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wuxiaojie1230 发表的:本人历史小白 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当初齐桓公和晋文公都那么强,为什么没像秦国那样统一中国。
引用 @第一勇士 发表的:以前讨论春秋战国时,最可惜的就是晋国。后来分化出的三雄各有所长,赵多良将,魏国产骏马,韩国的兵器之利甲于天下,三家合一起战国诸雄可以洗洗睡了
引用 @一代神锋诺伊尔 发表的:直接说赵盾指使赵穿弑君是不是太草率了。。。
引用 @羊干我过 发表的:赵氏孤儿不讲一讲么?话说我一直觉得晋景公很有可能是被赵氏搞死的
引用 @芝士棒 发表的:因为弑君的时候赵盾逃啊逃还没逃出国界,只要你在国内,你作为宗主,你这个主责就逃不掉。
引用 @一代神锋诺伊尔 发表的:这是董狐写下“赵盾弑君”的理由,不能作为赵盾指使弑君的直接证据啊
引用 @十八不戒 发表的: 那是故事。没发生过
引用 @虎扑JR0937338544 发表的:晋国这选秀能力太强了,但是三位MVP留不住啊🐶🐶🐶
引用 @美得那样忧伤 发表的:自己查资料,自己整理,自己写
引用 @带血大黄瓜 发表的:魏国也出人才,不过即使晋在,也统一不了,跟齐一样的德行…
引用 @秦昭襄王嬴稷 发表的:魏国不是我大秦的人才基地吗
引用 @幻象万千 发表的:每次看到三家分晋都觉得晋献公真是辣鸡,以晋的地理条件和实力,出个晋始皇也不是没有可能
引用 @古之遗爱慕容玄恭 发表的: 晋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曲沃代翼之后导致晋国完全不信任宗族 晋悼公短暂平衡过一段时间 然天不假年 悼公早死 整个晋国在无有能力国君来平衡宗族和公卿之间关系 最后被三家瓜分也是历史的必然
引用 @佩大腿 发表的: 好像还有一段,是说豫让不算国士,因为他没有劝谏主君,反而一条路走到黑,不记得是不是赵无恤说的了。
引用 @你说呢小姐 发表的:不是 是方孝孺的豫让论里说的
不谈能不能,仅以观念论,即使在秦统一又灭亡后,一定要建立大一统王朝这个想法依然不是主流思潮,更多的人还是向往还归六国,诸侯封建,尊一个天下共主,到了秦亡时依然是一个最正常的想法,像秦始皇那样统一在大家看来才是反常的。包括刘邦即使做了皇帝,乘继秦制,但是心态上也是更接近霸王,诸侯之长的。所以你想想首先在观念上,比秦末更早四百年的齐桓晋文,怎么可能会想到去统一天下。这是其一。另外就算他们有这个心,有没有条件,或者更进一步,有没有必要都很成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挺大,也涉及到对当时国家方方面面的想象。
并不可惜。晋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公室衰弱,六卿都是替自己打工,才有动力发展生产各有所长,结果就是必然的分裂。反之如果公室非常强大,统一倒是统一了,但下面的人由于缺乏利益驱动,往往醉心于政治斗争,不会把精力发展在生产上,因为搞得再好也要上交国家,结果就是国力下降。
春秋晋国这段历史,对于现代依然有着巨大的启迪意义:如何平衡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如何使个人和国家达成双赢,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可惜,本来就是被权臣控股,被瓜分是迟早的事。
晋国这选秀能力太强了,但是三位MVP留不住啊🐶🐶🐶
因为弑君的时候赵盾逃啊逃还没逃出国界,只要你在国内,你作为宗主,你这个主责就逃不掉。
赵氏孤儿不是正史内容。左传中没有。史记里晋世家跟左传一样,赵世家讲了孤儿。历史研究者认为孤儿里的人物和时间线很多不吻合,不予采纳。
这是董狐写下“赵盾弑君”的理由,不能作为赵盾指使弑君的直接证据啊
要换个思路,不要代入今人的思维。
下宫之难赵氏被灭后来赵武继承赵氏这个事是真的
只不过跟赵氏孤儿的故事有出入而已
可惜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的,对于当时的大势而言就不存在可惜了。这和现在的家族企业有些类似,创业之初大家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旦事业有所成,利益分配不均时(哪怕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也会是兄弟阋墙的局面。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
雷管说你别闹
顶一下,楼主下次可以在文章下面贴一下参考资料。
牛逼牛逼,最近正在看东周列国春秋篇。学习了,楼主快更!支持!
楼主下次可以写我🐶
晋国诸卿编年史
感觉特别好,把晋的十几个家族写的很详细
魏国不是我大秦的人才基地吗
魏国真乃寡人之福地
秦国一部分顶级精英来自魏国…
晋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曲沃代翼之后导致晋国完全不信任宗族 晋悼公短暂平衡过一段时间 然天不假年 悼公早死 整个晋国在无有能力国君来平衡宗族和公卿之间关系 最后被三家瓜分也是历史的必然
晋文公落难靠他们,称霸也靠他们,这没办法…
不是 是方孝孺的豫让论里说的
那我果然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