后四十至少经历过大幅修改。
第二问,是否轻率我不敢妄下结论,但对后四十回区别对待有利有弊。弊在于容易让人走后四十回一无是处、全盘否定的极端,利在引起(能耐得下心来读书的)普通读者思考进而对后四十回、对全书加深理解,整体而言认为后四十回一无是处的少、批判的多、大量以至全盘接受的少。若采取肯定后四十回的态度,不仅极大概率误导读者认为作者原意并非家破人亡而是兰桂齐芳,而且与脂评本及程本出现顺序相违背。故,总体利大于弊。
理工类还有点门槛,你不懂点量子力学妄就谈微观世界大家都知道他可笑,人文社科简直是啥人都能说两句……态度不严谨逻辑不严密的说法照样能有人支持……甚至学界都有些这种习气……
巧了,这个楼主就是个你所谓的红学家,还是民间野路子。另一种民科而已。
熟读红楼梦的人质疑红学家,是有一番道理的。可不要被没读过有些人浑水摸鱼一起质疑了才好。
我建议你要不然翻译成英文投国外期刊算了。。可能比投国内期刊还更有希望。。
你这话简直胡说八道吧?你是怎么证明都没学术道德的?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感觉没道德的就是你自己啊?还有你这上面一大堆,各种语义重复,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而且缺少根本的论据
毕竟要靠这本书恰饭的嘛
现在连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都有了争议。
还有人拢共就看了几部漫画便质疑莫奈和康定斯基的美术水平呢,这世上怪事多了。
人文社科算是民科重灾区,勉强看完了楼主写的,感觉不过叶公好龙。
因为很多人觉得文科不需要门槛,自己就能研究,很容易就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