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红楼梦 (15. 红学界四大丑闻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y
yuanyangyu255
楼主 (虎扑)
红学打假系列
11. 毁灭红楼梦的恶魔——周汝昌: https://bbs.hupu.com/32913882.html
12. 恶魔的传人——刘心武: https://bbs.hupu.com/32933031.html 
13. 红学界四大丑闻之一——高鹗续书说: https://bbs.hupu.com/32955544.html
14. 红学界四大丑闻之二——靖藏本:https://bbs.hupu.com/32981134.html

3.5.2.3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在此先补个故事,我发现“新红学”与1920年代诞生以后,红学家对胡适在红学界的威名貌似有种变态般的崇拜。之前说过,清朝到民国初年市场上流行的红楼梦都是程甲本130多年。直到1927年胡适亲自标点、校订了一部程乙本,亚东图书馆刊印之后,程乙本才成为市场上的主流红楼梦版本。而为什么胡适要亲自校订程乙本而不是程甲本呢?
因为胡适自己确实收藏了一部程乙本红楼梦。
嗯,答案就是这么雷人。倒不是因为胡适真的觉得程乙本比程甲本怎么怎么好,是因为胡适他真的只有收藏一本程乙本。他知道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对两个程本的态度在1927年这部红楼梦提序上也有说,当然先夸夸自己收藏的程乙本啦:
“(程乙本)这个改本有许多改订修正之处,胜于程甲本。”
然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乙本有个毛病,就是程伟元、高鹗水平确实不行,会胡乱改内容:
“高鹗的修改虽不算错,却未免多事了。”
到最后受人之邀,他就顺手把自己的藏书标注拿去出版了。然后以后市场上、学界主流就这么支持用程乙本了。
很搞笑。

然后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里。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由于其特殊社会地位,其出版的《红楼梦》在不同阶段都成为国民阅读的重要版本,有时甚至是唯一读本。其中1953年和1957年出版的《红楼梦》均用“程乙本”作为底本进行校订、标点和注释,出版后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好评。
然后我查了一下1953年这第一版红楼梦,这是一篇2018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名,发在搜狐上的一篇文章: http://www.sohu.com/a/282066372_661695
1953年这版用的“程乙本”作为底本,他们在《出版说明》中是这么解释的:
“第一,因为它尽管不是原本,却是一百六十年来唯一流行并发生了广大影响的本子,已经有它独立的价值。真正的原本——脂砚斋本,只在程本刊行以前流传过二三十年,而且因为是写本,流传的数量也有限。第二,因为它是‘完成’了的本子,书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有了一种归结。这种归结,自然不免有和原作者的意图不符乃至相违背的地方,但没有这种归结,是会使读者感到遗憾的。脂本和戚本,尽管是原作或近于原作,但因为只有八十回,所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程本中选了‘乙’本,因为乙本可以代表程本的比较成熟的面目。高鹗之所以在甲本之后又出乙本,除了如‘引言’所说,曾‘详加校阅,改订无讹’以外,主要的是因为甲本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有不少的不相照应的地方,他又‘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也见‘引言’)了。尽管有改坏的地方,但也有些地方,乙本却较甲本完善些。”
很遗憾,第一句话他们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了谎。此时距离胡适标注出版程乙本不过30年,再往前130多年流行的就是“程甲本”,这点胡适自己都是考证并且承认的。这里他们为了提高自己选择“程乙本”的合理性,公然造谣,是不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呢?说实在普通人根本看不出甲乙两个程本之间好坏,大大方方承认就是了。
这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官方发布的第一版红楼梦啊!何苦一上来就要跟全国人民撒谎呢?!
53版这部书,关于作者写的是“著者 曹雪芹”。这个说法很简单,但是用于大众普及知识来说没一点问题。然后大家就知道了,1954年发起了红楼梦大讨论,这个学术界思想彻底偏激了,出于各方面的需要,“高鹗续书说”已经牢不可破了。于是到了1957年再版《红楼梦》时,虽然仍坚持用“程乙本”作底本,但是作者署名就成了“曹雪芹、高鹗著”,这个说法就一直延续下去,直到50年后才有所改变。
这个57版红楼梦由气功先生一人完成注释工作,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我对老人家真的是充满了无比的尊敬。并且之前我们也说过,启功先生做完注释工作后发现了“程乙本”与“程甲本”相比的不足,这里再重复一下:
“我认为程甲本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把很多原来说得含混的地方都坐实了,自以为得意,殊不知曹雪芹本来就是有意写得含混。”
这个建议可谓是非常重要的,这位扭转市场上版本的流通局面,还原一本更接近曹公原著的红楼梦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指导。
此时红学界,随着“尊脂贬程”狂热学术思想的继续发展,红学家们不仅满足于贬程本后40回,连前80回的程本内容也要抛弃了。我们之前介绍过,程本出版时前80回内容也是经过程、高二人由多个版本校对整理的,“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程、高二人文化素养和曹雪芹自然没法比,所以校订过程中难免掺入个人主观意见妄改字句,虽然说对广大普通读者来说影响甚微,但是在学者看来则大为不同。这种锱铢必较的态度我是深感赞同,做学问自然就要严谨一些。
于是在70年代中期,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批红学家们就准备领导第三版红楼梦的出版工作了。此时的他们,大多正值壮年,精力旺盛,学识有很深的积累,不再是刚建国时的“小人物”了,纷纷成长为红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摩拳擦掌,誓要为祖国人民奉献出一本更真实的红楼梦。我完全理解他们彼时的豪情壮志,也相信他们绝对有这个能力作出这一番事业!
首先,重中之重就是首先解决底本的选择问题。这可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这个底本选不好,往后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意义。一般来说应该怎么做呢,毕竟当时120回程本红楼梦已经流传180多年了,文本最为成熟完善。并且已经随时间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其实用程本做底本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再加上之前启功先生对甲、乙两本的比较,很自然此时以程甲本作底本最佳。并且当时已经有10种脂本出现,都经过了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这为我们揣摩红楼梦作者原意,发现并纠正程、高二人的错误,校订完善《红楼梦》前80回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一本以程甲本为底本、由众多脂本其他抄本作参考的120回红楼梦已经呼之欲出了,并且整个校正工作应该是省时省力。
实在是太可惜,此时“尊脂贬程”的狂热学术思想已经完全充斥着整个红学界,他们自己也就是在这个学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人。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程甲本”比“程乙本”的优胜之处,然而此时一切程本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是“伪作”,怎么可能把程甲本放在眼里?一开始就压根没有考虑用程本,最后在“庚辰本”和“戚本”之间犹豫了一下,终于决定新校注本确定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以程甲本配补;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全书以十余种脂本、抄本和多个程甲、乙本为参校本。其理由无非就是“庚辰本”定稿时间早(1760年),保存完整(78回),脂批数量最多(2319条)。
这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负责出版的120回红楼梦在此时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就像我之前一再强调的,这些人由于本身学术素养的缺失,从根本上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庚辰本”和其他脂本一样有个严重的先天性的缺陷:其可靠性严重不足!!!
没人说得清在徐星署1933年初以八银币购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前这个本子的来龙去脉。作为孤本,在没有任何文献佐证的前提下,里面文字的可靠性谁敢拍着胸脯打保证没问题?我本人没进行过古籍出版工作,但我也直到这个底本就相当于平时理工科研工作中的基点、坐标轴。你本身连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这个坐标轴都不准、不可靠,之后一切工作的准确性谈何而来?好比盖楼,你连地基都不稳,你这个楼盖的再高、装饰再华丽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庚辰本同真正的考古学家考古完全不是一回事。考古学家在地里挖出个东西,会根据出土的泥层判断时间,也会用高科技例如碳-14什么的帮助确定文物时间,也会根据文物本身质地、做法、老化程度,其它出土物品或者相关文献记载等等一系列手段综合考量确定时间。红学家只是搞文学而已,连最入门的考古学、金石鉴赏知识都不需要,他们只看书里的文字内容本身。
譬如他们判断“庚辰本”时间,就是凭“庚辰本”上自己写的“庚辰秋月定本”确定是1760年,这是孤证,可靠性和真正的考古手段完全不同,更何况这个“庚辰”只是指“庚辰本”中文字的定稿时间。而我们知道,手抄的东西,次数越多,里面的讹误就会越多。“庚辰本”这个本子的抄录时间甚至可以远远晚于1760年,中间到底转抄了多少手,红学家都不在乎。举个极端的例子,我现在随便找张纸写句“夏五月,天王食方便面于郑”,题目标上《春秋》,最后写上时间“隐公二年”,你会不会认为我这句“夏天五月的时候,周天子在郑地吃了碗泡面”就是出自孔子写的《春秋》呢?
退一步讲,如果你只是出一部标注为“脂汇本”80回红楼梦,用“庚辰本”作底本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这个设定自然就把流传200多年的程本排除在外了。如果出现什么学术方面的问题,这个责任是可以降到最低的。但是如果你以普及中国古典文学为名义,面向大众出版120回通行的红楼梦,这个底本还非要用程本不可。因为程本有确定时间,流传时间至今200多年,甚至现在还有1791年萃文书屋出版的“程甲本”真本存在,这都是实打实的存在,没人敢提出质疑的。里面的文字也是经过长期广大人民检验的,有小问题也都是瑕不掩瑜。现在用“庚辰本”作底本,一旦以后这部1933年才被世人所知的“庚辰本”出现了什么猫腻,这部82版红楼梦大厦将彻底倒塌。
更何况庚辰本自身由于“此本的抄写并非出自一手,抄手水平不逮他本;第八册抄写质量尤差,讹文脱字,触目皆是。这是本书的另一缺点。”这话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己于1975年出版的“庚辰本”影印本的出版说明,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直冒冷汗。我随便选了该书78回开头连续四页让大家领略一下这部书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图10)。连出版社自己都承认这个本子的有如此大的缺陷,最后他们还是用了这样一个来历不清不楚,自身看起来就很困难的本子去做底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漏洞越多,补起来就越困难;并且就算补好了,瑕疵就越多,因为校订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大,校订工作越容易受人主观影响。
图 10. 庚辰本影印本1865-1868页(里面是否有脱字情况我没检查,不过看样子估计很有可能)
这群负责82版红楼梦校订工作的红学家,他们的学术水平、态度在这部书的《前言》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他们对待后40回作者的态度是这样的:
“据近年来的研究,高(鹗)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嗯,经过近年来的研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研究的),他们对于“高鹗续书说”也是动摇了,毕竟本来就是无凭无据,正常人一眼都能看出来的道理。可是呢,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们还是舍不得把这口大锅从高鹗身上卸下来,书的前页还是分明写的“曹雪芹、高鹗著”。这就欺负一般人不看前言呗。
他们对后40回艺术价值的态度呢,也是低到了不能再低了:
“续书无论思想或艺术较之原著,已大相悬殊,然与同时或后起的续书相比,则自有其存在之价值,故至今仍能附原著以传。”
这句话读起来真是冰冷刺骨,令人胆寒。早期学者鲁迅、胡适等人对后40回文字的高度肯定已经荡然无存。现在这批人就是冷冰冰地告诉读者,要不是迫不得已,我们真的不想把这后40回文字加进来。这种态度直接让广大读者对后40回内容心生厌恶,阻碍了大家对全书的整体欣赏。
然后你在看他们对待对待那本所谓的“靖本”是什么态度呢:
“今传乾隆时期的《石头记》抄本,尚有十一种之多,计有:。。。另有南京靖应鵾藏本,今已遗失,又程甲本的前八十回底本,原也是抄本,如果一并计入,则可以说现知的抄本已有十三种之多。”
此时对待一本他们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没有任何实物证明存在的“靖本”,已经可以堂而皇之于其它脂本甚至流传180多年的程本一起安然对待了。
真是mqnmlgb!!!
此时这么一群人已经再也无法心平气和、扎扎实实坐下来搞学问了。他们只会追求那种更刺激、更惊险的学术观点,一步步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并且把这种观点写在书里,带着大家一起走上绝境。他们口口声声说要还原真正的红楼梦,但是在他们选庚辰本作为底本的那一刻就违背了自己让文字“更接近曹公笔意”的初衷,更显示出这群人本身学术素养的低下。这样一部在娘胎就畸形的红楼梦,豆瓣评分9.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62430/
这群人学术道德修养之低,我再举一个例子。因为我最后要破解贾元春的命运,我就看了一眼82版红楼梦书中她的判词,是这么写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七】相逢大梦归。”
关于这首判词中不同脂本出现的错别字,我已经在刘心武那一部分详细介绍给大家了。这里第一句用的“辨是非”,“非”字后面没有注解,看来他们一致认为“辨是谁”是抄写错误,就没有注释。好,既然如此,那我完全接受。大家再往下看。第四句他们选了“虎兕”而不是“虎兔”,“兕”后面有注释【七】,我往后翻了14页才看到这行小字注释,这么写的:
““虎兕”,原作“虎兔”,甲戌、蒙府、戚序、甲辰、舒序本均同。从己卯、梦稿本改。”
这个注释就是非常搞笑了。这帮人自己违背学术道德选了庚辰本作底本,这里庚辰本原文用的“虎兔”,他们又再一次违背了学术道德选用了“虎兕”,我请问根据何在?既不用底本的原文“虎兔”,又故意选了一个本来出现频率就很低的“虎兕”,这里面还有一点基本的学术态度吗?无非就是觉得“虎兔”太平淡,“虎兕”更惊奇,自己能在里面大做文章是吧。
那既然如此,为何“辨是谁”又不用了,也不加注释?香菱判词中的“一茎青”为何也不讨论,也不加注释?这两处文字错误可是和“虎兕”出现的完全一样,都是己卯本中原先写错,后来被改正,而梦稿本中没改。为什么三个一样的文字错误在你们眼里就要区别对待?你们用的什么标准把“虎兕”单拎出来,做学问用脑子了吗?他们这群人就如此猖狂的把自己极端的学术思想带入到书中,从而潜移默化就影响阅读该书的广大人民群众,我说一句其心可诛,一点也不过分!
再来一个他们学术水平上的例子,就是出现在周汝昌改本红楼梦19、49和50回的“欪欪”。82版红楼梦在这三个地方也都选用了“欪”的那个错别字形态,很明显就是受脂批内容的禁锢,以为这个字就是这么写。前面我也指出了,“欪”出现在19和50回是可以的,毕竟至少有一个版本脂本原文就是这么写的;但是出现在49回是完全不合适的,校书工作者没有根据任何一个脂本,完全自己臆断选择了这个字。82版19回这个字给出了注释,说“欪”通“嘻”,“欪欪”是“戏笑声”。这个解释我是完全找不到出处的,“欪”字解释如下(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A)只说这个字指“笑”,具体怎么样的笑没有解释。
这三处地方,我强烈建议手边有书的去翻翻书。19和50回,茗烟和贾宝玉的笑是一种非常明显男孩子略带有恶作剧般的坏笑的感觉。49回晴雯的笑就是一个女孩子纯粹因为高兴激动的笑,与前面两处笑感情上完全不一样。19和50回可以用这个“欪欪”专门形容那一丝丝坏笑,如果曹公确实是这个意思才在这两处用这个生僻字,那他的用词确实是非常精妙准确的,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但是49回绝对不能用这个形容词表达晴雯的感觉。
很令人失望,这部82版红楼梦在冯其庸先生和李希凡先生主持下一共20个人参加校注工作,依旧产生了和周汝昌一样的错误。虽然不一定这20个人都看过这句话,但是我对这一批人的国学学术水平已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
以上两个例子还都是我随便翻了一下书就发现的极其恶劣的错误,我要是认真看下去,还不知道要挑出多少错。
还有一点我很不解这部红楼梦他们还是很固执得没有把17、18回分开,这确实也是按照底本“庚辰本”原貌呈现,并且也在回后一大篇文字注释说明了情况。不过“庚辰本”这里脂批就说了“此回宜分二回方妥”。其他很多脂本和程本都已分回,并且加上了标题。既然这是一本以“庚辰本”为底本,与其它版本互校的面向大众的流行本120回红楼梦,不单纯为学术研究,为什么不把它分开呢?要去这么死板的把庚辰本原貌呈现给大家,有这么个必要吗?真的这么较真的话,为何原本“庚辰本”22回后缺失的部分又从戚序本补了呢(64、67回我就不提了)?当然这个问题和前面的相比,已经是微不足道了。
我看了下2008年第三版的这部红研所红楼梦,开篇序言他们还是为自己当初选择“庚辰本”为底本而洋洋得意。对待所谓“靖本”和后40回的态度还是没变。书中关于“虎兕”和“欪欪”这种纯粹出于主观臆断而产生的校正错误还是存在。17、18回依旧没有分开。作者的描述倒是有了进步,不过还是继续割裂前80回和后40回的说法;只是把这顶黑帽子从高鹗头上摘下来,换到“无名氏”头上了,本质上没有区别。整体上红学届还是原来那种病态的学术思想,没有什么改变。
我很可惜后期花费如此心血的一部红楼梦就因为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成为了永久的遗憾。这是一代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当然这些一般人都看不出来。但是这里显示他们做学术的基本道德,可是出了大大的问题。毕竟是出书,不管再怎么讨厌后40回,他们还只能耐住性子,维持后40回内容。然而背地里他们早已跃跃欲试,忍不住要大干一番了,果然很快,机会就来了。但是结果竟然出乎他们的意料,没想到这次广大人民群众不买账了,把这群红学家骂了个狗血淋头。

 

🔥 最新回帖

埃迪雷德梅尼
195 楼
引用 @九五二柒丶 发表的:
人文社科算是民科重灾区,勉强看完了楼主写的,感觉不过叶公好龙。

因为很多人觉得文科不需要门槛,自己就能研究,很容易就走火入魔了。

虎扑用户781762
194 楼
引用 @埃迪雷德梅尼 发表的:
楼主就是民科啊。。。

人文社科算是民科重灾区,勉强看完了楼主写的,感觉不过叶公好龙。

虎扑用户539950
193 楼
引用 @obsidiann 发表的:
熟读红楼梦的人质疑红学家,是有一番道理的。可不要被没读过有些人浑水摸鱼一起质疑了才好。

还有人拢共就看了几部漫画便质疑莫奈和康定斯基的美术水平呢,这世上怪事多了。

虎扑用户128971
192 楼
太长,情绪化词汇很多,逻辑没疏理,看不下去。版本学是红学四大分支之一,还是蛮重要的,我看的是脂批庚辰本,这段时间听蒋勋,对很多内容明显发现跟他看的不是一本书。比如睛需的嫂子,我的书写的是多姑娘,他的写的不是。

虎扑用户987823
191 楼
红楼梦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
现在连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都有了争议。

 

🛋️ 沙发板凳

柏拉的兔
如果水浒和西游是残本,并且像红楼一样深挖猛究,我觉得完全一样复杂。

就是因为红楼是残本,让很多所谓的红学家有了混饭的空间。所以更要把后四十回贬得一文不值,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y
yuanyangyu255
引用 @柏拉的兔 发表的:
如果水浒和西游是残本,并且像红楼一样深挖猛究,我觉得完全一样复杂。

就是因为红楼是残本,让很多所谓的红学家有了混饭的空间。所以更要把后四十回贬得一文不值,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你说的很对,砍了后40回,他们发挥空间就太大了,名和利就都来了


虎扑用户732238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你说的很对,砍了后40回,他们发挥空间就太大了,名和利就都来了

私以为,后四十回还是有精彩之处的。

y
yuanyangyu255
引用 @阿弥头佛 发表的:
私以为,后四十回还是有精彩之处的。

81-98回基本都是曹公亲笔,尤其是完美的黛死钗嫁,可以看我之前文章分析。99-120也有很多曹公亲笔,只不过很散

w
watermonk
红学本身就搞笑。

亚特兰大的雄鹰
emm……之前看了楼主的介绍,果断把家里周刘本的红楼梦卖了,人文社的也不行呀……我家里就这两个版本了,以前看到蒙古王府本,但是因为我的侧重点在诗词,没有花几千块钱去买……这……感觉我对于红楼梦的世界观全崩塌了

源君日记
相比而言,源氏物语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网站,古文,近代文,今文通通都在网站上,各种注释,各种摘引,在网站上都能查得到,两国的学界水平之差,见仁见智吧

不得不拉风
曹雪芹都没想到他的小说在后世能养一大帮闲人。要是能预见,估计他还没开写就恶心死了

y
yuanyangyu255
引用 @亚特兰大的雄鹰 发表的:
emm……之前看了楼主的介绍,果断把家里周刘本的红楼梦卖了,人文社的也不行呀……我家里就这两个版本了,以前看到蒙古王府本,但是因为我的侧重点在诗词,没有花几千块钱去买……这……感觉我对于红楼梦的世界观全崩塌了

等等,周刘卖了没问题。人文留着吧,你知道里面的猫腻、红学界都是什么人就好了,这部书一般人看是绝对没问题的

不怎么养的小草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破小说。。。。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引用 @柏拉的兔 发表的:
如果水浒和西游是残本,并且像红楼一样深挖猛究,我觉得完全一样复杂。

就是因为红楼是残本,让很多所谓的红学家有了混饭的空间。所以更要把后四十回贬得一文不值,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个人意见续书就是谣言

y
yuanyangyu255
引用 @源君日记 发表的:
相比而言,源氏物语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网站,古文,近代文,今文通通都在网站上,各种注释,各种摘引,在网站上都能查得到,两国的学界水平之差,见仁见智吧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过去几十年就被这么一帮人毫无忌惮的糟蹋,真的是让人心痛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陈林好像推翻了很多学说。不知道谁用脂砚斋来分析的

y
yuanyangyu255
引用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发表的:
陈林好像推翻了很多学说。不知道谁用脂砚斋来分析的

陈林有些观点也很偏激。不过在现在这种腰斩红楼梦,迷信脂批的大环境下,陈林、欧阳健等人的观点真的很有警醒作用
y
yuanyangyu255
引用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发表的:
个人意见续书就是谣言

续书一说是彻彻底底的谎言,看我之前编号13,打假高鹗续书说的文章。上面有链接,或者在我主页找也可以
北斗星521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红学家挺搞笑的

b
bigearmons
引用 @阿弥头佛 发表的:
私以为,后四十回还是有精彩之处的。

后四十回大摸儿都把住了曹雪芹原义,文字也学的非常像,人物故事流程和结局也基本都没有走偏,可能可以相信续书者看过部分原稿。只是读着感觉确有些许不同,而且高鹗穷酸文人,全然不懂贵族风采,所以也有一些翻车的地方,比如宝玉用鼻子哼一声啊,或是黛玉生日像嫦娥一样害羞的出来等等。总体还是可以给85分优秀,5分扣在文风不像和修改小部分结局是个莫须有,10分扣在穷酸气上,这也是非战之罪,不是续书者自己能选择的。

y
yuanyangyu255
引用 @北斗星521 发表的: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红学家挺搞笑的

稍微用点科学严肃的态度看这些所谓红学家的观点,你会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学术道德都没有,这帮人能研究出什么呢?
篮板猪
就是有四十回的同人文嘛…我一直不明白研究红学的人为什么会有人买账…那研究古惑仔是不是也有人买账?

执与挥
我是纯“红盲”,请教楼主些基本问题:所以这本书前98回都是曹雪芹亲笔,但经过多人抄写或修改有些小出入?后续出自包括高鄂多人之手甚至有曹雪芹亲笔?沿袭曹雪芹原意能达到几成?

最爱实验的牧濑红莉栖
请问楼主,目前市面上通行的红楼梦是属于什么版本的?我想重看一遍,该买哪个版本呢?

重新登录已无原来的名
有什么可气的?体制内混饭吃的还少?
允许百家争鸣嘛,不服气也出版一套。

y
yuanyangyu255
引用 @最爱实验的牧濑红莉栖 发表的:
请问楼主,目前市面上通行的红楼梦是属于什么版本的?我想重看一遍,该买哪个版本呢?

现在大部分都是脂本体系的,就像人文版。还有少部分程甲本的,如北师大版,花城版。虽然我这篇文章揭了人文版的老底,但是一般人看以上这些红楼梦是没问题的,你只要知道里面的猫腻就好了。考虑到价格、注释等因素,人文版确实还是很可读的。
千万别买周汝昌的篡改本就行。
特工队24号
有意思。。。

龙布罗梭
引用 @不得不拉风 发表的:
曹雪芹都没想到他的小说在后世能养一大帮闲人。要是能预见,估计他还没开写就恶心死了

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都是一个问题。
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更是一个问题。

阿兰德明
一本烂书而已,真是闲的没事做了

贝格霍夫
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虎扑用户745117
楼主就是传说中的文科民科吧,就和知乎上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初中生一样。现在天气不错,多出去走走吧,红楼梦你看不懂

嵐飏
有什么好说的,这本书粗犷的分类可以算言情小说,然而中国“正统”文化圈子,这类书就是锦上添花的鸡肋,有没有无所谓的,你不要为此伤心

l
linghunruyun
引用 @源君日记 发表的:
相比而言,源氏物语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网站,古文,近代文,今文通通都在网站上,各种注释,各种摘引,在网站上都能查得到,两国的学界水平之差,见仁见智吧

现今中国的学术界,自然科学我不太了解,单说人文社科界,当真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

源君日记
引用 @linghunruyun 发表的:
现今中国的学术界,自然科学我不太了解,单说人文社科界,当真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

其实当圈外人都能看出来的时候,通常已经无药可解了

k
kd的微笑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81-98回基本都是曹公亲笔,尤其是完美的黛死钗嫁,可以看我之前文章分析。99-120也有很多曹公亲笔,只不过很散

我不太认为香菱的事和贾母对黛玉态度转变,还有黛玉吃五香大头菜是原笔

杰克斯Jacks
其他不说,楼主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堪忧啊。
“很遗憾,第一句话他们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了谎。此时距离胡适标注出版程乙本不过30年,再往前130多年流行的就是“程甲本”,这点胡适自己都是考证并且承认的。”
——原文是什么?“第一,因为它尽管不是原本,却是一百六十年来唯一流行并发生了广大影响的本子,已经有它独立的价值。真正的原本——脂砚斋本,只在程本刊行以前流传过二三十年,而且因为是写本,流传的数量也有限。”这里说的流行160多年的,显然指的是程本,包括了程甲本和程乙本,比较的对象也是脂砚斋本。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为什么选择程本而不是脂砚斋本。和程乙本流传了多少年有什么关系?
至于为什么选择程乙本,在后面也做了阐述,在甲本和乙本之间进行了对比。具体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不论,至少这段话在事实阐述与论证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连这么清晰的语言逻辑都弄不明白,楼主说自己对红学有研究,我是不信的。当然,除非是楼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故意曲解了原文。

p
panjinqiumi
引用 @嵐飏 发表的:
有什么好说的,这本书粗犷的分类可以算言情小说,然而中国“正统”文化圈子,这类书就是锦上添花的鸡肋,有没有无所谓的,你不要为此伤心

红楼梦到底算不算名著?

路人甲乙饼
引用 @bigearmons 发表的:
后四十回大摸儿都把住了曹雪芹原义,文字也学的非常像,人物故事流程和结局也基本都没有走偏,可能可以相信续书者看过部分原稿。只是读着感觉确有些许不同,而且高鹗穷酸文人,全然不懂贵族风采,所以也有一些翻车的地方,比如宝玉用鼻子哼一声啊,或是黛玉生日像嫦娥一样害羞的出来等等。总体还是可以给85分优秀,5分扣在文风不像和修改小部分结局是个莫须有,10分扣在穷酸气上,这也是非战之罪,不是续书者自己能选择的。

大漠儿是谁呀老哥

地狱拉面007
续不续书,没有确定还。
但是一部小说就养活这么多专家,真是奇事。吃前人口粮,这追求全在咬文嚼字上面,还冠以第一古典小说之名,怕是别有所图吧。 楼主这么一理,我倒是知道为什么总说这是第一古典小说了,这就是一伙人架起来的肉。
真的跟普罗大众很有关系?

萌战吧后花园
之前我也看了刘心武解说红楼梦,很多都是推测,有些观点挺有道理的,有的观点真是强行得到。忘了差不多,比如黛玉之死应该很有艺术性。我觉得不可能,哪怕她是女主,前98回已经死了不少人,哪有一个死得有艺术性,死就是死了,哪怕秦可卿也是死得不明不白,只有一个托梦。这部小说显然是写实,虚幻的部分作者也以真真假假概括。摆明就是虚的。

李白不白
对普通百姓来说意义不大,可能对学术界有影响吧。

虎扑用户713281
引用 @不得不拉风 发表的:
曹雪芹都没想到他的小说在后世能养一大帮闲人。要是能预见,估计他还没开写就恶心死了

没有红楼就研究西游三国水浒,总之就是要拨款要经费,可恶的一群寄生虫

虎扑用户586517
看到所谓红学就恶心

虎扑用户793865
引用 @贝格霍夫 发表的:
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楼主就是民科啊。。。

虎扑用户354282
闲的吧……

虎扑用户836199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等等,周刘卖了没问题。人文留着吧,你知道里面的猫腻、红学界都是什么人就好了,这部书一般人看是绝对没问题的

“一般人看是绝对没问题的”具体怎么说?
如果是这样,研究那些版本、差异还有意义吗?因为再伟大的作品原本就是给一般人看的呀

虎扑用户863847
所以现在哪个ISBN号的红楼梦好啊

虎扑用户478051
我想说楼主本质上和你批判的人在本质上是一类货色。因为,如果你足够清醒,你就应该不会如此较真。
就说一点,作者为康熙朝江宁织造曹寅之后人的观点只是观点的一种,存在种种缺陷和漏洞,论离谱也是相当离谱的,充其量也应当被认为只是观点的一种,却莫名的被建国后大领导钦定为真相被广为信奉,作为现在很多讨论的基础。连观点考据者胡适本人都劝后世不要把精力放在所谓红学研究上,就是因为胡适很清楚这是一块缺乏足够证据,说不清的领域。红楼梦本身作为小说,包括后四十回,比一比,看一看,欣赏其文学价值。然后各有各的看法就可以了。像楼主这样,和你批判的他们又有啥区别呢?你的论点说实在的和他们的说法一样,可以听听却又缺乏绝对的说服力。这更加说明了这个领域搞严谨的学术研究会陷入泥潭,为什么呢?领域本身的局限性罢了。希望楼主能早日脱身。

虎扑用户014988
引用 @路人甲乙饼 发表的:
大漠儿是谁呀老哥

大概的意思,不是个人

虎扑用户003208
引用 @柏拉的兔 发表的:
如果水浒和西游是残本,并且像红楼一样深挖猛究,我觉得完全一样复杂。

就是因为红楼是残本,让很多所谓的红学家有了混饭的空间。所以更要把后四十回贬得一文不值,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现在红学界拨乱反正了。也就周汝昌王蒙带了节奏。现在台湾白先勇都是吹40话第一人。大众主要是被刘心武带了节奏。他真恶心自己还写个后40话。我真吐了

虎扑用户833441
引用 @kd的微笑 发表的:
我不太认为香菱的事和贾母对黛玉态度转变,还有黛玉吃五香大头菜是原笔

贾母的转变我之前的文章有专门分析,可以通过我的主页看标题找出来。有疑问欢迎共同探讨

虎扑用户003208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稍微用点科学严肃的态度看这些所谓红学家的观点,你会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学术道德都没有,这帮人能研究出什么呢?

这么一竿子打死有点看不过去了。去看看白先勇的专著好吧。看你是看多了刘心武

虎扑用户147890
引用 @贝格霍夫 发表的:
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能发期刊的还来这

虎扑用户137627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现在大部分都是脂本体系的,就像人文版。还有少部分程甲本的,如北师大版,花城版。虽然我这篇文章揭了人文版的老底,但是一般人看以上这些红楼梦是没问题的,你只要知道里面的猫腻就好了。考虑到价格、注释等因素,人文版确实还是很可读的。
千万别买周汝昌的篡改本就行。

有没有上海文学社出版的,我看的情人纪伯伦语录都是买的上海文学社出版的,这个文学社翻译的外文真心推荐

虎扑用户300428
引用 @jr永远是我大哥 发表的:
现在红学界拨乱反正了。也就周汝昌王蒙带了节奏。现在台湾白先勇都是吹40话第一人。大众主要是被刘心武带了节奏。他真恶心自己还写个后40话。我真吐了

刘心武恬不知耻寄书给余英时,被嘲讽了一通,说你的书出来我肯定大量购买

虎扑用户833441
引用 @杰克斯Jacks 发表的:
其他不说,楼主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堪忧啊。
“很遗憾,第一句话他们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了谎。此时距离胡适标注出版程乙本不过30年,再往前130多年流行的就是“程甲本”,这点胡适自己都是考证并且承认的。”
——原文是什么?“第一,因为它尽管不是原本,却是一百六十年来唯一流行并发生了广大影响的本子,已经有它独立的价值。真正的原本——脂砚斋本,只在程本刊行以前流传过二三十年,而且因为是写本,流传的数量也有限。”这里说的流行160多年的,显然指的是程本,包括了程甲本和程乙本,比较的对象也是脂砚斋本。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为什么选择程本而不是脂砚斋本。和程乙本流传了多少年有什么关系?
至于为什么选择程乙本,在后面也做了阐述,在甲本和乙本之间进行了对比。具体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不论,至少这段话在事实阐述与论证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连这么清晰的语言逻辑都弄不明白,楼主说自己对红学有研究,我是不信的。当然,除非是楼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故意曲解了原文。

你的观点很对。下面是链接文章截图,这段引用的话是不全的。按照原文意思,很容易就会把这个它理解为程乙本。
当然最好就是找到53版原文,结合上下语境判断

虎扑用户137627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陈林有些观点也很偏激。不过在现在这种腰斩红楼梦,迷信脂批的大环境下,陈林、欧阳健等人的观点真的很有警醒作用

陈林是结合历史,推出了贾宝玉从出生到出家的年份。整本书推年限难度不小,我同学说是结合了有两个女儿嫁给了皇帝,这些我没深入研究,我只喜欢从这本书本身来看

虎扑用户553257
引用 @jr永远是我大哥 发表的:
现在红学界拨乱反正了。也就周汝昌王蒙带了节奏。现在台湾白先勇都是吹40话第一人。大众主要是被刘心武带了节奏。他真恶心自己还写个后40话。我真吐了

刘心武是真的恶心,看他那些写的乱七八糟的,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虎扑用户954535
引用 @杰克斯Jacks 发表的:
其他不说,楼主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堪忧啊。
“很遗憾,第一句话他们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了谎。此时距离胡适标注出版程乙本不过30年,再往前130多年流行的就是“程甲本”,这点胡适自己都是考证并且承认的。”
——原文是什么?“第一,因为它尽管不是原本,却是一百六十年来唯一流行并发生了广大影响的本子,已经有它独立的价值。真正的原本——脂砚斋本,只在程本刊行以前流传过二三十年,而且因为是写本,流传的数量也有限。”这里说的流行160多年的,显然指的是程本,包括了程甲本和程乙本,比较的对象也是脂砚斋本。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为什么选择程本而不是脂砚斋本。和程乙本流传了多少年有什么关系?
至于为什么选择程乙本,在后面也做了阐述,在甲本和乙本之间进行了对比。具体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不论,至少这段话在事实阐述与论证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连这么清晰的语言逻辑都弄不明白,楼主说自己对红学有研究,我是不信的。当然,除非是楼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故意曲解了原文。

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是恶魔混账,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一概是假,这种做派没有一点搞学术研究的样子……

y
yuanyangyu255
引用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发表的:
陈林是结合历史,推出了贾宝玉从出生到出家的年份。整本书推年限难度不小,我同学说是结合了有两个女儿嫁给了皇帝,这些我没深入研究,我只喜欢从这本书本身来看

嗯,你的读书观很正,读红楼梦真的只看书本身,体会文字的美就足够了,真的不用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书

k
kd的微笑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贾母的转变我之前的文章有专门分析,可以通过我的主页看标题找出来。有疑问欢迎共同探讨

香菱的问题有点解释不了,按判词应该是因夏金贵而死,前面的酸笋鸡皮汤,胭脂鹅脯,碧梗粥之类的描写,到后面贾府未败落之前没出现一回同水平的文笔,还有贾芸的形象简直大崩坏

湘江旧迹
引用 @jr永远是我大哥 发表的:
现在红学界拨乱反正了。也就周汝昌王蒙带了节奏。现在台湾白先勇都是吹40话第一人。大众主要是被刘心武带了节奏。他真恶心自己还写个后40话。我真吐了

问题是白先勇也不一定是对的。另外大众被刘心武带节奏不太说得过去,刘心武还没这个水平。

惟见长江天际流
引用 @kb24lbj23 发表的:
没有红楼就研究西游三国水浒,总之就是要拨款要经费,可恶的一群寄生虫

为什么这么说?不会真的认为文科无用吧!那为什么有研究古诗词有研究论语啊?你有观点可以说,到没有必要一起抹杀啊!

风筝在阴天搁浅丶
我觉得楼主全盘否定主流版本也是蛮搞笑的。完全以最坏的心态来揣测修订人,我不知道是否有依据,难道所有的国学家都没有楼主的文化素养高吗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panjinqiumi 发表的:
红楼梦到底算不算名著?

乔丹算不算巨星?

湘江旧迹
引用 @贝格霍夫 发表的:
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楼主当世认清红楼唯一一人,考证文章严谨缜密,红学大厦轰然倒塌。今年诺贝尔红学奖获得者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红雨瓢泼泛起了回忆怎么潜 发表的:
看到所谓红学就恶心

看人吧,欧丽娟白先勇蔡义江这些都不错

支原体追杀阿奇霉素
我觉得刘心武讲得蛮好的呢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还能怎么着呢 发表的:
刘心武是真的恶心,看他那些写的乱七八糟的,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那你是没看过癸酉本石头记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风筝在阴天搁浅丶 发表的:
我觉得楼主全盘否定主流版本也是蛮搞笑的。完全以最坏的心态来揣测修订人,我不知道是否有依据,难道所有的国学家都没有楼主的文化素养高吗

人民出版社不如楼主的水平。

支原体追杀阿奇霉素
引用 @湘江旧迹 发表的:
楼主当世认清红楼唯一一人,考证文章严谨缜密,红学大厦轰然倒塌。今年诺贝尔红学奖获得者

楼主是红学打假第一人。。
这些文章是去哪里搬来的都不知道

马冬什么马东锡
后40回也有精彩之处,与前面也有呼应

九月nine
引用 @惟见长江天际流 发表的:
为什么这么说?不会真的认为文科无用吧!那为什么有研究古诗词有研究论语啊?你有观点可以说,到没有必要一起抹杀啊!

没见到研究其他的有红学这么跳

忠心通讯社
引用 @贝格霍夫 发表的:
恕我直言,您有想法可以去期刊发文章,在论坛上宣传主流全错,和民科有什么区别?

和我观点一致,有争议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文用事实证据去驳斥,而不是跟民科一样拿着网络上看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搞事情。

y
yuanyangyu255
引用 @kd的微笑 发表的:
香菱的问题有点解释不了,按判词应该是因夏金贵而死,前面的酸笋鸡皮汤,胭脂鹅脯,碧梗粥之类的描写,到后面贾府未败落之前没出现一回同水平的文笔,还有贾芸的形象简直大崩坏

我说81-98基本都没问题。99-120有很多败笔,但是也有很多精彩之处。你说的问题都发生在后面吧

S
Sigurid02
引用 @yuanyangyu255 发表的:
你说的很对,砍了后40回,他们发挥空间就太大了,名和利就都来了

这些文字是楼主自己写的还是您有一个团队在写?

湘江旧迹
引用 @支原体追杀阿奇霉素 发表的:
楼主是红学打假第一人。。
这些文章是去哪里搬来的都不知道

论坛上,豆瓣,读书会上好多,红学研究本身确实有问题。但像楼主这样研究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说第一人,或者打假第一人也是开玩笑,我看过更激进的,直接从根上否定现行全部的红楼版本。谁也说服不了谁,不知道是一股势力还是怎样,,,我也没有专门研究过,但就目前像楼主这样的学者发表的观点,我可以认为是某些想法或许是有道理的(对不对另说),但也仅此而已了

P
PRAEC4D
引用 @linghunruyun 发表的:
现今中国的学术界,自然科学我不太了解,单说人文社科界,当真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

没有群魔,哪来乱舞

p
panjinqiumi
引用 @路易威登MVP 发表的:
乔丹算不算巨星?

我看了前几回,觉得没啥意思。

你把尾巴露出来
无非是所谓“主流红学”占据了吃饭的好位置,只好另辟蹊径寻找通往厨房的路罢了,美其名曰“草根红学”…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panjinqiumi 发表的:
我看了前几回,觉得没啥意思。

耐心看完,或者从五回合之后看,这书太细腻了,不想三国水浒波澜起伏,甚至没有什么剧情,但就是很迷人。

虎扑用户564248
引用 @你把尾巴露出来 发表的:
无非是所谓“主流红学”占据了吃饭的好位置,只好另辟蹊径寻找通往厨房的路罢了,美其名曰“草根红学”…

楼主也想分一杯羹,无奈水平有限。刘心武矛盾文学社获得者,续红楼都被喷出翔,你觉得楼主比刘心武强?

y
yuanyangyu255
引用 @Sigurid02 发表的:
这些文字是楼主自己写的还是您有一个团队在写?

这点你放心,都是我自己写的

恬静怡和
突然想起来,昨晚我做了个红楼梦的梦,好奇怪

湘江旧迹
引用 @九月nine 发表的:
没见到研究其他的有红学这么跳

也没有职业红学家吧,红学也是那些学者一个研究的分支。更多的人也就看看小说,就觉得红学家跳,因为只读得懂小说而已。就周汝昌来说,有几个人看过周汝昌其他著作的,他的很多学术观点都有问题,但为更多人熟知的仅仅是红楼梦。时代因素,政治因素,研究方法因素都是会影响学者判断和研究思路的,对这些学者,不能一下子全否定掉吧

支原体追杀阿奇霉素
引用 @湘江旧迹 发表的:
论坛上,豆瓣,读书会上好多,红学研究本身确实有问题。但像楼主这样研究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说第一人,或者打假第一人也是开玩笑,我看过更激进的,直接从根上否定现行全部的红楼版本。谁也说服不了谁,不知道是一股势力还是怎样,,,我也没有专门研究过,但就目前像楼主这样的学者发表的观点,我可以认为是某些想法或许是有道理的(对不对另说),但也仅此而已了

文学这种本来主观性就大,无头公案这种东西就别想着谁否定谁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很好吗?

高某某和王某某
引用 @panjinqiumi 发表的:
我看了前几回,觉得没啥意思。

不要刻意因为是名著就去硬着头皮看,我很久以前也是看前面几回就看不下去,光冷子兴介绍人物那里就头晕然后一直没看,直到几年过去后偶尔看一个视频介绍葬花吟的时候说林黛玉当时的心境,我就翻书到那里想看看林黛玉当时到底心里有多悲切。结果迷上了,看完后才知道红楼梦的伟大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有好几个月我天天在贴吧和人对诗看网友还原书里的服装穿戴以及介绍风俗习惯。

你把尾巴露出来
引用 @路易威登MVP 发表的:
楼主也想分一杯羹,无奈水平有限。刘心武矛盾文学社获得者,续红楼都被喷出翔,你觉得楼主比刘心武强?

所以只看书就好了。红楼正儿八经就脂评本,程甲本,程乙本…书摆在那里,哪里就需要人救了…

花落飞空
楼主好样的。

e
euSXhueh
引用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发表的:
个人意见续书就是谣言

前后差距大也不是秘密,你要说是改那连着一些人物和场景描写一块都改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只改后面不改前面。后面大概率有个再加工的过程,加工的人看没看过原书那就不得而知了。

光明使者丶乌瑟尔
引用 @euSXhueh 发表的:
前后差距大也不是秘密,你要说是改那连着一些人物和场景描写一块都改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只改后面不改前面。后面大概率有个再加工的过程,加工的人看没看过原书那就不得而知了。

你说的差距指哪些?单从这本书来说,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差距

M
Ming_People
引用 @kb24lbj23 发表的:
没有红楼就研究西游三国水浒,总之就是要拨款要经费,可恶的一群寄生虫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三体学”或者“权游学”?

走位风骚的墙黑
引用 @地狱拉面007 发表的:
续不续书,没有确定还。
但是一部小说就养活这么多专家,真是奇事。吃前人口粮,这追求全在咬文嚼字上面,还冠以第一古典小说之名,怕是别有所图吧。 楼主这么一理,我倒是知道为什么总说这是第一古典小说了,这就是一伙人架起来的肉。
真的跟普罗大众很有关系?

咋说呢,就说说养活这么多专家这事吧,楼主提到的这些人都是有自己专业的,并不靠红楼养活,红学说着是门学问,但不指着它靠国家拨经费,而且以上的这几个人想赚钱都很简单,不需要通过指定的哪本小说,胡适,鲁迅,张爱玲,这些民国时期研究红楼的就不说了,就说现代楼主说的这俩,周汝昌本职好像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刘心武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正儿八经的作家,他们或许有沽名钓誉之处,但是是不是听了楼主一席话就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我劝你慎重,毕竟你不会觉得楼主比他们有斤两吧

走位风骚的墙黑
引用 @龙布罗梭 发表的:
我想说楼主本质上和你批判的人在本质上是一类货色。因为,如果你足够清醒,你就应该不会如此较真。
就说一点,作者为康熙朝江宁织造曹寅之后人的观点只是观点的一种,存在种种缺陷和漏洞,论离谱也是相当离谱的,充其量也应当被认为只是观点的一种,却莫名的被建国后大领导钦定为真相被广为信奉,作为现在很多讨论的基础。连观点考据者胡适本人都劝后世不要把精力放在所谓红学研究上,就是因为胡适很清楚这是一块缺乏足够证据,说不清的领域。红楼梦本身作为小说,包括后四十回,比一比,看一看,欣赏其文学价值。然后各有各的看法就可以了。像楼主这样,和你批判的他们又有啥区别呢?你的论点说实在的和他们的说法一样,可以听听却又缺乏绝对的说服力。这更加说明了这个领域搞严谨的学术研究会陷入泥潭,为什么呢?领域本身的局限性罢了。希望楼主能早日脱身。

楼主何德何能和他们一样?人家要么是教授,要么拿过茅盾文学奖,民国时期的红楼研究者,更是文学史留名的人物,比如张爱玲等等,你觉得楼主何德何能和他们一样

走位风骚的墙黑
引用 @Ming_People 发表的: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三体学”或者“权游学”?

不会的,本身就是架空的时空,没得考究,其次,影响力也比不上,红楼能fa xiana

就让ROSE随风
引用 @龙布罗梭 发表的:
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都是一个问题。
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更是一个问题。

我记得有野史说红楼梦作者叫洪升

亚特兰大的雄鹰
引用 @就让ROSE随风 发表的:
我记得有野史说红楼梦作者叫洪升

洪昇?洪升是谁……

虎扑用户825437
曹雪芹半生惨淡换来红学家一世富贵

就让ROSE随风
引用 @亚特兰大的雄鹰 发表的:
洪昇?洪升是谁……

我原来看书,写的是升,百度百科也是升,是一个人。。。

亚特兰大的雄鹰
引用 @就让ROSE随风 发表的:
我记得有野史说红楼梦作者叫洪升

百度了一下,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