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你说呢小姐 发表的:不是 是方孝孺的豫让论里说的
引用 @佩大腿 发表的: 好像还有一段,是说豫让不算国士,因为他没有劝谏主君,反而一条路走到黑,不记得是不是赵无恤说的了。
引用 @古之遗爱慕容玄恭 发表的: 晋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曲沃代翼之后导致晋国完全不信任宗族 晋悼公短暂平衡过一段时间 然天不假年 悼公早死 整个晋国在无有能力国君来平衡宗族和公卿之间关系 最后被三家瓜分也是历史的必然
引用 @幻象万千 发表的:每次看到三家分晋都觉得晋献公真是辣鸡,以晋的地理条件和实力,出个晋始皇也不是没有可能
引用 @秦昭襄王嬴稷 发表的:魏国不是我大秦的人才基地吗
引用 @内阁首辅高新郑 发表的: 楼主自己写的吗?流弊
引用 @傅鹰 发表的:范、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故我众人报之智伯国士报我,故我国士报之礼乐崩坏的同时,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引用 @少少少少 发表的:顶一顶
引用 @美得那样忧伤 发表的:自己查资料,自己整理,自己写
引用 @九爷YSL 发表的: 智氏实在太...
引用 @逐梦马德里 发表的:我觉得智氏写法比知氏好一点…
引用 @美得那样忧伤 发表的:行,我改下
引用 @从动物到上帝 发表的:因为智瑶问题,太狂妄。今天他能水淹晋阳,明天也能水淹平阳,安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引用 @wuxiaojie1230 发表的:本人历史小白 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当初齐桓公和晋文公都那么强,为什么没像秦国那样统一中国。
引用 @美得那样忧伤 发表的:智瑶确实可惜了,假若没有恃才傲物,仗势欺人,又岂有三家分晋,只怕是如田氏代齐一般代晋了。
引用 @日白鼠白胜 发表的:盛极而衰,从高峰跌落到谷底,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智伯真的是对不起这个“智”,他水淹晋阳的时候还含沙射影的威胁韩魏两家,那两家看智伯这种贪婪狂妄,也怕自己最终和赵氏一个下场啊。
引用 @生活秘书在哪里 发表的:一是春秋时期还没彻底礼崩乐坏,战场上要是捉了人家国君都不好处理,人也没这种想法。二是生产力也不支持,战士都是普通农民,春天耕好种才能开站,一直到战国魏武卒才有脱产士兵。
引用 @维尔贝克汉姆 发表的:晋文公的对家也是历史级别
引用 @从动物到上帝 发表的:不可惜,智瑶从小到大没受过罪,从来都是揍别人,即使灭了赵国,也难免不被人刺杀
引用 @潮留美海 发表的:这么一看,啊赵简直是搞事王,事情基本都是他家闹大的。
引用 @负负得正好 发表的:1曲沃代翼 2骊姬之乱 赵穿是赵盾的堂弟
引用 @北极的中心 发表的: 地方太大 没有找到好的统治方法,公族又被干掉了。其实楚国有同样的问题,但人家有公族啊 屈 黄等
引用 @羊干我过 发表的:赵氏孤儿不讲一讲么?话说我一直觉得晋景公很有可能是被赵氏搞死的
引用 @奈何我辈笑忘川 发表的: 下面是不是该赵氏孤儿啦
引用 @位置无所谓 发表的:怎么点推荐
引用 @第一勇士 发表的:以前讨论春秋战国时,最可惜的就是晋国。后来分化出的三雄各有所长,赵多良将,魏国产骏马,韩国的兵器之利甲于天下,三家合一起战国诸雄可以洗洗睡了
引用 @leomy219 发表的: 好像又在开会的样子……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其强悍程度从晋国被魏、赵、韩三家瓜分,分别建立了三个国家,却都位列战国七雄,就可见一斑。那么作为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分水岭,三家分晋事件是怎样的呢?强大的晋国为何会落到被三家瓜分的下场呢? 这一切还要从曲沃代翼事件说起。但要了解这一事件,要先介绍下西周的封建制度。 正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这就是春秋时期封建制度的悖论了——不是后世天朝教科书里的封建,而是“封邦建国”的封建。 师旷有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皆有等衰。 这就是西周以来严密的封建金字塔,但到了春秋时期却已经摇摇欲坠。 周礼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昔日武王克商,三年而死,随后周公兼制天下,封诸侯七十一,其中姬姓同宗就有五十三国,姬姓子弟们只要没有恶疾疯病的,都混了个国君当,本意是想要他们“封建亲戚,以屏蔽周”。 但这些诸侯到了春秋时代,随着血缘关系疏远,纷纷背离了周天子的号令。 就拿和周室血缘最近的郑国来说,竟然是首先起来掀盘子的,郑庄公于繻葛之战,箭射周桓王肩,也顺便把周天子的无上权威射落在地。 即使是周公后裔,号称最完整继承了周礼的鲁国,也对周天子爱理不理。他们朝娉成周的次数越来越少,纳币得周王卿士亲自上门来催,反倒更热衷于跪舔霸主晋国,鲁昭公还曾对同等爵位的晋悼公行稽首大礼。 诸侯如此,诸侯国内部的公族、卿大夫亦如此。 而曲沃代翼事件,就是作为晋室公族旁支的曲沃一支因为益发强大,于是经过七十多年的同宗内战,取代了位于晋都翼城的主支,是为小宗篡夺大宗。最终,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有鉴于此,晋献公时,便杀尽诸公子,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立下“国无公族”的规矩。当然晋献公之前已经受封并开宗立派的同姓卿族如韩氏、栾氏,则因为亲近晋献公被保留了下来,但出了“五服”也就是经历五世后无须再承担拱卫公室的责任,也没有享受作为公族的特权。 到晋文公时,重用跟随自己流浪的异姓近臣,如赵衰就是三家分晋时赵国先祖,魏犨为魏国先祖。又设立了三军制度,三军将佐都是异姓臣子或是韩氏、栾氏这种出了“五服”的卿族。正是这两代人的举动为晋国异姓卿族崛起创造了条件。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时赵衰的儿子赵盾,谥号宣,又称赵宣子,开创了执政兼中军将,掌握军政大权的先例,成为第一个晋国权臣。赵宣子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智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 此帖被美得那样忧伤在2020-03-10 21:01修改 ]
🔥 最新回帖
那我果然记错了
不是 是方孝孺的豫让论里说的
晋文公落难靠他们,称霸也靠他们,这没办法…
晋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曲沃代翼之后导致晋国完全不信任宗族 晋悼公短暂平衡过一段时间 然天不假年 悼公早死 整个晋国在无有能力国君来平衡宗族和公卿之间关系 最后被三家瓜分也是历史的必然
秦国一部分顶级精英来自魏国…
🛋️ 沙发板凳
流弊
智伯国士报我,故我国士报之
礼乐崩坏的同时,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自己查资料,自己整理,自己写
豫让,我后面的篇章会写
那就点个推荐呗😂️
很棒。希望虎扑多一些这种有营养的帖子。楼主加油。
盛极而衰,从高峰跌落到谷底,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智伯真的是对不起这个“智”,他水淹晋阳的时候还含沙射影的威胁韩魏两家,那两家看智伯这种贪婪狂妄,也怕自己最终和赵氏一个下场啊。
行,我改下
楼主辛苦了(≧∇≦)/
智瑶确实可惜了,假若没有恃才傲物,仗势欺人,又岂有三家分晋,只怕是如田氏代齐一般代晋了。
一是春秋时期还没彻底礼崩乐坏,战场上要是捉了人家国君都不好处理,人也没这种想法。二是生产力也不支持,战士都是普通农民,春天耕好种才能开站,一直到战国魏武卒才有脱产士兵。
不可惜,智瑶从小到大没受过罪,从来都是揍别人,即使灭了赵国,也难免不被人刺杀
这个我后面的篇章会讲,但既然你问了,我就回答下。
第一,观念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实际上是一个礼乐秩序慢慢崩塌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周天子的权威也同样是慢慢消减。所以春秋时期,从齐桓公开始观念都是尊王攘夷,如果你在春秋时期,喊一句我要统一天下,取代周室,绝对是被认为神经病,因为没人想过这个,当然春秋时楚灵王确实有说出“我要统一天下”的想法,但他很快被楚国人推翻统治,上吊死了。
第二,条件问题。封建制度下,对人口、土地控制和利用率低,所以没办法发动大规模战役,一场战争,能出动三万军队,就已经是晋国这样的强国极限了,甚至打一场战役光调集军队、粮食,就要三个月,而且春秋时基本不打过季战役,就是一场战争绝对不能耽误农时,比如齐国就曾一仗,到后面士兵担心秋收,全跑了,却被国内外认为是正常的。
还有一点就是春秋时是贵族战争,就是诸侯之间像小孩子打架一样,不会拼死拼活,打着玩的,不会追亡逐北,再有就是因为战争是车兵为主等很多原因。
我这里简单说一下,后面篇章会专门介绍。
史书读得不多,但是一看到中行氏几个字我就想起豫让…
是啊 含沙射影算客气的说法 有点儿智商的都能感觉的出来那就跟刀架脖子上一样 然后你还把刀拿走了 人家不弄你弄谁
嘿嘿,大家都是评论少,推荐多,估计是码了慢慢看
礼崩乐坏是相对而言的。是孔子觉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例如西周那个时候那么得“讲究礼法”。但是他要是看到后世两千年的帝国时代的种种景象,估计会天天都气得七窍生烟。
晋文公的对家也是历史级别
同期有秦穆公,楚成王,都不是好搞定的,文公父子能在殽之战和城濮之战打败这两个国家,还是很拿得出手的硬战绩。
关注了 多多更新 一个月后来看
哼,尔等斗鸡走狗之徒,想杀智伯,先过我豫让这关😃
士为知己者死
吊打对面被翻盘
赵氏也是烈乱之国,反叛太正常了
话说我一直觉得晋景公很有可能是被赵氏搞死的
申生死的憋屈啊,还有更早一点的卫国子伋
楚国也有问题,吴起在楚国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等到楚王一死就要逼死他,当然吴起也狠,扑在楚王尸体上中箭而亡,等新楚王一登基,立马处死两百多
感觉没有三家分晋,晋无论何时都会是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压着秦国发展,就没有后来的秦统一天下的故事了。
下一篇就讲
豫让吞炭
对
右下角👍️
好像又在开会的样子……
本来就是最强,经常拉一群小弟去打楚国
下一次我要看赵氏孤儿
楼主有心了。支持。
每次看到三家分晋都觉得晋献公真是辣鸡,以晋的地理条件和实力,出个晋始皇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说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来自内部...🌝
魏国也出人才,不过即使晋在,也统一不了,跟齐一样的德行…
你说的是雷管吗🐶
还是沈先生局气
那是故事。没发生过
晋文公的外孙和晋文公的孙女之间的一笔烂账
不由得想起来三国骂曹爽的那句
赵伯姬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好像还有一段,是说豫让不算国士,因为他没有劝谏主君,反而一条路走到黑,不记得是不是赵无恤说的了。
这个是读中hang还是中xing?
😘大哥